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党史教育和思政课教育目标相同、教学内容相通。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有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通过提高思政课教师的政治素养,夯实理论基础,丰富活化教学实践形式,加强教学改革保障机制促进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效,促进大学生知史爱党、知史爱国的情感认同。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提到:“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党史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召开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始,经历篳路蓝缕的一百年,从几十人到九千五百万人的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以李大钊革命人士为代表的先驱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才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以史明鉴,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明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履行社会职责、凸显奉献和担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尤为重要。
一、逻辑关系: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
党史教育旨在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历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坚持政治定力和政治认同的主阵地。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契合,相融相通。
1.两者教育目标相同
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相信人间有大爱。不仅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还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大学生都是00后,属于互联网原住民。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晦涩难懂与博眼球、追求短平快、猎奇心理的花边新闻相比,遭受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思潮的激荡冲击。以诋毁英雄为乐的不良社会风气等等。00后学生思维活泼、想法跳跃、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作敢为,但是社会阅历尚浅,党史知识欠缺,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引诱,无法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知晓历史的来龙去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深刻理解党的艰辛奋斗历程,把握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旗帜鲜明地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
2.两者教育内容相融
目前高校本科开设了5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形势与政策”,还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但是党史教育融入到了5门课程中。比如,基础课中关于中国精神章节中,着重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大禹治水到塞罕坝治沙到英勇抗击新冠疫情的抗疫精神,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概论课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正是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2]。纲要课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原理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经济“东升西落”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迎接风险和挑战,作出的系列重要方针决策,结合党史背景,讲深讲透新时代党的创新论断,让学生在两个大局中深谙中华民族伟大的重要谋略和担负的历史使命。其他选修课从不同角度和立意讲授党史知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时相融相通、内在契合的。
二、现实意义: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意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非常有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战略方位,对高校思政课作出新时代高标准、高要求。在此,中国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硬实力强而软实力欠佳,迫切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时代多元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丰富时代意蕴。
(一)有助于大学生在大疫情背景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积极配合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货车司机连夜运送物资,医护人员不顾严寒酷暑连夜开展核酸检测,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抗疫精神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精神与气概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学习党史,更能体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无数革命先驱无私奉献和乐观阔达的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从一个个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给予军队物资和兵力补充。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发动群众,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民群众历史决定论,无数中国百姓为了摆脱贫困和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翻身做主人的愿望。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崇拜英雄、敬畏英雄的氛围。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互联网+时代,各式新兴产业进入历史舞台。以直播和短视频为例,某些网红主播为博眼球、赚流量,不惜突破历史事实下线,对革命历史随意篡改评论,抹黑歪曲历史人物,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穿日军衣服秀舞等无耻行径,在社会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然而,作为涉世未深和对历史不甚了解的00后大学生缺乏正确是非判断能力,产生价值观混淆,对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不清,总有“西方月亮比中国圆”的幻象。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别有用心,断章取义,片面解读历史,故意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以达到推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险恶目的[4]。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史人物,厘清党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论自信,通过党史学习知道马克思主義理论是经过历史和人民在众多主义中检验出来的,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坚定制度自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当前中国和其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人民民主更充分,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各民族团结一心。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渗透到每个中华儿女的骨髓中,这一百年来,不管是遭遇天灾人祸,还是战争瘟疫,所有中华儿女总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踏过荆棘,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践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初心使命。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厚积理论功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代学者韩愈对老师身份作出的界定。在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思政课教师应有政治素养,党性原则,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说到“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5]。党史教育全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研究深入,仅仅停留在皮毛上,是无法真正理解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没什么要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不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也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实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思政课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主要教材,其他辅助教材全靠自己平时积累。就以概论课为例,要深入浅出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如果仅停留在在书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学生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因此,必须要在课外时间大量深度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领导者的生平历事及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思政课教师只有真学、真懂、真信,在课堂讲授中才能声情并茂、流露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学生。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的坚实阵地,要坚持知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政治性放在第一位。
(二)丰富活化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思政课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往往对本课程出现畏难情绪,不想学、不愿学的状况存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经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开展少,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需丰富多样、样式新颖,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嵌入式开展党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以党团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发团队优势。借助于大学生社团活动和团校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党史故事演讲赛等,吸收先进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党校课程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课堂讲授,进一步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彰显革命基地的育人实效。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了无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纪念碑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重庆为例,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关押和杀害革命人士的地方,诸如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魂陈列馆、红岩魂广场。在这里参观学习,参与志愿者活动,能深切感受江竹筠、小萝卜头等一系列革命人士为了心中理想信仰,不畏反动特务的严刑拷打,始终保守秘密。三是创新课堂实践形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开展思政课时布置实践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编排舞台剧、拍摄视频、新闻评述、读书体会汇报等,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最后汇报演出。有利于学生深入领悟党史教育的内容与精髓,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开展纪实访谈活动。通过真实的共产党员入党志愿书里的档案故事,体悟老一辈革命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矢志不渝。身边很多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模范楷模,经历朝鲜战争的老兵等有时代亲历者,讲述他们的真人真事,增加党史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教学改革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党史教育在本科高校思政课程教材中存在交叉重复、内容重叠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明确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深化党史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需在配足教师工作队伍、资金投入、岗位津贴、编制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教学师资方面,加强教学名师交流,开展教师走访观摩和相关党史教育的教育培训。通过建立线上线下交流俱乐部,共同探讨教学心得。备足思政课专任教师,实行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秀的老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在其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等问题给与指导。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学院应建设一支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团队,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调育人机制,挖掘专业课的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中。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2年第7期。
[2]郑丽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的构建[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02):14-17+64.
