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兄弟

来源 :民间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jipan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有两个战友一同从部队转业,他们一个叫许解放,一个叫陈胜利,老家都在四川。许解放经常把微薄的津贴积攒下来送给陈胜利,让他寄回老家贴补家用。许解放说自己是一个孤儿,从小吃百家饭长大的,无牵无挂,寄给陈胜利的父母就当是孝敬自己的双亲了,这让陈胜利十分感动。
  两人转业那年,有许许多多的热血青年响应号召加入到开发辽河油田的大军中,许解放和陈胜利也放弃了回家乡工作的机会,一同请缨来到了当时条件较为艰苦的盘山县参加石油大会战。
  那时正值秋天,工地四周全是芦苇和蒲草,他们以为马上可以投入到热火朝天的石油会战中,不料却被上级派去搭工棚。两人一听不乐意了,搭工棚多没劲啊,祖国需要的是石油。
  同他们一起的有一个老师傅,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每天不肯歇着,把工棚修补得密密实实。许解放和陈胜利看在眼里,既佩服又不解。
  有一天,老师傅指着远处大片大片的盐碱地说:“你们看看,那些盐碱地上长出的是什么?”
  “碱蓬草。”二人异口同声。
  老师傅说:“对,碱蓬草很不起眼,可是你们知道碱蓬草的故事吗?”
  老师傅告诉他们,碱蓬草一生都在奉献,能分解盐碱地中的含盐量,直到土壤得到改良,碱蓬草才悄悄退场,取而代之的就是今天看到的大片芦苇荡和稻田。可以这样说,没有碱蓬草,就没有良田,就没有这片土地上得以生存的动植物。
  老师傅说完,两人瞬间明白了一个道理;搭工棚事小,但也是石油会战的重要一环,在任何岗位上,都要有碱蓬草的奉献和牺牲精神,像老师傅一样,做一颗能打硬仗的螺丝钉。
  很快到了七十年代中期,这两颗“螺丝钉”分别结婚生子。许解放娶了当地一个姑娘为妻,陈胜利则在四川老家讨了一个媳妇。两家都生的是小子,为了纪念彼此的友谊,许解放为儿子取名叫许陈,而陈胜利为儿子取名叫陈许。
  许陈和陈许从幼儿園到小学,都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他们的父亲每天加班加点工作,少不更事的两个小伙伴,没事就跑去芦苇荡掏鸭蛋、摘蒲黄。
  有一天,二人吃着烤熟的鸭蛋,躺在一望无际的苇帐中,满怀激情地憧憬起未来。
  许陈说:“我们两家这么好,长大了也做亲家吧!”
  陈许拍手叫好:“这叫亲上加亲!但如果我俩生的小孩是同性别呢?”许陈说:“那就像我们父辈那样,让他俩做好兄弟好姐妹!”
  陈许说:“对,反正一辈子要好下去,长大我们也要像父辈一样,做最棒的石油工人!”
  二人激动于他们的“理想”,举着手中的鸭蛋和蒲黄,像父辈喝酒碰杯一样,嘻嘻哈哈一口塞进嘴里。
  许陈和陈许读中学那年夏天,一场特大洪水来了。为了保护油田,工厂组织突击抢险队,陈胜利第一个报名,却被许解放拉到了身后。许解放的话很简短:“我去,我没有你那么多牵挂!”就留下这么一句话,许解放义无反顾地冲了上去。一场恶战后,油田的设施保住了,但体力不支的许解放却被洪水冲走了。找到遗体的那天,陈胜利趴在许解放的遗体上哭得失了声。这个从四川走来支援辽河油田建设的孤儿,把一腔热血洒在了第二故乡的土地上。
  许解放牺牲后,陈胜利视许陈为己出,生活上给予了无微不至的关怀。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已经长大成人的许陈和陈许,正式接了父辈的班,成为辽河油田新一代石油工人。二人也一直维系着深厚的友情,在同一个班组,睡同一铺大炕。
  那一年,一个漂亮的盘锦妹子出现在许陈和陈许的视野中,她是石油医院的护士。这对高大帅气又形影不离的哥们都很优秀,该选择谁,她也很为难。这道难题,很快就以陈许的主动退出而得以解决。那年秋天,一纸调令突然从四川寄到了油田,一直蒙在鼓里的许陈很是不解,不是说好了要扎根油田亲上加亲吗,为什么陈许要选择离开。当他不解地质问时,陈许低下了头:“对不起,父母在四川老家给我介绍了一个对象,我也答应了。对象不愿意来盘锦,她说这边太冷太苦了,希望我回四川生活。”
  许陈愤怒了:“你找的什么对象,她根本不配做你的妻子。我们的父辈在这里奉献了一生,难道为了结婚,就要离开心心念念的油田,离开红海滩和芦苇荡,背叛我们的承诺?不,我不相信,不相信你这么懦弱,也不相信陈叔叔会让你卷铺盖离开这片土地!”
