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铁路作为我国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在交通运输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事故,则会带来严重的损失及后果。因此针对于当前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强安全管理,以引来保证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
关键词: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不安全因素;强化措施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铁路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近年来,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数量呈不断增加的态势,而且危险物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
一、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及车内的环境。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危险货物的性质带来改变,从而产生安全事故。而且危险货物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当其自身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时,也会对外界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人员因素
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人员因素较多,以路内作业人员及蓄意破坏人员为主。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环节,路内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会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另外,还存在蓄意破坏等因素,人们受利益驱使,再加之对危险货物缺乏认识而无意识的破坏引发事故。
(三)货物因素
在当前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中,多以化工原材料为主,这些危险货物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这就需要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要正确对其识别和区分,即要针对于危险货物的性质、种类、对运输条件及运输环境的要求来进行制定合理的运输策略,否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设备因素
设备包括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场所和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所涉及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危险货物办理站的装卸设备技术性能不达标或安全性比较差,就有可能在装卸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存放危险货物的场所,其建筑结构、环境卫生、通风、温控、湿控等条件,有一条不达标就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而引发事故。
(五)管理因素
由于相关人员对于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漏洞,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
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安全强化措施
(一)落实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主体责任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岗位安全责任、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保障、劳动保护、应急管理等制度,积极推进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法开展铁路货物运输,落实好铁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强化铁路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职责,及时纠正和制止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违法行为,排除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隐患,保证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二)严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资质审查
全面清理危险货物办理站和专用线潜在事故隐患,坚决杜绝专用线(专用铁路)超出安全评价范围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问题。办理站、兼办站、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对危险货物装卸、储存作业场所和设施等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评价。对未进行安全评价及安全评价中存在不符合法规标准、设备设施不具备安全条件或安全评价报告结论为不合格的,要组织限期整改。对限期内未完成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坚决依法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认真审查危险货物运输包装
铁路货物运输包装物、容器、衬垫物的材质及包装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包装要能够抗御运输、储存和装卸过程中正常的冲击、振动、堆码和挤压,便于装卸和搬运。包装外表面应牢固、清晰地标明危险货物包装标准和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办理站受理危险货物运输时,认真检查危险货物的包装方式、包装材质、规格尺寸,对于不符合运输包装要求的危险货物不予承运。
(四)加强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管理
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前,应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检查,向装卸工组说明货物品名、性质、作业安全事项并准备好消防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作业时要轻拿轻放,堆码整齐稳固,防止倒塌,严禁倒放、卧装(钢瓶等特殊容器除外)。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危险货物装卸作业使用的照明设备及装卸机具应具有防爆性能,并能防止由于装卸作业摩擦、碰撞产生火花。爆炸品、硝酸铵、剧毒品(非罐装、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特殊规定”第67栏有特殊规定的)、气体类和其他另有规定的危险货物运输实行签认制度,以保证运输安全。
(五)加强危险货物自备货车管理
危险货物自备车过轨运输按照《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实行协议制管理。办理危险货物自备车运输时,办理站应认真查验过轨运输证、过轨运输协议。对证件过期、车辆检修过期、罐体密封不严、罐体标记文字不清理等有碍运输安全的自备车不予办理运输。
(六)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人员培训
办理站、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对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环保、法律教育和岗位技术经常性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所运输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及其运输工具、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未经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七)加强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工作
健全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防和预警机制,规范危险货物事故接处警和应急处置流程,完善现场处置程序。建立健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将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应急预案细化到所办理的危险货物具体品名。危险货物办理站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及时更新、补充应急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增强有效处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到应急有备、反应迅速、程序严密、处置得当。
三、结束语
铁路危險货物运输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较高的技术难度,作为一种动态危险源,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对社会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前铁路经过了几次的大提速,运输速度大幅度提高,区间行车密度增大,这种情况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导致危害程度较大。因此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服务水平,以此来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温克学.关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5(3).
[2]张锦惠.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8).
[3]海涛.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及防护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8).
