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波逐流与重返源头

来源 :江南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ara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大约十年前,刚刚恢复写作时,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口气写下了160多首诗,今天看来这个数字依旧可观。当时应编辑之约写了篇创作谈,题目叫做《可以从一滴海水开始》,谈的是我在宁波象山县一个叫石浦的渔港小镇十年生活的经历。后来辗转来到县城谋生,写下的创作谈主要是我从石浦小镇到象山县城的迁徙经历、生活境遇的改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存体验的变化,题目自然也变成了《动荡:从渔港马路到靖南大街》。现在,我不知道这个创作谈会不会被我写成《从象山港畔到县江两岸》。
  几年前的这个创作谈标题里之所以加上了“动荡”一词,并非矫情。它的确是我彼时生活状况的真实写照。我在那个距离我最初生活的渔港小镇仅有30多公里的小县城里待了十多年,但是始终没有找到“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感觉。十多年,我在其中不停地变换着谋生的职业:编导、记者、安全监管员、办公室文员等等。租住的地方也不停地在地下室、车棚和阁楼之间辗转搬迁,直到几年后才在一间废弃的播音室里安顿下来。也就是在那间被寂寞笼罩的旧房子里开始了我的诗歌之旅。
  我其实一直是个懒散的人。胸无大志,习惯待在一个小地方。彼时在石浦,我曾以为那条长长的渔港马路足以让我走完剩下的流年。但不料写下这个句子不久,我居然就因为生计的原因离开了。即便是到了同样并不大的小县城里,我也如米沃什所言,也保持着一个小地方来的人的谨慎。事实上,作为一个背离故乡的人,我一直对自己的身份缺少辨认。
  我在那个不再陌生的小县城呆了十来年。但是差不十年过去了,我几乎没有写下任何和它相关的片言只语。我总是不由自主地去逃避。写下的文字大都与我生活过的渔港小镇有关。就像我在渔港小镇时,偶尔写下的,也只是记忆中的宁夏老家那边的故土风物。后来我一直想,我到底为什么会在文字里对眼前的生活视而不见?最后我明白,因为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却无力改变。过多地去正视它,只能带给我更多的失落和绝望。
  尽管一直不愿意承认,但我其实明白的确已经进入了另一片水域。一片比渔港小镇宽阔的水域。我不应该再回避它,像一盏风灯,把自己固定在挂在一只船桅上,只照着眼前的一小片海水。就像漂在水上的渔火,既然选择了动荡。那么就要做好“随波逐流”的准备,去感知它带给我的意义:
  和我从前走过的海塘不同。危险/不是来自一边的大海,以及它自身的漏洞。/靖南大街,密集的楼宇构成了它的两岸。/和我了解的河流不同,不可比作/流逝,不可比作一个人消耗的年华。/它汹涌,但可逆旅,像一个人/重复自己的命运。像更多的人,/重复一个人的命运……
  2010年的某一天夜晚,我在供职的靖南大街办公室的一扇窗户后面写下了这首诗。由此开始了另一种叙述。我写下它街巷的洋流、它各种建筑的岛屿,它形若人际关系的暗礁、它陌生的、充满诱惑的灯光船火,我也写下那些无名的生物、种群,他们在冰冷的水下带来的暖意……
  因为生存状态的缘故,我关注最多的,还是和我一样的人群的哀乐悲苦。审视它们在我的生活和诗歌中的意义。这些人和事都是微小的,他们的疼痛也是微小的。我在一首名叫《漂木》诗歌里这样写:
  仿佛,这才是它颠沛半生最终确认的身份——
  千疮百孔的身体,成为另一些微小生物的家园
  而因礁岩碰撞和海浪噬咬形成的
  某种类似命运、星象的纹路,已经成为众多艺术家追逐的目标
