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土地作为城镇发展的经济基础建设,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物质载体,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因此,加强对小城镇中的土地使用和管理模式的改善,能够有效推进当地的经济发展,从而实现土地的合理利用。基于此,本文主要针对小城镇土地使用与管理模式的建立进行分析,对建设发展过程中土地管理、市场与利用等方面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期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城镇;土地使用;管理模式;土地市场;土地使用制度
本文以安徽省广德市杨滩镇为例,对小城镇土地使用和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管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发展,具体论述如下。
1、小城镇的概念
1.1界定
一般来说,行政建制为“镇”、“乡”的地区则被称为小城镇,现阶段对小城镇的涵盖范围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视角建立于最基础的建制镇(含县城)进行的分析,实现对我国农村城镇化中所涉及到的土地问题进行分析与概括。
1.2特点
小城镇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的数量扩张,在原有“建制乡”的基础上实现撤乡建镇,通过更改名称的方式,让镇的数量得到上升。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城镇的实质性功能并没有得到改善,无法适应现代化镇的发展。具体小城镇的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逐渐扩大,有助于对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集中,统一进行乡村城镇化的建设,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周边资源注入小城镇的发展;(2)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城乡集合的产物。逐步实现了脱离了传统农村的生产结构。但是在实际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农村色彩,经济结构建设不断调整,对区域经济逐步起到带动性作用;(3)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立和服务功能都在逐渐完善,对基础设置的投资增加,融资体制改革也得到有效落实,以往的设施与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得到了改善,投资环境的滞后性得到了缓解。
2、我国小城镇的土地使用与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杨滩镇位于黄山、天目山余脉交汇地带,广德市西南部,宣宁广三县(市、区)交界处,2015年1月底撤乡建镇。撤乡建镇以来立足于长远发展,实现对城镇面貌的改善,不断对城镇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当前行政区域面积27500公顷,常住人口4.7万人。镇区内G233国道穿境而过,镇区住宅用地主要为低层住宅,居住环境以老乡镇规划区域面貌居多,且镇区内的配套设施尚不齐备,整体规模水平与苏浙接壤工业强镇尚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小城镇中土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2)土地开发只重视区域平面开发,而对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線相对模糊;3)土地利用没有促进综合效益的体现。
3、土地优化利用的有效措施
要想促进当地的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规范,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3.1为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在土地市场当中,基准地价是市场调控的杠杆,同时也是作为政府依法收取土地转让、使用税费的依据。通过该对基准地价来实现对不同土地等级、土地用途使用权等内容的集中反映。此外,还应当根据土地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实现对其内部的调整。
3.2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
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潜力较大,杨滩镇镇区中的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是实现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针对不同行业、个私企业当依据不同的方案进行最佳土地利用率的布局调整。镇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的土地定级估价,以地价为标杆,有效促进地价政策的制定和科学管理,不断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3.3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要想最大限度的保障土地资源利用能够有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应当通过对不同用途管制的严格落实,实现对地价用途的规范。在鼓励发展当地优势的竹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工业用地。例如实施非工业用地的高价位政策等。
4、土地使用与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4.1落实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要想加强对土地最有效带来利用,首先应当对老镇区的改造进行鼓励和政策支持,通过对小城镇中的存量建设用地的发展与建设,通过集体来实现对小城镇的非农业用地的指标建设与发展。可以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有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吸引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朝向小城镇的工业园区进行有效集中,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新建的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以及所占用的土地利用成本。因此通过政策的扶持更有利于进行集约土地利用,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更有利于对小城镇的异地开发与复垦资源利用。
4.2实现对土地供给方式的创新
通过对土地有偿使用,科学规划以及进行严格用途管制,来实现对小城镇的土地市场的控制。实现对小城镇土地权属关系划分,对所有者收租进行有效调整,降低税费、租费标准,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求使用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对土地租赁制度的落实,要求土地使用者以年为单位向国家进行租金支付。同时,对于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来说,可以根据新用地政策的制定,实施地补偿的原则。对商住综合用地或商旅用地来说,开放进入土地市场的标准,由市场进行地价的确定。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能改变公益事业占用土地的用途。在实行城镇基准地价级差原则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商用建设用地的税收与增值方式的分配,实现对征收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小城镇用地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代表原土地所有者必须占有全部商用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
4.3妥善处理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处理农村农民所具有的土地承包权利时,要鼓励其进行土地的承包地使用权。集中对农民宅用地的指标的利用,允许进城农民利用原有的宅基地,等价兑换为小城镇的宅基地。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村的合并或新农村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对农村分散居民点的搬迁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乡镇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的土地使用与管理问题逐渐激烈,并成为了日常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小城镇的发展。一旦对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使用的相关制度落后于实际土地利用现状,很容易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芙蓉,杜应泰.浅析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6):48-50,54.
[2]许宗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与探索——以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5,21(008):22-26.
[3]杨静,李晶群.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3(06):26-27.
