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城镇的交通状况与发展影响著我国总体的交通情况,现在我国城市化发展势头迅猛,而小城镇的交通状况往往被忽视,特别是有些比较偏远落后的区域城镇,更是问题繁多。本文归纳了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城镇化对小城镇道路交通的影响,最后详细阐述了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相关要点。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交叉口;基础设施
一、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
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机动车中慢速农用车占很大比例
一般小城镇道路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卡车、拖挂车、拖拉机、客车、小汽车、吉普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还有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一定数量的兽力车等非机动车,这些车辆的大小、长度、宽度差别大,特别是车速差别喊打,在道路上混杂行驶,相互干扰大,对行车和安全不利。
2、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居民以及迅速增多的“离土不离乡”亦工亦农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使得小城镇中行人和车辆的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和一天中变化很大,在早、中、晚上下班时造成人流、车流集中,形成交通量高峰时段。
3、镇区交通以非机动车与步行方式为主
一般小城镇的交通结构组成中,非机动车与步行的出行占90%以上。小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别大,但一般规模较小,居民出行距离一般在自信车合理骑行范围(6~8km)之内。除县驻地镇、中心镇和大型一般镇外,其他一般小城镇只需考虑镇际公共交通,一般不需考虑镇区公共交通。
4、过境交通核出入镇交通量增长快,占小城镇交通比例高
我国许多小城镇沿公路干线和江河发展,交通条件便利。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繁荣,小城镇在县(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中承担着城乡物资商品交流与过境中转交通的双重任务也越来越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小城镇过境交通与出入镇交通量增长很快,占小城镇交通比例高。
(二)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设施陈旧,道路设施不健全,交通环境较差
由于道路供给不足,道路养护不及时,并且无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多数乡镇级道路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小城镇的道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灯、交通渠化等设施严重缺乏;人行道狭窄甚至没有人行道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进一步导致人车混行;小城镇中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匮乏;另外,几乎所有的镇区内都缺少专用停车场,导致各种车辆任意停靠在车道上,缩小了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所有这些因素均造成道路交通不畅。
2、镇区交通与对外交通不协调
一些小城镇规划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区域统一规划与协调、小城镇镇区交通与对外道路交通之间很不协调,车流和人流缺乏动态分析,道路交通规划不能满足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交通管理落后,设施缺乏,体制不健全
小城镇中交通管理人员少,体制不健全,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缺乏,致使交通混乱,一些交通繁忙道路常常受阻。
二、城镇化对小城镇道路交通的影响
(一)城镇化建设正面影响
城镇工业不断进步,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先进,我国务农人员的闲暇时间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拉近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同时解决了城镇缺少工作人员的问题,更是提高了城镇的工也生产效率,缓解了小城镇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二)城镇化建设负面影响
虽然城镇化建设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城市交通及城镇环境也被深深的影响了。人均收入越高,私家车数量越多;城镇交通拥堵,就会一直在建设开发新的道路,那么在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出行路线会被影响,导致绕行;我国总体面积不变,那么开发新的道路就必会减少我国绿地面积,从而影响我国总体的绿化环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三、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小城镇内部交通规划设计
