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鸦记

来源 :野草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dajia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清早,我们五个人各持武器,上东白山打老鸦去。
  武器是我们自制的。我的弹弓铁丝软,系了两股橡皮筋,一拉铁丝就有点弯了。老六的弹弓铁丝粗硬,三股橡皮筋都拉不弯。青头和维立的铁丝也比我硬。建山哭得在地上打滚,他奶奶不得不给他做了一把弓箭,削了十二支竹箭。
  建山提着弓,箭插在勾刀篓篰中,神情俊爽地迟到了五分钟。老六盯着他的弓箭,眼睛似要喷火。
  “这种小孩子玩具,也拿得出手?蚂蚁都射不死。”老六举起他的弹弓晃了晃,“这样结实的弹弓,二十里之内独一把。”
  建山红着脸笑着不说话。我也觉得遭到了打击。我这把弹弓发射的石子,曾经打中楝树上的一只泥墙麻雀的肚子,这是好几个人看到的,可是那只麻雀似乎毫无感觉,依然在树枝上东张西望地叫着。我的弹弓可能也很难威胁到老鸦的性命。但老鸦这么晦气讨厌,我们吓吓它们,将它们轰走也是好的。我想。
  世上有两种半鸟最讨厌,老鸦、猫头鹰和燕子。
  燕子是半种讨厌鸟,吃害虫是不讨厌部分,人类同意它们在家里做窠,算是对它不讨厌部分的回报。它讨厌部分是羽毛有毒。老年人说不能抓燕子,抓了手背上会生羞。羞是一种疣子,燕羽、鱼鳞和老鼠尿都会让人生羞,痛是不痛,但很烦人。
  猫头鹰叫声凄恻,有预示人死亡之能,无疑是极讨厌的。不过它的叫声很少听到,又总是在黑夜里叫,让人留意不到,所以不算第一讨厌。
  老鸦是晦气鸟,最讨厌。长年驻扎在东白山的松树间,整日“啊哦啊哦”乱叫,似乎预知人要出坏事,幸灾乐祸地装悲伤。溪滩乌桕树上的喜鹊也叫,喉咙沙哑难听,但声音轻快,就不晦气。听到老鸦的叫声够晦气了,如果老鸦从头顶飞过,就更晦气,必须“呸呸”唾出声,并连掸三下头发才能解除。万一老鸦在空中拉屎,屎恰好落在人的头上,那真是太恶心了。它们还有偷小鸡的恶习,是飞行黄鼠狼。
  打老鸦的事,我们谋划了好几天。是老六提出的想法。他说,老鸦这么晦气,我们去打掉它们。
  他这么一说,我才想到,以前我们千遍万遍地诅咒老鸦,都是白费口舌,并无杀伤力。诅咒老鸦的歌谣,人人会念:
  老鸦哇哇,
  老鸦窠里着火哉,
  儿子老婆着杀哉。
  这首狠毒的歌谣,本意是欺骗老鸦快快回家去看看,不要在山上聒噪了。我们留意到老鸦的叫声,就大声念诵对抗。念过数十遍,我们的兴趣不免转移,就忘了验证效果,不晓得老鸦有没有受骗上当。有时候我还会出现幻念,似乎老鸦在松树上叫唤着飞上飞下,就是在救火。这么联想是有原因的,冬天我们围着一锅火炭烤火取暖,晃动的火舌,以及弯弯曲曲飘飞的稻草灰,我们都叫做火老鸦。我们时时念这段咒语,老鸦却并不见得减少了,可见咒语其实不灵。
