小班体育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

来源 :幼儿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kjzh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培养幼儿的体育活动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教师要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因此,一个成功的体育活动能让幼儿充分感受到运动带给他们的快乐,在提高身体素质的同时,完善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在以往的幼儿体育教学活动中,往往采用单向的教学方式展开:教师示范新动作——幼儿模仿练习——游戏巩固。这样单一的教学形式使得体育教育偏重对知识技能的掌握,忽视幼儿主动、快乐和个性全面发展的教育,这与新课程的理念是相悖的。结合我园的体育教学活动——《青蛙跳跳跳》,笔者认为,在组织小班幼儿体育教学活动时,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优化设计以达到有效教学。
  一、内容选编的科学性——与幼儿的生活经验、年龄特点、与活动目标相一致
  小班是发展幼儿跳跃能力的极佳时期,而且多以双脚跳的动作为主。怎样让小班幼儿有兴趣地练习跳,并增加难度,巩固跳的技能,是小班跳跃类体育教学活动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对于浙西一带的孩子来说,青蛙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惯是他们所能理解、喜欢的。因此,赋予幼儿“小青蛙”角色来练习跳的动作,符合双脚跳动作的特点。青蛙跳活动还能满足幼儿运动、娱乐、交往、创新等需要,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以体能为主的身心和谐发展。
  角色和情节往往是不可分割的,小青蛙的成长、习性为本次体育活动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可以衍生出小青蛙“捉害虫”、“学本领”、“跳荷叶”等游戏情节。游戏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利用游戏形式,将基本动作技能的锻炼寓于趣味性很强的游戏活动中,能充分满足幼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表现等情绪化的心理需要,其教学效果是明显的。因此,在选择幼儿体育教学活动内容时,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的身心特点,以基本动作和活动方式的特点为依据,设计符合幼儿兴趣和认知背景的体育游戏来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但不能过分追求游戏的趣味性而喧宾夺主,体育游戏的设计应以一定的动作练习和运动负荷为目标。
  二、目标确立的科学性——凸显体育教学的核心目标,准确把握整合尺度
  本次活动的目标为:1.在学青蛙跳的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2. 练习从高处往下跳,发展幼儿腿部肌肉的力量,提高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3. 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及勇敢、关心他人的品质。
  目标1.的提出与健康领域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既幼儿园的体育活动应把激发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的情感放在第一位。目标2是与《纲要》中“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的理念相吻合的,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在幼儿的体育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目标(3)体育了整合的教育观,也是根据本次活动的内容特点提出的。需要指出的是:目标3的提出弥补了体育活动的功能局限,在切实落实体育活动的核心目标:培养体育兴趣、发展基本动作的前提下,将整合教育的成分有机而自然地出现,体现了体育活动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性。体育活动中的整合教育不应削弱体育活动的主要功能为代价,不能为了整合而整合。
  三、材料提供的科学性——有效材料的提供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兴趣及关注点了解的基础上
  本次活动准备的材料有:1.知识准备:小蝌蚪、小青蛙的基本常识。2. 物质准备:磁带、录音机、青蛙妈妈胸饰一个,小青蛙胸饰每人一个,装饰成池塘的轮胎若干(不同高度),小蝌蚪、荷叶(即时贴剪成)若干。3. 场地布置如图:
  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幼儿从“高处往下跳”时有一个向前的冲力,因此,“跳台”不宜过轻、易移动。本次活动选用了三种厚度的废旧轮胎,把轮胎平放,围成“池塘”。同时,废旧轮胎作为幼儿园常用体育器材,可通过竖放、叠加、组合等方式进行平衡、跨跳等动作练习,具有安全性、多用性。参照各省市的教材,小班“从高处往下跳”的高度基本为25厘米,通过对我园五个小班幼儿的测试,我们把3个高度分别定为约20厘米、25厘米、30厘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不同的“岸”来“跳水”,使每位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幼儿初步学习了“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要领后,需要提高游戏难度来保持他们的兴趣,巩固跳的技能。在设计游戏“青蛙捉虫”环节中,第一次教师用绸布做了一条“大虫子”,拖到幼儿面前,孩子们纷纷用脚去踩,尽管教师一再地启发“要跳起来去捉”,但并没有效果。第二次教师改用细铁丝绑上绉纸“小虫”,抖动“小虫”“飞”到幼儿面前,幼儿虽然跳起来去捉,可是有的孩子抓住“虫子”不放,有的孩子一只“虫子”也没抓住,乱作一团。该环节之所以低效,“教具”罪责难逃。教师本想让材料逼真一些,幼儿兴趣浓一点,结果化大力气却多此一举。小班幼儿对新颖教具的关注度远远超过练习动作本身,他们往往只以追求运动过程中的各种新异刺激、浓烈的运动气氛和种种趣味情景为最大满足。最后,我们将“捉虫子”环节设计成假想的情境游戏,不出现实物教具,教师发出虫子的“嗡嗡”声,用声音、神态来提示幼儿,达到“以声代物”的目的,效果很好。