1、道路等级分类
以控制城市用地、节约土地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新标准,可将道路等级划分为2类:干路与支路,干路分内部与外部两级。由于镇区范围较小,要求有较好的通达性,内部干路以内部公交客流和小货车为主,设计车速为30 km/h;外部干路以联系镇区与外部的公交及过境货车为主,设计车速为40~50km/h;支路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设计车速为15~20 km/h。
2、路网布局
使交通流均匀分布于路网中,提倡“密网窄路”、干路少而精的城市道路建设模式,确保较高的道路通行能力,干路间距控制在400 m左右;加密支路路网,支路间距为100~200 m。
3、道路断面
支路以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系统为主,加强两侧绿化带建设,步行道自由分布于绿化带中,采用二块板断面,中间设3~4 m绿化带,两侧上、下行各2个车道可以错峰使用,机动车与自行车各占一个车道;干路采用单幅路断面,双向4车道,上下行方向各设一条公交专用车道,小城镇中心个别干路可设双向6车道(占用两侧绿化带布设)。
4、交叉口
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按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布设,设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进行扩大渠化;干路与支路交叉口设计为支路只允许右转;由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数量较多,但交通量较小,可设置为环形交叉口。
5、交通组织设计
(1)客运
从环保角度考虑,可参照景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外部公交车不允许进小城镇内部,乘客在城镇外围枢纽站换乘内部公交车。内部公共交通线采用环保节能公交车,公交路线固定,车票全镇通用,乘客可随时上下车。
(2)货运
小城镇内部干路只允许小货车通行;大货车只允许在指定对外干路上通行或在工业区周边干路上通行。
(二)小城镇外部交通规划设计
1、小城镇附近设置快速公交站点和城市型断面
大城市内部的公路与小城镇关系十分密切,小城镇附近公路己具备城市道路的功能,建议在小城镇附近设快速公交站点,为小城镇居民提供快速公交服务。该处公路型断面应调整为城市型断面(长度宜为500 m左右),道路两侧增加人行道,并增加机动车道数,以满足快速公交设站的需要。
2、公路与城镇连络干路采取简易立交
在小城镇附近可增设一条连络干路,与公路采取非互通式的菱形立交型式,连络干路在下,公路在上,交叉口两侧设置辅路与公路连接。
3、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增设信号灯和快速公交站点
高速公路在小城镇处增设收费站,收费站出入口与相交公路形成的平面交叉口,应按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设计,采取信号灯控制,并进行交叉口渠化;在高速公路收费广场两侧设置快速公交站点,收费广场外侧设辅路,并在辅路上设置快速公交与小城镇公交车之间的公交换乘枢纽站。
(三)加强小城镇整体设施建设
车辆出行方面要绝对严令禁止违反交通规则,私家车、出租车与公交车车道分开,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分开,否则严厉处罚,停车位置也要合理设计并调配;交通标识和路面设施方面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要经常检查维修,特别是车辆、人口较多的路口区域更要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周钱,徐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3.
[2]王晓琳,国瑽.小城镇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09.11.
[3]尧文德.小城镇交通规划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
关键词: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交叉口;基础设施
一、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小城镇道路交通的特点
1、交通运输工具类型多,机动车中慢速农用车占很大比例
一般小城镇道路上的交通工具主要有卡车、拖挂车、拖拉机、客车、小汽车、吉普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还有自行车、三轮车、平板车、一定数量的兽力车等非机动车,这些车辆的大小、长度、宽度差别大,特别是车速差别喊打,在道路上混杂行驶,相互干扰大,对行车和安全不利。
2、人流、车流的流量和流向变化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乡镇企业发展迅速,小城镇居民以及迅速增多的“离土不离乡”亦工亦农的流动人口和暂住人口,使得小城镇中行人和车辆的流量在各个季节、一周和一天中变化很大,在早、中、晚上下班时造成人流、车流集中,形成交通量高峰时段。
3、镇区交通以非机动车与步行方式为主
一般小城镇的交通结构组成中,非机动车与步行的出行占90%以上。小城镇的人口和用地规模差别大,但一般规模较小,居民出行距离一般在自信车合理骑行范围(6~8km)之内。除县驻地镇、中心镇和大型一般镇外,其他一般小城镇只需考虑镇际公共交通,一般不需考虑镇区公共交通。
4、过境交通核出入镇交通量增长快,占小城镇交通比例高
我国许多小城镇沿公路干线和江河发展,交通条件便利。随着经济发展和城乡繁荣,小城镇在县(市)域综合交通网络中承担着城乡物资商品交流与过境中转交通的双重任务也越来越重。加上近些年来我国不断加大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城乡交通网络不断改善,小城镇过境交通与出入镇交通量增长很快,占小城镇交通比例高。
