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黑龙江省牡丹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园区为例,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对于推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发展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发展;牡丹江;SWOT分析
牡丹江市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是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备案,同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这块金字招牌,在牡丹江市的双调双转、对外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园区的SWOT分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一、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分析
(一)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牡丹江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碳、金属矿藏,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
牡丹江市域总面积为405.83万公顷,市域森林茂密,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为农、林、牧、副、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地貌复杂,地形多样,而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土地资源比例小,且相对集中。
牡丹江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种类比较齐全,非金属矿产占绝对优势,全市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估计近3万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立法欠缺,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浪费问题等突出,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也是不容忽视。
牡丹江市区域内河网密布,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三大水系,水资源总量91.4亿立方米,全市江河水量充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143.3万千瓦 ,水电装机容量68万千瓦,占全省的85%。但是,牡丹江市过境水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有限,同时地域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匹配。
(二)能源生产、消费状况分析
能源生产仍然以一次能源为主是牡丹江市的客观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量较大的有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而我市风能资源、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其中水力资源占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的47.5%,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将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三)环境状况分析
牡丹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 2012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175天,达标率为96.1%。轻度污染的天数为6天,中度污染天数为1天,无重度污染天气。
(四)牡丹江市经济状况分析
工业是牡丹江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0%左右,工业提供的收入占市直财政收入的80%以上。经过多年建设,牡丹江工业已经形成以化工、机械、轻纺、电子等8个主要行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5户,地方工业企业达到377户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5.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5.1亿元。主导产品有117个大类,卷烟纸、轮胎、水泥等重点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5%、40%和30%左右;医药、造纸、电子、空调机等一批新兴产品迅速崛起,占全市的经济总量和效益比重逐年增大。
但是,牡丹江市工业门类不全,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间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循环链条,行业之间也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增长体系,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构建循环经济的闭合性产业链条。重化工业比例过高,不利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常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本文借鉴 SWOT 分析的思想,对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以此制定适应于牡丹江市具体情况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第一,经济总量发展态势良好。2011 年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总态势保持良好增长,全市实现 GDP934.8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工业生产增幅高过全省平均水平。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经济实力,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二,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2013年牡丹江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计划为3.7%。2013年以来,节能减排工作一是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健全奖罚分明的约束机制。二是加快节能工程建设,引导全市各领域积极组织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塑料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化工、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深入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第三,牡丹江市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多年探索实践。在建设初期,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制定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委托美国PA咨询公司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策划,并建立了园区循环经济实验中心,开展产学研联合,以造纸、石化、煤炭等高能耗企业为重点,强化园区内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成为全国最先试点的地区。
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投入,具有完善的道路、通讯、水电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硬环境接近国内发达城市。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在牡丹江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逐步降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制约。长期以来,牡丹江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高消耗。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仍然过高。牡丹江市高耗能行业能耗为45.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0%,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比重为71.9%,比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9.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同期扩大9.8个百分点。虽然牡丹江市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单位产品能耗水平五成上升。牡丹江市重点监测的19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上升的有10个,占全部指标的52.6%,其中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上升21.2%,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同比上升7.5%,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上升5.6%,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上升2.7%。