  因此,有效材料的提供必须建立在对幼儿兴趣及关注点了解的基础上。为小班幼儿提供的材料不能过多,而且应是他们熟悉或是平时玩过的。
  四、环节安排的科学性——遵循动静交替、循序渐进、适量性原则
  本次活动根据幼儿身体适应性规律及生理机能变化规律,按运动量呈上升——平衡——下降的趋势,整个过程分为3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准备活动。在轻快的音乐中,青蛙妈妈带着小蝌蚪做准备动作,表现了小蝌蚪慢慢变成小青蛙的过程,使幼儿的身体各关节慢慢活动开来,为以下的活动作准备。
  第二个环节:基本活动。小青蛙们尝试各种跳法,通过相互学习及教师的讲解示范,练习从高处往下跳的动作。通过游戏“青蛙吃害虫”、“跳荷叶”、“营救小蝌蚪”,使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巩固跳的动作,避免了枯燥的纯动作练习。
  第三个环节:放松活动。在轻快的旋律中,青蛙妈妈带领小青蛙做有趣的水中游戏,以达到放松身体的目的。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始终以“青蛙妈妈”的角色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使幼儿在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中获得快乐的体验。
  五、讲解示范的科学性——要根据体育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来灵活运用
  示范教学法在幼儿学习新授动作的体育活动中是经常运用的。对小班幼儿讲解动作要领时必须清楚,而且要多次强调,这是幼儿练习基本动作的关键。在练习“从高处往下跳”这个动作时,教师先让“小青蛙”自由尝试,然后请一名“正确动作”的孩子来展示,请幼儿仔细观察,然后教师“也来学一学”,教师边做动作边讲解动作要领,最后请小青蛙“一起来学一学”。 在学的过程中,教师又分别提出跳得高、远、轻的要求,使每次练习各有侧重点。整个过程没有直接的示范讲解,而是幼儿在前,老师在后,充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
  幼儿体育教学中示范讲解要根据体育活动内容的难易程度和幼儿的实际水平来灵活运用。如果活动的内容是幼儿首次接触的,且动作难度较大,教师可以直接示范,用标准、优美的动作,生动形象的语言讲解来使幼儿形成正确的动作概念。如果体育活动的内容是幼儿所熟悉的,动作难度不大,教师应少用或不用示范方法,通过让幼儿自由探索、幼儿示范、同伴学习等方式提高幼儿练习的兴趣和效率。
  六、练习密度的科学性——根据运动强度的大小灵活调整
  体育活动的最大特点是有机体直接参与各种运动,练习密度最能体现体育教学活动的特点,对完成体育教学目标影响很大。幼儿在体育活动中合理的练习密度的范围是35%——55%。“跳”是高强度的动作,不能连续长时间地练习。因此,幼儿练习跳的动作后,教师都带着“小青蛙”游一游,划划水,达到放松腿部肌肉的目的。幼儿在“跳荷叶”的环节中运动量较大,教师安排了一次集体休息活动,通过青蛙喝水、睡觉、接电话等情节,既让幼儿得到放松,又自然地过度到“营救小蝌蚪”的游戏中,而“营救小蝌蚪”时要跳下“更高的岸”,体现了“给幼儿的活动内容应具挑战性”的教育理念。在活动中,教师分别采用了个人分散式练习、合作式练习、集体集中式练习、和轮流式练习来组织幼儿练习动作,提高和调整体育活动的练习密度。
  运动强度越大的项目,如跑、跳跃、攀登、下蹲走等,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应越小,反之,运动强度较小的项目,如走、钻、投掷等,幼儿的练习密度则可适当提高。此外,教材的难易程度、幼儿的年龄差异、幼儿练习的方式都是影响练习密度的因素。教师要组织合理的措施,根据活动时的具体情况作适当灵活的处理。
  幼儿体育活动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精心创设适合幼儿活动的游戏情境,立足幼儿体育活动的本体——发展基本动作,从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形式入手,通过内容选编的科学性、目标确立的科学性、材料提供的科学性、环节安排的科学性、讲解示范的科学性、练习密度的科学性来优化活动设计,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乐中学,趣中练,促进其体质、个性、能力的发展,从而达成在快乐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快乐的教学目标。
其他文献
摘要 本文采用文献法、行动研究法与经验总结法相结合的方法,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研究发现:1,创设有效的阅读环境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前提;2,采取多样化的师幼互动方式、引导幼儿提问、教师善于倾听、开展新颖多样的早期阅读活动、家园合作等途径是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有效教育策略。3,提供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阅读材料是培养创新思维的重要条件。4,尊重幼儿的想法与创造,支持幼儿富有个性的表达,是
期刊
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关系可以用“传道、授业、解惑”来概括,教师被视为知识的权威,传授者,而幼儿则是被动的接受者,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需要是不受重视的。“教师是主导,幼儿是主体”的“主导—主体论”开始关注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纲要》要求教师必须以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角度与幼儿互动交往。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简单的管理者、指挥者或裁决者,更不是机械的灌输者和传授者,而是师幼