[4]胡丹丹.习近平党史观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高教学刊,2021(10):21-24.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何明丽,(1993—),女,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
关键词:党史教育;思政课;路径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的讲话中提到:“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广大党员要以学习党的历史为重点,做到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在学习领悟中坚定理想信念,在奋发有为中践行初心使命”[1]。党史是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召开中国共产党代表大会开始,经历篳路蓝缕的一百年,从几十人到九千五百万人的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学习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以李大钊革命人士为代表的先驱给中国带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才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直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多次强调历史就是最好的教科书和营养剂,以史明鉴,以史为镜、以史明志、知史明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学生即将踏上社会,履行社会职责、凸显奉献和担当,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尤为重要。
一、逻辑关系: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内在契合
党史教育旨在学习了解中国共产党经历波澜壮阔的一百年,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而高校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主阵地,坚持政治定力和政治认同的主阵地。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是内在契合,相融相通。
1.两者教育目标相同
青少年正处于“拔节孕穗期”,要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坚定理想信念,在学生心里埋下一颗真善美的种子,相信人间有大爱。不仅要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方法,还要树立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而,当前大学生都是00后,属于互联网原住民。面对纷繁复杂、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晦涩难懂与博眼球、追求短平快、猎奇心理的花边新闻相比,遭受多元价值观和多元思潮的激荡冲击。以诋毁英雄为乐的不良社会风气等等。00后学生思维活泼、想法跳跃、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敢作敢为,但是社会阅历尚浅,党史知识欠缺,容易受到历史虚无主义、功利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的引诱,无法正确作出价值判断。在此情况下,高校思政课加强党史教育,知晓历史的来龙去脉。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深刻理解党的艰辛奋斗历程,把握党的宗旨、路线、方针、政策。做到旗帜鲜明地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听党话,跟党走。
2.两者教育内容相融
目前高校本科开设了5门必修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其中包括“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简称“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称“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称“原理”)、“形势与政策”,还设“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等选修课。虽然没有开设专门的党史教育课程,但是党史教育融入到了5门课程中。比如,基础课中关于中国精神章节中,着重介绍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从中汲取精神滋养,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从大禹治水到塞罕坝治沙到英勇抗击新冠疫情的抗疫精神,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概论课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也是讲授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发展史,贯穿其中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这正是百年党史的发展历程[2]。纲要课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原理课讲授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比如矛盾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形势与政策课讲授了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在世界经济“东升西落”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如何提升国际话语权,迎接风险和挑战,作出的系列重要方针决策,结合党史背景,讲深讲透新时代党的创新论断,让学生在两个大局中深谙中华民族伟大的重要谋略和担负的历史使命。其他选修课从不同角度和立意讲授党史知识,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时相融相通、内在契合的。
二、现实意义:党史教育与高校思政课的时代意蕴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非常有必要。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新时代”战略方位,对高校思政课作出新时代高标准、高要求。在此,中国进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硬实力强而软实力欠佳,迫切提高国际话语权,新媒体时代多元思潮和价值观的冲击下,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具有丰富时代意蕴。
(一)有助于大学生在大疫情背景下,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用抗疫这堂“大思政课”。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涌现出无数先进共产党员冲锋在前,不顾个人安危积极配合政府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货车司机连夜运送物资,医护人员不顾严寒酷暑连夜开展核酸检测,目的就在于最大限度保证人民的生命安全。这样的抗疫精神在共产党员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这种精神与气概就是共产党员的精神谱系。学习党史,更能体会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道路上,无数革命先驱无私奉献和乐观阔达的精神,将生死置之度外的大无畏精神。从一个个党史故事和党史人物中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人民给予军队物资和兵力补充。在抗日战争时期,广泛发动群众,是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人民群众历史决定论,无数中国百姓为了摆脱贫困和压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实现翻身做主人的愿望。将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中,激发爱国主义情怀,树立起崇拜英雄、敬畏英雄的氛围。理解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什么好。 (二)有助于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初心使命。
