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实用医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1983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对36例肢体严重创伤患者的创面予以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进行处理,其中合并主干动脉损伤6例,骨折18例,单纯大面积软组织碾压伤、挫裂伤或撕脱伤12例。

结果

除1例股动脉损伤合并股骨骨折需行截肢外,余35例经一次或多次VSD技术处理,创面最终经植皮或皮瓣修复,均成功保肢并创面愈合。随访1年后,35例植皮或皮瓣修复术后患者创面皮肤纹理好,功能理想。

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在肢体严重创伤中可使创面得到有效的覆盖、引流和保护,为后期的植皮或皮瓣修复创造良好的条件,在保肢和覆盖创面的治疗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麻醉诱导在患儿喉罩置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75例行喉罩置入术患儿随机分为三组,A组采取异丙酚+1 μg/kg瑞芬太尼麻醉,B组采取异丙酚+1.5 μg/kg瑞芬太尼麻醉,C组采取异丙酚+2 μg/kg瑞芬太尼麻醉,比较三组患儿各时间点血压与心率、喉罩置入条件评分与临床事件。结果三组T2与T3阶段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分析糖尿病足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征及细菌耐药特点,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糖尿病足感染患者分泌物分离的342株阳性病原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2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170株(49.7%),革兰阳性菌150株(43.9%),真菌22株(6.43%)。药敏结果示,革兰阴性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吡肟、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
目的研究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血小板变化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12月脓毒症患儿86例作为脓毒症组,40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普通感染组,3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儿童作为健康组,比较其血浆D-二聚体、凝血四项及血小板的变化。结果脓毒性休克患儿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脓毒症患儿和严重脓毒症患儿(P<0.05);脓毒症组和普通感染组血浆D-二聚体阳性结果例数均显著
目的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36例,均给予常规治疗联合β-受体阻滞剂治疗,按照3个月后随访的治疗依从情况分为治疗依从组和治疗不依从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计算统计其心率、体质量指数,分析影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相关因素。结果治疗3个月时治疗依从率为82.20%,不依从率为17.80%;两组冠状动
目的研究消退素D1(RvD1)及白细胞介素-6(IL-6)在急性心肌梗死及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患者中的表达及相关性,探讨其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发展中和急诊PCI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可能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对照组及30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RvD1、IL-6含量。30例心肌梗死患者均行急诊PCI,检测患者PCI术后2、4、12、24
目的研究妊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状态变化的特点,探讨妊娠糖尿病(GDM)可能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5年1月常规产检的孕妇3008例,孕妇在第1次产前检查(孕20~28周)时,测定血浆空腹血精、空腹胰岛素、总胆固醇(CHOL)、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I-C)、低密度脂蛋白(LDL-C),并同时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其结果≥7.8 mmol/L者
目的探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确诊的60例HIE患儿根据病情分轻度组(25例)、中度组(20例)和重度组(15例),并选择同期正常分娩新生儿30例作健康对照,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水平。结果HIE新生儿急性期血清IL-1β、IL-6和TNF-α表达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时间对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ACL)部分损伤重建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单侧前交叉韧带部分断裂患者77例,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5例(≤3周)和延期手术组42例(>3周)。采用Kneelax值、IKDC评分、Tegner评分、关节活动度判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早期手术组ACL重建时间为(23.9±6.2)min,延期手术组为(24.6±
目的观察地西他滨治疗中高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就诊并接受地西他滨治疗的15例MDS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15例MDS患者中,完全缓解(CR)2例(13.33%),骨髓缓解和(或)血液学改善(mCR/HI)8例(53.33%),疾病稳定(SD)3例(20.00%),治疗失败(failure)2例(13.33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川穹嗪治疗老年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老年脑血栓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丹参川穹嗪注射液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依那普利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程度的改善,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1.67%,对照组为71.67%,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