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户收入是“后搬迁”时期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防止搬迁农户返贫、返迁的关键.利用陕南三市1 71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构建易地搬迁影响农户收入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并使用PSM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在消除选择性偏差之后,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总收入,从分项收入来看,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显著提高了务工收入,但搬迁对资产性收入和非农自营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②在搬迁对非农收入影响中,非农
【机 构】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陕西杨凌 712100;格罗宁根大学空间学院,荷兰格罗宁根 9700AV;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陕西杨凌 7121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户收入是“后搬迁”时期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防止搬迁农户返贫、返迁的关键.利用陕南三市1 712个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收入结构的视角,构建易地搬迁影响农户收入的直接和间接作用机制,并使用PSM方法和中介效应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①搬迁具有明显的农户“自选择”特征,在消除选择性偏差之后,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的总收入,从分项收入来看,搬迁显著降低了农户种植业收入、林业收入和养殖业收入,显著提高了务工收入,但搬迁对资产性收入和非农自营收入的影响并不明显.②在搬迁对非农收入影响中,非农劳动供给的中介效应显著,占比43.43%,农户对补贴的“福利依赖”阻碍了其非农收入的提高,遮掩效应占比11.00%,搬迁显著提高了农户家庭的市场可及性、非农发展环境和非农发展内生动力,但尚未转化为非农收入的提高,由于技能培训存在时滞,家庭特殊技能人口占比的中介效应亦不显著.③集中安置农户对补贴的福利依赖更强,其“遮掩效应”更加明显,而对于分散安置农户,市场可及性的中介效应变得显著.结果意味着,搬迁后要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一是应通过机制保障和政策激励,实现农户增收渠道多样化,避免过度依赖务工收入的增加;二是要充分发掘和利用迁入地的人文和生态特色,发展休闲观光、健康养生产业等新业态等,扩大搬迁农户就近、就地就业的机会,另外,应通过精准培训、加强农户参与等措施切实提高接续扶持政策促进农户增收的实效.
其他文献
绿色建筑作为节约型、生态型建造模式,是建筑业节能环保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脆弱性的角度对绿色建筑的经济性开展研究,有助于解决绿色建筑内部隐藏的经济效益风险问题.本文从不稳定性、不适应性和地域敏感性三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TOPSIS-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绿色建筑的经济脆弱性评价模型,测算四川五大经济区绿色建筑的经济脆弱性.最后根据评价结果,针对不稳定性等三个层面分别为四川省提出改善项目经济脆弱性的一般性建议.
随着智慧校园建设的不断推进,校园APP的使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大学校园APP使用现状的调查,深入分析调查结果,对校园APP的使用情况与其存在的问题做出分析,针对主要问题设计解决方案,为如何改进校园APP提供了具体方向.
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属性与社会企业发展存在天然的契合性,医疗卫生社会企业具有普通社会办医不可替代的政策优势、创新优势、服务优势.本文着眼成都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不足以及医疗卫生社会企业的发展现状,从补充完善基层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的视角,提出医疗卫生社会企业弥补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资源不足,提高基层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参与社区疾病预防控制,宣传普及公共卫生知识等方面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方法途径和保障措施.
现今互联网的应用愈加广泛,网络空间安全至关重要,网络空间安全人才的空缺亟待填补,如何培养高素质网络空间安全人才是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专业的首要问题.本文着眼于我国网络空间安全领域人才队伍的现状,深入分析当前人才队伍建设和学科建设存在的深层次问题、结构性矛盾,从人才培养模式、支撑条件建设和师资队伍培养三个方面提出高校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和新方法.
近几年来,高职生就业率逐年上升,薪资待遇相比较以前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相比较本科生、研究生仍然有差距,主要原因仍然是高职生的“软技能”方面有欠缺.针对高职生当前存在的诸多问题,本文进行有针对性的研究,侧重从校企合作上入手,向企业输送定向培养人才,借助实训的有利契机,有效提升高职生的时间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软技能”.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兴起,大数据生态链应用愈发广泛,研究大数据生态链的运作模型可为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本文以生态学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构建了大数据生态链的运作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大数据生态链的运作需要关注大数据信息、环境、用户三要素,大数据的生产、传递、分解、消费过程是信息的传递与流动过程.
解构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变化与驱动机制对稳定贸易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贸易数据,利用社会网络方法、可视化分析工具以及地理加权回归(GWR)模型,研究中国与周边国家盐业和盐化工业贸易网络时空演化特征与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2000-2018年各国间贸易网络结构凝聚力不断提升、网络效率逐步提高.②贸易网络呈现多等级轴—辐结构;子群格局地理集聚特征明显,中国在子群内部保持绝对核心地位,但地位优势和关联程度均呈下降趋势;度中心性稳定增长,各国贸易多样化发展.③经济规模、工
以2000-2018年中国25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数据为样本,系统考察雾霾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并以空气流动系数和政府环境治理政策作为雾霾污染的内生工具变量,利用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估计雾霾污染对粮食生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雾霾污染显著负向影响粮食生产,且两者之间不存在脱钩关系;②雾霾污染对东中西部粮食生产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影响存在异质性;③我国约有超过3/4的粮食生产区域受到雾霾污染的影响,这无疑会加剧我国农产品充足供给的挑战性;④雾霾污染在扩散效应和转移效应作
随着经济全球化、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等战略的深入推进,城乡关系迈入城乡融合发展新阶段.不同于传统城乡关系,城乡融合发展将城市与乡村两个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强调多层次、多领域、全方位的渗透融合,城乡地域系统日益成为地理学领域的重要研究对象.国内外地理学者致力于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构建,并基于“格局一过程—机制—效应—调控”的地理学逻辑围绕城乡融合发展评价与测度、城乡融合发展驱动因素及机制、城乡融合发展影响效应、城乡融合发展实现路径等进行了较为充分的理论探讨和实证分析,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但仍存在城乡融合发展
数字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的发展核心驱动力,深入探讨数字技术创新的区域分布格局及其形成机制有助于推动地区数字经济布局及其高质量发展.基于数字经济与专利国际分类号的对应关系获取了2003-2018年数字经济的专利产出数据,并分析了长三角地区数字技术创新发展时空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呈现明显空间分异特征,在上海市、江苏南部、浙江东北部、安徽中部形成集聚分布的格局,集聚程度呈降低趋势.②莫兰指数及空间计量的结果均显示长三角地区的数字技术创新规模和活力具有较为显著空间溢出效应.③结果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