  我相信,那些如同我一样丢失身份,在生活里随波逐流的,也将在动荡的旅途中最终找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某种安定生活所不能带来的更加深远和宽阔的意义。
  尽管只是一个生活在小地方的小人物,被一只饭碗钉牢了微薄的人生,但我依旧没有放弃对远方的寻找。我相信在分开潮水的人群中,一定有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向我招手。我也相信这夜空中还有一颗凛冽的星辰和我有着神秘的对应。无论在石浦的港湾,还是在靖南大街上,还是现在的县江边上,我都仔细凝望过夜空。我想,一个人要是还能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辰,即便他依旧会随波逐流,但不至于迷失。
  二
  “我在原地漂泊,但却渴望在远方,安下一个安宁的家。”我没想到很多年前,我写下的这个句子,居然成了一句谶语。成了我的宿命。
  在那座小县城待的第十五个年头,因为种种缘由,我不得不再一次离开。彻底告别了这个我生活了二十一年的地方,一个时长和我在故乡生活时长相等长的地方,一个留下我青春梦想和屈辱的地方。这一次离开,对我意味着什么?目前尚不清楚。
  这几年,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我写作的重心也在发生着改变,从最初的渔港海洋诗歌系列,转向了县城的底层叙事(尽管这个词被一些诗评家多有诟病,但我理解的底层叙事并不指向阶层对立或者写作姿态上的自上而下,以及由此带出的所谓的悲悯情怀,我觉得所谓底层写作指向的其实是生活最真实最原生态的一面,而我因为身在其中,我的视角也是平视的视角,我只是平静地叙述和真实的记录)。
  但是在这样的写作中我一直有着深深的疑虑:情随事迁,说到底,我的写作和我的生活一样,只是一种随波逐流的写作。我写下的那么多有关生存境遇、感慨乃至痛楚的文字,它之于我到底有什么意义?我究竟为什么而写?如果我经历的生活并非我想要,那么附着其上的文字,是否有意义,是否还值得把它写出来?
  很多次,我曾经一个人在夜晚站在不同海域的海岬上眺望灯塔。并且写下了了很多与之相关的诗。在一首名叫《灯塔博物馆》的诗里,我写下这样的句子:
  需要积聚多少光芒,才不至迷失于
  自身的雾霾
  需要吞吃多少暗夜里的黑,才会成为 遥远海面上
  一个人眼中的
  一星光亮?
  我曾仔细观察过它的成分:一种特殊 的燃料
  混合着热爱、绝望和漫长的煎熬
  终于,在又一个黎明到来之前
  燃烧殆尽   之后,是更加漫长的寂寞。
  它是光燃烧后的灰烬
  作为
  自身的遗址和废墟
  现在,它是灯塔。灯塔本身
  握在上帝手中废弃的
  手电筒。被雨水用旧的信仰
  在这首诗里,我不再关注它黑夜海面上的光亮,而是着眼于它谢幕后的存在。当我用一束追光打到它锈迹斑斑的躯壳和烟熏火燎的内部时,我看到,一座废弃的灯塔因为剥离现实的光芒而回到了它本身,它作为灯塔的源头。我看到了它作为灯塔本身的更多可能。我想,有一天假如我离开这里,继续向远处飘荡。我会在一个足够远的坐标里,继续打量和审视它。我相信它其中深藏的光线,会继续引领我通向下一片陌生的水域。
  我想,我的诗歌,除了依附于我随波逐流的生活,同样也应该回到自身的源头,去获得更多的可能。
  但是,应该从哪里开始?三年前的一次意外之旅,给了我一些启示。2013年我有幸经省作协选派到鲁院学习,期间参加了青创会。江苏作家鲁敏的发言《记忆看着我》让我深受启发,我意识到,在空间之外,我需要借助一双时间之眼来观察和审视自己的生活,自己所处的时代。这就有了近两年来的“博物馆系列”和“时光考古”系列的诗歌写作。
  我在博物馆系列的诗歌书写中,曾经写到这样一句话:博物馆被挤在城市的边缘,我们庞大的生活和事业,最终只占它展馆内狭小的空间。是的,我们今天经历的,所为之奋斗、苦苦求索的东西,为之痛苦辗转的人事,若从若干年后的记忆之眼中看过去,到底会有什么样的状况?到底哪些才是真正有价值和有意义的?
