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接拍蒂姆·波顿的《爱丽丝梦游仙境》之前,米娅·华希科沃斯卡(Mia Wasikowska)只不过是好莱坞成千上万外籍演员中寂寂无名的分母之一,但从她14岁义无反顾要走演艺道路那天起,也许她就该预料到,有一天媒体上将铺天盖地写满自己的名字。如今,这个经她重新演绎的爱丽丝于3月26日与中国观众见面了。
如果又有人打算写本教你成为大明星的指南,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的故事一定会成为最新鲜的蓝本。昨天她还是堪培拉那个惨淡、绝望、看不见未来的小芭蕾舞者,转眼已变成好莱坞最有希望的新人。从只能屈居最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到无数个女主演的邀约纷至沓来,点石成金的那只手无疑来自蒂姆波顿。
波顿说他之所以选华希科沃斯卡作为他的爱丽丝,是因为“我们面试了许多人,但只有她恰好拥有那种非常感染人的韧劲儿,坚持自己的立场时,表面看是个大人,心态却像个很倔的孩子,这很难得”。
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制片人理查德·扎努克则说她得到这一梦寐以求的角色是由于“她很真实、诚恳、有热情,不是那种典型的好莱坞新人。”言外之意,她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清冽、朴素。
许多人说华希科沃斯卡有种超出年龄的智慧和淡定。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在他人纷纷落马的地方一马平川时,她温柔地回复道:“这其实是个随机事件,天时、地利、运气、个人选择等等,当然还得付出许多努力。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个充满神秘感的行业。”也许她的好运最终只能用东方哲学来解释:一切都是天注定。
“长大了的爱丽丝正是我的过去”
“现在我完全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赞美它。有太多儿时没能领会的东西,比如那种成人后才能会心的幽默。它是如此老少咸宜,希望我们拍的电影也能做到如此。”
华希科沃斯卡的人生第一次跟爱丽丝有所联系,是幼时跟妈妈还有姐弟一起观赏杨·史云梅耶导演的《爱丽丝》,这部怪诞的停格动画充满了让她不安和难以理解的东西,这种体验跟9岁时阅读刘易斯·卡罗尔的原著大相径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本书里有所有我感兴趣的东西和喜爱的元素。”而十年后为了拍摄的重读,对她来说,是异常兴奋的。
某种意义上说,蒂姆·波顿的全新改编让华希科沃斯卡相当满意。尽管拍摄时很少运用实景,有整整三个月,这位娇小的金发女郎一直待在特效用的绿屏前表演,那种景象很有些诡异甚至滑稽,但所有这些天马行空、不合常理的安排最后实现的效果却几乎逼真地再现了她脑海中的“仙境”。“你不得不承认,导演的方式尽管奇怪却是非常恰当的。”
这个女孩一直敬佩蒂姆波顿奇妙的想象力,他之前的作品《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僵尸新娘》都属于她最喜爱的电影之列。她说:“蒂姆身上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他可以清晰地把他的感受和人生经验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大伙儿可以随着那些形象化的提示进入他所创造的世界,并跟他的人物产生共鸣。这真的很棒。”
