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本文以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信息的辨识、利用处理、创新能力及道德使用规范等方面均需要引导和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健全培养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继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基金项目】
:
浙江省现代远程教育学会2020年度一般课题“智慧学习环境下《商务接待英语》课程深度学习模型构建与应用”(课题编号:DES-20Y2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时代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学生应当具备的信息素养包含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本文以X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高职学生信息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X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对信息的辨识、利用处理、创新能力及道德使用规范等方面均需要引导和加强。因此,高职院校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健全培养机制、构建培养模式、建立和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继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其他文献
紫砂器自肇始至今备受世人珍爱,围绕紫砂器经济价值的讨论,始终是古今艺术品收藏界的热点话题。在明清古籍文献中,关于紫砂器“价埒金玉”的记载频繁出现。文章首先立足于相关史料的梳理,并结合艺术经济学的相关研究方法,考证明清紫砂器“价埒金玉”现象存在的真实性;其次,围绕明清时期紫砂器根植的社会网络、供需关系、社会风尚等因素,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最后,剖析紫砂器“价埒金玉”现象对明清时期紫砂工匠及紫砂市场的影响。
随着南明政权的覆灭以及反清运动的失败,清初文人学者开始深刻反思明朝灭亡之因,注重实学、考证求真,一批有识之士纷纷将学术风气转向考据学。这一时期,傅山思想亦受时代“经世致用”之影响,提倡回归经典、探求本义,反对宋明理学之空谈心性、游谈无根,同时考据之风在其书学思想中也有所呈现。
本文从“从宏大叙事到个体关切”这一艺术创作的历史现象和方法入手,讨论20世纪80年代中国新潮美术为何以及如何对“现实主义”产生从形式到观念的转向,并分析其背后成因及形成的多元化和个性化形态。同时试图突破传统艺术史中对新潮艺术家的群体分类,对表达个体关切的形态与类型进行探讨,并发现其内在的联系与分野,揭示其对个人意识的表达及对“现实主义”的思考与超越。
数字游戏正逐渐成为摹仿我们基本第一人称故事经验的最高媒介。本文首先通过回溯数字游戏叙事形态由文本向影像变革的进程,然后基于叙事传输理论分析了游戏中叙事体验的特征,最后从世界设定和可信的角色出发探索建立具备传输性叙事体验的方法路径。
美国耶鲁大学平面设计专业的奠基人阿尔文·艾森曼是一位杰出的设计教育家、设计师、学者,他为人处世的宽广胸襟和设计教育的远见卓识在今天仍具有时代意义与现实价值。阿尔文的设计精神对设计和设计教育而言依然具有坚实的冲击力和影响力,让我们再一次致敬阿尔文·艾森曼先生。
在全球化背景之下,景德镇手工陶瓷(以下简称“景陶”)文化生态演变的实质是其文化区域、文化链接和文化主体之间关系的嬗变。厘清景陶文化生态演变及其规律,通过复兴传统文化、警惕外来文化、构建良好生态环境等措施的施行,既能为地方文化生态的当代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途径,又推进了本土的手工艺文化发展,进而有益于坚定本民族的文化自信。
上海永安百货采用敞开式陈列方式,通过玻璃柜台、橱窗、霓虹灯等多重媒介,以及布景、渲染、展演等展示手法,使其成为城市现代化的重要表征。自1918年营业开放以来永安百货公司的设计叙事中扮演着不同角色,它既是消费品集合之地、也是娱乐消遣之场、抑或审美愉悦之所,为市民提供了直观丰富的感官体验,扩展了他们对现代生活的想象边界。这种“博览会化”的陈列方式并非物品的客观呈现,而是交织着商家的视觉营造、市民的观看体验和消费者的审美判断,重新定义了消费空间、市民与审美文化之间的关系,重塑了人们的审美经验。
本文以传统造物(原设计)为出发点,经由调研、分析、梳理和总结,了解“原设计”的存在方式、社会背景、材料工艺、审美观、价值观等,以传统造物智慧为基础,以当代设计视角进行“再设计”,在现代主义和后现代的语境下理解传统文化,传承文脉,延续故事,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可能性。通过解构素材、变化风格、变异符号、嫁接新技术等手段,进行尝试,探索形式语言,从传承到创承,挖掘文化意义,开发传统文化的当代设计应用场景。
由于观者的接受习惯、思维习惯和人的内心对传统文化符号积淀形成的无意识的民族性格所致,只要看见“渔父”二字或“渔父”图像时就想当然地将其视为“隐逸”题材。解构“渔父”图像,打破原有的秩序,重新建构李唐《清溪渔隐图》中的“渔父”与“水碓”的关系,以期对此图获得一个新的认知。
面对公共危机任何社会主体都无法独善其身,整合多元力量开展协同治理已是应有之义,但如何实现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成为核心的问题。从风险社会的视角出发审视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并通过现实环境和协同类型的分析,找出影响公共危机协同治理效能的关键因素,尝试性的从伙伴关系建设、资源整合、社会资本培育等角度提出公共危机协同治理实现的路径优化建议,以便更好地达成危机善治,为危机协同治理的实现做出理论性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