关键词: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不安全因素;强化措施
危险货物是指具有爆炸、易燃、毒害、感染、腐蚀、放射性等危险特性,在铁路运输、装卸和储存保管过程中,容易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毁损或环境污染而需要特别防护的物质和物品。近年来,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数量呈不断增加的态势,而且危险物品的种类也不断增加,这就要求强化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危险货物运输的安全。
一、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不安全因素
(一)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主要指自然环境及车内的环境。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环境因素会对危险货物的性质带来改变,从而产生安全事故。而且危险货物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当其自身理化性质发生改变时,也会对外界环境带来较大的影响。
(二)人员因素
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的人员因素较多,以路内作业人员及蓄意破坏人员为主。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存在较多的环节,路内作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会对危险货物的运输安全带来直接的影响。另外,还存在蓄意破坏等因素,人们受利益驱使,再加之对危险货物缺乏认识而无意识的破坏引发事故。
(三)货物因素
在当前铁路运输的危险货物中,多以化工原材料为主,这些危险货物具有不同的危险特性,这就需要在实际运输过程中要正确对其识别和区分,即要针对于危险货物的性质、种类、对运输条件及运输环境的要求来进行制定合理的运输策略,否则极易发生安全事故。
(四)设备因素
设备包括危险货物装卸、储存场所和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所涉及的所有设备和设施。危险货物办理站的装卸设备技术性能不达标或安全性比较差,就有可能在装卸危险货物的过程中发生事故;存放危险货物的场所,其建筑结构、环境卫生、通风、温控、湿控等条件,有一条不达标就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运输危险货物的车辆存在安全隐患而引发事故。
(五)管理因素
由于相关人员对于危险货物安全运输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再加之管理制度不健全不规范,导致在管理工作中存在较多的漏洞,极易引发安全隐患,导致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发生。
二、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的安全强化措施
(一)落实危险货物运输安全主体责任
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岗位安全责任、教育培训、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安全投入保障、劳动保护、应急管理等制度,积极推进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标准化建设,依法开展铁路货物运输,落实好铁路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同时,强化铁路监管部门监督检查职责,及时纠正和制止危险货物运输安全违法行为,排除危险货物运输事故隐患,保证危险货物运输安全。
(二)严肃危险货物运输企业资质审查
全面清理危险货物办理站和专用线潜在事故隐患,坚决杜绝专用线(专用铁路)超出安全评价范围办理危险货物运输的问题。办理站、兼办站、与国铁接轨的危险货物专用线企业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相关规定,对危险货物装卸、储存作业场所和设施等安全生产条件进行安全评价。对未进行安全评价及安全评价中存在不符合法规标准、设备设施不具备安全条件或安全评价报告结论为不合格的,要组织限期整改。对限期内未完成整改或无法整改的,坚决依法采取“关、停、并、转”措施,消除安全隐患。
(三)认真审查危险货物运输包装
铁路货物运输包装物、容器、衬垫物的材质及包装型式、规格、方法和单件质量(重量)应当与所包装的危险货物的性质和用途相适应。包装要能够抗御运输、储存和装卸过程中正常的冲击、振动、堆码和挤压,便于装卸和搬运。包装外表面应牢固、清晰地标明危险货物包装标准和包装储运图示标志。办理站受理危险货物运输时,认真检查危险货物的包装方式、包装材质、规格尺寸,对于不符合运输包装要求的危险货物不予承运。
(四)加强危险货物装卸作业管理
危险货物装卸作业前,应对车辆和仓库进行必要的通风和检查,向装卸工组说明货物品名、性质、作业安全事项并准备好消防器材和安全防护用品。作业时要轻拿轻放,堆码整齐稳固,防止倒塌,严禁倒放、卧装(钢瓶等特殊容器除外)。具有易燃易爆性质的危险货物装卸作业使用的照明设备及装卸机具应具有防爆性能,并能防止由于装卸作业摩擦、碰撞产生火花。爆炸品、硝酸铵、剧毒品(非罐装、铁路危险货物品名表“特殊规定”第67栏有特殊规定的)、气体类和其他另有规定的危险货物运输实行签认制度,以保证运输安全。
(五)加强危险货物自备货车管理
危险货物自备车过轨运输按照《自备铁路车辆经国家铁路过轨运输管理办法》实行协议制管理。办理危险货物自备车运输时,办理站应认真查验过轨运输证、过轨运输协议。对证件过期、车辆检修过期、罐体密封不严、罐体标记文字不清理等有碍运输安全的自备车不予办理运输。
(六)强化危险货物运输人员培训
办理站、危险货物运输企业应对危险货物运输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环保、法律教育和岗位技术经常性培训,使从业人员掌握所运输危险货物的危险特性及其运输工具、包装物、容器的使用要求和出现危险情况的应急处置方法,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未经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
(七)加强危险货物应急救援工作
健全危险货物运输事故的预防和预警机制,规范危险货物事故接处警和应急处置流程,完善现场处置程序。建立健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事故应急预案,将危险货物办理站的应急预案细化到所办理的危险货物具体品名。危险货物办理站每年至少组织开展一次应急演练。在演练过程中及时更新、补充应急预案,通过开展应急演练,及时消除潜在的事故隐患,增强有效处置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突发事件的能力,切实做到应急有备、反应迅速、程序严密、处置得当。
三、结束语
铁路危險货物运输具有较强的复杂性和较高的技术难度,作为一种动态危险源,在实际运输过程中一旦发生事故,则会对社会安全带来较大的影响。当前铁路经过了几次的大提速,运输速度大幅度提高,区间行车密度增大,这种情况下铁路危险货物运输中如果发生安全事故,则会导致危害程度较大。因此在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过程中,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管理制度,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危险货物运输安全服务水平,以此来保证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温克学.关于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创新的探索与思考[J].铁道货运,2015(3).
[2]张锦惠.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物流技术,2012(8).
[3]海涛.我国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及防护对策[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