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管是在建筑工程的质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得到明显提高,给建筑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即将要面临的挑战。传统建筑行业中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和现阶段建筑工程的需求,逐渐导致很多建筑工程在项目中出现一些棘手的问题,不仅会使建筑企业损失巨大的经济效益,甚至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做好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控制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方法
引言
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精细严格。但是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管理方面的工作始终不规范,且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如此也就造成了相关的工作难以稳步推进。处在这样的一种现实环境条件下,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推进高效的施工也就变得极为迫切,而只有切实地保障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整个工程的实施才会更为科学。
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管理模式老旧
无论是工程管理项目还是建筑企业,都必须要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发展态势,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对立,或者不匹配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要选择极具现代化、人性化的方式,施工质量控制在近年来也是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条件之下,建筑材料市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工艺的建筑材料,也正是因为建筑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进程,使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现阶段的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创新。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许多建筑企业在对工程质量的管控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控观念和管控模式,使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建筑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而且给现场管理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很难切实际的对施工现场做到最合理又能保证质量的管控,而且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不会使用现代智能设备,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使施工质量控制仍然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2质量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更多的新式施工设备投入施工作业。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类别不仅复杂且繁多,且随着各项技术的创新与研究,其数目还在持续增多,各个专业都有独特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在与建筑工程实践中必须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类技术的优势,满足施工需求。建筑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施工单位必须更加充分地考虑施工环节的各类细节问题,将标准化施工落实到位,降低违规施工操作的概率,进而提升整个建筑施工作业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此外,现代建筑设计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更突显个性化特征,这对建筑施工方法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大施工作业的难度,可能诱发各类施工质量问题。
1.3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混乱
在很多工地中,施工现场存在施工工具及施工材料随意堆放的现象。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规划不到位或是忽略了材料的堆放问题,导致施工普遍存在材料胡乱堆放的问题。一些对工程施工不够熟悉且安全意识不够高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很可能会根据现场存在的材料种类进行随意组合施工,这会造成工程整体质量下降或是不合格,使工程本身成为一个极不稳定的不安全因素。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不足的解决方法
2.1构建信息化系统体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建筑领域的各项环节当中,建筑工程项目不仅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收录各种变更的工程项目图纸,还能对所有的变更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绘制出不同设计方案的3D立体图,甚至在图纸中,管理人管和設计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水电以及管道的位置,并且图纸上标注的建筑施工涉及到所有的材料,BIM技术都能做出一个估算,帮助建筑企业掌握在材料上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直接呈现建筑竣工后的模型,方便建筑企业进行相关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工作,则需另外确实一份工程实际施工建筑进度图纸,并在信息化系统中按照施工进度对图纸完成每日的更新工作。此外,信息化系统中还可以收录全体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个人资料和分工信息,方便薪酬的发放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责任追究,与此同时,还要在信息化系统中收集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例如老化程度、性能程度等,方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查询哪些机器是可使用的,哪些是不可使用的,避免在调试机械设备上花费较长时间,拖延工期。
2.2做好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施工时强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作业,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才能进行下步工作。对于各行业交叉复杂的部分,施工前要严格审核图纸,避免在后期安装时出现质量问题。同时,需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力度,防止返工与工序相互影响,对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进行适当的罚款措施,实现精密化施工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进程管理,根据施工情况,合理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出现工程进展跟不上预定计划、工期拖延的问题。同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对工程的质量监控起着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质量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规范施工人员的工艺操作方式,建立制度完善的安全风险防范机构,做好施工现场护栏设施的设置等,必要阶段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消防安全检查。
2.3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总成本中占比达到七成以上,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务必要高度重视。但是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的施工企业并不关注这方面的处理,甚至于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在施工材料大打折扣,不惜采购一些劣质的材料。因此,在施工材料管理上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且应关注材料的采购等,以切实地保障整体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与高效。具体来说,可通过选派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材料质量的控制,与此同时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落实好相应的质量控制。例如,某建筑施工单位即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以在资质以及各方面条件充分分析和比对的条件下,选择最为可靠且符合现实所需的施工单位。施工材料进场之前还应落实好相关的检测,检测的方法也应根据现实的情况具体选择,以确保具体操作的科学与高效。与此同时,材料入场后的存储也应高度重视,以往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多是因材料存储阶段出现纰漏所导致,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也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所选择的材料存储区域应确保科学合理,切忌无关人员出入。同时,材料管理时可以编制材料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并且保证施工质量,不断优化、创新设计方案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权.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J].江西建材,2016(15):93,96.
[2]初命姣.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15):265,268.
[3]黄成俊.房屋建筑监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监理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37.
[4]张风琴.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9):336.
[5]黄伟忠.探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591-591.
