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后勤装备是为军队的衣、食、住、行和作战训练提供保障的物质技术基础,与民用装备有许多天然的联系,表现出明显的军民通用性。我军应广泛深入地开展军民融合式后勤装备维修体系建设,以确保军事安全为前提,以最大限度地发掘、利用现代市场和民间商贸工业资源为手段,达到提高后勤装备维修保障效能的目的,积极探索一条适合我军实际的军民融合后勤装备维修保障道路。
关键词:部队后勤装备;融合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而单纯依靠军队自身的科研力量和保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后勤装备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推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
1我军后勤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
1.1顺应世界后勤装备发展趋势客观需要
发展信息化后勤转给不仅涉及经费投入,还与研发技术,生产企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美、日、俄等为代表的国家在后勤装备发展过程中,推进军民融合,通过军民一体化来实现后勤装备创新发展。如美国在科研上把军事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后勤装备的军民两用技术,把财力集中于那些投资强度大且又是军事专用的技术方面,而对于军民两用的关键技术,则由军民双方共同研发。这样,既能发挥民用规模经济效益和民间技术创新的优势,又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军费,提高国际竞争力。日、俄等国家也通过采取对可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进行优惠扶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等手段来促进后勤装备发展。
1.2实现后勤装备复合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军后勤装备机械化建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面临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严峻挑战。对后勤装备来说,由于其民用技术优于军用的情况更为多见,民用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为后勤装备军民融合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通过利用民用资源,将各种高新技术嫁接到后勤装备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后勤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因此,通过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地方先进的技术储备,可以较快地解决后勤装备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显示问题,为后勤装备的复合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1.3后勤装备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
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进程短促,物资消耗量巨大,当战争爆发时,其对后勤装备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当战争结束转为和平时,其需求又会极具收缩。战争变化在短时间内引起的这种大起大落的需求,是原先那种封闭独立的军工系统难以适应的。因为当战争转为和平时,军工系统会沉淀出大量剩余的军工生产能力。如果將它们保留,会造成大量人、财、物的闲置和浪费;如果另作他用,一旦战争爆发,现有的军工生产能力又难以满足战争的急需。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后勤装备走军民融合的道路。
2 如何构建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
2.1 建设军民兼容的联合保障平台
构建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应站在国防建设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军事功能,全面打牢军民融合的硬件基础。基础建设军民兼容。应积极探索民用设施和军用设施功能的关联性和共有性,在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中搭载军事需要,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军民兼容。在我国,民用基础设施军民兼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应充分发挥军地协调优势,做好军民兼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工作。技术装备军民兼容。应坚持把技术装备建设作为衡量国防实力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发挥地方在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做到民为军用、平战结合。应积极协调军地技术力量,充分融合军地技术资源,集中精力破解制约军事装备建设方面的难题。
2.2 加强贴近实战的后勤保障演练
应充分发挥军地双重职能,坚持按照联合作战要求,着眼战训一致、平战一体,重点协调抓好联合作战后勤保障演练。全员实装演练。着眼未来作战任务需要,按照不同军兵种、不同方向、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等多种因素交叉融合条件下的后勤保障需要,结合联合作战演练,坚持把作战部队后勤保障力量从事无巨细的繁琐保障任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军民融合保障模式。信息对抗演练。按照信息化条件下综合集成、整体联动的要求,通过后勤保障指挥体系与作战指挥体系间的信息兼容,实现联合作战条件下与作战各要素间的编组推演、整体合练,重点是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联合作战样式为主进行编组合练,实现联合作战条件下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的互联互通。
2.3 健全科学规范的法规制度体系
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涉及军队和地方诸多领域,必须采取有效的机制措施、科学的法规制度来实施保障和衔接。要以《国防动员法》为依据,着力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构建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提供基本依据。健全领导机制。认真搞好组织协调,争取把军民融合保障机制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职责,纳入军地绩效考评,纳入军地立法范畴,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军地各级应加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建设,破解组织指挥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保障标准,畅通指挥渠道,形成综合集成的军地联合领导机制。探索研究联合作战条件下保障的任务、时机、对象、地域等多种保障措施,切實解决标准不统一、保障力量薄弱、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难题,实现军地保障力量的共同提高。
