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围绝经期是妇女一生中一个重要的必经阶段,是机体的生殖功能从旺盛阶段逐渐减退直至最后衰竭的一个过渡时期。本病归属于中医的“经断前后诸证”,多为肾气由盛渐衰,天癸由少渐竭,冲任二脉随之衰少,导致肾阴阳平衡失调而发,治以补肾滋肾为主。从肝论治围绝经期综合征。
肝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关系
足厥阴肝经抵少腹,绕阴器,系冲任而与胞宫密切联系。肝为藏血之脏,全身各部化生之血皆藏于肝。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则冲脉盛;肝主疏泄而司一身之气机,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而任脉通,血海如期充盈,任脉通畅,方可使月经如期保量地来潮。
肝与女性生理的关系
妇女以血用事,血为气配,气血不能分离。女子属阴,以血为本,血液是妇女经、孕、产、乳物质基础的源泉。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二者的功能活动通过肝与妇女的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而冲脉盛,疏泄功能正常,任脉才能保证蓄藏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肝气的按时疏泄使汇集于冲脉中一部分气血有时、有序、有度地输送至胞宫,从而保持了月经周期的基本恒定。
肝性刚喜条达。肝气中和,木之枝叶伸展,根须旁达,妇女表现为精神舒畅,气机条达则血脉流通故经、孕、产、乳多一切正常。同时与肾之封藏相对互用而使肾之功能更好发挥。
肝与妇女病理的关系
肝失疏泄,藏血失职,经、带、胎、产疾患丛生。《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因经孕产乳屡伤于血而波及于肝,使机体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七七之年精气渐衰,阴血亏虚表现更为突出而致冲、任、督三脉空虚,胞宫生理功能减退,易出现一系列疾患。
经血的异常: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致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女性的经血调节轴出现失常,经常出现月经的紊乱,直至最后的绝经。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一调节轴的失常与肝关系密切。肝藏血而司血海,肝血盛,肝气平和,则全身气血流畅,血海宁静,经候如期而至,反之若肝血不足,或疏泄失常,冲任失调,则经血紊乱。所以对于经断前后诸证的治法必须散心肝脾之郁[1]。
情志的异常:《格致余论》谓:“主闭藏,肾也,司疏泄,肝也”。这说明虽然肾在妇女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情志的疏泄,则关键在于肝。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神经心理症候群,二是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可见,女性在围绝经期是情绪变动最明显的时候,易激易怒、易忧郁,情志的异常已是围绝经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症状,这与肝主疏泄,调节一身上下之气机有密切的关系。肝疏泄升发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多表现为易激易怒;肝疏泄调节不及,肝气郁结不行多表现为抑郁淡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前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大,又因“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妒忌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使得情志的异常在诸多临床表现中更为突出。
机体的日渐衰老:《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说明了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体征的出现与肝脏虚衰在年龄上的大体一致性。刘冬岩等人在关于女性衰老机理的研究中证明[2]:女性初老期为40~50岁的围绝经期,病变脏腑主要在肝,以肝血亏虚兼气血失和为病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波及于肾,至50岁以后,肾之精血亏虚及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中医“怒伤肝”的机理,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怒伤肝”的机理,主要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此网络的失调也正是衰老的诱发因素[3]。徐氏提出了“衰老亦责之于肝郁”的观点[4]。
现代医学对于肝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中医所论的肝,从功能上而言,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肝脏在对内分泌的作用超过了肾脏。肝主疏泄的功能使其在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功能调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肝可生成载铁血紅蛋白、凝血因子及造血促进因子,并可以解毒而减少毒素造成的骨髓抑制。陈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肝郁[5],肝郁脾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气虚,均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这是因为肝主疏泄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变化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变所致。另有研究显示肝郁证患者的血液5-羟色胺含量明显升高,这将直接引起交感中枢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并影响垂体-交感-肾上腺系统。肝郁动物及肝郁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因此基于围绝经妇女出现的诸多症状均与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紊乱相关,亦可以说肝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围绝经期从肝论治
中医认为,天癸既行后的主令之官为肝。妇女一生以血为本,月经贯穿于妇女一生。因此,平素月经正常的患者,月经的改变往往是围绝经期开始的信号,并多伴随有精神情质的改变和机体的逐渐衰老。肾虚是本病的本质,但是笔者认为肾气渐衰是妇女此年龄段的一个生理过程,且肾衰之年并非人皆发病,临床观察发现单纯从补肾入手治疗本病对于一些精神因素表现突出的患者收效欠佳。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使得其在围绝经期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结合多年的经验认为从调肝作为治疗的切入点,加之临床辩证施治不失为当前时代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另外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肖中英在临床上从肝调治[6],补肝血,和肝气,散肝风,同时顾及肾之阴阳,用加味四物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7例,结果疗效显著。韩淑月用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7],结果治愈率65%,总有效率91.2%。临床中常用自拟更年安汤加减(制何首乌30g,菟丝子30g,山萸肉15g,覆盆子30g,牛膝15g,葛根15g,当归15g,补骨脂9g,茯苓15g,甘草3g)治疗本病,对于汗出明显者多加用黄芪60g、金樱子30g,浮小麦30g,益气敛汗,失眠多梦者多加用远志15g,夜交藤30g,茯神30g,合欢皮20g,以养心安神,每每收效甚佳。除此之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顺利的度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 尤学理.试论傅山的肝脏病机观[J].四川中医,1990,8(2):4-5.
