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含高浓度钙镁离子水配制压裂液的螯合调节剂研究

来源 :中国海上油气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khdnfoihsdflwdl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浓度钙镁离子影响水基压裂液的增黏和交联性能,使压裂液冻胶耐温耐剪切性能变差.本文通过浊度和螯合值测试实验研究了应用于含高浓度钙镁离子水的pH值调节剂和螯合剂,进而得到一种由有机胺、氨基羧酸盐和有机膦酸盐组成的高效螯合调节剂.该螯合调节剂对钙镁离子具有较高的螯合值,并具有一定的调节溶液pH值的功能,可通过螯合作用和晶格畸变作用抑制钙镁离子在高pH值下的沉淀作用.此外,该螯合调节剂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经过160℃处理后分子结构不会发生变化.将螯合调节剂应用于海水配制压裂液时,160℃海水基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交联性能,满足压裂液黏度技术指标.本研究成果解决了高浓度钙镁离子和压裂液碱性交联环境配伍性差的问题,对研究利用高矿化度水配制碱性交联压裂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运用多种相态类型判识方法对渤海渤中19-6大型油气田烃类流体赋存相态进行了综合判识,并基于地层流体高温高压物性特征、油气有机地化特征,结合区域地质背景、烃源岩热演化和
连续封隔体ICD完井采用砾石充填技术可有效阻断入流液体在井筒与ICD管环空中的横向流动、增强控水能力,在底水油藏水平井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但目前缺乏对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模拟的有效手段,封隔体ICD的控水效果难以得到客观评价。本文在分析底水油藏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流动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并进行了实例验证。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所建立的生产动态数值模拟计算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有效应用于水平井连续封隔体ICD完井的优化设计和控水效果评价,具有较
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野外露头及生产测试资料对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地质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渤中19-6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为风化带和内幕带。风化带受构造和风化淋滤作用双重控制,发育构造缝、风化缝、溶蚀孔隙等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整体发育呈网状,储层连通性好,呈“似层状”分布模式。内幕带主要受高角度断层控制,储集空间以构造缝为主,内幕带储层沿高角度断层呈“带状”分布模式。针对渤中19-6潜山高含凝析油、低地露压差以及低孔低渗的油气藏特征,提出采用周期注气的开发方式提高凝析油采收率;基于潜山地质模
渤中19-6气田潜山储层储集空间类型复杂多样,除发育粒间孔、溶蚀孔以外,裂缝十分发育,导致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使得不同探井之间测试产能差异较大,因此有效评价储层裂缝的发育情况至关重要。本文利用快、慢横波速度差异计算得到地层的各向异性大小,通过电成像测井获取的裂缝密度进行标定,建立了渤中19-6气田评价近井地层裂缝发育程度的各向异性判别标准,使声波各向异性评价地层裂缝由定性发展到半定量,弥补了电成像测井质量差时难以识别裂缝的不足。在此基础上,首次将偶极横波远探测技术应用到变质岩潜山地层中探测井外数十米内
渤中凹陷北部中生界火山岩广泛发育,岩性变化快,储层非均质性强,优质储层主控因素认识不清。本次研究充分利用岩心、薄片、分析化验等数据,系统分析了研究区火山岩储层岩性特征、储集空间特征及优质储层控制因素。研究区火山岩岩性主要为火山角砾岩、流纹岩、安山岩、玄武岩和凝灰岩,储集空间类型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其中,中酸性岩性是优质储层发育的基础,火山通道相隐爆角砾岩亚相、侵出相外带亚相和中酸性溢流相上部亚相的近源相带是优质储层分布的有利位置。综合分析认为岩性岩相和火山机构是控制优质储层分布的主要因素,而构造运动和风
潜山裂缝型储层研究及精细表征一直是业界难题,特别像渤海BZ这样的大型巨厚潜山气藏,断裂系统复杂,储集类型多样,裂缝储层精细表征难度更大。充分研究气田地震、岩心资料及观测相似露头,应用类比和地质统计学方法,分尺度进行了裂缝描述并研究了裂缝分布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了BZ气田不同尺度裂缝长度与累积频率归一化图版,发现各尺度裂缝长度分布均符合幂律定律,且指数基本一致(为2左右),可以利用该图版进行BZ气田各级尺度裂缝规模发育频率的预测。针对不同尺度裂缝规模及其对渗流的影响,引入非结构网格剖分技术,结合地震、成像
绿色低碳是21世纪能源公司的主要发展方向.中国海油作为特大型能源企业,一直将绿色低碳作为应对能源转型的发展战略之一.本文从低碳管理制度体系、标准化和信息化、评估指标
目前裂缝气藏产能评价方法形式复杂,矿场适用性欠佳,难以对裂缝气藏开发提供有效指导。在二维裂缝导流能力加权裂缝密度的基础上,引入裂缝倾角的影响,建立了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利用随机分布法生成了一系列不同加权裂缝密度的裂缝网络,并使用离散裂缝模型计算气井产能,结果表明,气藏产能与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呈对数关系。基于此,提出了裂缝气藏等效地层系数:三维加权裂缝密度对数与地层厚度的乘积,并对单重介质气藏产能方程进行修正,建立了裂缝性气藏产能方程;利用渤海B气田7口井的实测数据,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准确性。对裂缝开度、裂缝密度
中国海油深水钻井技术面临高温高压、深层、盐层等一系列难题和挑战。在经历了跟踪学习、合作引进、自主创新等3个阶段,中国海油实现了从深水到超深水、从深水勘探到开发的重大跨越。为进一步推动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和突破,本文总结回顾了中国海油深水钻井技术的发展,综述了深水钻井设计技术体系构建、环境风险与地质灾害评估及控制技术、深水表层高效钻井技术、深水极窄压力窗口安全钻进技术、深水井控及应急救援关键技术、深水关键技术及装备国产化等技术的现状,从深水精细控压钻井技术、深水轻型修井、深水高温高压开发钻井技术、智能化深水钻
渤中19-6气田为裂缝性低渗巨厚储层,如何开展井网部署是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建立了微观渗流模型,模型尺寸为30 cm(高)×80 cm(长)×1 cm(厚);模型基质平均渗透率为0.1 mD,裂缝平均渗透率为2~4 mD;采取注气开发的方式,注气井部署在储层上1/3处,生产井全部射开气层。实验结果表明,裂缝性巨厚储层应充分利用重力辅助驱油机理进行开发。为进一步提高单井产量及气驱开发效果,开展了立体注采井位、井轨迹数值模拟研究、合理注采井距公式推导。结果表明,储层顶部注气、中下部采气的空间立体井网开发效果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