在蒂姆的设定中,也是他对原著所做的改变之一,是让爱丽丝的年龄变大。“在我们这部影片里,她已经19岁了,所以她长大非常多”,华希科沃斯卡说。不过如此一来,这个角色变得很适合由华希科沃斯卡来演绎,因为那个对自身、对社会不满,窝在同龄人中格格不入的爱丽丝正是她的过去。“所有那些负面情绪都在我身上发生过,但最终你会学着在做使自己开心的事儿和取悦他人间找到平衡。”她还补充说,“爱丽丝有着相当繁忙的内在生活——她更像是个时时在思索的观察者,这跟我也很像。”
不过为了得到爱丽丝这个角色,她一度打乱自己正常的生物钟,过着相当混乱的生活。“选角过程真的是相当漫长”,她说。
2008年2月的时候,她得知蒂姆在筹备这部电影,就寄了盒录像带给在英国的选角导演,但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消息。直到六七月份,他们最终把名单缩减为十几名女孩儿后,华希科沃斯卡才被通知从澳大利亚飞去英国试镜,紧接着第二天,又是一次试镜。后来整整一个月,她不停地在澳大利亚和英国间穿梭。每当她因陷入等待的煎熬而决定回国时,就会接到电话,“我们真的很喜欢你,我们很希望你会再次回来”,于是第二天,她又一次上了飞机。
“那真是个有意思的经历。我的生物钟完全失效了,变得有点精神错乱。”但最后她终于接到一个电话说她演得很棒——切都值得了。
14岁开始演戏未为晚矣
决定要当演员,是华希科沃斯卡14岁时的事。在那之前,她一直在为有朝一日成为专业芭蕾舞者拼命奋斗着,每周为此付出超过35个钟头的训练时间。然而有一天,她毅然脱下了跟了自己6年的芭蕾舞鞋。
“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芭蕾要求你保持一个完美的身体,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容纳出错或者不完美。”她说,“因为这,我总是闷闷不乐,对自己的样貌不满意,对自己的身体失望,变得很自卑。尽管那时的我比现在要瘦很多,但却要比现在的快乐少很多。”她把注意力转到表演上来,“我想歇一口气,但我又着实热爱芭蕾表演性的一面,而电影更关心生活,也因此,它围绕、展示的内容是种种不完美。所以我想我可以试着去当个演员。”华希科沃斯卡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她所做的仅是跟着母亲——个疯狂的电影爱好者,看了大量欧洲和澳大利亚电影。“我妈妈是个摄影师,她真的很热爱电影”,她说,“从小她就使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电影,现在想起惟有感恩”。
尽管在专业技能上她天不怕地不怕,相信实践出真知,但她却有个十分诙谐的担心:“当时我就想,哦,天哪,现在开始演戏是不是太晚了?似乎每个当演员的家伙从他们3岁时就开始演戏了!”然而她还是鼓起勇气开始给悉尼的经纪公司打电话,因为她听说要想得到角色必须有个经纪人。从Google上搜索到一些联络方式后,她挨个骚扰他们,终于有一家愿意跟她见面了。“我真的很坚定”,她解释道,“我想尽量让这事儿能成”。
她确实办到了。在澳大利亚本土电影里演了几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后,华希科沃斯卡来到好莱坞。她在HBO的剧集《扪心问诊》里饰演的苏菲一角被评论为“令人耳目一新”,完美的美式口音也被赞赏。她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个模仿好手,再加上大量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熏陶,使澳大利亚人学习美音变得更容易。
