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比较73例1型和2型糖尿病人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血清胰岛素和c-肽水平变化。 结果:强化治疗后的2型糖尿病,在75gOGTT实验中,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血清胰岛素和c-肽明显升高。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功能部分好转。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资料与方法
我科收治2型糖尿病73例,其诊断符合WHO(1997)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38.3±7.4岁,病程6.7±4.2年。采用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初发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在年龄、性别、临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组患者中,原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停口服降糖药,改为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具体剂量根据患者多点血糖测试结果调整;对照组中的糖尿病患者,均为口服磺脲类+双胍类降糖药物者。治疗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INS+C-P)、尿微量白蛋白(ALB)及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TX-]±S表示,组间均数的差异性以t检验,率的差异以X2检验。结果
25例1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有所增加,但仍呈低平曲线,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也呈低平曲线。
48例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后显示,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和c-肽水平在0分钟、30分钟差别不显著,而在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差异有显著性(P<0.05,甚至P<0.01)。
讨论
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原发”或“继发”失效,其胰岛素和c-肽释曲线峰值不明显,也呈低平曲线,但血清胰岛素基础值不低,这可能与长期高血糖抑制了胰岛β细胞膜上葡萄糖激酶活性有关。葡萄糖激酶能感受血糖的变化,引起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葡萄糖激酶感受器的作用被抑制,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长期高血糖还可使胰岛β细胞提早衰竭死亡[1],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血糖后有可能打断此恶性循环。
临床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已受到破坏,其功能已不能恢复;而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真正发生了“β细胞衰竭”,是长期高血糖抑制了β细胞功能。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后,胰岛素释放曲线可以恢复[2],使胰岛素抵抗也因血糖控制而下降,內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更重要的是使肝糖输出减少,打破或终止这个恶性循环,从而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部分好转。
对于降糖药“原发”或“继发”失效,测得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很低的2型糖尿病,应慎用磺脲类降糖药刺激其内源胰岛素释放,及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长期高血糖可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若发生了胰岛β细胞凋亡等组织学改变后,即使恢复了正常血糖,也不能完全逆转高血糖造成的β细胞功能损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糖状态,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但应指出的是,强化胰岛素治疗虽然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对患者有益,但缺乏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改为胰岛素泵。
参考文献
1陈家伟.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现代认识.糖尿病基层医生培训.中华糖尿病学会,1997:9-12.
2潘孝仁.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学习班讲义.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1997:9-10.
关键词 胰岛素强化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β细胞功能
资料与方法
我科收治2型糖尿病73例,其诊断符合WHO(1997)诊断标准,其中男37例,女36例,年龄38.3±7.4岁,病程6.7±4.2年。采用口服降糖药物疗效欠佳、初发糖尿病患者采用单纯饮食控制及适当运动不能满意控制高血糖。在年龄、性别、临床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具有可比性。
方法:将73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组患者中,原采用口服降糖药物治疗者,停口服降糖药,改为早、晚餐前30分钟皮下注射诺和灵30R,具体剂量根据患者多点血糖测试结果调整;对照组中的糖尿病患者,均为口服磺脲类+双胍类降糖药物者。治疗3个月后,比较对照组及治疗组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C肽(INS+C-P)、尿微量白蛋白(ALB)及血脂(血清总胆固醇TCH、血清甘油三酯TG)的变化。
统计学处理:数据以X[TX-]±S表示,组间均数的差异性以t检验,率的差异以X2检验。结果
25例1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经统计学处理,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有所增加,但仍呈低平曲线,c-肽水平无明显改变,也呈低平曲线。
48例2型糖尿病人强化治疗前后的血糖、胰岛素、c-肽水平:进行配对t检验后显示,强化治疗后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胰岛素和c-肽水平在0分钟、30分钟差别不显著,而在60分钟、120分钟、180分钟,差异有显著性(P<0.05,甚至P<0.01)。
讨论
在临床中,发现一些血糖较高的2型糖尿病患者,对降糖药“原发”或“继发”失效,其胰岛素和c-肽释曲线峰值不明显,也呈低平曲线,但血清胰岛素基础值不低,这可能与长期高血糖抑制了胰岛β细胞膜上葡萄糖激酶活性有关。葡萄糖激酶能感受血糖的变化,引起β细胞合成和分泌胰岛素增多,从而降低血糖。当血糖处于持续高水平状态,葡萄糖激酶感受器的作用被抑制,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引起血糖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长期高血糖还可使胰岛β细胞提早衰竭死亡[1],采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降低血糖后有可能打断此恶性循环。
临床研究表明,1型糖尿病β细胞功能已受到破坏,其功能已不能恢复;而2型糖尿病患者,并非真正发生了“β细胞衰竭”,是长期高血糖抑制了β细胞功能。用胰岛素强化治疗控制血糖后,胰岛素释放曲线可以恢复[2],使胰岛素抵抗也因血糖控制而下降,內源性胰岛素分泌增加,更重要的是使肝糖输出减少,打破或终止这个恶性循环,从而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部分好转。
对于降糖药“原发”或“继发”失效,测得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水平很低的2型糖尿病,应慎用磺脲类降糖药刺激其内源胰岛素释放,及早使用胰岛素强化治疗。长期高血糖可抑制β细胞分泌胰岛素,若发生了胰岛β细胞凋亡等组织学改变后,即使恢复了正常血糖,也不能完全逆转高血糖造成的β细胞功能损伤。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早期强化治疗,可明显改善高血糖状态,并可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但应指出的是,强化胰岛素治疗虽然可以改善血糖控制,对患者有益,但缺乏良好的依从性,所以在经济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多次注射胰岛素治疗可以改为胰岛素泵。
参考文献
1陈家伟.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理的现代认识.糖尿病基层医生培训.中华糖尿病学会,1997:9-12.
2潘孝仁.胰岛素及c-肽释放试验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学习班讲义.中日友好医院内分泌科,1997: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