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村级档案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笔者对平谷区村级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摸清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营造良好环境、创新管理模式、实施“村档镇管”、整合村级档案资源等应对策略。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农村档案人员流动
2012年,平谷区档案局依托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本着“边工作、边调研、边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入全区17个乡镇街道和275个行政村,采取实地察看、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总结提炼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村级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探讨村级档案建设在促进村务管理规范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成绩、存在不足以及应对策略。
一、村级档案的含义及内容
村级档案是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集体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能够真实反映农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全过程。村级档案属于集体所有,受法律保护。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级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如两委班子换届、产林权制度改革、社保、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土地承包(流转)、旧村改造、民俗旅游等工作中产生了大量档案,这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在农村村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村级档案在新农村建设
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村级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也是农村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约束干部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许多民间纠纷和干群矛盾,都是在档案证据面前迎刃而解的。它们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生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约束村干部行为、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村级档案中保留和记载了非常丰富翔实的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利用好这些档案信息,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升平谷果品、蔬菜、畜牧养殖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质,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三)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村级档案是维护农民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个人合法利益的、必不可少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凭证和依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级档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新农合”档案、农民健康档案、新农保档案、土地承包流转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劳动力转移就业档案等等都是具有新内容的农村民生档案,他们对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服务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平谷区村级档案工作现状
平谷区的村级档案工作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999年实现全县村级全部建档,2005-2007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村级档案复验工作,2008年以后又相继开展了“一乡一品”特色建档、产林权制度改革建档、农业经济合作社建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得到了国家、市、区三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截至到目前,全区17个乡镇(街道)的27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村级档案案卷总数达10万余卷,内容涵盖了村级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规划、土地确权、村务公开、农业科技、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既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也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加全面地提升了新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
但是,目前村级档案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个别乡镇机关档案室保管条件不达标,社保档案、托管档案、合作医疗档案整理不规范,部分村档案室不具备“八防”条件、重点档案保存不齐全等,需下大力量完善与提高。
四、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平谷区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村级档案工作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也给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带来一些新挑战。
一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不稳定,干部调整频繁,影响了村级档案的正常归档(不能按时归档和归档不齐)和规范管理。
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使原属村集体所有的企业改制为私人所有,导致部分村集体收入减少,办公条件差,档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条件,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平时工作头绪较多,档案工作成为“夹缝”里生存的“副业”。
四是个别村干部将村级档案尤其是涉及经济和财务的档案视为私有,不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向群众公布,甚至弄虚作假,侵占集体利益等等。
(二)原因分析
1.乡镇(街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受诸多因素(组织、人员、经费等)的影响,对村级档案的管理力不从心,达不到要求。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镇乡主管档案工作领导17人,男性多于女性,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普遍不长,直接参与档案工作开展得少,虽然将档案工作列入年度计划或村级考核体系,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虽然有开展档案工作的专项资金,但也是只能够满足机关日常归档所需,实际用于村级档案管理的资金有限。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镇乡档案工作人员17名,全部为女性,大部分年龄在45岁以下,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普遍不长,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流动性较大,且普遍兼职过多:大部分不能独立完成对村级的教育培训和有效监督指导、检查工作;有一半乡镇不能每年开展村级档案检查工作,致使村级档案接续性较差。
