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手段,创新教育理念。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教学教育。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大语文”观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何处来谈创新呢?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了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七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无不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地进行审美教育与教学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部分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总怕说错,养成了不说的习惯,变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发言,答案总是单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就像《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一样的道理: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型,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型,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尝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有对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行了艺术指导,才有创造性的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方法。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
(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的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
(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
(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用以上方法,能达到创新阅读、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学生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有作文训练中,我认为教师应当:
(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
(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
(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练次数,提高评析质量。
(5)借办黑板报、小抄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我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我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变脸》是一种艺术美,《云南的歌会》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通过教师讲评,学生可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老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
[2]语文课程新探.
[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4]新课程新理念.
[5]新课程教师课堂技巧指导.
关键词: 语文教学“大语文”观德育教育
传统的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绝对正统的课本教育,知识传授仅限于课本,即就课论课,所有习题答案都以教师为准,课堂上教师一人主宰,提问成了教师的专职,回答成了学生的义务。这样时时处处都控制了学生的思想,教育从何处来谈创新呢?
伴随着教改的轰轰雷声,随着信息技术的大冲浪,电脑真实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它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容。于是单调的课堂一下了变得有趣了,学生们走进了多媒体教室,尝到了课件教学的甜头,它容量大,效率高,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七彩的画面,神秘的背景,亮丽的色彩,奇妙的曲线,图形清晰的知识结构图,出奇不意的拓展延伸,无不激起学生极大极浓的兴趣,进而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接受与创新,达到提高课堂质量的目的。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转变教育观念,建立一种“大语文”观,让单一的课本知识传授变成多样化的传授,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鼓励学生多动脑、多疑、多发现;在阅读与写作方面要大胆尝试,探索出新成果;要让学生完成从“学答”到“学问”的转变;要在语文教学中创造地进行审美教育与教学教育。
1.让一言堂变成群言堂,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今,部分初中生已经习惯教师代劳一切,尤其是理解性的题目,总怕与老师答案不完全一致,总怕说错,养成了不说的习惯,变成了教师一人说,学生的思维能力、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直线下降。他们总期盼别的同学发言,答案总是单一的。其实语文教学中有些题目就有不同的答案,就像《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中一样的道理:四个图形符号中,哪个与其他三个类型不同?有人说圆型,因为圆形是唯一没有角的图形;也有人说三角形,它是唯一由直线组成的;又有人说半圆型,它是唯一由直线和曲线组成的;最后有人说,第四图形也可以,因为它是唯一非对称的图形。看来,由于标准和角度的不同,这四个图形都可以作为正确答案。的确,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这本身就是一种创新,这样的发散思维中已或多或少地渗入了创造性的内容,这样学生不但尝到了知识,而且培养了能力。
2.创造性地进行阅读指导与作文训练
在课文中适时地对重点段进行阅读指导,可以针对性地出一些题目来让学生做,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但课内阅读是十分有限的,更多的是课外阅读,学生自主阅读。教师只有对大量的课外阅读进行了艺术指导,才有创造性的指导。
(1)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阅读方法。这是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标志,可一期一订,中途做必要修改,使其常新,保证切实可行。
(2)指导学生获得基本阅读方法。教给他们默读深思、朗诵吟咏、背诵记忆、精读提炼、速读猎取的方法,以达到开卷有益。
(3)指导学生形成基本阅读能力。在阅读中必须从内容到形式,由形式到内容反复深化,并适时使用工具书。
(4)阅读后要及时写出体会、心得,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交流阅读心得。
(5)指导学生适时检查阅读情况。
用以上方法,能达到创新阅读、得到良好效果的目的。
学生只有“读万卷书”,才能“行万里路”,有了材料,才能“下笔如有神”,作文重在积累材料。有作文训练中,我认为教师应当:
(1)提前明确协作任务,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准备材料。
(2)写作时间不必局限于两节课,可适当推后。
(3)可改一周一篇为两周一篇,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4)为保证大面积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加强检查力度,增加交练次数,提高评析质量。
(5)借办黑板报、小抄报,向报社投稿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提高写作层次。
3.突出“思”字,变学生的“学答”为“学问”
一直以来,教师主宰课堂,学生大多高分低能,何谈创新?为此,要把学生的活动变为“思维体操”,强调学生“跳起来摘果子”。课堂上,根据学生实际设疑或让学生互相设疑,启发学生多思解疑。如教授《愚公移山》一文,我先肯定愚公移山的正确性,然而学生进行逆向思维,提出“移山不如搬家好”的看法。我还通过一题多问、一问多答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使学生不仅能触类旁通,解决各种疑难,还能培养其创造力。
4.在语文教学中有创造性地进行审美教育与德育教育
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感知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而初中语文课本集中古今中外名篇佳作颇丰,这就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在教学中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知道《春》是一种自然美,《变脸》是一种艺术美,《云南的歌会》是一种社会美等。另外,要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如音乐美、结构美、内容美、艺术美等。通过教师讲评,学生可提高鉴赏美的能力,进而来创造美,用语言行动来描绘生活,发现美,提高美的创造力。
《教育理论》上曾说:“智育不好出次品,体育不好出废品,德育不好出危险品。”可见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并且语文老师要以自己的一言一行来言传身教,用周围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来点化学生,让学生从点滴做起,做一个有崇高品德的人。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教学法.
[2]语文课程新探.
[3]新课程理念下的创新教学设计.
[4]新课程新理念.
[5]新课程教师课堂技巧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