  我提过一个问题:民兵连有六支半自动步枪,老师傅有一支猎枪,长脚阿光有一支气枪,武器都比我们先进得多,枪法又准,打靶打八九十环,他们为什么不打老鸦?老六说,他们打老虎打野猪,打老鸦这种艰巨的小事,归我们。
  太阳还没升起,空气新鲜澄澈,我们便精神饱满耳聪目明。溪水清冽,冒着寒气,急流处水花雪白。溪边的草已是老绿,还没变黄。老六带头,我排在第二,维立拖在最后,排成一队,施施然过了桥,沿大路往东,走到上东白山的路口,老六笑嘻嘻地回过头,压低了声音说:“大家注意了,我们已到了敌占区,小心谨慎,秘密前进。”他迅速闪到路边,弯腰潜行,警惕地向前看,又说了一句电影台词:“必有情况!”我也急忙弯腰潜行。前方并无异常,既没有老鸦埋伏,也没有野兔放哨,只有露水打湿了我的鞋子和裤腿。老六只是装模作样地学电影中人的相势。我回头看看,青头和建山也弯了腰潜行,只有维立脑子转不过来,一脸漠然,没有弯腰。
  老六这种作派我真是看不上眼,总是充老大,总是装高鼻子。不过我们是来打老鴉的,就不计较他了。他又躲躲闪闪作了几次怪,我却不再跟着他躲,他也就放弃了作怪。
  老鸦住的那些松树,在七丈岩上方。我从没到过七丈岩这一带,没有野石榴乌米饭毛栗子,没有竹笋,也没有黄栀和橡子,就毫无吸引力。走近了发现,其实岩崖陡峭,水迹深黑,鸟粪发白,也是好玩的,如果爬到岩石中央一坐,像猴王一样威风。但我们有正事要做,遇到困难就绕开困难,抓着青柴草丛,从七丈岩旁边的黄泥坡攀援上去,累出了一身汗。老六第一个爬上七丈岩上方的平地,将我们一一拉上去,坐在草坡上喘气。四周安静得鲜嫩,让人浑身松快。
  山下的田地房屋,像棋盘一样。我们村的屋子变得微型,烟囱冒出的白烟也很渺小,但能认出每户人家和每株泡桐树。村子那边是田野,有人背着锄头扛着锨去菜地,互相打着招呼,声音遥远而清晰。过了田野,挡着南山和西山,山腰缠着长长的一匹青烟。西山头已经有浅黄的阳光。
  我说,这些老鸦真是坏透,它们如果住在南山和西山,叫声再闹些我们也听不到,可它们偏偏住在东白山,离村子这么近,存心烦扰人。老六说,它们就是存心的啊,是经验积累的,人是世上最会做吃食的物种,它们吃腐尸烂肉,住得与村子近,就容易找到吃的。我说,对的对的,我剖鱼时,鱼肚肠往溪水里一扔就不管了,它们就吃现成的——也许要与别的鱼别的鸟抢夺。
  老六站起身,掸了掸屁股,双手布在嘴前,冲山下“哇”的叫了一声。我们一齐握着嘴大叫了几声,大笑。我们摸出了弹弓,又摸了摸口袋里的石子,建山也将背着的弓摘下,取了一支竹箭搭在弓上,箭头向下。
  几十株高大的松树上,没有老鸦,静得像深夜。我们一路只顾着爬山,没留意老鸦的动向,以为老鸦长年在松树林飞动叫唤,不会远走。老六气愤地握着拳敲自己的腰,说:“一定是有特务,特务出卖了我们,老鸦都逃走了。”
  建山说:“谁是特务?”
