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角色定位与能力建设研究

来源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jayliu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党的执政根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突发事件处置中的政治保障作用、组织动员作用和党员队伍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党和国家成功应对历次重大突发事件的宝贵经验.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基层党组织自觉担负起了领导疫情防控、协调社会资源、组织人民群众和疏导社会心理的职责.但由于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弱化、基层治理主体的多元化、群众利益诉求的多样性和信息传播的网络化等因素,基层党组织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发挥面临着新的挑战.新时代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应将提升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能力作为重要目标,进一步加强政治能力建设、治理能力建设、群众工作能力建设和网络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在重大突发事件中的政治领导力、社会动员力、群众组织力和舆论引导力.
其他文献
摘要:现代意义上的政党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在政党产生发展过程中,尽管以英国与美国为主,伴随着整个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暗含了许多政党伦理理念,诸如政党合作、政党民主、政治斗争、政治忠诚等;但也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案例,一个是无产阶级政党产生的政治伦理价值,一个是苏共执政模式失败的伦理教训。同时,政党伦理的发展与政党的产生发展几乎是同步的,政党的出现是对旧道德反思和反抗的结果,政党的组成都充满着浓郁
摘要:意识形态领导权建构,其实质是政党意识形态认同的实现,对于政党取得并且巩固执政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在长期的革命斗争、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发展过程中紧扣“思想掌握群众”,以精神信仰的构筑、思想理论的创新、时空场域的变革,不断推进和强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建构。为取得并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充分发挥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辩护和共识性达至的政治动员作用。从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化自信不仅是农民重构自我与乡村文化关系的有效路径,更是乡村文化赢得生存空间、走向未来、实现振兴之道。农民作为乡村文化振兴的实践主体,其文化自信程度必然影响到乡村文化振兴的进程与结果。受乡村文化生存环境改变、农民文化自觉意识缺失、文化主体意识薄弱、文化情感淡化、文化认同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农民的乡村文化自信日益缺失。构建乡村文化自信应从重塑乡村文化生存环境、增
当下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之间难以很好地融合为一体,基层党建往往悬浮于乡村治理之上,基层党建因为缺乏有效的“抓手”而变得空洞,容易演变为痕迹主义、形式主义、文牍主义,而
摘要:国家与乡村关系是关乎我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命题,有两种实践进路:一种是国家与乡村之间的“现代—传统”关系,表现为通过现代城镇及社区取代传统乡村,通过“资源下乡”和升级达标任务改造传统乡村,通过现代认证和个人权利保障解构传统乡村;另外一种是国家与乡村之间的“政权—社会”关系,人民公社时期的国家政权建设完成了组织载体层面的建设,但现代治理规则层面的建设还没有彻底完成。后税费时代的当下,国家进一步对
摘要:国际贸易是发展全球经济的主要方式。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论述,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实施保护贸易和自由贸易政策的本质。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具有经济问题政治化、国内问题国际化和国民问题尖锐化等本质特征。在当前国际贸易错综复杂的情况下,回顾和总结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论述,有助于我们认清资本主义国际贸易政策的本质,并为中国应对日趋复杂的国际贸易形势提供理论支持。对
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和教育活动中诞生的.对马克思主义著作的学习、研讨和宣传是五四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主要形式,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几乎都是在马克
摘要:党内政治生活和党内政治生态是党内政治现象中相互区别、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体,是生活与环境、内容与形态、过程与目标、手段与目的、原因与结果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从政党政治理论视角看,执政党内部的政治生活是执政党内部、国家内部和社会政治生态的重要影响因素;从马克思主义党的学说视角看,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政治生活不仅影响党内政治生态,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政治生态具有决定性影响;从中共党
我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确立了政务处分与公职人员任免机关、单位的处分并行的二元处分体制.由任免机关、单位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违法公职人员给予处分,意味着其对违法公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三农”工作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全面乡村振兴,是我们党深刻把握我国新发展阶段农村发展新特征新要求做出的决策部署.以理论视野和大历史观深入分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