这部剧之后,她又出现在丹尼尔·克雷格担纲的电影《反抗军》中,导演提起她时说:“这姑娘哪怕一动不动时,内在生命力也非常鲜明生动。”南方哥特电影《黑夜艳阳》的导演在选角时也对她印象深刻,以致改变了自己只选择南方人的初衷。这些肯定让她觉得自己很光荣,很幸运。
对于成名,不关心也不兴奋
跟以往所有角色相比,爱丽丝是颗大炸弹,因此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这个名字挂在了越来越多人的嘴边。不过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却是如今这个“成名强迫症”年代里的稀有动物,她 的态度就是不关心,也不兴奋。
“当然完全的‘不’是不可能的,但最初的心理骚动早都过去了。”是的,现在她是可以住进奢华的宾馆,穿上Valentino的礼服裙出席首映礼,坐着头等舱飞机,但这些都是工作使然,而且她笑着补充,“还得取决于我为谁工作”,这可不是生活的常态。
在镁光灯外,她最经常的打扮是素面朝天,复古花裙子,超大尺寸的男性毛线开衫,笨重的平底皮鞋,走到哪儿都像是个乖乖的本地女学生,而且她不高,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谈到穿着,她说自己对品牌不是很热衷,“我买很多二手服装——我喜欢寻找漂亮而且细节精致的旧衣服。我个人的偏好是,只要够舒服,并且风格比较复古就行”。
所谓的成名真没怎么影响到她。拍摄《爱丽丝梦游仙境》时,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先生没有给她如何应付膨胀的名气的特别提示,但她常常在一旁观察他是如何行事的,并从中受益良多。“眼见一个人在遐迩闻名的同时却跟家人过着如此平常、规律的生活,真的非常鼓舞人”,她说,“尽管他也爱着自己从事的职业,但他的身份首先是家庭成员,我想他对生活里完全不同的两部分有着完美的平衡”。
遇到约翰尼·德普也是华希科沃斯卡波澜不惊的人生里少数的不淡定之一,她眉飞色舞地形容那种梦幻,“他简直太酷了,你几乎有点不记得他是个真人了”。尤其是跟德普一块儿工作,使她大开眼界,这之前她没有设想过他会如此用心。“为了演活疯帽先生,他提议把头发弄成橘红色,这样就会使人联想起水银中毒来,因为那个年代许多帽匠要依靠水银来处理毛毡。他注意所有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而且你同时会看到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另一方面,德普谈起自己的小搭档来同样也不吝赞扬,他觉得这小姑娘就像蒂姆之前说的那样,有气场,有旺盛的好奇心,不管什么安排都没退缩过,不愧传说中的“完美爱丽丝”。
别人跟你说的好话,相信5%就够了
她的淡定和老道已经超越了她的真实年龄,而她的明星之路才刚刚开始。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是澳大利亚堪培拉人。当她不工作时,就会头也不回地直接回家。对她来说,“家”这个词到目前为止仍然特指“贯穿我整个人生的那间房”。回家使她觉得安心,因此她并不迫切地打算搬去洛杉矶。“我还没有决定把大本营设在哪儿。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努力实现‘在澳大利亚生活,在洛杉矶工作’。所以我想看看到底能坚持多久。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呆在洛杉矶,但如果说只是在这儿闲逛的话,我就没那么大热情了。我宁愿跟家人和朋友呆在家。在洛杉矶住久了回澳大利亚心情会非常放松,因为在洛城,你不知不觉就会误以为电影世界为惟一现实,但回堪培拉后,很快你就意识到还有另外的半球,拍电影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做、都在考虑的事儿。”
