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化学新课程凸显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本文试图通过高中化学教学的实践,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理论,追求一种全新的课堂教学—本真课堂;并就如何解读本真教学目标,创设本真教学环境,开发本真教学资源展开全新的诠释和探索,以期化学课堂回归求真溯源的本来面目,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新境界。
关键词:新课程;本真;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6-0035-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6.018
新课改的推行,给沉寂的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各地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景观。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本真课堂追求的是自然生态意义的境界。本真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些生命体的对话和交流,追求一种和谐动态的平衡。同时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共享对话的交往环境都为本真课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本真课堂充满自然性和生命性。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全新的视角打造、构建化学本真课堂,使化学课堂追溯本源,回归真实。
一、点亮明灯——解读本真的教学目标
教育学认为,“本真”是课堂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培植沃土、吸收营养。任何教学目标的错位都会导致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堂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本真教学目标追求的是一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目标,强调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三者不可偏废。要确立本真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理念上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的生命体,本着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决定三维目标维度整合”的高度把握课堂目标的落实,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意志的需求。“经历是一种财富”,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丰富与充实,更需要通过一个过程、一份经历去进行能力锻炼和情感体验,哪怕这个过程是一次失败经历。对一个生命体来说都具有真实的意义,这才是课堂追求的本真教学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作为经历,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升华情感。
二、培植沃土——创设本真教学环境
教育学认为课堂应营造一种“天人一体、万物自由生长”的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都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力、和谐交融,通过生命体的对话与交流达到“学生能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教师愉快地陪着学生走向未来”的境界。
1.创设探究性的课堂情境,体现真实性
本真课堂的本质在于追求“真”,教育学生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这要求课堂回归真实的知识发现、发展世界。化学新课程构建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必修课程围绕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用途、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置模块,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化学基本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为选修模块,立足于学生真实的实验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知识的传授寓于实验探究的过程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实验探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此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性质决定了化学课堂首先是一种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实验世界;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关注知识的呈现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从时间角度把握最新素材,从空间角度寻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从情感角度考虑学生作为自然人的最真需求。
2.营造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体现开放性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教师应‘蹲下身子’上课”。在课堂中师生的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作用。教育学认为课堂过多的限制会压抑生命个体的灵性、天性和野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敞开心扉,以积极、自由的心态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更要以开放、宽容的精神善待和包容每一个学生,积极创设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竞争与参与,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精神漫游。
3.建设共享对话的交往环境,体现互动性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理解、沟通、碰撞的过程。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教育既不是“填鸭式”的一言堂, 也不是“诱导式”的进食,而是“共享式”的对话,意即建构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进行智慧交流与心灵碰撞。化学本真课堂就是要追求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台”共享与对话的交往环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要建设互动性的交往环境,教师首先要丢弃行为上的霸权控制,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是课堂建设中活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渠道多样性的作用,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明确分工、落实任务、相互配合,实现课堂环境的互动性;再次,加强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学生需要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重构,这是学生一个内省的过程,通过此过程人的内心深处的责任感、灵感、智慧等浮现出来,从而实现精神生命的自由驰骋。
三、提炼营养——开发本真的教学资源
在本真课堂的沃土中,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命养料,教师则是生命的水分、雨露和阳光,而学生则是充满灵性、天性、野性的生命体,他们共同构建本真课堂的生命蓝图与框架,是本真课堂函待开发的三大宝贵教学资源。
在本真教学的视野中,一方面化学教材具有激发、鼓舞人的精神和力量的功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是沟通师生对话的纽带与桥梁。化学课堂的目标就是要激活这些处于睡眠状态潜在的知识和情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验中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领悟积极参与化学实践的重要性。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因此要展现学生生命态势,一方面要保护好学生的“灵性、天性和野性”,另一方面学生要主动学会“求真、求善、求美”,做学习和心灵家园的主人,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本真行为。应用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情境的自我感受、理解,在探究实验中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升华,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探索活动。因此化学课程的教育性、生活性的特点决定了要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自主理解、自我体验、自我内省的过程。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质疑权威,张扬个性;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能时时让学生体会到摘取幸福之花的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秉持以下教学理念: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鼓励,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实践;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面对;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让本真课堂点亮明灯,走进生活,展现个性,充满温馨,共同开创化学课堂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 三联书店, 1991