  维立说:“不是我。”
  老六说:“算了算了,我们大军开到,老鸦屁滚尿流,总之打了个大胜仗。”
  偏偏这时松树丛中传来了“啊哦”一声鸦叫。我们一阵欢呼,拿着武器冲入树林,抬头寻找老鸦。果然一个深黑色的鸦影扑落落飞起,在空中绕了个圈,缓缓落在树上,树枝沉下又弹起,老鸦就像坐翘翘板一样适意,将脑袋侧一下侧一下。   一时间弹箭齐发,射向老鸦,可能过于兴奋,手势不够稳,或者天空过于明亮,眼睛看出了泪,第一轮射击全落了空。
  树丛中又飞出一只老鸦,落在第一只老鸦身边。它们全身黑色,眼珠也是黑色,水灵灵地转动,像黑珍珠。两只老鸦并肩站在树枝上,目标大了一倍。老六做着手势,我们沉住气,瞄准老鸦拉满弹弓,调匀了呼吸。老六右手手指一松,石弹又激射而出,我们也几乎同时发弹,建山的箭稍慢了一拍。
  我看得清清楚楚,四枚石弹子,几乎都打入了两只老鸦的身体。两只老鸦刹那间腾空而起,掠上树梢,飞向山峰。此时竹箭射中了树枝,向上弹了一下才掉落。两只老鸦转了个弯,向东飞去。我的心惊跳一记之后,才感到失望。
  春插时,长脚阿光用气枪打在秧田里啄食的一只大鸟,一大蓬铅弹洒落,鸟惊飞上天,在空中盘旋了两个小时,好像要永远盘旋下去,但最后还是力竭坠落,掉在菜地里。它的眼睛被铅弹打瞎了。我盯着那两只老鸦。它们结伴向东,飞到另一个山峰,又飞到更远的山峰,消失了。它们飞动的姿势有些笨,与平时没区别,应该没有受伤。即使受了伤,也没有打瞎眼睛,它们晓得飞去哪里躲藏;即使它们力竭而死掉落,山这么大,我们也找不到。不过我们是要消灭老鸦,消灭不掉就驱逐,并不是想捉了老鸦白斩或红烧(谁会吃老鸦肉啊),所以我们这一仗,真的胜利了。
  “至少,老鸦被我们打痛了。”我说。
  “可惜火力有点弱。要是火力再猛一些,老鸦就全军覆没了。”青头摇着头叹息。
  “我那一下子最结棍了。”老六说,“我打落了老鴉的羽毛,你们看见没有?”
  建山低着头不出声。他还掉出了眼泪,掉在了地下的树叶上,拓的一声响。可能我们高兴得有些过头了,连老六也尴尬地扭扭身子,说建山没有射中老鸦,是他的武器太复杂,不能怪他。我说:“我们再搜索搜索,说不定还有隐藏的老鸦。”
  松树林中高低不平,还有几个深坑和几个树桩,刺藤上结着许多不能吃的红色小果子,红得死气沉沉。我们走得很慢。松树布满皴裂的树皮,长得粗壮高大,两个人都摇不动,改用脚踢,松针会簌簌地发一个抖。我们没有发现别的老鸦。
  “事情很清楚了,”老六说,“不管有没有特务刺探情报,老鸦都事先逃跑了,只留下两只看守它们的窠。”
  站在七丈岩边上往下看,似乎并没有七丈高,顶多四丈。它也不是笔陡的绝壁,而是个粗砺的斜面,有凹凸,有石缝,石缝里还长出了柴草,也不是不能攀爬。
  建山见我观察七丈岩,说:“你敢爬下去么?我就敢。”他将弓背在身上,转过身,面朝岩石,伸下脚去踏住一块突起的石头,顿时下降了两尺。他两手倒换着抓住岩石,脚一步一步往下探,很快就下到岩脚。接着是我,然后是青头。
  老六让维立从岩石旁的黄泥坡绕下去,维立不肯,要跟在老六后面爬岩石。老六骂他,他就跺着脚哭。老六又不肯放弃冒险,将威风让我们三个,就骂了几句,顾自爬下岩石。
  他爬下几尺,我和青头齐声呼喝:“不要动,你不要动。”
  老六说:“什么?”
