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注重“两会”,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加强课外体育活动四个方面,对体育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进行了简要介绍 。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教学尝试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師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一, 注重“两会”,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育;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预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的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意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 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敢,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 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浓厚的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已建立传统项目为主 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体育素质教育教学尝试
素质教育对学校体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无论是体育教育观念的更新,还是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都取决于教师的素质。所以,作为体育教师,首先要树立高度的事业心,责任感,其次要端正教学思想,从适应社会需要,培养人才的素质出发,树立以育人为目标的现代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树立学校体育为健身,益智,育德,促美的观点。第三,体育教師要有渊博的知识和多处技能。为此,教师除对所任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之外,还要对相关学科有一定的造诣。同时还要具备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课堂应变能力等。这样,教师执行体育教学任务时就会得心应手,提高教学效果。
一, 注重“两会”,大面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认真了解和研究全体学生 ,使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平等的教育,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个性差异,隐性适度地分层教学,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生理的需求,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在教学中,制定教学计划及教学步骤要适宜,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始终处于通过努力能摘到果子的发展区。教师不仅要关心优秀学生,更要关心后进生,要对每一个学生负责。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标准要求,对优秀学生应扩充内容,增加练习难度,提高要求,并对他们进行超前教育;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在练习次数上和时间上进行强化,给他们以信任和勉励加倍关心他们的学习进步,哪怕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不断进步的信心,激发他们的自尊和上进心。教师要确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尖子运动员同等光荣的思想,使后进生也能达到体育大纲的要求,让所有的学生都爱上体育课,爱参加体育锻炼。
体育教学的全面性。我们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学生更多地获得的是体力和技能,而明显缺少的是对原理的理解和情感上获得的成功感和预约体验,也就是说在“懂,会,乐”这三个体育效应中,“懂”和“乐“是薄弱环节。因此我们在体育教学中,必须在“懂”和“乐”上下功夫。教师要根据教材情况,结合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发现式”,“问题式”等新颖多变的教学方法和形式,让学生动起脑筋,边想边练;练好了,也明白了。“懂”的原理,学生就可以在以后的体育实践中举一反三。教材有相对枯燥和相对趣味之分,相对枯燥教材教学时,教师运用教法要力求新颖,使学生情绪不断变化。在学习中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使学生对枯燥的教材教学不是苦学,而是“乐”学。如耐久跑是体育课中比较难教的内容。学生感到枯燥,艰苦不愿意学。我们教学时前几次课采用与球类活动的教法,让学生在跑动中左右手运篮球,或跑动中运带足球8分钟和12分钟跑。最后采用目标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制定努力目标,教师根据学生的目标,分成几个组进行相互竞争,相互鼓励。这样的学习兴趣高,学习效果好。
二,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中指出:“体者,载知识之本,寓道德之舍也。”辩证地指出了体育与知识,道德的关系。所以,体育教学要把教育贯穿到教学中去,利用体育教学丰富的教育因素,加强学生的德育。
第一, 通过严密的课堂组织,培养学生动作迅速,听从指挥,遵守纪律,协同行动的良好习惯和作风。
第二, 通过教材的游戏内容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热爱集体,勇敢顽强,机智果敢,遵守规则等良好的道德品质。
第三, 通过田径,球类,体操等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组织纪律性和勇敢,果断,机智,顽强的意志及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另外,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表率作用教育影响学生。要时刻注意对学生的言传身教,用自己的模范行动为学生树立表率。
三,注重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主,学生没有自由表达的机会,总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练什么,从而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产生了冷淡,甚至厌倦的心理,这就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不利于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活动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做体育学习的主人,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的结合起来。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是“教,是为了不要教”。因为体育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与体育能力。如以高中足球为例,我们用少量课时进行足球的基本技术的教学,更多的是让学生自由组合进行教学比赛。让学生在自由组合的比赛中,自我锻炼提高,从比赛中感觉到技术的不足,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从教学比赛中产生对足球浓厚的兴趣,把积极的热情投入到学习锻炼中。完成“要我健身”——“我会健身”——“我要健身”过程的转变。又如,我们在耐久跑教学时,除了教学生跑的技术还要教给学生如何控制跑的速度,掌握间歇时间,如何缓解“极点”以及跑后如何消除疲劳补充营养等。使学生既锻炼身体又学知识,并且启发学生自己去思考,去实践,去探索,形成了他们自己的锻炼能力。
四,加强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工作的组成部分,是完成学校体育目的和任务的重要组织形式。它可巩固和扩大体育课效果,使学生得到全面锻炼。因此,必须把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两操,两活动,进行队列操练,身体基本训练,狠抓基本体操的质量,。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爱好提倡小型多样,注意生动活泼,讲求实效,持之以恒。在普及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已建立传统项目为主 运动队。对有特长的学生要集中进行训练,运动队员必须要思想好,各科学习成绩良好,并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起骨干作用。同时要健全学校体育竞赛制度,坚持小型多样,达标内容为主的原则,每年举行一至两次体育比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体育教学的效果,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