2 刘冬岩,董联玲.女性衰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衰老机理及其防治思路[J].中医杂志,2002,43(11):862-864.
3 王朝勋.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05.
4 徐中环.衰老亦责之于肝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0(2):8-10.
5 陈家旭.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50.
6 肖中英.加味四物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7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6):52-53.
7 韩淑月.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征80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9):28.
肝与女性生殖器官的关系
足厥阴肝经抵少腹,绕阴器,系冲任而与胞宫密切联系。肝为藏血之脏,全身各部化生之血皆藏于肝。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则冲脉盛;肝主疏泄而司一身之气机,肝气条达,疏泄正常,则气机调畅而任脉通,血海如期充盈,任脉通畅,方可使月经如期保量地来潮。
肝与女性生理的关系
妇女以血用事,血为气配,气血不能分离。女子属阴,以血为本,血液是妇女经、孕、产、乳物质基础的源泉。冲脉为“血海”、任脉为“阴脉之海”,二者的功能活动通过肝与妇女的经血有着密切的关系。肝以血为体,以气为用,体阴而用阳,为风木之脏。肝藏血功能正常,肝血下注血海而冲脉盛,疏泄功能正常,任脉才能保证蓄藏功能的正常发挥。同时,肝气的按时疏泄使汇集于冲脉中一部分气血有时、有序、有度地输送至胞宫,从而保持了月经周期的基本恒定。
肝性刚喜条达。肝气中和,木之枝叶伸展,根须旁达,妇女表现为精神舒畅,气机条达则血脉流通故经、孕、产、乳多一切正常。同时与肾之封藏相对互用而使肾之功能更好发挥。
肝与妇女病理的关系
肝失疏泄,藏血失职,经、带、胎、产疾患丛生。《灵枢·五音五味》曰:“妇人之生,有余于气,不足于血,以其数脱血也”。因经孕产乳屡伤于血而波及于肝,使机体处于阴血相对不足的状态,七七之年精气渐衰,阴血亏虚表现更为突出而致冲、任、督三脉空虚,胞宫生理功能减退,易出现一系列疾患。
经血的异常:绝经前后,由于卵巢功能的逐渐衰退,致使下丘脑-垂体-卵巢这一女性的经血调节轴出现失常,经常出现月经的紊乱,直至最后的绝经。从中医角度来讲,这一调节轴的失常与肝关系密切。肝藏血而司血海,肝血盛,肝气平和,则全身气血流畅,血海宁静,经候如期而至,反之若肝血不足,或疏泄失常,冲任失调,则经血紊乱。所以对于经断前后诸证的治法必须散心肝脾之郁[1]。
情志的异常:《格致余论》谓:“主闭藏,肾也,司疏泄,肝也”。这说明虽然肾在妇女一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对于情志的疏泄,则关键在于肝。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表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是以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伴神经心理症候群,二是低雌激素水平的相关疾病。可见,女性在围绝经期是情绪变动最明显的时候,易激易怒、易忧郁,情志的异常已是围绝经期妇女较为常见的症状,这与肝主疏泄,调节一身上下之气机有密切的关系。肝疏泄升发太过,阳气升腾而上多表现为易激易怒;肝疏泄调节不及,肝气郁结不行多表现为抑郁淡漠。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围绝经期妇女的工作和生活压力较前有很大程度上的加大,又因“女子嗜欲多于丈夫,感病倍于男子,加以慈恋爱憎,妒忌忧恚,染着坚牢,情不自抑。”使得情志的异常在诸多临床表现中更为突出。
机体的日渐衰老:《灵枢·天年》指出:“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说明了围绝经期妇女临床症状、体征的出现与肝脏虚衰在年龄上的大体一致性。刘冬岩等人在关于女性衰老机理的研究中证明[2]:女性初老期为40~50岁的围绝经期,病变脏腑主要在肝,以肝血亏虚兼气血失和为病理变化,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波及于肾,至50岁以后,肾之精血亏虚及痰瘀等病理产物产生。中医“怒伤肝”的机理,从现代医学角度探讨“怒伤肝”的机理,主要是引起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的失调,而此网络的失调也正是衰老的诱发因素[3]。徐氏提出了“衰老亦责之于肝郁”的观点[4]。
