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大师塞西尔·比顿的传奇人生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silv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人塞西尔·比顿(Cecil Beaton)有着贵族般的脸庞——线条分明的轮廓、鹰钩鼻和薄嘴唇,作为国际知名的摄影师、服装设计师、作家、和社交活动家,比顿凭借自己的颜值和独一无二的时尚品位在社交界高歌猛进,取得了巨大的职业成就,面对评论家的批评,他的武器则是他的生花妙笔。
  比顿生来就充满了艺术家的激情,想要回应他周遭的世界。他位于苏赛克斯花园的摄影工作室里总是往来着初出茅庐的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据说人满为患到举步维艰。他竟然还有时间画油画、写生、做雕塑、做舞台设计、在日记中吐槽。他的日记充满了对时事和名人的诙谐评论。在他笔下,艺术家奥古斯特·约翰是“唯一不会唱歌的威尔士人”;凯瑟琳·赫本(好莱坞电影明星)是个“吵吵闹闹的小姑娘,鼻孔大如牛,声音像秧鸡。世界上所有的朗诵法也挽救不了她那浓重的鼻音。”
  比顿还是一个成功的服装设计师——1957年,他为好莱坞电影《琪琪》所做的服装设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1964年,他凭借电影《窈窕淑女》再次获得了这一奖项。在服装设计上,比顿完全是自学成才。他在《时尚》杂志社的同事大卫·贝利说:“比顿或多或少‘发明’了《窈窕淑女》里爱德华时代(英王爱德华七世在位时期)的衣着打扮(比顿设计了电影《窈窕淑女》的场景和服装)。也许不符合历史,但现在人人都相信爱德华时代的人就是那样穿衣服的。比顿让整部电影看起来时髦极了。”   最聪明的摄影师
  比顿独树一帜的穿衣风格来源于他逃离的欲望,他成长于一个保守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恩内斯特·比顿是个木材商人,也是个业余演员,他在一出话剧中扮演主角的时候遇到了塞西尔·比顿的母亲。比顿上中学时就显露出了艺术天赋,他的同学西里尔·康纳利在回忆录中提到过比顿在学校音乐会上用美妙的歌声震惊了所有人。
  据比顿回忆,他对摄影的兴趣发轫于三岁时,当时他无意间瞥见了当时一位著名演员莉莉·艾尔丝(Lily Elsie)的照片。他被迷得神魂颠倒,随即开始寻觅他心目中女神的所有肖像画、照片。比顿11岁时,家里的保姆有一架柯达3A相机,开始教他基本的摄影技术和冲洗胶片的方法。他常常让母亲和姐妹充当模特,当时他就显现出对舞台静物摄影的偏好——他让姐姐置身于灯光中,裹着床单摆出戏剧人物的夸张姿势。当拍摄的照片足够满意之时,他会将照片寄给伦敦的一些杂志社。
  比顿是个非常聪明的摄影师,他的早期人物肖像摄影反映了欧洲大陆文艺运动的流变,可以看出法国诗人、导演、文艺评论家让·科克托,俄罗斯画家巴克斯特和西班牙画家达利的影响。他用镜子、斑驳的墙纸、残破的古典雕塑和玻璃纸创造出一个超现实的幻境,让他的拍摄对象显现出超越庸常的魅力。
  几十年来,他为《时尚》和《名利场》拍摄时尚大片,为英国皇室拍人物肖像,塞西尔·比顿用他招牌的戏剧风格记录下名流的日常生活。他对拍摄对象的处理方式优雅而有先见之明,甚至引起了摆拍技术的革新——他总是让他们置身于玻璃罩之下,或者穿着银色的衣服靠着柱子或者宝座,活像一尊雕塑。大卫·贝利说:“他就是有那种能力,让人们看上去好像在那张椅子上坐了一生一世。”
  比顿的人生大部分时间都是《时尚》的签约摄影师,他穿梭往来于美国和英国版《时尚》的办公室,为社会名流、电影明星和名人拍照,撰写时装秀、社交事件和皇室活动的报道并绘制插画。到上世纪30年代中期,比顿在业内已经逐渐形成了优雅时髦的名声。他更喜欢为女性拍照,也许是因为大部分男性贵族——包括格罗斯特公爵和爱丁堡公爵——都受不了过于女性化的造型。不过男演员、音乐家和作家还是很乐意成为比顿的模特,他给演员吉尔古德、作家赫胥黎都拍过照片。
  比顿将女性唯美化的本事也引起了英国王室的注意,1936年的退位危机将新国王乔治六世推到台前,但是口吃的乔治六世在公共场合总是无法放松,只好把公众关注的焦点转向王后伊丽莎白。这种情况下,有谁能比比顿更加胜任这份工作呢?