关键词:建筑工程管理;不足;解决方法
引言
经济建设的持续推进使得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也变得越来越精细严格。但是就我国的基本情况来看,管理方面的工作始终不规范,且没有统一明确的标准,如此也就造成了相关的工作难以稳步推进。处在这样的一种现实环境条件下,加强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以及推进高效的施工也就变得极为迫切,而只有切实地保障管理工作的稳定和高效,整个工程的实施才会更为科学。
1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的不足
1.1管理模式老旧
无论是工程管理项目还是建筑企业,都必须要秉承着公平、公正的发展态势,如果两者之间出现了对立,或者不匹配的情况,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建设的效果,特别是在施工质量控制方面,必须要选择极具现代化、人性化的方式,施工质量控制在近年来也是建筑企业必须不断完善、加强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十年来,我国建筑行业呈现出了迅猛的发展趋势,在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和市场供不应求的条件之下,建筑材料市场也随之出现了各种类型、各种工艺的建筑材料,也正是因为建筑行业的社会需求和发展进程,使施工质量的控制难度越来越大,再加上现阶段的建筑规模也越来越大,传统的施工质量控制模式根本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更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所以必须要得到有效的优化和创新。从目前的形式上来看,许多建筑企业在对工程质量的管控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管控观念和管控模式,使管理效率无法得到显著提高,建筑质量问题也频频发生,而且给现场管理人员造成了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他们很难切实际的对施工现场做到最合理又能保证质量的管控,而且这些人员的专业技术也越来越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比如不会使用现代智能设备,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使施工质量控制仍然停留在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前,这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健康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1.2质量问题
目前,在建筑工程建设中,施工技术不断创新,更多的新式施工设备投入施工作业。建筑工程涉及的专业类别不仅复杂且繁多,且随着各项技术的创新与研究,其数目还在持续增多,各个专业都有独特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在与建筑工程实践中必须相互协调,充分发挥各类技术的优势,满足施工需求。建筑行业标准不断提高,施工单位必须更加充分地考虑施工环节的各类细节问题,将标准化施工落实到位,降低违规施工操作的概率,进而提升整个建筑施工作业环节的质量控制水平。此外,现代建筑设计在保障质量的基础上更突显个性化特征,这对建筑施工方法和技术创新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加大施工作业的难度,可能诱发各类施工质量问题。
1.3施工现场材料堆放混乱
在很多工地中,施工现场存在施工工具及施工材料随意堆放的现象。一些施工单位由于在进行工程管理时规划不到位或是忽略了材料的堆放问题,导致施工普遍存在材料胡乱堆放的问题。一些对工程施工不够熟悉且安全意识不够高的施工人员在施工时,很可能会根据现场存在的材料种类进行随意组合施工,这会造成工程整体质量下降或是不合格,使工程本身成为一个极不稳定的不安全因素。
2建筑工程管理中存在不足的解决方法
2.1构建信息化系统体系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以及我国科学技术的推动,信息技术已经融入到了建筑领域的各项环节当中,建筑工程项目不仅可以利用信息化系统来收录各种变更的工程项目图纸,还能对所有的变更工作进行统一管理。信息化系统中的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绘制出不同设计方案的3D立体图,甚至在图纸中,管理人管和設计人员能够清晰地看到水电以及管道的位置,并且图纸上标注的建筑施工涉及到所有的材料,BIM技术都能做出一个估算,帮助建筑企业掌握在材料上所需要投入的经济成本。另外,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想直接呈现建筑竣工后的模型,方便建筑企业进行相关的工程管理和施工质量工作,则需另外确实一份工程实际施工建筑进度图纸,并在信息化系统中按照施工进度对图纸完成每日的更新工作。此外,信息化系统中还可以收录全体施工人员和工程管理人员的个人资料和分工信息,方便薪酬的发放工作以及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的责任追究,与此同时,还要在信息化系统中收集施工现场所有机械设备的情况,例如老化程度、性能程度等,方便机械设备操作人员查询哪些机器是可使用的,哪些是不可使用的,避免在调试机械设备上花费较长时间,拖延工期。
2.2做好建筑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管理
施工时强调施工人员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验收作业,尤其是一些隐蔽工程,必须经过相关部门的验收才能进行下步工作。对于各行业交叉复杂的部分,施工前要严格审核图纸,避免在后期安装时出现质量问题。同时,需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检测工作力度,防止返工与工序相互影响,对不符合标准的操作进行适当的罚款措施,实现精密化施工质量监控。加强施工进程管理,根据施工情况,合理控制施工时间,避免出现工程进展跟不上预定计划、工期拖延的问题。同时,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也对工程的质量监控起着重要作用。施工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明确施工现场存在的各类质量隐患,制定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安排专业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监督检查,规范施工人员的工艺操作方式,建立制度完善的安全风险防范机构,做好施工现场护栏设施的设置等,必要阶段采取强制措施,加强消防安全检查。
2.3加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施工材料成本在整个工程总成本中占比达到七成以上,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务必要高度重视。但是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很大一部分的施工企业并不关注这方面的处理,甚至于一些单位为了节约成本而在施工材料大打折扣,不惜采购一些劣质的材料。因此,在施工材料管理上应予以高度的重视,且应关注材料的采购等,以切实地保障整体施工质量控制的科学与高效。具体来说,可通过选派一些专业的管理人员进行材料质量的控制,与此同时也可采用先进的技术落实好相应的质量控制。例如,某建筑施工单位即通过招投标的方式进行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以在资质以及各方面条件充分分析和比对的条件下,选择最为可靠且符合现实所需的施工单位。施工材料进场之前还应落实好相关的检测,检测的方法也应根据现实的情况具体选择,以确保具体操作的科学与高效。与此同时,材料入场后的存储也应高度重视,以往材料质量出现问题多是因材料存储阶段出现纰漏所导致,因此这方面的管理和控制也应放在突出的位置。例如所选择的材料存储区域应确保科学合理,切忌无关人员出入。同时,材料管理时可以编制材料管理流程进行管理。
结语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建筑工程项目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激烈的建筑市场,建筑企业必须摒弃传统的工程管理模式,完善管理体系,并且保证施工质量,不断优化、创新设计方案和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从根本上促进我国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宋美权.浅析房屋建筑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J].江西建材,2016(15):93,96.
[2]初命姣.工程施工管理中加强工程质量控制措施探讨[J].江西建材,2016(15):265,268.
[3]黄成俊.房屋建筑监理质量控制的必要性及监理要点分析[J].住宅与房地产,2016(3):137.
[4]张风琴.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探析[J].建材发展导向(上),2018,16(9):336.
[5]黄伟忠.探析影响建筑工程管理的主要因素及解决方法[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4(22):591-5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