(2)产业结构不合理。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6.7﹕41.3﹕42。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规模过大,而第三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3)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亟待完善。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生产链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已基本形成粉煤灰、锅炉灰渣及工业放散可燃气体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六条产业链,使部分工业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但与每年产生的大量工业、生活废弃物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必须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冶炼渣、化工废渣、废水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工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促进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发展循环经济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全面、顺利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尽快完成传统经济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并举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颁布的,《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给予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环境。
(2)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八年来,牡丹江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循环经济思想优化改造工业产业链条,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园区基本具备了搞好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可挖掘的巨大潜力、成熟的工作经验、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充分的项目准备。
(3)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为牡丹江市提供了借鉴。目前,广西贵港以甘蔗种植和制糖为核心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辽宁省以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建设、贵阳以当地资源优势构建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城市建设工作成果显著。所有这些国内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为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四)威胁分析(Threat)
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惯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牡丹江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以重化工生产为主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一系列诸如产业结构、企业生产工艺、科技创新能力问题,使得经济运行的质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原有的生产力布局,落后的生产技术,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根本扭转。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牡丹江市以高硫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改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期。
(五)SWOT 矩阵分析
根据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在 SWOT 分析的基础上把内外部因素进行分解整合,从而得出四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增长型战略(S0)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多元经营战略(ST)是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的策略;扭转型战略(WO)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防御型战略(WT)则是凭借克服内部弱点来防范外部威胁的策略。分析表示成矩阵形式可得下表:
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SWOT矩阵
三、SWOT 矩阵分析结论暨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根据对 SWOT 矩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建设条件的如下结论暨策略:第一,SO(增长性策略):牡丹江市具备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持,以及牡丹江市本身自有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基础,为循环经济在牡丹江市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科技支持、牡丹江市现有的资源综合利用基础,和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借鉴,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机会。第二,ST(多种经营性策略):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具备主观可能性。现阶段,牡丹江市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态势发展良好,但牡丹江市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改变,牡丹江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和低效益的产业提供支撑的,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资源需求缺口的出现使得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维系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阻碍了牡丹江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就要求要发展循环经济。第三,WO(扭转性策略):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牡丹江市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由于目前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难以逾越,重化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加快,使得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难以维系,建立新的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模式迫在眉睫。牡丹江市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处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的区位优势,但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这使得要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相当的难度和需要相当长期的努力。第四,WT(防御性策略):牡丹江市现有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以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根本转变的,牡丹江市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这些都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综上所述,牡丹江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是尖锐的,传统的发展模式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因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努力做到综合、高效、节约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在保持较好的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