不工作的时候,华希科沃斯卡的爱好是拍照片,也许这跟她从小受母亲的耳濡目染有关,无论如何,她喜欢这个充满艺术性的消遣,因为跟拍电影不同,在开始之前,她不需要等候任何人跟她说“可以开始了”。
“我想对演员来说,有个其他的创造性的表现渠道很重要。摄影对我来说,彻头彻尾就是我自己的事儿。我热爱整个过程,从按快门到在暗房里把照片洗出来。”只是如今供她自由自在拍照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她刚刚收工完成格斯·范·桑特的一部还未命名的电影,为了这次拍摄她剪掉长发留了一个赫本头,还推掉了跟罗伯特·瑞福德的合作。尽管这两个人都是很棒的电影人,但她从十几岁起就一直是格斯的超级影迷,而且这部还没名字的电影也是她“绝对的第一回”主演爱情片。
那么接下来要饰演的简·爱就将是“绝对的第二回”了。跟爱丽丝一样,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人物,将会使坊间出现越来越多对她的谈论,届时她应会继续表现出那份超然的老到。“曾经有人对我说,别人眼你说的好话,你只要相信5%就够了。”华希科沃斯卡说,“我想这很有道理,要记住。我不会把那些赞美特别当真,并想入非非。不管怎样。事情只有去做了才会成真。”
如果又有人打算写本教你成为大明星的指南,米娅·华希科沃斯卡的故事一定会成为最新鲜的蓝本。昨天她还是堪培拉那个惨淡、绝望、看不见未来的小芭蕾舞者,转眼已变成好莱坞最有希望的新人。从只能屈居最微不足道的小配角,到无数个女主演的邀约纷至沓来,点石成金的那只手无疑来自蒂姆波顿。
波顿说他之所以选华希科沃斯卡作为他的爱丽丝,是因为“我们面试了许多人,但只有她恰好拥有那种非常感染人的韧劲儿,坚持自己的立场时,表面看是个大人,心态却像个很倔的孩子,这很难得”。
而《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制片人理查德·扎努克则说她得到这一梦寐以求的角色是由于“她很真实、诚恳、有热情,不是那种典型的好莱坞新人。”言外之意,她身上有股与众不同的清冽、朴素。
许多人说华希科沃斯卡有种超出年龄的智慧和淡定。当被问到为什么会在他人纷纷落马的地方一马平川时,她温柔地回复道:“这其实是个随机事件,天时、地利、运气、个人选择等等,当然还得付出许多努力。其实我也不知道,这是个充满神秘感的行业。”也许她的好运最终只能用东方哲学来解释:一切都是天注定。
“长大了的爱丽丝正是我的过去”
“现在我完全可以在另一个层面上赞美它。有太多儿时没能领会的东西,比如那种成人后才能会心的幽默。它是如此老少咸宜,希望我们拍的电影也能做到如此。”
华希科沃斯卡的人生第一次跟爱丽丝有所联系,是幼时跟妈妈还有姐弟一起观赏杨·史云梅耶导演的《爱丽丝》,这部怪诞的停格动画充满了让她不安和难以理解的东西,这种体验跟9岁时阅读刘易斯·卡罗尔的原著大相径庭。“对于一个孩子来说,那本书里有所有我感兴趣的东西和喜爱的元素。”而十年后为了拍摄的重读,对她来说,是异常兴奋的。
某种意义上说,蒂姆·波顿的全新改编让华希科沃斯卡相当满意。尽管拍摄时很少运用实景,有整整三个月,这位娇小的金发女郎一直待在特效用的绿屏前表演,那种景象很有些诡异甚至滑稽,但所有这些天马行空、不合常理的安排最后实现的效果却几乎逼真地再现了她脑海中的“仙境”。“你不得不承认,导演的方式尽管奇怪却是非常恰当的。”