  我说:“叫维立不要动,他在你头上,万一弄得石子松动,就砸在你脑袋上了。我们刚才是一个下了地,另一个才开始爬的。”
  维立笑嘻嘻地蹲在岩上看着我们。老六仰头吩咐他不要动,然后继续往下爬。他一低头,维立也动了。建山抢着喊:“叫你不要动,你怎么还动。”
  已经来不及了,一颗石子从维立脚下滚落,砸在老六头顶。老六抬起手捂住脑袋,身子晃了晃,吓得我一身躁热。闯下大祸了。青头和建山都脸色发白,下垂的双手微微张开,似乎随时去接住老六。
  老六悬挂在岩石上歇了歇,又慢慢往下爬。到了岩下,转过身来,我们才看见他的一张血脸,说不出的悲惨。他仰面看着,直到维立爬下岩石,才吐出一口气,打了维立一巴掌,骂道:“幸亏你砸的是我,砸死了也是哥哥,要是砸了别人,我们全家卖了都赔不起。”维立吓得不敢哭,缩着身上,脸上还僵着傻笑。
  “下山去洗洗,包扎一下。”我说。
  老六倏地伸出双手,“吱”一声将维立衣服的前襟撕下一片,撕成长布条,包住伤口,从两耳后面挂到下巴,打了个结。
  维立哇的哭了:“你扯破我的衣服,我要告诉妈妈,你扯破我的衣服。”
  老六说:“没事了,死不了的。”
  走不多远,遇到一道水沟,老六洗了洗脸,建山又帮他洗了洗伤口,我在水中给他搓了搓布条,重新包扎好。
  我们怏怏下山,从村北的大路回家。阳光已经照在溪上,草地石子沙滩和溪水,是绿白黄红黑各种颜色的亮晶晶。老六的脸没洗干净,系着湿布条,给太阳一照,有些狞恶。这场打老鸦的仗,还是输了,带头将军也受了伤,变作残兵败将,走得毫无士气。维立脱下破衣服,卷起来团在手中。青头说:“失败是兵家之母,下次再来过。”我们没有笑。闯这么大的祸我也是有份的,我担心回家挨骂。我感觉与老六似乎亲近了些,不那么讨厌他了。
  建山忽然“咦”的一声,我也跟着“咦”的一声,老六也“咦”的一声。
  溪水之上,无依无凭地直立着一个黑色的巨大轮子,比水车盘还要大得多,下缘擦着水面,不断滚动着,却没有移动。
  这是几十只老鸦组成的轮子。老鸦没有逃跑,它们聚集到水上来做杂技了。
  我们怕惊扰了老鸦,生生憋住欢呼,从大路上奔下来,奔到溪边。我们从没听说过老鸦会跳这样的集体舞,连听都没听说过。也许我们是世界上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形的人。
  老鸦们眼里似乎没有我们,专心表演着转圈子。它们没有叫唤,安静而专注,只有溪水哗哗流动和翅膀扑扑扇动的声音。
  这个奇怪的场景,看得我们眼珠弹出。我看到溪中央的水里,停着一副白花花的肠子。我晓得这种肠子的来历,是谁家的猪吃了农药死掉了,肠子不能吃,所以扔在溪中,慢慢氽下来,在水中遇到石头,搁浅了。溪水白亮黄黑地变幻着,肠子有点蠢蠢欲动。   我很快看清了它们的行动规则:这几十只老鸦绕着圈子飞,冲着水中央的肠子去,但每只老鸦落到肠子上并不停留,只啄一口,无论啄没啄到,就迅即飞起,将啄食肠子的位置让给下一只老鸦,自己排到乌鸦轮子的末尾。因为肠子在水中,老鸦能够落脚的点太小,挤不下两只老鸦,所以老鸦们排了一个圆形的队,飞一圈,轮到一次啄食。
  老鸦们将一个圈子转得如此浑圆精美,简直像是圆规画的,搞得我有些伤感。它们秩序井然,一丝不乱,间距均匀,每一只都以相同的速度轮转,就连落到肠子上的一刹那,也没有丝毫阻滞。它们从不破坏“一次只啄一口”的规矩,没有一只老鸦起贪念多啄一口。只是它们身体小力气不足,而肠子又重又韧,凭一啄之力无法啄断。也不晓得老鸦们要转过多少个圈,才能渐渐分食肠子。
  我们静静等待着老鸦吃到肠子。没有人去摸弹弓。建山好像摸了摸勾刀篓篰里,也没有拔出竹箭。我看得出了神,屏息屏得几乎窒息。
  老鴉的圈转得这样精密坚定,转了这么久,轨迹几乎没有任何变化。老鸦只有一种颜色,只有黑色,此时却如此漂亮,姿态夭矫,闪烁着耀眼的圆形黑光。我脑袋一阵晕眩,好像我的身子正在吸入这个旋转的老鸦之轮,正在崩散。