在互联网+时代,各式新兴产业进入历史舞台。以直播和短视频为例,某些网红主播为博眼球、赚流量,不惜突破历史事实下线,对革命历史随意篡改评论,抹黑歪曲历史人物,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前穿日军衣服秀舞等无耻行径,在社会中造成严重不良影响。然而,作为涉世未深和对历史不甚了解的00后大学生缺乏正确是非判断能力,产生价值观混淆,对中国走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知不清,总有“西方月亮比中国圆”的幻象。历史虚无主义者他们别有用心,断章取义,片面解读历史,故意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的关系,以达到推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险恶目的[4]。在思政课中融入党史教育,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党史人物,厘清党史事件的来龙去脉,坚定四个自信。坚定理论自信,通过党史学习知道马克思主義理论是经过历史和人民在众多主义中检验出来的,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中国。坚定制度自信,通过党史学习教育当前中国和其他任何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人民民主更充分,百姓生活幸福安康,各民族团结一心。坚定文化自信,中华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深深渗透到每个中华儿女的骨髓中,这一百年来,不管是遭遇天灾人祸,还是战争瘟疫,所有中华儿女总能团结一致,众志成城。引导大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要踏过荆棘,有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勇气,践行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初心使命。
三、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实践路径
(一)思政课教师要加强政治素养,厚积理论功底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者也”。这是古代学者韩愈对老师身份作出的界定。在2019 年 3 月 1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思政课教师应有政治素养,党性原则,强调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坚信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说到“思政课教师只有自己信仰坚定,对所讲内容高度认同,做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才能讲得有底气,讲深讲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真学、真懂、真信”[5]。党史教育全程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没有研究深入,仅仅停留在皮毛上,是无法真正理解在新民主义主义革命时期没什么要选择走马克思主义道路,不理解马克思主义所蕴含的真理性、实践性、人民性,也不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要实行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思政课在教学中以课本为主要教材,其他辅助教材全靠自己平时积累。就以概论课为例,要深入浅出讲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如果仅停留在在书本上的知识,只会让学生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因此,必须要在课外时间大量深度阅读马克思主义的原著,领导者的生平历事及结合当时的国际国内背景。思政课教师只有真学、真懂、真信,在课堂讲授中才能声情并茂、流露真情实感从而感染学生。思政课是高校意识形态的坚实阵地,要坚持知识性和政治性相统一,政治性放在第一位。
(二)丰富活化教学形式,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在思政课教学中发现大学生往往对本课程出现畏难情绪,不想学、不愿学的状况存在。传统思政课教学中,经常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开展少,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形式需丰富多样、样式新颖,充分借助新媒体技术嵌入式开展党史教育,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一是以党团活动为依托,深入开发团队优势。借助于大学生社团活动和团校开展的党史知识竞赛活动、党史故事演讲赛等,吸收先进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的党校课程中,深入开展党史教育课堂讲授,进一步激发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依托红色文化资源,彰显革命基地的育人实效。在革命战争时期,留下了无数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烈士纪念碑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红色文化资源。以重庆为例,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关押和杀害革命人士的地方,诸如白公馆、渣滓洞、红岩魂陈列馆、红岩魂广场。在这里参观学习,参与志愿者活动,能深切感受江竹筠、小萝卜头等一系列革命人士为了心中理想信仰,不畏反动特务的严刑拷打,始终保守秘密。三是创新课堂实践形式,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在开展思政课时布置实践作业,形式丰富多样,比如编排舞台剧、拍摄视频、新闻评述、读书体会汇报等,通过自主收集资料、精心组织安排设计,最后汇报演出。有利于学生深入领悟党史教育的内容与精髓,提高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四是开展纪实访谈活动。通过真实的共产党员入党志愿书里的档案故事,体悟老一辈革命党员听党话跟党走的矢志不渝。身边很多的老党员、老干部、优秀模范楷模,经历朝鲜战争的老兵等有时代亲历者,讲述他们的真人真事,增加党史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
(三)加强教学改革保障机制建设
目前党史教育在本科高校思政课程教材中存在交叉重复、内容重叠的问题。教学改革过程中,应明确教学主线和教学重点,做到有的放矢。深化党史教育入教材、入课堂、入学生头脑的三进工作,需在配足教师工作队伍、资金投入、岗位津贴、编制保障等方面下足功夫。一是在教学师资方面,加强教学名师交流,开展教师走访观摩和相关党史教育的教育培训。通过建立线上线下交流俱乐部,共同探讨教学心得。备足思政课专任教师,实行经验丰富教学成绩优秀的老教师指导新任教师,在其教学设计、重难点把握等问题给与指导。二是增加经费投入。学院应建设一支党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政课的教学研究团队,加强专业课与思政课协调育人机制,挖掘专业课的党史资源融入思政课中。
参考文献
[1][3]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12年第7期。
[2]郑丽萍.党史学习教育融入高职思政课的实践路径与长效机制的构建[J].阜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2(02):14-17+64.
[4]胡丹丹.习近平党史观及其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J].高教学刊,2021(10):21-24.
[5]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
何明丽,(1993—),女,重庆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