这个女孩一直敬佩蒂姆波顿奇妙的想象力,他之前的作品《剪刀手爱德华》、《艾德伍德》、《僵尸新娘》都属于她最喜爱的电影之列。她说:“蒂姆身上最令人惊讶的地方,是他可以清晰地把他的感受和人生经验以视觉方式呈现出来,然后大伙儿可以随着那些形象化的提示进入他所创造的世界,并跟他的人物产生共鸣。这真的很棒。”
在蒂姆的设定中,也是他对原著所做的改变之一,是让爱丽丝的年龄变大。“在我们这部影片里,她已经19岁了,所以她长大非常多”,华希科沃斯卡说。不过如此一来,这个角色变得很适合由华希科沃斯卡来演绎,因为那个对自身、对社会不满,窝在同龄人中格格不入的爱丽丝正是她的过去。“所有那些负面情绪都在我身上发生过,但最终你会学着在做使自己开心的事儿和取悦他人间找到平衡。”她还补充说,“爱丽丝有着相当繁忙的内在生活——她更像是个时时在思索的观察者,这跟我也很像。”
不过为了得到爱丽丝这个角色,她一度打乱自己正常的生物钟,过着相当混乱的生活。“选角过程真的是相当漫长”,她说。
2008年2月的时候,她得知蒂姆在筹备这部电影,就寄了盒录像带给在英国的选角导演,但有好几个月都没有消息。直到六七月份,他们最终把名单缩减为十几名女孩儿后,华希科沃斯卡才被通知从澳大利亚飞去英国试镜,紧接着第二天,又是一次试镜。后来整整一个月,她不停地在澳大利亚和英国间穿梭。每当她因陷入等待的煎熬而决定回国时,就会接到电话,“我们真的很喜欢你,我们很希望你会再次回来”,于是第二天,她又一次上了飞机。
“那真是个有意思的经历。我的生物钟完全失效了,变得有点精神错乱。”但最后她终于接到一个电话说她演得很棒——切都值得了。
14岁开始演戏未为晚矣
决定要当演员,是华希科沃斯卡14岁时的事。在那之前,她一直在为有朝一日成为专业芭蕾舞者拼命奋斗着,每周为此付出超过35个钟头的训练时间。然而有一天,她毅然脱下了跟了自己6年的芭蕾舞鞋。
“最棘手的问题在于,芭蕾要求你保持一个完美的身体,没有任何空间可以容纳出错或者不完美。”她说,“因为这,我总是闷闷不乐,对自己的样貌不满意,对自己的身体失望,变得很自卑。尽管那时的我比现在要瘦很多,但却要比现在的快乐少很多。”她把注意力转到表演上来,“我想歇一口气,但我又着实热爱芭蕾表演性的一面,而电影更关心生活,也因此,它围绕、展示的内容是种种不完美。所以我想我可以试着去当个演员。”华希科沃斯卡没有受过正规训练,她所做的仅是跟着母亲——个疯狂的电影爱好者,看了大量欧洲和澳大利亚电影。“我妈妈是个摄影师,她真的很热爱电影”,她说,“从小她就使我接触到各式各样的电影,现在想起惟有感恩”。
尽管在专业技能上她天不怕地不怕,相信实践出真知,但她却有个十分诙谐的担心:“当时我就想,哦,天哪,现在开始演戏是不是太晚了?似乎每个当演员的家伙从他们3岁时就开始演戏了!”然而她还是鼓起勇气开始给悉尼的经纪公司打电话,因为她听说要想得到角色必须有个经纪人。从Google上搜索到一些联络方式后,她挨个骚扰他们,终于有一家愿意跟她见面了。“我真的很坚定”,她解释道,“我想尽量让这事儿能成”。
她确实办到了。在澳大利亚本土电影里演了几个无足轻重的角色后,华希科沃斯卡来到好莱坞。她在HBO的剧集《扪心问诊》里饰演的苏菲一角被评论为“令人耳目一新”,完美的美式口音也被赞赏。她承认,自己从小就是个模仿好手,再加上大量美国电影和电视节目的熏陶,使澳大利亚人学习美音变得更容易。
这部剧之后,她又出现在丹尼尔·克雷格担纲的电影《反抗军》中,导演提起她时说:“这姑娘哪怕一动不动时,内在生命力也非常鲜明生动。”南方哥特电影《黑夜艳阳》的导演在选角时也对她印象深刻,以致改变了自己只选择南方人的初衷。这些肯定让她觉得自己很光荣,很幸运。
对于成名,不关心也不兴奋
跟以往所有角色相比,爱丽丝是颗大炸弹,因此米娅华希科沃斯卡这个名字挂在了越来越多人的嘴边。不过这位二十出头的女孩却是如今这个“成名强迫症”年代里的稀有动物,她 的态度就是不关心,也不兴奋。