现代医学对于肝的认识
现代医学认为中医所论的肝,从功能上而言,包括了现代医学的神经-内分泌-免疫及血液系统和消化系统等,肝脏在对内分泌的作用超过了肾脏。肝主疏泄的功能使其在调节神经递质、神经肽、激素和免疫功能调控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肝可生成载铁血紅蛋白、凝血因子及造血促进因子,并可以解毒而减少毒素造成的骨髓抑制。陈氏的研究表明无论是肝郁[5],肝郁脾虚、肝阳上亢、肝阳化风、肝气虚,均可表现为神经内分泌功能的紊乱,这是因为肝主疏泄与情志关系密切,情志变化引起大脑皮层的功能改变所致。另有研究显示肝郁证患者的血液5-羟色胺含量明显升高,这将直接引起交感中枢一系列的情绪应激反应,并影响垂体-交感-肾上腺系统。肝郁动物及肝郁证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显著降低。因此基于围绝经妇女出现的诸多症状均与自主神经及内分泌紊乱相关,亦可以说肝在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诊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围绝经期从肝论治
中医认为,天癸既行后的主令之官为肝。妇女一生以血为本,月经贯穿于妇女一生。因此,平素月经正常的患者,月经的改变往往是围绝经期开始的信号,并多伴随有精神情质的改变和机体的逐渐衰老。肾虚是本病的本质,但是笔者认为肾气渐衰是妇女此年龄段的一个生理过程,且肾衰之年并非人皆发病,临床观察发现单纯从补肾入手治疗本病对于一些精神因素表现突出的患者收效欠佳。肝藏血,主疏泄的功能使得其在围绝经期的发病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结合多年的经验认为从调肝作为治疗的切入点,加之临床辩证施治不失为当前时代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另外一种值得探讨的方法。肖中英在临床上从肝调治[6],补肝血,和肝气,散肝风,同时顾及肾之阴阳,用加味四物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7例,结果疗效显著。韩淑月用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0例[7],结果治愈率65%,总有效率91.2%。临床中常用自拟更年安汤加减(制何首乌30g,菟丝子30g,山萸肉15g,覆盆子30g,牛膝15g,葛根15g,当归15g,补骨脂9g,茯苓15g,甘草3g)治疗本病,对于汗出明显者多加用黄芪60g、金樱子30g,浮小麦30g,益气敛汗,失眠多梦者多加用远志15g,夜交藤30g,茯神30g,合欢皮20g,以养心安神,每每收效甚佳。除此之外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该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疗法,转移患者注意力,使其以宽阔的胸怀对待周围的人和事,从而顺利的度过围绝经期。
参考文献
1 尤学理.试论傅山的肝脏病机观[J].四川中医,1990,8(2):4-5.
2 刘冬岩,董联玲.女性衰老过程中不同阶段的衰老机理及其防治思路[J].中医杂志,2002,43(11):862-864.
3 王朝勋.怒伤肝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失调探析[J].辽宁中医杂志,1997,24(5):205.
4 徐中环.衰老亦责之于肝郁[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0(2):8-10.
5 陈家旭.肝脏实质的研究概况[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93,17(3):50.
6 肖中英.加味四物汤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87例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07,13(6):52-53.
7 韩淑月.丹栀逍遥散合甘麦大枣汤加减治疗围绝经期综征80例[J].吉林中医药,2004,24(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