  伊丽莎白王后并非时尚界人士。辛普森夫人在爱德华八世退位后被问到新任王后能为英国时尚做出什么贡献时回答说:“她呆在家里就好”。比顿和皇家服装设计师的工作就是改变这一大众认知。1939年,乔治六世和王后出访法国,比顿为王后拍摄的照片看起来庄严、浪漫、美丽,成功扭转了外界对王后不时髦的印象。
  1937年,温莎公爵召唤比顿到法国为辛普森夫人拍照,这完全是一起公关行为。公爵希望比顿的照片能抵消掉英国小报对辛普森夫人的攻击和诋毁带来的负面影响。比顿最终拍出了让挑剔的辛普森夫人都非常满意的照片——她在其他摄影师镜头中格外分明的骨架在比顿的镜头里似乎隐形了。一个月后,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婚礼的摄影师也是比顿,这也成了比顿职业生涯的又一个重要转折点。
  塞西尔的摄影风格对许多后来的摄影师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摄影师马里奥·德斯蒂诺对现代多元社会的捕捉颇有比顿之风,他说:“他拍照的样子就好像他是那个时代唯一的摄影师。”另外一个当今著名时尚摄影师尼克·奈特赞扬比顿的作品:“非常优雅,他给姐姐以及其他社会名媛塑造的形象既感人又有趣,仿佛她们是陶瓷做成的瓷偶。对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时代,他的影像记忆总是敏感而诗意。”
  随着年轻一代摄影师如理查德·艾弗顿和欧文·潘纷纷进入媒体的视线,比顿变成了“那个老派摄影师”。大卫·贝利说:“他的弱点是他想被主流所接纳,成为他们的一份子。但是突然从伦敦东区冒出一帮年轻人,宣称自己蔑视主流。这恶化了他的处境。”
  收藏与日记
  比顿对制作剪贴簿的爱好则不那么为世人所知。1973年,在中風使他彻底瘫痪的前一年,比顿在日记里写道:“我的双眼就是我的命。”图像世界是他创造力的来源和养料。在40年的时间里,他孜孜不倦地剪下杂志上的图片、报纸上的报道,他还收藏戏剧节目单和门票、圣诞贺卡、明信片和电报,将所有的藏品都粘贴在剪贴簿上,数量以千万计。他曾经出版过一套限量版的书,内容就是他的剪贴簿,由比顿亲自设计封面装帧并撰写注释。此书涵盖了他五年的旅行时光,其中有“我的咔哒作响的油画工具箱、橙色的条纹睡衣、剃须膏和一本格特鲁德·斯坦因的小说”,以及来自好莱坞和英国皇室的合约。
  在生命的最后30年里,比顿是时尚界和创意界的中心——他是皇家御用摄影师、奥斯卡获奖电影的服装设计师和王尔德戏剧的舞美设计师,还是娱乐圈的编年史学家,从奥斯卡影后,如奥黛丽·赫本,到摇滚明星,如米克·贾格尔都免不了被他评头论足一番。他的日记向世人展示了一个真实的塞西尔·比顿——混合了洞察力、狂妄、任性、势利的复杂个体。在拍摄了温莎公爵夫妇的婚礼之后,他似乎成为了温莎公爵和辛普森夫人的朋友,但是在公爵去世后,他这样议论辛普森夫人:“她此后的人生毫无悬念。她将住在丽兹酒店,变成一个耳聋的糊涂老太婆。”
  那么所谓的“比顿主义”怎么定义呢?他生来就是个局外人,时髦又不够时髦。他的家族靠贸易起家,受过良好的教育,读的是哈罗而非伊顿,(大学)念的剑桥而非牛津;聪明但不够智慧;好看但不够英俊;浮华但不够魅力四射。不过,他的“国际范儿”让他在长达50年的职业生涯中永远不缺工作。塞西尔·比顿的摄影成就和时尚影响会被永远铭记,他那些非同凡响的作品就是优雅与美的代名词。但他的个人形象却充满了刻意的创造,通过精准的计算获得通往他所向往的成功世界的入口。当一个人对虚荣和造型的迷恋成为其前进的动力时,吸引力就丧失殆尽了。
其他文献
陈子庄自号“石壶”,石壶可以盛水.但石壶也许本来就是实心的.油盐不进。因而在虚与实之间,石壶举重若轻,就像一个轻功高手.舍舟登岸,羚羊挂角,只在雪地留下浅浅的印痕。  1960年代晚期,陈子庄经济陷入了极度困苦之中,夫人精神病发作,小儿子溺水身亡,另外几个子女渐渐长大,吃饭看涨,且均无分文收入,他就像陷入了一个泥潭;而泥潭之下,似乎还有陷阱。他常常在锦江望江楼畔散步、散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期刊
中国14年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力量不可忽视,这就是南洋华侨。他们不仅为祖国的抗战捐钱捐物,回国出力,还在当地组建武装队伍,共同抗击日军,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毛泽东称赞其“对抗日有所尽力”。当时的国民政府也屡次称赞侨胞“自抗战以来,输财出力,贡献特多”。捐资输财  在经济和物资方面援助祖国抗战,是南洋各界侨胞对祖国抗战所作贡献最突出的表现,其贡献方式主要分以下五个方面。  其一是捐款。“九一八”事变