2.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村级档案工作人员275名,女性多于男性,大部分年龄在45岁以上,业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为村干部兼任,且普遍兼职过多,大部分不能独立完成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因没有工作报酬,导致工作热情普遍不高,不愿从事档案工作,且流动性大。 五、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要改变村级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村级档案的作用并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村级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服务体系。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村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度和资金方面予以充足保障:其次要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后要加大村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和信息化建设。
(一)努力营造村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村级档案工作面广量大,靠档案部门孤军作战,难免势单力薄,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与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意识。通过各类会议、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知识,加大执法力度,推广利用服务。二是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办和其他涉农部门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作用,争取上级主管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内外协同,上下联动,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探索并制定村级档案工作的政策扶持办法,以保障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要为村级档案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支持力等政策扶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强化岗位能力培养,提高村级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从档案工作的需要出发,配备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创新管理模式,确保村级档案完整与安全
1.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缺乏系统组织与协调,相关涉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及时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相关规划、计划中,从而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档案局需要及时与政府办、区委办、农委、新农办、组织部、经管站、民政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沟通,将档案工作纳入区级“三级联创”检查,纳入各相关单位的专项考核验收体系之中,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
2.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07年,区档案局“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研究”课题在北京市档案局立项,并荣获市档案局科研项目三等奖,试点村经验在平谷区和密云县进行了推广。2009年,在镇罗营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2010年,各乡镇(街道)根据地域特点,开展了“一乡一品”特色建档工作。2011年,开展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档试点活动。2012年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系列活动,采用辐射带动,逐步完善了我区村级档案组织体系建设,丰富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加强了档案安全保障建设,提高了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使我区村级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实施“村档镇管”,强化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
实施“村档镇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档案保管条件不达标、两委班子相对不稳定、或村级档案安全存有隐患的“问题村”。我区最早于2002年在刘家店镇、镇罗营镇开始试行“村档镇管”,2006年,马昌营镇在其基础上,出台了《马昌营镇关于“村档镇管”的实施意见(暂行)》,经过多年实践,“村档镇管”在推动村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有利于监督村级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服务。村级重要档案由镇托管,是检验村级班子是否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村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大镇党委、政府对村级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有利于民事纠纷的调解和处理,为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村一级的稳定,主要是规范干部行为,减少干群矛盾。村级重要档案由镇托管后,使村级工作得到了有效监督,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同时,进一步约束了干部,增强了村级干部队伍的责任感,从而推动村级工作的开展,促进镇村和谐社会建设。
3.有利于乡镇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乡镇托管档案室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接收范围、交接方式、归档要求,以及保管、保密、借阅等制度。通过实施“村档镇管”,一方面促进了各村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另一方面也为档案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室藏资源。以马昌营镇为例,实施“村档镇管”之前,17个村每年共形成案卷95卷,实施之后,每年形成案卷达360卷,利用率也由原来的19次,提高到了102次。
(四)整合村级档案资源,以服务促发展
要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就必须让老百姓尝到档案带来的甜头,逐步提高农村档案意识,从而促进村级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1.加强引导,大力开展利用服务
在开展村级档案利用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是加强对村级档案利用服务的引导力度,积极协助行政村举办档案展览,通过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发挥档案资源价值。