期刊
摘 要   幼儿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阶段,是一项塑造未来人才的奠基工程。但是,幼儿身心发展的现状却清楚地表明:一些符合社会要求的保教目标没能全面的在幼儿个体身上真正地得以实现。譬如,“以保为保”的消极保护措施,导致幼儿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和对外界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明显降低。而由营养和运动的不平衡所引发的“肥胖症”,又严重阻碍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灵敏性的发展,影响了幼儿身体素质的提高。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现
期刊
幼儿早期的语言训练是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最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幼儿来说,显得尤为重要,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小培养。而幼儿园的口语训练仅靠在语言活动中进行是远远不够的。  我国教育家朱智贤提出:“儿童语言的连贯发展是儿童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发展的重要环节,教师应抓住时机,创设活动情景,提供丰富的材料,组织幼儿开展创造性的讲述。”而且《幼儿园
期刊
科学活动源于孩子的兴趣与需要,幼儿往往具有学习和探究的积极性,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保持幼儿的探究兴趣,因此,要引导孩子运用乒乓资源在科学活动中主动探索的积极情感,在科学活动中主动学习,就要为孩子创建适宜的物质和精神环境。  一、提供丰富多样的探索材料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因此对幼儿提供多样化的、可操作、探索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好
期刊
摘要  区域活动形式灵活、环境宽松,有利于培养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积极交往的能力,因而受到孩子们和老师的喜爱。我园将区域活动与教育教学相结合开辟出适合我园的区域化教学的园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以往的鉴定式、总结性的评价不能适应区域活动,我们在实验中积极探索,不断寻找、挖掘评价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在实践中我们确立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教师和幼儿都是评价的主体。教师为主体的评价方式主要有分时段评价和分层级
期刊
一、设计意图  《新课程背景下生态课堂案例研究》指出:活动中“要尊重孩子个人的意志,给儿童自己选择表达内容和方式的自由”。生活是科学的源泉,在我们的生活中,科学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爆米花是孩子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它既是常见食品,又贴近孩子生活,孩子们都非常熟悉。玉米棒到爆米花的有趣过程能激发孩子科学灵感,萌发他们更广阔的想象空间,因此,借助中班孩子初步形成的抽象思维和已有的探索能力,我设计了《神奇的
期刊
摘 要  为避免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与“生活化”的相背离,我们以科学教育为生长点,启动了《幼儿园科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践研究》。我们对课程实施中的“去自然化”现象和“被兴趣”事实进行了反思,从“反对顽皮”情结和“反刍理论”纠缠两个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以创设氛围、走进自然、融入生活为三大策略开展了校本实践。  关键词  生活化去自然化 被兴趣 反对顽皮 反刍理论    基于对幼儿教育的现状反思和学前教育的背
期刊
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关注幼儿的经验,引导幼儿在生活和活动中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幼儿不是被动的“被保护者”。我们要尊重幼儿不断增长的独立需要,尊重幼儿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和年龄特征,在保育的同时,帮助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锻炼自我保护能力。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交流,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孩子的想法与感受,热情的支持、积极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开展早期阅读活动中,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备受关注。但对幼儿早期阅读的指导方法和认识上尚存在一定的困惑和误区,笔者从改变家长会模式,变化家长开放日形式,开设家长借书日,让家长参与多元阅读指导方式等方面入手,有效提高家长的阅读指导水平,提高家庭阅读的有效性,让家长真正成为幼儿园的合作伙伴,使幼儿园的教育与家庭教育真正达到互动互融。  关键词  幼儿家长 阅读 指导能力 有效策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