【关键词】循环经济;区域发展;牡丹江;SWOT分析
牡丹江市循环经济试验园区是2005年由国家发改委备案,同年9月被国家发改委等六部委确定为全国首批13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建设,“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这块金字招牌,在牡丹江市的双调双转、对外招商、引进战略投资者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牡丹江市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园区的SWOT分析,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借鉴。
一、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现状及分析
(一)自然资源状况
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牡丹江市自然资源比较丰富,有煤碳、金属矿藏,土地资源、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具备良好的开发条件。
牡丹江市域总面积为405.83万公顷,市域森林茂密,土质肥沃,水源充足,气候适宜,为农、林、牧、副、渔业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牡丹江市地处山区,地貌复杂,地形多样,而可供开发利用的优质土地资源比例小,且相对集中。
牡丹江市矿产资源比较丰富,矿产种类比较齐全,非金属矿产占绝对优势,全市矿产资源的潜在价值估计近3万亿元。但是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对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矿产资源开发相关立法欠缺,矿产资源的无序开发、浪费问题等突出,矿产资源的严峻形势也是不容忽视。
牡丹江市区域内河网密布,地表地下水资源丰富。境内有牡丹江、穆棱河、绥芬河三大水系,水资源总量91.4亿立方米,全市江河水量充沛,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全市可开发利用水能143.3万千瓦 ,水电装机容量68万千瓦,占全省的85%。但是,牡丹江市过境水资源丰富,目前开发利用有限,同时地域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匹配。
(二)能源生产、消费状况分析
能源生产仍然以一次能源为主是牡丹江市的客观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产生量较大的有煤矸石、炉渣、粉煤灰等固体废弃物,向大气中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气体。而我市风能资源、水力资源开发潜力很大,其中水力资源占可开发利用水力资源的47.5%,尤其是农村小水电开发潜力巨大,将有很大的开发利用前景。
(三)环境状况分析
牡丹江市地处黑龙江省东南部, 2012年上半年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处于良好状态,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为175天,达标率为96.1%。轻度污染的天数为6天,中度污染天数为1天,无重度污染天气。
(四)牡丹江市经济状况分析
工业是牡丹江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40%左右,工业提供的收入占市直财政收入的80%以上。经过多年建设,牡丹江工业已经形成以化工、机械、轻纺、电子等8个主要行业。现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5户,地方工业企业达到377户 ,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95.4%以上。固定资产投资565.1亿元。主导产品有117个大类,卷烟纸、轮胎、水泥等重点产品,产值、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的45%、40%和30%左右;医药、造纸、电子、空调机等一批新兴产品迅速崛起,占全市的经济总量和效益比重逐年增大。
但是,牡丹江市工业门类不全,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间关联度较低,难以形成产业循环链条,行业之间也没有形成良性循环的增长体系,不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不利于构建循环经济的闭合性产业链条。重化工业比例过高,不利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 SWOT 分析
SWOT 分析是由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教授韦里克于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来的,SWOT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威胁(Threat)。通常用于制定集团发展战略和分析竞争对手情况。本文借鉴 SWOT 分析的思想,对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各种主要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等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以此制定适应于牡丹江市具体情况的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对策。
(一)优势分析(Strength)
第一,经济总量发展态势良好。2011 年牡丹江市经济发展总态势保持良好增长,全市实现 GDP934.8亿元,比上年增长 15.1%,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164.5亿元,比上年增长 29%,工业生产增幅高过全省平均水平。良好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经济实力,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第二,节能减排工作成果显著。2013年牡丹江市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计划为3.7%。2013年以来,节能减排工作一是严格实施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建立健全奖罚分明的约束机制。二是加快节能工程建设,引导全市各领域积极组织实施锅炉窑炉改造、建筑节能、绿色照明等节能改造工程。三是积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加快静脉产业园区建设,加快推进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废旧塑料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项目建设。着力推进化工、造纸、建材等重点行业企业的清洁生产,深入落实国家关于资源综合利用和再生资源回收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工作。第三,牡丹江市对循环经济建设的多年探索实践。在建设初期,聘请清华大学专家制定了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委托美国PA咨询公司对园区循环经济发展进行了总体策划,并建立了园区循环经济实验中心,开展产学研联合,以造纸、石化、煤炭等高能耗企业为重点,强化园区内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成为全国最先试点的地区。
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投入,具有完善的道路、通讯、水电汽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硬环境接近国内发达城市。短短几年时间,循环经济在牡丹江从理念变为行动,在全市范围内得到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循环经济的典型,探索出了企业、企业间或园区、社会三个层面的发展循环经济的有效模式。资源消耗、污染物排放大幅度降低,经济和环境效益明显提高。重点行业单位产值能耗物耗逐步降低,资源循环利用水平和“三废”综合利用率有较大提高。 (二)劣势分析(Weakness)
(1)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制约。长期以来,牡丹江市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的高消耗。高耗能行业能耗比重仍然过高。牡丹江市高耗能行业能耗为45.7万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3.0%,占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耗的比重为71.9%,比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能耗下降9.7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同期扩大9.8个百分点。虽然牡丹江市高耗能行业能耗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9个百分点。