作为新农村建设成果展示试点的南定福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收集了大量有关新旧村貌、经济建设、获得荣誉、历届领导班子成员、村史等方面的材料,其中文书档案30余卷,图片300余张,视频光盘2张,实物档案40余个,他们利用这些新农村建设档案制作了南定福村发展变化成果展览,邀请村民参观,通过回顾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使广大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深受教育,档案展览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发挥“正能量”作用。
2.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各部门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将各单位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移交进馆,我们可以在疏通利用渠道,协调部门间档案资源共享上进行创新,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平谷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探索并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信息平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和涉农需求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推进村级档案信息数字化,将区、镇、村三级档案目录和各级政府涉农文件全部电子化,实现网上检索和利用,最终达到信息共享,使村民不出村即可将各种档案一“网”查尽。
六、结语
总之,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区、镇、村三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意识,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农村档案人员流动
2012年,平谷区档案局依托创建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活动,本着“边工作、边调研、边解决问题”的思路,深入全区17个乡镇街道和275个行政村,采取实地察看、业务指导、召开座谈会、总结提炼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村级档案工作进行了全面地调查研究,探讨村级档案建设在促进村务管理规范化方面的重要作用、取得成绩、存在不足以及应对策略。
一、村级档案的含义及内容
村级档案是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村经济合作组织等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社会和集体具有保存价值的不同形式和载体的历史记录。它能够真实反映农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全过程。村级档案属于集体所有,受法律保护。
目前,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村级档案来源广泛,内容丰富。如两委班子换届、产林权制度改革、社保、计划生育、合作医疗、土地承包(流转)、旧村改造、民俗旅游等工作中产生了大量档案,这些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档案,在农村村务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村级档案在新农村建设
进程中的重要作用
村级档案不仅真实地记录了农村历史的发展演变过程,而且也是农村各项建设中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一)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约束干部行为、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
农村许多民间纠纷和干群矛盾,都是在档案证据面前迎刃而解的。它们直接记录和服务百姓生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约束村干部行为、维护农村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实现农民增收致富的需要
村级档案中保留和记载了非常丰富翔实的农业科技信息,开发利用好这些档案信息,能够有效地促进我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提升平谷果品、蔬菜、畜牧养殖的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和品质,从而实现农民的增收致富。
(三)加强村级档案建设,是保障农民合法权益的需要
村级档案是维护农民生产、经营和生活中个人合法利益的、必不可少的、具有法律效果的凭证和依据。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村级档案的内容也更加丰富,“新农合”档案、农民健康档案、新农保档案、土地承包流转档案、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劳动力转移就业档案等等都是具有新内容的农村民生档案,他们对解除农民的后顾之忧,服务保障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三、平谷区村级档案工作现状
平谷区的村级档案工作最早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1999年实现全县村级全部建档,2005-2007年开展了大规模的村级档案复验工作,2008年以后又相继开展了“一乡一品”特色建档、产林权制度改革建档、农业经济合作社建档、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等系列活动,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得到了国家、市、区三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指导。截至到目前,全区17个乡镇(街道)的275个行政村全部实现了档案规范化管理,村级档案案卷总数达10万余卷,内容涵盖了村级基层政权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建设规划、土地确权、村务公开、农业科技、社会保险等各个方面,既为新农村建设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见证,也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更加全面地提升了新农村管理和服务水平。
但是,目前村级档案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个别乡镇机关档案室保管条件不达标,社保档案、托管档案、合作医疗档案整理不规范,部分村档案室不具备“八防”条件、重点档案保存不齐全等,需下大力量完善与提高。
四、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平谷区村级档案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区村级档案工作经过10多年的不断完善,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推进,也给村级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出一些新问题、带来一些新挑战。
一是个别村“两委”班子不稳定,干部调整频繁,影响了村级档案的正常归档(不能按时归档和归档不齐)和规范管理。
二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完善,使原属村集体所有的企业改制为私人所有,导致部分村集体收入减少,办公条件差,档案缺乏基本的保管条件,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
三是村级档案管理人员绝大多数是兼职,平时工作头绪较多,档案工作成为“夹缝”里生存的“副业”。
四是个别村干部将村级档案尤其是涉及经济和财务的档案视为私有,不按村务公开的要求,定期向群众公布,甚至弄虚作假,侵占集体利益等等。
(二)原因分析
1.乡镇(街道)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受诸多因素(组织、人员、经费等)的影响,对村级档案的管理力不从心,达不到要求。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镇乡主管档案工作领导17人,男性多于女性,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普遍不长,直接参与档案工作开展得少,虽然将档案工作列入年度计划或村级考核体系,但实际执行效果有限。虽然有开展档案工作的专项资金,但也是只能够满足机关日常归档所需,实际用于村级档案管理的资金有限。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镇乡档案工作人员17名,全部为女性,大部分年龄在45岁以下,从事档案工作时间普遍不长,业务水平普遍不高,流动性较大,且普遍兼职过多:大部分不能独立完成对村级的教育培训和有效监督指导、检查工作;有一半乡镇不能每年开展村级档案检查工作,致使村级档案接续性较差。