  “真聪明啊。”青头说。
  “它们累不累?”维立说。
  每只老鸦一落一起,我都会可惜难过:又没抓起一截肠子。我暗暗地咬牙攥拳替它们加劲。它们有无限的耐心和坚韧。我想如果我有隐身的本事,就偷偷涉水过去,将肚肠一截截剪断,分给它们了。
  一只老鸦啄起了一小截肠子,飞离了老鸦轮,独自往山上飞去。我们压低声音喝彩,并热烈鼓掌,因为怕惊散老鸦们,鼓掌时双手上下岔开,没有发出声音。我们开心得好像自己吃到了一碗猪肚肠。这只老鸦投入林中独自享受去了,其他老鸦依然转着圈,间距依然均匀,轮子还是如此圆满,一点没有急躁的样子。
  老鸦之轮的中心并非轮子的圆心,而是那副猪大肠。所有老鸦的姿势、目光及其精力,全都集中在大肠,像有一条条丝线呈辐射状紧紧地拉着。白花花的肠子漂在水中,似乎在慢慢变大变生动,漾出一种威胁,似乎大肠发着烫,蓄积了软弱的反抗劲道,以对抗老鸦的黑色轮转之力。
  “呸呸,去去去。”突然有人喊道,“贼老鸦,滚。”
  对岸应声飞起一个筛子,像盘子似的旋转着,落到水中,差点砸中老鸦和猪大肠。是烂眼剑华,不知他什么时候从村里出来的。
  老鸦之轮拆坏了。老鸦乱纷纷飞散在水上,又不甘心离开。有一只老鸦拼死咬住肠子飞起,肠子拖出长长的一截,又脱落了,无声地,缓缓地,掉入了水中。老鸦悲伤地“啊哦”一声,身子一沉一浮地飞远了。其他老鸦还在溪面盘旋,唱着“啊哦啊哦”的悲歌。烂眼剑华拣起拳头大的石头连续掷出,在溪水中砸出许多个水花,就像电影里炮弹在江面炸开,他嘴里还大声念诵“老鸦哇哇,老鸦窠里着火了”的咒语。
  老鸦遭石头与咒语的夹攻,再也抵挡不住,一只只留恋地贴着肠子低飞而过,再飞出一段,昂起头飞到半空,纷纷散落在山间树林,“啊哦啊哦”地叫唤。
  我们躺倒在溪滩上,说话的欲望疲软如死蛇。也不晓得是谁带的头,我们忽然一起坐起,拿出弹弓和弓箭,向烂眼剑华发射石弹竹箭。烂眼剑华已涉水取回筛子,拎着往回走。他与我们隔了十多丈宽的溪水,不在弹弓和弓箭的射程之内,便宜了他。
  【责任编辑黄利萍】
  作者简介:商略,1966年生。出版有小说《流水的方式》《子贡出马》《子胥出奔》,散文集《越人语》。
其他文献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笔下的江南,是生机勃勃的江南,是明丽艳艳的江南。而生机勃勃、明丽艳艳又怎离得开江南之水的滋润呢?如果说,绍兴是江南水乡泽国不可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话,那么我的家乡上虞也正是因了水的润泽,催生出一道道美轮美奂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景。  上虞,乃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之地。光其地名的由来,就与虞舜有关。《水经注》引《晋太康地记》:“舜避
期刊
上半部分  “复现”显然不指创造,它倾向于发现——再次出现,意味着前有参考。这一点也符合我的意思,创造一个事物太难了,而且面临太多风险。很多艺术(或者艺术家)并不需要这么做,发现现实中被遮蔽的某些事物,已堪称伟大。也就是说,这些事物不是没有出现过,而是它再也不会出现的局面,所带来的伤感,令人浮想联翩。  也许,一个词语就可以说明一切:平凡生活的奇迹。  这样的奇迹,包括很多。我们先从文学说起。  
期刊
一  马龙坐在肯德基餐厅,靠近窗边的位置。  一个黑色的大行李箱,挤着他的小腿,他不得不把脚踩在高脚椅的横梁上。  邻座的两个孩子,正在为谁多吃了一口巧克力圣代,争执不休。  他们的母亲很年轻,脸颊上满是疲惫,点缀着雀斑,眼睛烦躁地看向窗外,那里有一个男人,正在看着手机抽烟,身体有节奏地摆动。  他左手边是打电话的小平,但看起来还没打通。  人声嘈杂的餐厅,简直是一个避难所,陆续有客人背着大包小包
