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
2019年7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民营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製,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的首飞。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分别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研製,入轨後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
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四级串联、长20米、直径1.4米、起飞总重31吨、近地轨道运力300千克的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其在任务中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开启了中国民营航天乃至中国商业航天的新篇章。
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8月1日,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发佈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该芯片是世界首款異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脈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该成果已在《自然》杂誌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名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的论文介绍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它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於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作者用一个无人自行车系统验证了这一混合芯片的处理能力。试验中,无人自行车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平衡控制,还能对前方行人进行探测和跟踪,並自动过障、避障。作者认为,这项研究或能为人工通用智能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造中大型太阳能无人飞机“墨子Ⅱ型”首飞成功
7月30日,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发佈消息称,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研发工作,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大型太阳能驱动“墨子Ⅱ型”长航时飞机已於7月27日在浙江德清莫干山通航机场成功首飞。“墨子Ⅱ型”设计翼展达15米,採用4台电力驱动,太阳能电池供电,並装有储能电池,在6000到8000米高空飞行,可以完全利用光能转换电能驱动,飞行过程中无任何废气排放。据介绍,太阳能飞机能在云层之上以较低速度巡航,“墨子Ⅱ型”正和移动运营商、5G、蜂窝设备商等合作,佈局低空数字化产业,並有望在抢险救災、侦察通讯等领域应用。
亚洲首位!浙江大學教授获国际脑研究大奖
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简称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佈: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於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IBRO-Kemali成立於1996年,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傑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奖金为25,000欧元,获奖者将受邀在欧洲规模最大、每两年一次的欧洲神经科学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
2019年7月25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组织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由中国民营公司北京星际荣耀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设计研製,此次发射是该型火箭的首飞。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分别由航天科工空间工程发展有限公司和北京理工大学研製,入轨後将开展一系列技术验证。
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是一种四级串联、长20米、直径1.4米、起飞总重31吨、近地轨道运力300千克的小型固体燃料火箭,其在任务中按飞行时序将多颗卫星及有效载荷精确送入预定300公里圆轨道,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成功入轨零的突破,开启了中国民营航天乃至中国商业航天的新篇章。
零的突破!中国新型类脑计算芯片首登《自然》封面
8月1日,清华大学施路平团队发佈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该芯片是世界首款異构融合类脑芯片,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既可支持脈冲神经网络又可支持人工神经网路的人工智能芯片。目前,该成果已在《自然》杂誌作为封面文章发表,实现了中国在芯片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自然》论文零的突破。
名为《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異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的论文介绍了一款新型人工智能芯片,它结合了类脑计算和基於计算机科学的人工智能。作者用一个无人自行车系统验证了这一混合芯片的处理能力。试验中,无人自行车不仅可以识别语音指令、实现自平衡控制,还能对前方行人进行探测和跟踪,並自动过障、避障。作者认为,这项研究或能为人工通用智能平台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中国造中大型太阳能无人飞机“墨子Ⅱ型”首飞成功
7月30日,上海奥科赛飞机有限公司发佈消息称,经过历时近两年的研发工作,拥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大型太阳能驱动“墨子Ⅱ型”长航时飞机已於7月27日在浙江德清莫干山通航机场成功首飞。“墨子Ⅱ型”设计翼展达15米,採用4台电力驱动,太阳能电池供电,並装有储能电池,在6000到8000米高空飞行,可以完全利用光能转换电能驱动,飞行过程中无任何废气排放。据介绍,太阳能飞机能在云层之上以较低速度巡航,“墨子Ⅱ型”正和移动运营商、5G、蜂窝设备商等合作,佈局低空数字化产业,並有望在抢险救災、侦察通讯等领域应用。
亚洲首位!浙江大學教授获国际脑研究大奖
7月15日,国际脑研究组织-凯默理(简称IBRO-Kemali)基金会评奖委员会宣佈:第12届IBROKemali国际奖的获得者,为中国浙江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中心的胡海岚教授。这是该奖自1998年设立以来首次颁发给欧洲和北美洲以外的科学家。在IBRO官网的授奖依据中,评奖委员会这样描述胡海岚的贡献:此奖为表彰胡海岚教授在“情绪和情感行为的神经生物学基本机制”这一脑科学前沿领域,所取得的令人敬佩的成就。这些成就得益於她对系统神经科学中尖端前沿技术的驾驭,而她本人正是这些技术的开拓者之一。
IBRO-Kemali成立於1996年,旨在全世界范围内表彰在基础与临床神经科学领域做出傑出贡献的45岁以下的科学家,每两年评选一位。奖金为25,000欧元,获奖者将受邀在欧洲规模最大、每两年一次的欧洲神经科学年会上发表主题演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