  基于这种想法,我开始试图用今天的眼睛去打量那些久远事物残留的遗迹遗址,用一双记忆之眼、时间之眼去打量我们正在经历的生活。我想这也是一种重回源头的写作。回到时间的河流里,回到它的源头,去重新获得力量和激情。
  近期评论家李敬泽在一场名为《谈文学,不止理想——国人心中的诺奖》的文学对话中感叹,文学在我们现代社会中,已经越来越变得专门化了,越来越变得高大上,高精尖,某种程度上讲,也意味着他越来越失去他的活力,失去他作为一个野孩子那样奔放精神,这样的时间长了,所以我们需要回到文学的本源。而文学的本源是什么?敬泽老师说,文学没那么复杂,也没那么高大上,对着这个世界的怒吼和歌唱,它就是文学。
  无独有偶,不久前天涯杂志头条刊发了诗人于坚的长文《诗歌的发生》,在审视新诗诞生的意义时,于坚把它提升到作为文明进程的高度来认识(这一点与布罗茨基对于诗歌的观念不谋而合):在格律文法束缚下的旧体诗逐步走向式微之际,新诗的出现,使诗在原始意义上再次发生。诗得以重返文明的荒野。于坚站在整个诗歌走向的河岸边,对新诗诞生的意义做出了上面的判断。他说:世界被命名时,存在才存在。而新诗,就是一次重新的命名。那么,我想说,一个写作者,在一次次重返源头的过程中,也是对自己重新命名的过程。同时,我还想接着于坚先生的话狗尾续貂:只有存在于时间里,才会是真实的存在。
  的确,我是一个天资愚笨的人。很少能自己想到更合适的表达。但往往能从别人的话语里找到共鸣。近日从朋友寄来的诗集的跋文中读到一句印度谚语:我们说的一切都是借用,只有沉默才是原创。
  那么我想,我的诗,也会将我的沉默保存在其中。在我不在的时候,我存在于我写下的文字里。如同我写下的废墟和遗址。那其实也是另一种源头。由此,我存在于我写下的文字保存的那一部分沉默中。
其他文献
大半夜的,有人在敲门。我不得不醒过来,睡眼惺忪,烦躁得很。外头的光景已经大不同了,城市的马路在下陷,地洞一个接一个地出现。蟑螂到处都是,垃圾像蘑菇一样会生长。我常常花
乱石之上排列无序,乳牙被钙化的同时,是锋利的,咬住你的软肋,有些疼痛。我随手可以挥出一树刺玫瑰,刺伤它的春天。排除泪水,闭门造车的方式是正确的,即便无光、无底,设身处地
曹操不仅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著名的诗人,他一改两汉以来辞赋独盛、辞藻华丽、言之无物的风气,其所写之诗皆用乐府体,采用五言诗形式,用词朴实无华,感情充
这一段,冬宫(布达拉宫)里乱作一团,人影憧憧,气氛凝重。为今年的收成计,也按照旧日仪轨,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该率领全体僧人举行祈福大法会。先在冬宫设仪,然后移驾至大昭寺
导言《光华法学》创办于2005年,由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主办,法律出版社出版,中国知网收录。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2014年,据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RCCSE)和中国科教评价
到西班牙旅游的第二天,我们由塞维利亚驱车前往格拉纳达,窗外闪现的,是一座座位于河谷低地的片片澄黄夹杂着翠绿的亚热带果园和连绵不断的由橄榄树织成的灰绿色“地毯”。中
1唐海的这一天和他以往一样,清早起床,雷打不动地都要先来个冷水浴,洗净一宿的臊气和汗馊味。对,是冷水!春夏秋冬都冷水!仿佛只有冷水,才能冲浴出预备步入怡和茶室的神清气爽
海军史研究,是军事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海军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与陆、空军一道,曾对许多国家的历史进程产生过影响。我们进行海军史研究,应把握其特殊性,既要有中国的纵向
夕阳确信无所作为之后,就消隐了,脚步渐息的寂静是用一天的喧嚣换来的!云团很厚,没有月光、没有星光,美丽的风景睡了,笔端沉得拎不动婉约的句子!玻璃破碎的声音后,悬挂着猫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