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 探讨鱼肝油酸鈉联合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治疗口腔颌面部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48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采用鱼肝油酸钠联合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进行瘤体内注射,通过临床观察和随访来分析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后经1-3年后随访,有效率达98.8%,无明显发热和局部肿胀。结论 鱼肝油酸钠联合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治疗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疗效显著,副作用小,是一种安全、可靠、简便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静脉畸形;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72-02
静脉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属于先天性脉管病变,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1],它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最后导致颜面部畸形或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瘤腔内注射硬化剂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鱼肝油酸钠、联合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4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材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62岁,平均15.6岁。瘤体位于颌面部36例,口内12例,瘤体直径<2厘米13例,直径2-6厘米26例,直径>6厘米9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软质包块,表面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或呈蓝紫色,可被压缩,体位移动试验阳性,穿刺有血。
2、治疗方法 严格消毒后,从瘤体周围0.5厘米正常组织进针,如回抽有血,瘤体最大直径<2厘米者,可一次性定量注射,瘤体最大直径>2厘米者,需行多点放射状注射,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瘤体内。每次注射后,再次注射时回抽无血。联合用药先采用平阳霉素8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和1%利多卡因4毫升的比例配成混合溶液,按瘤体表面积1平方厘米注射混合液1毫升计算注射量,进行瘤体注射。再用5%的鱼肝油酸钠进行瘤体内注射0.5-5毫升,所用的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的剂量分别是其单独使用时的一半。成人:平阳要霉素一次最大用量为8毫克,鱼肝油酸钠一次性用量不超过5毫升。瘤体较小者经一次注射后,大多可痊愈,瘤体较大者,需多次注射,疗程为每周一次,直到痊愈。
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瘤体的缩小程度、外形改变程度及有无功能障碍分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级别。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
显效:瘤体缩小80%以上,皮肤或粘膜颜色接近正常,无功能障碍。
好转:瘤体缩小50%以下,需继续使用其它治疗方法。
无效:瘤体无缩小。
治愈和显效共合计为有效。
结 果
48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经硬化剂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见表)
讨 论
静脉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属先天性静脉血管畸形,瘤体内注射硬化剂目前仍然是治疗静脉畸形的主要手段,尤其适用于深部内静脉畸形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等。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后主要是致血管内膜变性、增厚、管腔闭塞、组织纤维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缓慢的过程,治疗面积较小的病变见效快,疗效确切[2],而5%鱼肝油酸钠是促进血液中蛋白质凝固,促进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组织形成血栓,并因血栓机化而引起血管闭塞[3]。由此可见,以上两种硬化剂虽然最终结果均使血管闭塞,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因此,两者联合用药对静脉畸形的治疗有很好的协调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小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的治疗剂量。从而使两者的副作用减轻,提高安全性。本研究显示,联合用药治疗口腔颌面部畸形的有效率为95.8%,效果显著。
