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对于他们一生的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三条途径,即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创新思维;巧用学习资源,激励创新思维;巧选信息素材,凸显创新主旨,提出了培养的策略,供信息技术教师参考。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数学思考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知、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应用技能和经验的基础上拟对数学知识再理解、再运用、再创造的思维考证。数学思考是解决问题、形成情感与态度的源动力,数学思考的最终归宿是激发創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激发创新思维打开了通道。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引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和激发创新思维又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教师,为了搞好本课题研究,笔者加强了学习,留意所有见到的有关课题方面的文字、图像资料、网页等。并在课内外不断实践,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现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及对数学教学重要方面的改变,结合自己的摸索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创新思维。
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感受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自己发现和探索,为激发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导入:烈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一个大西瓜解渴。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很贪吃,不高兴的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点吧,我要吃八分之一。”其余三人听了哈哈大笑。小朋友,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在这个情境中,火红的太阳,干枯的大地,翠绿的西瓜,滑稽的人物表情,幽默的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时提出的问题,自然就能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学习资源,激励创新思维。
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非常丰富,可是对于数学的情感并不明显,大都以为数学只是简单的数字,枯燥乏味,没有什么色彩。其实不然,我认为要引导学生透过数字,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发现数学中的美,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处处离不开数学。于是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
在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时,笔者是这样要求的:
(1)有一写一,实事求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有什么心得体会、疑难问题、意见建议……有什么就写什么,言为心声,有感而发,篇幅不一定要有多长,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即可。
(2)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好象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
(3)讲求实效,减轻负担。为了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日记的实际效果,经过实践和摸索,我对日记除了不强求篇幅以外,每周的日记篇数可以只写1至2篇。当然学生也可以自愿多写。
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足了,学习数学的悟性强了。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三、巧选信息素材,凸显创新主旨。
新课标提倡跳出教材用教材,但也不否认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作用。因此,数学电教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要注意把握信息的广度。创设的问题情境再有思考价值,也不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极限和学生的认知极限。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的数学思考,再有探究意义也是纸上谈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还要把握信息素材的深度。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拓展中,所设置的练习和情境要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在选择信息素材时,教师要尽可能选用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素材、学习资源。数学思考的最终归宿是激发创新思维。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如果信息素材对学生的刺激过频、过密,就会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杂乱无序,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一般来说,师生都感觉轻松愉悦,有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应视为信息量适中;反之,师生感觉焦虑疲倦,无任何体验和感悟的数学课堂,应视为信息量过密或过频。
前苏联教育家赞诃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应该相信:巧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张力、活力。
参考文献:
1、伍小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J]. 教师, 2009 (12)
2、陈萍.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 吉林教育, 2013 (2)
3、陈治华.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 (6)
关键词:信息技术;创新思维能力;策略
数学思考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一定的感知、理解并形成了一定的应用技能和经验的基础上拟对数学知识再理解、再运用、再创造的思维考证。数学思考是解决问题、形成情感与态度的源动力,数学思考的最终归宿是激发創新思维。
信息技术的介入,为激发创新思维打开了通道。数学课堂,运用信息技术,引发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是每位数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引发学生进行有价值的数学思考和激发创新思维又是我们每位数学教师所追求的。为了让自己成为一个适应新时代教育的教师,为了搞好本课题研究,笔者加强了学习,留意所有见到的有关课题方面的文字、图像资料、网页等。并在课内外不断实践,积累了不少教学经验。现就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中的运用及对数学教学重要方面的改变,结合自己的摸索与实践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一、巧设教学过程,激发创新思维。
利用计算机我们可以创设远比传统教学更富启发性、感受性和新颖性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启发学生更积极的思维活动,引导学生更有效地领悟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自己发现和探索,为激发创新意识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创设这样的情境来导入:烈日炎炎,口渴难忍,猪八戒找来一个大西瓜解渴。悟空说:“咱们四人平分,每人吃四分之一吧。”八戒很贪吃,不高兴的说:“西瓜是我找来的,应该多吃一点吧,我要吃八分之一。”其余三人听了哈哈大笑。小朋友,你知道大家为什么取笑八戒吗?在这个情境中,火红的太阳,干枯的大地,翠绿的西瓜,滑稽的人物表情,幽默的人物对话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感觉,适时提出的问题,自然就能创设出最佳的学习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兴趣,大大地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起学生的创新意识。
二、巧用学习资源,激励创新思维。
许多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非常丰富,可是对于数学的情感并不明显,大都以为数学只是简单的数字,枯燥乏味,没有什么色彩。其实不然,我认为要引导学生透过数字,理解数字背后的含义,用文字表达出来,进而发现数学中的美,让学生感悟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又处处离不开数学。于是笔者从三年级开始培养学生写数学日记,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写数学日记,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一方面让学生睁大了眼睛看世界,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促使学生不断反思总结学习的过程、内容、方法和习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和习惯。
在让学生写数学日记时,笔者是这样要求的:
(1)有一写一,实事求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如有什么心得体会、疑难问题、意见建议……有什么就写什么,言为心声,有感而发,篇幅不一定要有多长,只要把想对老师说的内容写清楚,能使老师看明白即可。
(2)不拘格式,如同聊天。学生在写数学日记时,好象跟老师面对面聊天,有什么说什么,想什么写什么,凡是与数学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写。
(3)讲求实效,减轻负担。为了不加重学生的作业负担,提高数学日记的实际效果,经过实践和摸索,我对日记除了不强求篇幅以外,每周的日记篇数可以只写1至2篇。当然学生也可以自愿多写。
通过写数学日记,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数学的能力提高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浓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足了,学习数学的悟性强了。在学生写数学日记的过程中,学生的创造性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三、巧选信息素材,凸显创新主旨。
新课标提倡跳出教材用教材,但也不否认走进教材吃透教材的作用。因此,数学电教课堂,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要注意把握信息的广度。创设的问题情境再有思考价值,也不能超出教材的知识极限和学生的认知极限。让学生觉得遥不可及的数学思考,再有探究意义也是纸上谈兵。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还要把握信息素材的深度。在数学知识的应用拓展中,所设置的练习和情境要顺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需求。在选择信息素材时,教师要尽可能选用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素材、学习资源。数学思考的最终归宿是激发创新思维。这从另一个层面反映,如果信息素材对学生的刺激过频、过密,就会让学生的数学思考杂乱无序,根本谈不上思维的创新。一般来说,师生都感觉轻松愉悦,有动态生成的数学课堂,应视为信息量适中;反之,师生感觉焦虑疲倦,无任何体验和感悟的数学课堂,应视为信息量过密或过频。
前苏联教育家赞诃夫说过:“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应该相信:巧用信息技术,引领学生进行数学思考,激发创新思维将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充满张力、活力。
参考文献:
1、伍小荣. 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J]. 教师, 2009 (12)
2、陈萍.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J]. 吉林教育, 2013 (2)
3、陈治华. 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J]. 现代教育科学, 2013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