期刊
鸟叫声响起时,戴春芬正在小平台上浇花,将一只大号铝制喷壶悬过三角梅的头顶。壶重,手臂很快酸了。她将喷壶放在花架上,推了推眼镜架,循着鸟的叫声朝楼前的几棵桂花树望去。  认认真真地看了片刻,什么都没发现。她又提起喷壶,让小雨持续地落在三角梅和海棠繁茂的枝叶上。三角梅十岁。十年前,丈夫和几个老同学去厦门玩时从攀缘在房子上的老枝上剪了几枝带来扦插在盆里,一直长到现在。海棠年岁不详。丈夫去世前,她并不关心
期刊
放学了。回到家里,妈妈不在厨房里。锅是凉的。“妈——”我叫了一声,没有應答。于是放下书包,几个房间找了一遍,然后跑到后院去。  “妈,你在这里呀,怎么没听见我在叫你呀——”  妈妈没有回答。妈妈身后是那棵桃树。  那本是一棵毛桃树,后来往上面嫁接了水蜜桃的枝条之后,每年七八月就会结出白里透红的水蜜桃来。街上卖的都没我们家的新鲜可口,我们把余下的馈赠亲友,一年到头都会留下话题。刚好我看到妈妈头顶上的
期刊
1  小池凌子身后总跟着一个黑皮肤女孩。小池凌子穿着短牛仔裤和白色衬衫,头戴粉色鸭舌帽。黑皮肤女孩穿绿色连衣裙,顶着一头卷发。没课的时候她们乘公交和地铁四处去,小池凌子背着个名牌双肩包,黑皮肤女孩挎着个布袋。她们有时并肩走,有时坐在一起喝饮料,小池凌子抽烟的时候黑皮肤女孩捂着鼻子。那段时间我和室友经常在阳台上抽烟,讨论非洲文学,当小池凌子和黑皮肤女孩出现在我们视野中,迅速引起了我们的注意。  第一
期刊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一直在思考文体边界及其突破的问题。作为一个诗人,我曾多次试图让自己的诗能够行进到文体的某种“临界点”,并且在最危险的地方写作。文体边界其实不是作家和诗人的自我束缚,而是自我的侵略和扩张。然而问题来了,当我意识到文体边界的模糊性的时候,我陷入了一段迷茫。那么我们还要文体建构极其理论体系何用?当文体模糊到近乎无限性的时候,我又回到了早有过的“不可说”和“没法说”。比如:诗歌是什么?
期刊
我的单车不见了。准确地说是被偷了,但我不喜欢这种说法。不见了,就好像它仍然趴在记忆的某个角落里,只要你把手电朝那里一打,它便会纤毫毕现。你甚至会觉得它只是在某一个时刻摇晃起自己的踏板,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是被偷,意味着拐卖,意味着不久的将来一定有一个陌生的屁股将我的单车压在底下。那个人骑在上面扭动身体的时候,我的单车同样会发出咿咿呀呀的叫唤,同样会倔强而驯服地将他的身体送往某处。我不愿意那样
期刊
来绿岛已经第五天。前三天,我都习惯在清晨入睡黄昏起床,赤脚踩沙看海发呆,晃晃悠悠便是半晚,然后迷迷糊糊睡去。  也许是时差,也许海岛生活就该懒散,我很满足这样的生活。可是后来连续两天,我都会在凌晨突然醒来,再也无法入睡。我辗转反侧不得其解,后来想到一条,如果换算时差,刚好是我上班闹铃的点。  不知道这算不算生物钟,在我慢慢调整时差后,就开始苏醒,像与生俱来的内置芯条,滴滴答答转了一圈后,自然而然就
期刊
茉莉端坐在下午第一节的政治课堂上,坐得笔直,她的眼睛忽闪忽闪,一会儿盯着老师,一会儿斜睨窗外;但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她的眼神有些迷离,听课的注意力已经涣散。其实,她早已端坐不住,不过是强打精神维持着坐姿,不让同桌发现,不让老师发现。此刻,她脑海里想的只有家里的那张小床,那张小床还不及爸妈床的一半大,却是世上最舒服的床,它盛得下她所有的睡眠和快乐。她做不到不去想它,尤其是每天下午的课堂,再逢政治课,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