[2]郭丽君.重新审视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3]孙玉丽.教育的追求[J].教育探索,2002,(10)
[4]谭斌.论学生的需要[J].教育学报,2005,(5)
[5]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关键词:新课程;本真;教学目标;教学环境;教学资源
文章编号:1008-0546(2011)06-0035-02中图分类号:G632.41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1.06.018
新课改的推行,给沉寂的化学课堂教学带来了新鲜的血液,尤其自“新课标”颁布以来,各地加大了改革的力度,呈现出不少令人欣喜的新气象、新景观。在实践中我们逐渐认识到本真课堂追求的是自然生态意义的境界。本真课堂是一个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这些生命体的对话和交流,追求一种和谐动态的平衡。同时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共享对话的交往环境都为本真课堂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使本真课堂充满自然性和生命性。我认为:可以从三个全新的视角打造、构建化学本真课堂,使化学课堂追溯本源,回归真实。
一、点亮明灯——解读本真的教学目标
教育学认为,“本真”是课堂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在教学实践中,课堂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培植沃土、吸收营养。任何教学目标的错位都会导致课堂生态系统的失衡。《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指出“高中化学课堂要立足于学生适应现代生活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着眼于提高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相融合的化学课程目标体系”。本真教学目标追求的是一种学生整体素质发展的目标,强调的是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内在统一,三者不可偏废。要确立本真的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理念上把学生看作是一个自然与社会的生命体,本着从“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决定三维目标维度整合”的高度把握课堂目标的落实,充分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能力、意志的需求。“经历是一种财富”,学生不仅需要知识的丰富与充实,更需要通过一个过程、一份经历去进行能力锻炼和情感体验,哪怕这个过程是一次失败经历。对一个生命体来说都具有真实的意义,这才是课堂追求的本真教学目标。在化学新课程教学实践中,广泛开展研究性学习,以此作为经历,让学生掌握知识、学会学习、锻炼能力、磨练意志、升华情感。
二、培植沃土——创设本真教学环境
教育学认为课堂应营造一种“天人一体、万物自由生长”的环境。教师、学生、教学内容都保持自身的生命活力、和谐交融,通过生命体的对话与交流达到“学生能像野花一样自然成长”、“教师愉快地陪着学生走向未来”的境界。
1.创设探究性的课堂情境,体现真实性
本真课堂的本质在于追求“真”,教育学生说真话、办真事、做真人,这要求课堂回归真实的知识发现、发展世界。化学新课程构建以实验探究为基础,必修课程围绕认识化学科学、化学实验基础、常见无机物及其用途、物质结构基础、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设置模块,以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结构、化学基本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化学实验为选修模块,立足于学生真实的实验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知识的传授寓于实验探究的过程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实验探究、理论逻辑与实践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为此在教学建议中提到:“必修课程的设计,注重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重视化学基本概念和化学实验,体现绿色化学思想,突出化学对生活、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因此,课程性质决定了化学课堂首先是一种实验探究的课堂,教师应引导学生立足实验世界;课堂设计要面向学生实际,联系学生已有经验,关注知识的呈现过程;在教学实践中善于从时间角度把握最新素材,从空间角度寻找最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从情感角度考虑学生作为自然人的最真需求。
2.营造自由放松的心理环境,体现开放性
教育家洛克说过“教师不可以把自己当成惊吓鸟儿的稻草人,……,教师应‘蹲下身子’上课”。在课堂中师生的心态对教学的过程和结果有着决定性作用。教育学认为课堂过多的限制会压抑生命个体的灵性、天性和野性。因此,课堂教学中师生应敞开心扉,以积极、自由的心态共同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师更要以开放、宽容的精神善待和包容每一个学生,积极创设开放的情境,激发学生浓烈的求知欲望,展开丰富的思考,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合作、竞争与参与,感受成功的快乐,增强社会责任感,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的精神漫游。
3.建设共享对话的交往环境,体现互动性
教育是人与人之间思想交流、理解、沟通、碰撞的过程。教育家李镇西认为教育既不是“填鸭式”的一言堂, 也不是“诱导式”的进食,而是“共享式”的对话,意即建构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进行智慧交流与心灵碰撞。化学本真课堂就是要追求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台”共享与对话的交往环境。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倡导自主的学习方式”,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因此要建设互动性的交往环境,教师首先要丢弃行为上的霸权控制,做“平等中的首席”;其次,注重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学生也是课堂建设中活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差异性和学习渠道多样性的作用,创设合作学习的情境、明确分工、落实任务、相互配合,实现课堂环境的互动性;再次,加强学生与自我的对话,学生需要自我思考、自我反省、自我安慰、自我陶醉,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重构,这是学生一个内省的过程,通过此过程人的内心深处的责任感、灵感、智慧等浮现出来,从而实现精神生命的自由驰骋。
三、提炼营养——开发本真的教学资源
在本真课堂的沃土中,教学内容是丰富的生命养料,教师则是生命的水分、雨露和阳光,而学生则是充满灵性、天性、野性的生命体,他们共同构建本真课堂的生命蓝图与框架,是本真课堂函待开发的三大宝贵教学资源。
在本真教学的视野中,一方面化学教材具有激发、鼓舞人的精神和力量的功能,另一方面教学内容是沟通师生对话的纽带与桥梁。化学课堂的目标就是要激活这些处于睡眠状态潜在的知识和情感,让学生在一次次的动手实验中感受化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应用;领悟积极参与化学实践的重要性。
从教育学意义上说教育的本质在于引导,因此要展现学生生命态势,一方面要保护好学生的“灵性、天性和野性”,另一方面学生要主动学会“求真、求善、求美”,做学习和心灵家园的主人,这样才能唤起学生的本真行为。应用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产、生活情境的自我感受、理解,在探究实验中实践与理论的碰撞、升华,从而内化为学生的自觉探索活动。因此化学课程的教育性、生活性的特点决定了要展现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就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自主理解、自我体验、自我内省的过程。一方面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敢于质疑权威,张扬个性;另一方面需要对学生进行赏识教育,能时时让学生体会到摘取幸福之花的快乐。
在教学实践中,我始终秉持以下教学理念: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鼓励,让他自己去创造;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去探索;给他一个条件,让他自己去实践;给他一个困难,让他自己去解决;给他一个机遇,让他自己去把握;给他一个冲突,让他自己去面对;给他一个对手,让他自己去竞争;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去发展。
让本真课堂点亮明灯,走进生活,展现个性,充满温馨,共同开创化学课堂教学新境界。
参考文献
[1]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北京: 三联书店, 1991
[2]郭丽君.重新审视教育—《什么是教育》的启示[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4
[3]孙玉丽.教育的追求[J].教育探索,2002,(10)
[4]谭斌.论学生的需要[J].教育学报,2005,(5)
[5]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的精彩[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