(二)小城镇交通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道路设施陈旧,道路设施不健全,交通环境较差
由于道路供给不足,道路养护不及时,并且无相应的交通管理措施,多数乡镇级道路路况较差,路面坑洼不平;小城镇的道路照明、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灯、交通渠化等设施严重缺乏;人行道狭窄甚至没有人行道的现象普遍存在,更进一步导致人车混行;小城镇中交通管理体制不健全,相应的规章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匮乏;另外,几乎所有的镇区内都缺少专用停车场,导致各种车辆任意停靠在车道上,缩小了道路的有效通行宽度。所有这些因素均造成道路交通不畅。
2、镇区交通与对外交通不协调
一些小城镇规划建设各自为政,缺乏区域统一规划与协调、小城镇镇区交通与对外道路交通之间很不协调,车流和人流缺乏动态分析,道路交通规划不能满足小城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3、交通管理落后,设施缺乏,体制不健全
小城镇中交通管理人员少,体制不健全,交通标志、交通指挥信号等设施缺乏,致使交通混乱,一些交通繁忙道路常常受阻。
二、城镇化对小城镇道路交通的影响
(一)城镇化建设正面影响
城镇工业不断进步,道路建设也越来越先进,我国务农人员的闲暇时间可以得到有效利用,也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拉近了中国的贫富差距,同时解决了城镇缺少工作人员的问题,更是提高了城镇的工也生产效率,缓解了小城镇的生活、就业等方面的压力。
(二)城镇化建设负面影响
虽然城镇化建设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随着城镇化建设我国的城市交通及城镇环境也被深深的影响了。人均收入越高,私家车数量越多;城镇交通拥堵,就会一直在建设开发新的道路,那么在建设过程中人们的出行路线会被影响,导致绕行;我国总体面积不变,那么开发新的道路就必会减少我国绿地面积,从而影响我国总体的绿化环境,导致环境污染严重。
三、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的要点
(一)小城镇内部交通规划设计
1、道路等级分类
以控制城市用地、节约土地和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制定新的小城镇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新标准,可将道路等级划分为2类:干路与支路,干路分内部与外部两级。由于镇区范围较小,要求有较好的通达性,内部干路以内部公交客流和小货车为主,设计车速为30 km/h;外部干路以联系镇区与外部的公交及过境货车为主,设计车速为40~50km/h;支路以自行车、步行交通为主,设计车速为15~20 km/h。
2、路网布局
使交通流均匀分布于路网中,提倡“密网窄路”、干路少而精的城市道路建设模式,确保较高的道路通行能力,干路间距控制在400 m左右;加密支路路网,支路间距为100~200 m。
3、道路断面
支路以自行车专用道及步行系统为主,加强两侧绿化带建设,步行道自由分布于绿化带中,采用二块板断面,中间设3~4 m绿化带,两侧上、下行各2个车道可以错峰使用,机动车与自行车各占一个车道;干路采用单幅路断面,双向4车道,上下行方向各设一条公交专用车道,小城镇中心个别干路可设双向6车道(占用两侧绿化带布设)。
4、交叉口
干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按城市道路交叉口要求布设,设信号灯控制,交叉口进行扩大渠化;干路与支路交叉口设计为支路只允许右转;由于支路相交的平面交叉口数量较多,但交通量较小,可设置为环形交叉口。
5、交通组织设计
(1)客运
从环保角度考虑,可参照景区的交通组织方式,外部公交车不允许进小城镇内部,乘客在城镇外围枢纽站换乘内部公交车。内部公共交通线采用环保节能公交车,公交路线固定,车票全镇通用,乘客可随时上下车。
(2)货运
小城镇内部干路只允许小货车通行;大货车只允许在指定对外干路上通行或在工业区周边干路上通行。
(二)小城镇外部交通规划设计
1、小城镇附近设置快速公交站点和城市型断面
大城市内部的公路与小城镇关系十分密切,小城镇附近公路己具备城市道路的功能,建议在小城镇附近设快速公交站点,为小城镇居民提供快速公交服务。该处公路型断面应调整为城市型断面(长度宜为500 m左右),道路两侧增加人行道,并增加机动车道数,以满足快速公交设站的需要。
2、公路与城镇连络干路采取简易立交
在小城镇附近可增设一条连络干路,与公路采取非互通式的菱形立交型式,连络干路在下,公路在上,交叉口两侧设置辅路与公路连接。
3、高速公路收费站出入口增设信号灯和快速公交站点
高速公路在小城镇处增设收费站,收费站出入口与相交公路形成的平面交叉口,应按城市道路交叉口标准设计,采取信号灯控制,并进行交叉口渠化;在高速公路收费广场两侧设置快速公交站点,收费广场外侧设辅路,并在辅路上设置快速公交与小城镇公交车之间的公交换乘枢纽站。
(三)加强小城镇整体设施建设
车辆出行方面要绝对严令禁止违反交通规则,私家车、出租车与公交车车道分开,机动车、非机动车与人行道分开,否则严厉处罚,停车位置也要合理设计并调配;交通标识和路面设施方面要加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信号灯、交通指示牌要经常检查维修,特别是车辆、人口较多的路口区域更要加强监督。
参考文献:
[1]陆化普,周钱,徐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规划理论与应用研究[J].中南公路工程,2006.3.
[2]王晓琳,国瑽.小城镇交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J].知识经济,2009.11.
[3]尧文德.小城镇交通规划分析与对策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