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仔细探讨了独立学院大学生心理问题的特点和成因以及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方面的弱点和不足,并针对这些问题,从实际工作出发,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与方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起步晚,加上办学特殊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因而,探索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途径,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众化进程,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和谐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还存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问题。
1.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題倾向
(1)自卑。独立学院的学生因社会评价、自身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在独立学院学习与生活产生了自卑感,认为在独立学院学习成为了“三本”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压抑性、自我体验的消极性、自我情感的失控性和自我实现的自卑性等弱点。没有看清自己应有的定位,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茫然。
(2)敏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处表现为敏感。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有的家庭条件较好,有的比较困难,对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因此,产生了同学人际关系适应中的敏感和嫉妒,宿舍之间的人际交往、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人际交往。
(3)忧郁。在独立学院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在学习上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绝大部分同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时常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在对自身的性健康和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性问题困惑也较多,这在心理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4)狭隘。因独立学院的教育体制与管理体制等原因,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对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心理健康意识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狭隘认识,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在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初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任其发展,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2.独立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独立学院大都建立了以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实际上,很多独立学院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或健康教育课中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以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着。有问题就让学生找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没有形成一个广大教师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
二、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学生个体因素
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虽然有机会跨入高校大门接受高等教育,但高考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次失败的经验。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而进入独立学院就读,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和焦虑心理。此外,严重的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的欠缺等这些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在独立学院学生身上也有更为明显的体现。
2.外部因素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从其踏入校门开始,围绕着“三本”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就跟随着他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进入大学生活的他们希望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围绕着“三本”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或内疚或羞愧。独立学院的高收费和较低的社会认同度,对许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让独立学院的一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增大。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正确的疏导,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极易导致偏激行为和走极端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独立学院校园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探讨
1.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实现全校学生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一个必需的途径就是让心理学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专业化。在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咨询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其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以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分不同专题、不同时间举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2.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学习、择业与心理健康,性、恋爱与心理健康
3.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这支主力应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因为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植根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加重于社会”的。如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极易引起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义红,陶知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7,(6).
[2]刘贵岩.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4]唐伯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独立学院 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对策与方法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高等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健康教育本身起步晚,加上办学特殊性和自身的局限性,决定了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和突出。因而,探索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途径,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大众化进程,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和谐校园文化的全面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表明,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心理上存在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特别是在独立学院的学生中还存在自我认知、自我评价等心理冲突和心理障碍问题。
1.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題倾向
(1)自卑。独立学院的学生因社会评价、自身评价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对在独立学院学习与生活产生了自卑感,认为在独立学院学习成为了“三本”大学生,在自我意识方面存在压抑性、自我体验的消极性、自我情感的失控性和自我实现的自卑性等弱点。没有看清自己应有的定位,对自己未来的发展很茫然。
(2)敏感。独立学院的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处处表现为敏感。在这里就读的学生有的家庭条件较好,有的比较困难,对学习和生活都有不同的追求和目标,因此,产生了同学人际关系适应中的敏感和嫉妒,宿舍之间的人际交往、男女同学之间的交往问题显得特别突出,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来进行人际交往。
(3)忧郁。在独立学院中,大多数学生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缺乏主动学习的意识,被动接受教师的教学要求和考核,在学习上目标定位不准确、学习态度不端正,绝大部分同学只为了混一张文凭,有的同学学习时很茫然,时常表现出忧郁的情绪。在对自身的性健康和与异性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性问题困惑也较多,这在心理上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健康。
(4)狭隘。因独立学院的教育体制与管理体制等原因,心理健康知识难以得到全面的普及,学生获取这方面的知识途径比较单一,对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一知半解或知之甚少,心理健康意识差。在这样的情况下,形成了对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的狭隘认识,将心理问题等同于精神疾病,讳疾忌医,在许多心理问题形成的初期没有得到良好的引导,任其发展,以致变成严重的心理障碍。
2.独立学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咨询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独立学院大都建立了以专职教师、辅导员、班主任为主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但大多数教师没有接受过正规的、系统的心理学知识和技能的培训;相当一部分教师对现代心理咨询技术懂得较少,在教育和咨询的实践中很难保证取得良好的效果,无法满足学生的需要。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不到位。通过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帮助学生提高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个性品质,是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实际上,很多独立学院没有设置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的学校只作为选修课开设,但都没有列入教学计划;有的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或健康教育课中中,只作为其中的一个章节,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
(3)忽略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其它学科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一些教师认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心理教师的工作,与他们无关,以致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只能靠心理教师势单力薄地开展着。有问题就让学生找心理健康教师,在学校没有形成一个广大教师都关注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环境。
二、影响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学生个体因素
对于大多数独立学院的学生,他们虽然有机会跨入高校大门接受高等教育,但高考对很多人来讲都是一次失败的经验。未能考入理想的大学而进入独立学院就读,很容易产生较强的自卑和焦虑心理。此外,严重的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差,学习目标不明确,自我约束能力的欠缺等这些当代大学生普遍的心理特征在独立学院学生身上也有更为明显的体现。
2.外部因素
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而言,从其踏入校门开始,围绕着“三本”所带来的社会评价就跟随着他们的大学生活,一方面,进入大学生活的他们希望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另一方面,围绕着“三本”带来的社会评价,又让他们内心体验着复杂的情感,或内疚或羞愧。独立学院的高收费和较低的社会认同度,对许多学生造成了一定的压力,这些让独立学院的一部分学生生活、学习压力增大。
当现实与理想发生冲突和矛盾时,如果他们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释放和正确的疏导,就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极易导致偏激行为和走极端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独立学院校园的和谐和稳定。因此,加强独立学院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三、独立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方法探讨
1.建立以全体学生为对象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实现全校学生为目标的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首先,一个必需的途径就是让心理学走进课堂。这样,才能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正规化、专业化。在教育部2001年签发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已经指出,心理健康教育要以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咨询为主要渠道和基本环节。其次,在全校范围内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活动。以全校学生为教育对象,分不同专题、不同时间举办各种心理健康讲座,同时利用各种传播媒介广泛宣传心理卫生知识。
2.建设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当代大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应在大学生中进行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健全人格与心理健康,人际交往与心理健康,学习、择业与心理健康,性、恋爱与心理健康
3.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系统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教育这支主力应与家庭、社会联手,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因为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是“植根于家庭,显现于学校,加重于社会”的。如父母离异、家庭教育方式不当、社会不良风气影响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造成很大的冲击,极易引起心理问题。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环境,学校应主动做到关心学生成长,积极创造条件及时与家长沟通,全面反馈学生状态,共同商讨学生成长计划,特别是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加大关注力度,及时与家庭共同采取有效干预措施,这是减少不良事件、科学育人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义红,陶知翔.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思考[J].南昌高专学报,2007,(6).
[2]刘贵岩.独立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方法探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09).
[3]刘华山.学校心理辅导[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
[4]唐伯林.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