  陈许不敢正视许陈的眼睛,在转身之前,他有些哽咽地说:“对不起,我做了逃兵,不配当你的兄弟……”陈许转身而去,留下许陈苍凉的声音:“陈许,我不会原谅你的……”
  多年后,许陈的儿子许川长大了,在大学和一个叫陈念锦的四川女孩相恋,还想毕业后留在四川。许陈知道后情绪很激动,他不让儿子去四川工作,希望儿子回到盘锦找一个姑娘结婚。陈念锦十分不解,矛盾交织中,许川就把从小在父亲那儿听来的上两辈人的故事告诉了女朋友。
  陈念锦听罢更是无语,觉得许川的父亲简直不可理喻。几天后,当陈念锦再次见到许川时,却笑盈盈地说道:“两天前你给我讲的那段故事,如果结尾是另一个版本,我猜许叔叔一定会理解他兄弟的!”
  “什么?”许川十分不解。
  陈念锦抓过许川的手,为他讲起了另一段故事:
  那一年,有两个好兄弟爱上了同一个姑娘,可是友情与爱情都难以割舍。这时,兄弟中一方的父亲知道了儿子的心事,他没有横加干涉,而是把儿子带到门外,指着远处的油田说:“儿啊,那是当年爸爸和爸爸的好兄弟同生共死战斗过的地方。但是在一场大灾面前,你爸爸的好兄弟把生留给了我,他却永远留在了远方。今天,他们的儿子又爱上了同一个姑娘,你说你是要友情,还是要爱情?”
  儿子眼里涌出了泪花,他知道父辈之间的战友情,也知道那段壮举,在父亲心中,有感恩和愧疚啊。
  儿子说:“爸爸,我懂了,我退出。”父亲说:“退出不仅仅是报恩,更是成就做人的品质。你的好兄弟在老家已没有亲人,盘锦就是他的家,而你还可以和快退休的我一起回到四川重新开始生活。”
  儿子一边流泪一边说:“爸爸,我知道了,我知道该怎样处理这件事了。”陈念锦说到这儿,许川一下明白了,但他难以相信:“这个结尾你都知道,难道你……”陈念锦点点头:“是的,我就是陈许的女儿。”
  陈念锦说,那天听了许川的故事,她感觉似曾相识,因为类似的故事她在自己父亲那儿也听说过。但她不敢相信这般的机缘巧合,于是把许川的照片和故事发给了父亲。父亲从许川的五官上捕捉到许陈的影子,顿时百感交集,就把前因后果全盘告诉了女儿。
  许川动情地说:“这么说来,陈叔叔当年当逃兵被父亲误解,完全是找借口成全了我的父母,他是心不甘情不愿回的四川?”
  陈念锦点点头:“我的名字叫念锦,父亲心中一刻也没有忘记盘锦。他还在电话里说了,国家振兴东北,他要我们今后都回到盘锦,把一生奉献给那片热土,就像碱蓬草那样!”
  许川喜出望外,一把抱起陈念锦说:“咱们也别废话了,赶快给两边老爷子打电话,让这对‘冤家’重续兄弟缘!”