期刊
口述者:魏玲汶川地震公开报道截肢次数最多的伤员  整理者:成豫  口述时间:2018年4月10日  对我来说,工作、结婚、生子,即使没有地震,生活也不外乎是这样的顺序。可能是我接受能力比较强吧,一直以来,对身体失去的部分。我能够清楚地接受.接受人生有这样的缺失。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那是个改变了我人生的时刻。当时我在汉旺东汽中学读高二,我还记得是上化学课,我正低着头去翻手机看几点
期刊
希特勒上台执政后,信奉所谓的“雅利安种族优越论”,在德国掀起反犹浪潮, 对犹太人实施财产掠夺和种族灭绝政策。1938 年 3 月,德国吞并了奥地利。奥当时是欧洲第三大犹太人聚居地,约有 19万犹太人。纳粹欲将这里的犹太人赶尽杀绝。于是,在奥的犹太人想方设法要离开奥地利。  要离开奥地利,需要有目的地国家的签证。但不少国家慑于纳粹德国的武力,都强调“自身困难”,对犹太人签证亮起了红灯。求生的渴望使成
期刊
二戰期间,在蔚蓝的天空中活跃着一批英姿飒爽的女子飞行员,前苏联、美国、英国都组建了各自的空中玫瑰部队。这些女子飞行员们向世人证明:为了捍卫自由,女人也可以飞翔。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虽然航空事业非常弱小,但已经有中国女性勇敢地尝试飞行。当红电影女星李霞卿便于1929年左右到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习飞行,1935年转到美国奥克兰波音航空学校深造。她很快掌握各种复杂的飞行技术,后加入卡特皮勒
期刊
白鹜是长寿、幸福的象征。端丽洁白谓之贞静,振翅于飞谓之奋厉,株守忘机谓之了禅,相栖相偕谓之笃情,淡泊节制谓之知足。自《诗经》开始,两干多年来,无数诗人怀着爱意,乐此不疲的描写白鹭、赞美白鹭。  于是.白鹭从一首诗里飞出来,又飞入另一首诗。衣冠禽兽  传说商朝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残害忠良。周文王姬昌被其囚禁羑里七年,不得归国。他手下的大夫散宜生为救主,遍行天下,收集各种珍禽异兽,以进献纣王。其中,最
期刊
在1580年兼并葡萄牙后,西班牙的领土囊括了半个亚平宁半岛、整个伊比利亚半岛,还有整个中、南美洲,以及亚洲的菲律宾群岛,说是“日不落”帝国毫不夸张。16世纪的西班牙,征服了海洋,获得了世界。  哥伦布狮子大开口  1492年,对于西班牙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年。西班牙军队攻下了摩尔人在伊比利亚半岛的最后一个重镇格拉纳达,结束了阿拉伯人在西欧的统治,伊莎贝拉女王和她的丈夫斐迪南终于完成了历代君主梦寐以
期刊
江口沉银浮出水面。张献忠在四川的那段血腥历史又被人提及,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但《圣教人川记》以传教士利类思、安文思在张献忠阵营所待两年多时间的亲历为主线.可谓口述实录.值得一读。利类思、安文思与《圣教入川记》  关于大西皇帝张献忠的史料鱼龙混杂,或取自稗官野史,或来于道听途说,呈现良莠不齐、难以廓清面目的状态。因此,法国传教士古洛东1918年整理印行的《圣教入川记》就凸显出无以伦比的
期刊
自晚晴以降,国人的出洋旅行往往带着十足的目的——或访问,或考察,而康有为的十六年海外周游亦是如此——他虽是因百日维新失败,而被迫“流离异域一十六年”,但他“三周大地、遍游四洲,经三十一国,行六十万里路,一生不入官,好游成癖”的考察生活,仍然带有极强的政治目的——他认为晚清中国已经病入膏肓,必需有一位“耐苦不死之神农,使之遍尝百草,而后神方大药可成,而沉疴乃可起耶……”,这位神农,他认为就是自己,而
期刊
说到中国古代经济形态,有个比较通行的说法:重农轻商。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生产力低下的古代社会将农业作为“本”是无可厚非的。“重农”在我国古代农耕文明时期被提到绝对高度。而综观历史,我国漫长的古代社会并非都“轻商”。  商业的作用在很久以前就被发现。《周易·系辞》中记载了神农氏时期“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的古俗,并视为理想制度,可见商业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治理天下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