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中强震前的小震频度特征分析

来源 :地震研究 | 被引量 : 6次 | 上传用户:chengying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0年以来东北地区共发生13次5.0级以上地震,其中8次地震在时间和空间上相对独立。通过系统研究东北及其邻区这8次中强地震前的小震,发现这些中强地震前存在比较明显的小震增强现象。结合东北地区小震活动的特点,提出根据小震活动空间格局是否改变统计小震频度的方法,并进行了初步的应用。结果表明:利用新方法统计小震的频度更能突出中强地震前的小震频度异常,能够有效的提取东北地区中强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指标。
其他文献
摘要:通过对1970~2010年中国大陆西部M≥7地震前地震空区演化的研究,认为M≥7大震前中等以上地震空间展布呈现有规律演化过程,M≥6、M≥5、ML≥4地震在同一构造区域逐渐出现大面积平静,形成不同震级档配套的地震空区。这一图像演化过程对M≥7大地震的孕育区域有一定的指示意义,对M≥7地震的中期预测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7级以上地震;地震空区;中期预测;中国大陆西部  中图分类号:P3157
0 引言  安徽的许多重大建设项目位于长江、淮河等水系的沿岸地区,这些地区广泛分布着淤泥、淤泥质土等软弱沉积层。这些软弱层的存在使得场地地基承载力降低,场地的卓越周期变长。历次震害表明,由于场地土卓越周期与结构的自振周期较接近,地震时易产生共振,使得软土场地上的自振周期较长的高层建筑、大型桥梁等易发生严重震害,如1985年墨西哥Ms8.1地震导致距震中约350km的墨西哥城内数百座高层建筑遭受严重
对2组4片节能型砌体组合墙片进行低周反复加载试验来研究该结构的抗震变形能力,试验设计了2组不同高宽比(0.933、0.7)的1/2缩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墙片的破坏主要为构造柱裂
通过对2013甘肃岷县漳县交界发生MS6.6强震的发震构造区在地震前后跨断层形变研究发现:四店、麻界滩和毛羽沟场在震前出现形变异常,3个场地临震单期形变是往期平均值的2-7倍;3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与各有关大学,在美国西部、特别在圣安德列斯断层及其临近地区布设了包括地磁在内的地球物理观测网,用以监测该地区的地震活动.地磁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显
摘要:利用2013年3月3日洱源5.5级地震前后所获得的2种流动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总强度与矢量观测的异常变化特征。(1)地磁总强度观测结果表明:地震前,测区内相邻期总强度变化的正负值区大致均衡,逐渐演变为整个测区都是正值并出现高梯度带,正值的高梯度带再演变为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此时震中位于正值高梯度带的边缘;地震后,正负值交界的高梯度带远离震中,正负值区又大致均衡;(2)地磁矢量观测结果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