【关键词】小城镇;土地使用;管理模式;土地市场;土地使用制度
本文以安徽省广德市杨滩镇为例,对小城镇土地使用和管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从而提出了系列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措施,促进自然资源管理管理等相关部门的发展,具体论述如下。
1、小城镇的概念
1.1界定
一般来说,行政建制为“镇”、“乡”的地区则被称为小城镇,现阶段对小城镇的涵盖范围仍然存在一定的分歧。本文的研究视角建立于最基础的建制镇(含县城)进行的分析,实现对我国农村城镇化中所涉及到的土地问题进行分析与概括。
1.2特点
小城镇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后,大规模的数量扩张,在原有“建制乡”的基础上实现撤乡建镇,通过更改名称的方式,让镇的数量得到上升。但是绝大多数的小城镇的实质性功能并没有得到改善,无法适应现代化镇的发展。具体小城镇的表现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区域逐渐扩大,有助于对财力物力和人力的集中,统一进行乡村城镇化的建设,区域经济的辐射作用不断增强,有助于周边资源注入小城镇的发展;(2)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小城镇作为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城乡集合的产物。逐步实现了脱离了传统农村的生产结构。但是在实际发展理念具有较强的农村色彩,经济结构建设不断调整,对区域经济逐步起到带动性作用;(3)小城镇的基础设施建立和服务功能都在逐渐完善,对基础设置的投资增加,融资体制改革也得到有效落实,以往的设施与供需之间的矛盾逐步得到了改善,投资环境的滞后性得到了缓解。
2、我国小城镇的土地使用与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城镇化的发展。杨滩镇位于黄山、天目山余脉交汇地带,广德市西南部,宣宁广三县(市、区)交界处,2015年1月底撤乡建镇。撤乡建镇以来立足于长远发展,实现对城镇面貌的改善,不断对城镇各项功能进行完善。当前行政区域面积27500公顷,常住人口4.7万人。镇区内G233国道穿境而过,镇区住宅用地主要为低层住宅,居住环境以老乡镇规划区域面貌居多,且镇区内的配套设施尚不齐备,整体规模水平与苏浙接壤工业强镇尚有一定差距。现阶段,小城镇中土地资源配置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小城镇土地利用规划的矛盾;2)土地开发只重视区域平面开发,而对地上和地下的空间界線相对模糊;3)土地利用没有促进综合效益的体现。
3、土地优化利用的有效措施
要想促进当地的土地使用制度进行改革,实现对土地市场的规范,应当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
3.1为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提供依据
在土地市场当中,基准地价是市场调控的杠杆,同时也是作为政府依法收取土地转让、使用税费的依据。通过该对基准地价来实现对不同土地等级、土地用途使用权等内容的集中反映。此外,还应当根据土地市场的实际供需情况实现对其内部的调整。
3.2为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依据
小城镇的土地利用潜力较大,杨滩镇镇区中的盘活存量土地资产是实现土地市场建设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针对不同行业、个私企业当依据不同的方案进行最佳土地利用率的布局调整。镇政府可以根据实际的土地定级估价,以地价为标杆,有效促进地价政策的制定和科学管理,不断对内部结构进行优化。
3.3充分发挥政府的宏观管理职能
要想最大限度的保障土地资源利用能够有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三者之间的协调发展,就应当通过对不同用途管制的严格落实,实现对地价用途的规范。在鼓励发展当地优势的竹产业的同时,有效保护工业用地。例如实施非工业用地的高价位政策等。
4、土地使用与管理模式的完善与创新
4.1落实集约型的土地利用模式
要想加强对土地最有效带来利用,首先应当对老镇区的改造进行鼓励和政策支持,通过对小城镇中的存量建设用地的发展与建设,通过集体来实现对小城镇的非农业用地的指标建设与发展。可以通过土地政策、税收政策以及信贷政策等有关优惠政策的扶持,吸引乡镇企业的发展方向朝向小城镇的工业园区进行有效集中,这种方式能有效提高新建的乡镇企业的分散布局以及所占用的土地利用成本。因此通过政策的扶持更有利于进行集约土地利用,实现对土地资源的保护,更有利于对小城镇的异地开发与复垦资源利用。
4.2实现对土地供给方式的创新
通过对土地有偿使用,科学规划以及进行严格用途管制,来实现对小城镇的土地市场的控制。实现对小城镇土地权属关系划分,对所有者收租进行有效调整,降低税费、租费标准,可以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要求使用根据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对土地租赁制度的落实,要求土地使用者以年为单位向国家进行租金支付。同时,对于小城镇的建设用地来说,可以根据新用地政策的制定,实施地补偿的原则。对商住综合用地或商旅用地来说,开放进入土地市场的标准,由市场进行地价的确定。其中要注意的是,不能改变公益事业占用土地的用途。在实行城镇基准地价级差原则的过程中,应当通过对商用建设用地的税收与增值方式的分配,实现对征收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进入小城镇用地市场。但是这个过程并不代表原土地所有者必须占有全部商用建设用地的增值收益。
4.3妥善处理农民、承包地和宅基地三者之间的关系
也就是说,在处理农村农民所具有的土地承包权利时,要鼓励其进行土地的承包地使用权。集中对农民宅用地的指标的利用,允许进城农民利用原有的宅基地,等价兑换为小城镇的宅基地。此外还可以通过对自然村的合并或新农村的建设与开发,实现对农村分散居民点的搬迁和建设用地的集约利用。
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乡镇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小城镇的土地使用与管理问题逐渐激烈,并成为了日常管理中的重点和难点。因此要通过对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对小城镇的发展。一旦对小城镇的建设用地的使用和管理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土地使用的相关制度落后于实际土地利用现状,很容易对小城镇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宋芙蓉,杜应泰.浅析小城镇建设用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山东国土资源(6):48-50,54.
[2]许宗生.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思考与探索——以济南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为例[J].山东国土资源,2015,21(008):22-26.
[3]杨静,李晶群.小城镇建设档案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龙江档案,2013(06):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