3 结语
军民融合式装备发展具有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特性,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我军后勤装备水平,降低装备采购价格,而且能促进生产企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 舒本耀;;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5年06期
2 丁雅军;;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J];华北民兵;2016年03期
关键词:部队后勤装备;融合式;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路子,坚持富国与强军的统一,加强军民融合式发展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建设、法规建设。”十八届三中全会进而提出:“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在国家层面建立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机制。”军民融合是实现寓军于民目标的具体体现,是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基本方略,是使配置于国防和经济领域的各种资源产生合力,扩大国防利益与经济利益的交汇点,从而实现国家总体战略目标效益最大化。而单纯依靠军队自身的科研力量和保障力量,已经无法满足后勤装备发展的需要,必须积极推进后勤装备军民融合式发展。
1我军后勤军民融合式发展的必要性
1.1顺应世界后勤装备发展趋势客观需要
发展信息化后勤转给不仅涉及经费投入,还与研发技术,生产企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以美、日、俄等为代表的国家在后勤装备发展过程中,推进军民融合,通过军民一体化来实现后勤装备创新发展。如美国在科研上把军事与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力发展后勤装备的军民两用技术,把财力集中于那些投资强度大且又是军事专用的技术方面,而对于军民两用的关键技术,则由军民双方共同研发。这样,既能发挥民用规模经济效益和民间技术创新的优势,又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节约军费,提高国际竞争力。日、俄等国家也通过采取对可生产军品的民间企业进行优惠扶持、发展军民两用技术等手段来促进后勤装备发展。
1.2实现后勤装备复合式发展的战略选择
为了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确定了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发展思路,提出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以机械化促进信息化,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发展,走跨越式发展的道路。当前我军后勤装备机械化建设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又面临推进信息化建设的严峻挑战。对后勤装备来说,由于其民用技术优于军用的情况更为多见,民用科技领域取得的进步为后勤装备军民融合打下了良好的科技基础。通过利用民用资源,将各种高新技术嫁接到后勤装备上,可以有效地提高后勤装备的信息化程度。因此,通过军民融合,充分利用地方先进的技术储备,可以较快地解决后勤装备发展中出现的一些显示问题,为后勤装备的复合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证。
1.3后勤装备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内在要求
信息化战争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进程短促,物资消耗量巨大,当战争爆发时,其对后勤装备的需求急剧增长,而当战争结束转为和平时,其需求又会极具收缩。战争变化在短时间内引起的这种大起大落的需求,是原先那种封闭独立的军工系统难以适应的。因为当战争转为和平时,军工系统会沉淀出大量剩余的军工生产能力。如果將它们保留,会造成大量人、财、物的闲置和浪费;如果另作他用,一旦战争爆发,现有的军工生产能力又难以满足战争的急需。解决上述矛盾的有效途径,就是后勤装备走军民融合的道路。
2 如何构建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
2.1 建设军民兼容的联合保障平台
构建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应站在国防建设全局的高度,通盘考虑民用基础设施建设的军事功能,全面打牢军民融合的硬件基础。基础建设军民兼容。应积极探索民用设施和军用设施功能的关联性和共有性,在民用基础设施建设中搭载军事需要,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军民兼容。在我国,民用基础设施军民兼容的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应充分发挥军地协调优势,做好军民兼容基础设施建设的指导工作。技术装备军民兼容。应坚持把技术装备建设作为衡量国防实力和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发挥地方在信息技术、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优势,做到民为军用、平战结合。应积极协调军地技术力量,充分融合军地技术资源,集中精力破解制约军事装备建设方面的难题。
2.2 加强贴近实战的后勤保障演练
应充分发挥军地双重职能,坚持按照联合作战要求,着眼战训一致、平战一体,重点协调抓好联合作战后勤保障演练。全员实装演练。着眼未来作战任务需要,按照不同军兵种、不同方向、不同类型、不同地域等多种因素交叉融合条件下的后勤保障需要,结合联合作战演练,坚持把作战部队后勤保障力量从事无巨细的繁琐保障任务中解放出来,积极探索和实践适应联合作战条件下的军民融合保障模式。信息对抗演练。按照信息化条件下综合集成、整体联动的要求,通过后勤保障指挥体系与作战指挥体系间的信息兼容,实现联合作战条件下与作战各要素间的编组推演、整体合练,重点是以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联合作战样式为主进行编组合练,实现联合作战条件下作战指挥与后勤指挥的互联互通。
2.3 健全科学规范的法规制度体系
军民融合的后勤保障体系,涉及军队和地方诸多领域,必须采取有效的机制措施、科学的法规制度来实施保障和衔接。要以《国防动员法》为依据,着力做好相关配套制度的修订和完善工作,为构建军民融合的保障体系提供基本依据。健全领导机制。认真搞好组织协调,争取把军民融合保障机制建设纳入党委政府职责,纳入军地绩效考评,纳入军地立法范畴,切实形成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合抓共管的工作局面。军地各级应加强后勤保障指挥体系建设,破解组织指挥的难点问题,进一步明确保障标准,畅通指挥渠道,形成综合集成的军地联合领导机制。探索研究联合作战条件下保障的任务、时机、对象、地域等多种保障措施,切實解决标准不统一、保障力量薄弱、发展不均衡等方面的难题,实现军地保障力量的共同提高。
3 结语
军民融合式装备发展具有双向互动、共同提高的特性,不仅能大幅度提高我军后勤装备水平,降低装备采购价格,而且能促进生产企业制造水平的提高,形成良性互动发展,具有极大地推广价值。
参考资料:
1 舒本耀;;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J];求是;2015年06期
2 丁雅军;;开创军民融合式发展新局面[J];华北民兵;2016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