其他文献
这天,吴大强忽然想起前几天托高局长买的电视机还没付钱,忙掏出手机,找到高局长微信,把钱转了过去。转完后,他还想写几句感谢的话,毕竟多亏高局长有熟人在超市,优惠了不少钱。这时候,电话突然响起来,屏幕显示:高局长。吴大强赶紧接听,对方非常热情:“小吴,收到你的转账了,润笔费真可观啊,谢谢你帮忙啊!”  吴大强一听,脑袋“嗡”的一声,顿时傻了,啥?润笔费?一拍脑门儿,想起来了,钱转给了他原来的上司,也姓
期刊
夏天是教体局局长夏满园的儿子,师大毕业后,考到县实验中学当了一名老师。最近县里组织支教活动,他主动报名,到桃花乡联小教学。  这天,夏天去联小报到。临走前,老爸告诉他说,桃花乡是全县最小的乡镇,偏僻不说,而且地薄山多,经济发展落后,人口大概有两万多,只在政府驻地建了一座联小。校舍也一般,教室是红砖瓦房,操场还是泥沙地,没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夏天做好思想准备。  夏天嘴上没说什么,心里却暗暗赌气:
期刊
肖玮大学毕业考上了公务员,在大溪镇政府宣传干事的岗位已经三年了。虽然这三年他努力工作,也干了几件漂亮的事,却一直在原地转圈儿,而跟他一起来的同事已经升了中层,这让一向心高气傲的肖玮郁闷不已。  他暗地里多方打听,终于从要好的同事老李那里听到了一些消息。老李趁没人的时候,神神秘秘地说:“我告诉你升职的奥妙。咱这大溪镇的党委书记赵溪浩有一个习惯,就是喜欢对他看重的人拍肩膀,凡是被他拍过肩的人几乎是百分
期刊
越王勾践把绝世美女西施送给了吴王夫差,表面上做了顺民,放牛牧羊,实则是卧薪尝胆,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西施到了吴国后,很快就得到了吴王的宠爱,一顰一笑,让夫差神魂颠倒。因此,西施在那边就常常能传来一些消息。  这天,勾践又派西施的表弟沈同前去吴国联系西施,因为勾践已经有好多天没有得到西施传回来的消息了,心里总有些不安。  沈同能去吴国,也是因为西施在吴宮深得夫差的宠幸,她趁机提出,吃不惯吴国的那些
期刊
陈辉是北京一家大公司的老总,这次他回到了阔别二十年的家乡。  晚上,县教育局局长任青来到宾馆拜访陈辉。任青去年在北京一次乡贤联谊活动中认识了陈辉,知道他是一位热衷慈善的企业家。当时任青提出想请陈辉为家乡教育做点贡献,陈辉却岔开话题。任青知道这事急不得,就一直跟陈辉保持着联系。  寒暄过后,任青再次提出捐资助学这事。陈辉没有正面回答,而是问任青:“你认识毛旺老师吗?他现在在哪个学校教书?”说来也巧,
期刊
刘二家的房子正对着马路,是村里位置最好的一户人家。二层小楼共有大小八间,刘二留了楼上两间自用,余下的全租了出去,他就靠收租金过日子,被村民们戏称为“二房东”。这天,刘二的肩周炎犯了,就去醫院看病。医生给他开了些消炎镇痛药,叮嘱他要多打羽毛球。医生半开玩笑地对他说,如果打坏了十副球拍,保准不用吃药就能好。  刘二还真把医生的话记住了,回去的路上一直在琢磨,找谁来陪自己打羽毛球呢?到了村里,经过小山东
期刊
许亮闯进物业办公室,对着保安组长老刘嚷道:“早就让你们加装监控摄像头,你们却一直当耳边风,这下好了,我的车被人撞了,肇事者也找不到,怎么办?”  原来,许亮昨天回家后,把私家车停在小区的停车位。今天下午,他想开车出去,却发觉车子左侧的后视镜被严重剐蹭,镜面出现了裂痕,后视镜上的转向灯罩也坏了。因为小区里没有监控,谁家遇到这种事情,就只能自认倒霉,但许亮气不过,便跑到物业办公室想要讨个说法。  老刘
期刊
廖大伟和佳丽的儿子在私立中学上初中,半个月才回来一次。佳丽性格强势,大伟是个典型的“妻管严”,好在也没出什么大事儿。  这天晚上大伟喝高了,晕晕乎乎走到家门口,掏出钥匙就开门,可拧来拧去就是打不开门,他正烦躁,佳丽回来了,正看到这一幕,大吼了一声:“你干吗?这是四楼!”大伟突然清醒了,晓得自己上错了楼,于是跟着媳妇又上了一层,回到了自己家。  当夜,佳丽唠叨了他几句“醉鬼”也就过去了,可日子一天天
期刊
王坡从乡下批发了一三轮车的西瓜,周末一早就拉到新一街去卖。正值盛夏,酷暑难耐,还好来得还不算晚,于是就在新一街公务员小区门口安了营,扎了寨。  过了一会兒,又来了两个卖西瓜的,其中一个戴着草帽,脸色黝黑,身边跟着一个瘦瘦的半大孩子,这爷儿俩一看就是老实巴交的瓜农。另外一个穿着随意,戴着墨镜,懒洋洋地把瓜车停到离王坡十米远的树荫下,蹲在地上玩起了手机。王坡不禁纳闷,这人咋对自己的生意不上心呢?  草
期刊
一  五月,正是黄柏山景色宜人的季节,林场退休老职工张大山回到了阔别十多年的黄柏山。老张是林场仍健在的十几位老人之一,被称为黄柏山的“老红军”。为了接待他这位林场功臣,场部专门派办公室资格最老的李峰陪同。李峰原是张大山的徒弟,想不到这个徒弟导游,无意中竟然“导”出了一幕妙趣横生的感人话剧!  师徒俩游览了黄柏山的众多景点以后,又沿着蜿蜒的林中栈道,来到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身处苍翠欲滴的山林中,张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