单位产品能耗水平五成上升。牡丹江市重点监测的19个单位产品能耗指标中,上升的有10个,占全部指标的52.6%,其中吨水泥综合能耗同比上升21.2%,吨水泥熟料综合能耗同比上升7.5%,单位合成氨生产综合能耗同比上升5.6%,炼焦工序单位能耗同比上升2.7%。
(2)产业结构不合理。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3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8.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86.4亿元,比上年增长19.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13.4%。三次产业结构为16.7﹕41.3﹕42。从中可以看出,第二产业规模过大,而第三产业规模相对较小。
(3)资源循环利用的产业链亟待完善。完善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和生产链是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必要条件。目前,牡丹江市已基本形成粉煤灰、锅炉灰渣及工业放散可燃气体等工业废弃物综合利用的六条产业链,使部分工业废弃物实现了资源化,但与每年产生的大量工业、生活废弃物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要进一步完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链,必须加大对城市生活垃圾发电、冶炼渣、化工废渣、废水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工业发展产生的环境污染,促进牡丹江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机遇分析(Opportunity)
(1)发展循环经济有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全面、顺利地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尽快完成传统经济的转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四化”并举的重要途径。同时,我国颁布的,《循环经济法》、《清洁生产促进法》、《节约能源法》以及对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给予了减免税收的优惠政策,为循环经济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和经济环境。
(2)发展循环经济具有多年的实践经验。八年来,牡丹江市政府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园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用循环经济思想优化改造工业产业链条,工业废水的综合治理和循环利用,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以及对循环经济进行理论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园区基本具备了搞好循环经济的产业基础、可挖掘的巨大潜力、成熟的工作经验、较好的政策环境和充分的项目准备。
(3) 我国循环经济的实践为牡丹江市提供了借鉴。目前,广西贵港以甘蔗种植和制糖为核心的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建设、天津滨海新区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辽宁省以改造老工业基地调整产业结构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建设、贵阳以当地资源优势构建新的产业格局为目标的循环经济城市建设工作成果显著。所有这些国内循环经济实践探索为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提供了借鉴的经验。
(四)威胁分析(Threat)
传统老工业基地的惯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存在。牡丹江市作为老工业基地,产业以重化工生产为主体,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一系列诸如产业结构、企业生产工艺、科技创新能力问题,使得经济运行的质量在短期内难以得到根本的改善;原有的生产力布局,落后的生产技术,对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在一定时期内还不能根本扭转。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牡丹江市以高硫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的改变需要相对较长的时期。
(五)SWOT 矩阵分析
根据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状况,在 SWOT 分析的基础上把内外部因素进行分解整合,从而得出四种内外匹配的交叉组合战略:增长型战略(S0)是依靠内部优势,利用外部机遇快速发展的策略;多元经营战略(ST)是利用内部优势,回避外部威胁的策略;扭转型战略(WO)是利用外部机会,克服内部弱点的策略;防御型战略(WT)则是凭借克服内部弱点来防范外部威胁的策略。分析表示成矩阵形式可得下表:
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SWOT矩阵
三、SWOT 矩阵分析结论暨牡丹江市发展循环经济的策略
根据对 SWOT 矩阵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关于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建设条件的如下结论暨策略:第一,SO(增长性策略):牡丹江市具备循环经济发展的主客观条件。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持,以及牡丹江市本身自有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基础,为循环经济在牡丹江市的构建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同时,自然资源、基础设施、科技支持、牡丹江市现有的资源综合利用基础,和对国内外循环经济建设实践经验的借鉴,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发展机会。第二,ST(多种经营性策略):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具备主观可能性。现阶段,牡丹江市的经济总量增长、经济态势发展良好,但牡丹江市传统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还没有改变,牡丹江市经济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以高污染、高排放、高消耗和低效益的产业提供支撑的,资源供需矛盾日益突显,资源需求缺口的出现使得以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维系的经济增长难以持续。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阻碍了牡丹江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客观上就要求要发展循环经济。第三,WO(扭转性策略):牡丹江市循环经济发展具有客观必要性。牡丹江市优越的地理、生态环境使得环境保护工作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但由于目前所处的工业发展阶段难以逾越,重化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加快,使得传统的先污染、后治理模式难以维系,建立新的污染治理和资源利用模式迫在眉睫。牡丹江市拥有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和地处东北亚陆海联运大通道的区位优势,但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协调,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分布不均,这使得要在全市范围内构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相当的难度和需要相当长期的努力。第四,WT(防御性策略):牡丹江市现有的以重化工业为主的工业结构,以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低效益为特点的经济增长方式,在短期内都是难以根本转变的,牡丹江市具有典型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区域间的发展不协调,这些都为牡丹江市循环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综上所述,牡丹江市经济发展面临的矛盾是尖锐的,传统的发展模式经济利益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的大量消耗,环境的污染。因此只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择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在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努力做到综合、高效、节约利用资源,减少污染物排放,才能在保持较好的环境质量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的长期、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