硬化剂在联合用药时,平阳霉素主要副作用是发热,鱼肝油酸钠是以局部肿胀为主。而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内源性致能因子的释放,而且有抗过敏的作用。另外,地塞米松还能有效地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血管对收缩剂的敏感性,对未成熟的血管有抗同化及抗炎作用[4]。由此可见,地塞米松加入联合用药时,能有效地减轻两者的副作用,从本研究显示,三者联合用药副作用发生率为零。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2
2. 赵吉宏.陈新明.张文峰等到.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组织学观摩[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1):69
3. 赵怡芳.血管瘤与脉管瘤与脉管畸形在药物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2):153-155
4. 贾玉林.张文峰.赵吉虹等.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2):130-131
(责任审校:陈克利)
【关键词】静脉畸形;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地塞米松;口腔颌面部。
【中图分类号】R7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6-072-02
静脉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属于先天性脉管病变,好发于颊、颈、眼睑、唇、舌或口底部[1],它随着年龄增长,逐渐增大,最后导致颜面部畸形或引起局部功能障碍。目前,治疗方法较多,瘤腔内注射硬化剂是主要治疗方法之一。近年来,我科采用鱼肝油酸钠、联合平阳霉素和地塞米松瘤内注射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48例,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材料及方法
1、临床资料 本组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最小4个月,最大62岁,平均15.6岁。瘤体位于颌面部36例,口内12例,瘤体直径<2厘米13例,直径2-6厘米26例,直径>6厘米9例。均表现为无痛性软质包块,表面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或呈蓝紫色,可被压缩,体位移动试验阳性,穿刺有血。
2、治疗方法 严格消毒后,从瘤体周围0.5厘米正常组织进针,如回抽有血,瘤体最大直径<2厘米者,可一次性定量注射,瘤体最大直径>2厘米者,需行多点放射状注射,使药液均匀分布在瘤体内。每次注射后,再次注射时回抽无血。联合用药先采用平阳霉素8毫克、地塞米松5毫克和1%利多卡因4毫升的比例配成混合溶液,按瘤体表面积1平方厘米注射混合液1毫升计算注射量,进行瘤体注射。再用5%的鱼肝油酸钠进行瘤体内注射0.5-5毫升,所用的平阳霉素和鱼肝油酸钠的剂量分别是其单独使用时的一半。成人:平阳要霉素一次最大用量为8毫克,鱼肝油酸钠一次性用量不超过5毫升。瘤体较小者经一次注射后,大多可痊愈,瘤体较大者,需多次注射,疗程为每周一次,直到痊愈。
3、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治疗后,瘤体的缩小程度、外形改变程度及有无功能障碍分治愈、显效、好转、无效四个级别。
治愈:瘤体完全消失,皮肤或粘膜颜色正常,无功能障碍,随访一年以上无复发。
显效:瘤体缩小80%以上,皮肤或粘膜颜色接近正常,无功能障碍。
好转:瘤体缩小50%以下,需继续使用其它治疗方法。
无效:瘤体无缩小。
治愈和显效共合计为有效。
结 果
48例口腔颌面部静脉畸形的患者,经硬化剂联合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5.8%,术后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见表)
讨 论
静脉畸形是临床最常见的血管畸形,属先天性静脉血管畸形,瘤体内注射硬化剂目前仍然是治疗静脉畸形的主要手段,尤其适用于深部内静脉畸形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常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平阳霉素等。
平阳霉素瘤体内注射后主要是致血管内膜变性、增厚、管腔闭塞、组织纤维化,这种变化是相对缓慢的过程,治疗面积较小的病变见效快,疗效确切[2],而5%鱼肝油酸钠是促进血液中蛋白质凝固,促进血小板粘附于血管内皮组织形成血栓,并因血栓机化而引起血管闭塞[3]。由此可见,以上两种硬化剂虽然最终结果均使血管闭塞,但两者的作用机制不一样,因此,两者联合用药对静脉畸形的治疗有很好的协调作用,可明显提高疗效。同时,还可以减小平阳霉素、鱼肝油酸钠的治疗剂量。从而使两者的副作用减轻,提高安全性。本研究显示,联合用药治疗口腔颌面部畸形的有效率为95.8%,效果显著。
硬化剂在联合用药时,平阳霉素主要副作用是发热,鱼肝油酸钠是以局部肿胀为主。而地塞米松能有效地抑制内源性致能因子的释放,而且有抗过敏的作用。另外,地塞米松还能有效地抑制内皮细胞增生,增加血管对收缩剂的敏感性,对未成熟的血管有抗同化及抗炎作用[4]。由此可见,地塞米松加入联合用药时,能有效地减轻两者的副作用,从本研究显示,三者联合用药副作用发生率为零。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52
2. 赵吉宏.陈新明.张文峰等到.平阳霉素治疗血管瘤血管畸形的组织学观摩[J]湖北医科大学学报.2000.21(1):69
3. 赵怡芳.血管瘤与脉管瘤与脉管畸形在药物治疗[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3.13(2):153-155
4. 贾玉林.张文峰.赵吉虹等.平阳霉素地塞米松联合治疗口腔颌面部脉管畸形[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5.19(2):130-131
(责任审校:陈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