2.村级档案管理人员流动性大,不利于村级档案管理工作的健康协调发展。
在参加调查的人员中,村级档案工作人员275名,女性多于男性,大部分年龄在45岁以上,业务水平较低,绝大部分为村干部兼任,且普遍兼职过多,大部分不能独立完成村级档案管理工作,因没有工作报酬,导致工作热情普遍不高,不愿从事档案工作,且流动性大。 五、村级档案工作规范化的应对策略
要改变村级档案管理存在的各种问题,充分发挥村级档案的作用并服务于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就必须要建立起完善的村级档案资源体系和利用服务体系。笔者认为,首先要营造村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在制度和资金方面予以充足保障:其次要确保村级档案的完整与安全:最后要加大村级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力度和信息化建设。
(一)努力营造村级档案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村级档案工作面广量大,靠档案部门孤军作战,难免势单力薄,必须得到社会各方面的共同支持与相互配合,才能营造出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要加强宣传,提高意识。通过各类会议、网络媒体、平面媒体等全方位、多形式的宣传档案工作,普及档案知识,加大执法力度,推广利用服务。二是要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与农办和其他涉农部门的联系,建立长期有效的档案工作协调机制。要进一步发挥“条块结合”的管理体制机制作用,争取上级主管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内外协同,上下联动,通过出台规范性文件,切实加强对村级档案工作的宏观管理和业务指导,形成强势推进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的良好氛围。三是要探索并制定村级档案工作的政策扶持办法,以保障这项工作的深入发展。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及财政部门要为村级档案工作提供人力、财力、物力、技术支持力等政策扶持。通过定期举办培训,强化岗位能力培养,提高村级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素质;要从档案工作的需要出发,配备素质较高的专兼职档案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创新管理模式,确保村级档案完整与安全
1.加强行政推动作用,把档案工作纳入总体考核。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发现我区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缺乏系统组织与协调,相关涉农部门对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重视程度不足,未能及时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列入相关规划、计划中,从而缺乏监督检查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档案局需要及时与政府办、区委办、农委、新农办、组织部、经管站、民政局、财政局、人力社保局等部门沟通,将档案工作纳入区级“三级联创”检查,纳入各相关单位的专项考核验收体系之中,纳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的其他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检查。
2.树立典型,以点带面。2007年,区档案局“新农村建设文件材料收集工作研究”课题在北京市档案局立项,并荣获市档案局科研项目三等奖,试点村经验在平谷区和密云县进行了推广。2009年,在镇罗营镇召开了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推广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经验。2010年,各乡镇(街道)根据地域特点,开展了“一乡一品”特色建档工作。2011年,开展了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建档试点活动。2012年开展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区创建活动。
实践证明,通过系列活动,采用辐射带动,逐步完善了我区村级档案组织体系建设,丰富了档案资源体系建设,加强了档案安全保障建设,提高了档案信息化体系建设,使我区村级档案工作再上新台阶。
(三)实施“村档镇管”,强化村级档案规范化建设
实施“村档镇管”的对象主要是一些档案保管条件不达标、两委班子相对不稳定、或村级档案安全存有隐患的“问题村”。我区最早于2002年在刘家店镇、镇罗营镇开始试行“村档镇管”,2006年,马昌营镇在其基础上,出台了《马昌营镇关于“村档镇管”的实施意见(暂行)》,经过多年实践,“村档镇管”在推动村务工作规范化、法制化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
1.有利于监督村级各项工作的规范化与法制化建设,为“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服务。村级重要档案由镇托管,是检验村级班子是否依法办事、民主管理的重要依据;是推动村级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轨道的有效途径:是进一步加大镇党委、政府对村级工作监督管理力度的重要措施之一。
2.有利于民事纠纷的调解和处理,为化解矛盾、维护农村稳定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村一级的稳定,主要是规范干部行为,减少干群矛盾。村级重要档案由镇托管后,使村级工作得到了有效监督,在规范工作程序的同时,进一步约束了干部,增强了村级干部队伍的责任感,从而推动村级工作的开展,促进镇村和谐社会建设。
3.有利于乡镇档案的综合开发利用。乡镇托管档案室在健全制度的基础上,严格落实接收范围、交接方式、归档要求,以及保管、保密、借阅等制度。通过实施“村档镇管”,一方面促进了各村归档文件材料的齐全完整,另一方面也为档案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宝贵的室藏资源。以马昌营镇为例,实施“村档镇管”之前,17个村每年共形成案卷95卷,实施之后,每年形成案卷达360卷,利用率也由原来的19次,提高到了102次。
(四)整合村级档案资源,以服务促发展
要做好村级档案工作,就必须让老百姓尝到档案带来的甜头,逐步提高农村档案意识,从而促进村级档案管理的健康发展。
1.加强引导,大力开展利用服务
在开展村级档案利用工作方面,我们主要是加强对村级档案利用服务的引导力度,积极协助行政村举办档案展览,通过档案利用、档案编研、档案展览等多种方式开展服务工作,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优势,发挥档案资源价值。
作为新农村建设成果展示试点的南定福村,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收集了大量有关新旧村貌、经济建设、获得荣誉、历届领导班子成员、村史等方面的材料,其中文书档案30余卷,图片300余张,视频光盘2张,实物档案40余个,他们利用这些新农村建设档案制作了南定福村发展变化成果展览,邀请村民参观,通过回顾新农村建设前后的巨大变化,从而珍惜现在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使广大村民,特别是年轻人深受教育,档案展览起到了很好的引领和发挥“正能量”作用。
2.对各部门的资源进行整合,实现资源共享
实现各部门的新农村建设档案资源的整合,不仅仅是将各单位的新农村建设档案移交进馆,我们可以在疏通利用渠道,协调部门间档案资源共享上进行创新,建立区、镇、村三级农业科技档案信息服务网络。以“平谷区农村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为依托,探索并逐步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信息平台、城乡一体的劳动力供求信息平台和涉农需求信息平台,加大信息化建设力度,逐步推进村级档案信息数字化,将区、镇、村三级档案目录和各级政府涉农文件全部电子化,实现网上检索和利用,最终达到信息共享,使村民不出村即可将各种档案一“网”查尽。
六、结语
总之,实现村级档案规范化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区、镇、村三级档案管理部门要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服务意识,准确、全面地记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历程,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好各项服务,真正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助推器。
作者单位:北京市平谷区档案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