“当然完全的‘不’是不可能的,但最初的心理骚动早都过去了。”是的,现在她是可以住进奢华的宾馆,穿上Valentino的礼服裙出席首映礼,坐着头等舱飞机,但这些都是工作使然,而且她笑着补充,“还得取决于我为谁工作”,这可不是生活的常态。
在镁光灯外,她最经常的打扮是素面朝天,复古花裙子,超大尺寸的男性毛线开衫,笨重的平底皮鞋,走到哪儿都像是个乖乖的本地女学生,而且她不高,具有极强的隐身能力。谈到穿着,她说自己对品牌不是很热衷,“我买很多二手服装——我喜欢寻找漂亮而且细节精致的旧衣服。我个人的偏好是,只要够舒服,并且风格比较复古就行”。
所谓的成名真没怎么影响到她。拍摄《爱丽丝梦游仙境》时,著名演员约翰尼·德普先生没有给她如何应付膨胀的名气的特别提示,但她常常在一旁观察他是如何行事的,并从中受益良多。“眼见一个人在遐迩闻名的同时却跟家人过着如此平常、规律的生活,真的非常鼓舞人”,她说,“尽管他也爱着自己从事的职业,但他的身份首先是家庭成员,我想他对生活里完全不同的两部分有着完美的平衡”。
遇到约翰尼·德普也是华希科沃斯卡波澜不惊的人生里少数的不淡定之一,她眉飞色舞地形容那种梦幻,“他简直太酷了,你几乎有点不记得他是个真人了”。尤其是跟德普一块儿工作,使她大开眼界,这之前她没有设想过他会如此用心。“为了演活疯帽先生,他提议把头发弄成橘红色,这样就会使人联想起水银中毒来,因为那个年代许多帽匠要依靠水银来处理毛毡。他注意所有诸如此类的小细节,而且你同时会看到他很享受这个过程。”
另一方面,德普谈起自己的小搭档来同样也不吝赞扬,他觉得这小姑娘就像蒂姆之前说的那样,有气场,有旺盛的好奇心,不管什么安排都没退缩过,不愧传说中的“完美爱丽丝”。
别人跟你说的好话,相信5%就够了
她的淡定和老道已经超越了她的真实年龄,而她的明星之路才刚刚开始。
米娅·华希科沃斯卡是澳大利亚堪培拉人。当她不工作时,就会头也不回地直接回家。对她来说,“家”这个词到目前为止仍然特指“贯穿我整个人生的那间房”。回家使她觉得安心,因此她并不迫切地打算搬去洛杉矶。“我还没有决定把大本营设在哪儿。到目前为止,我一直在努力实现‘在澳大利亚生活,在洛杉矶工作’。所以我想看看到底能坚持多久。工作的时候我喜欢呆在洛杉矶,但如果说只是在这儿闲逛的话,我就没那么大热情了。我宁愿跟家人和朋友呆在家。在洛杉矶住久了回澳大利亚心情会非常放松,因为在洛城,你不知不觉就会误以为电影世界为惟一现实,但回堪培拉后,很快你就意识到还有另外的半球,拍电影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做、都在考虑的事儿。”
不工作的时候,华希科沃斯卡的爱好是拍照片,也许这跟她从小受母亲的耳濡目染有关,无论如何,她喜欢这个充满艺术性的消遣,因为跟拍电影不同,在开始之前,她不需要等候任何人跟她说“可以开始了”。
“我想对演员来说,有个其他的创造性的表现渠道很重要。摄影对我来说,彻头彻尾就是我自己的事儿。我热爱整个过程,从按快门到在暗房里把照片洗出来。”只是如今供她自由自在拍照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她刚刚收工完成格斯·范·桑特的一部还未命名的电影,为了这次拍摄她剪掉长发留了一个赫本头,还推掉了跟罗伯特·瑞福德的合作。尽管这两个人都是很棒的电影人,但她从十几岁起就一直是格斯的超级影迷,而且这部还没名字的电影也是她“绝对的第一回”主演爱情片。
那么接下来要饰演的简·爱就将是“绝对的第二回”了。跟爱丽丝一样,这个家喻户晓的经典文学人物,将会使坊间出现越来越多对她的谈论,届时她应会继续表现出那份超然的老到。“曾经有人对我说,别人眼你说的好话,你只要相信5%就够了。”华希科沃斯卡说,“我想这很有道理,要记住。我不会把那些赞美特别当真,并想入非非。不管怎样。事情只有去做了才会成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