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山西省电力公司广大财务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积极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要有清醒的认识,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公司经营目标全面完成。
【关键词】 三思三晋; 强化预算控制; 两个转变; 集约化管理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着眼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应对金融危机紧密结合,全员提升责任意识、全面增强公司实力、全过程强化执行力,狠抓安全生产,加快电网发展,强化基础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两个转变”,使公司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这其中,公司系统财务战线的广大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努力发挥财务的支撑保障作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公司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公司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强化预算管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了新提高
面对售电市场低迷和电价矛盾突出等严峻挑战,采取灵活审慎的财务策略,强化预算管控,按照年度预控目标,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合理调整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全力保障了骨干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和科技、营销等重点投入。拓展财务管控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预算执行的常态化分析,确保了预算执行的刚性。经过不断努力,公司成本指标大幅调增,成本结构持续优化,电网检修运行维护费用全部实现标准成本管理,基本解决了各单位管理费用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向经营困难的施工企业注资5亿元,通过保理、保函担保等方式,为资金较为紧张的施工修造企业新增融资支持8 000万元,大大缓解了辅业单位的经营压力,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
(二)积极汇报沟通,电价财税政策取得新突破
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为疏导电网电价矛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取得了电价政策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有效解决了“8·20”上网电价单边调整因素疏导、新机脱硫加价补贴资金来源、电网一户一表改造、抽水蓄能电站租赁费等突出的电价矛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结合公司实际,主动与省国税局沟通协调,实现地市增值税预征率由3%降为2%,全年增抵增值税额3.5亿元;与省财政厅协调争取财政资金1.96亿元,增加了电网建设资本金来源。
(三)扎实推进财务集约化工作,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以财务资源的集团化、集约化运作为中心,以“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以关联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为基础,制定了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细则,上报了财务机构、会计主体、人员及岗位设置调整建议方案,明确了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为全面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成熟套装软件为主体,以财务管控模块为补充,有序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省公司ERP系统和母公司财务管控模块的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按任意层级、任意时间、任意会计主体等不同需求自动生成报表、实时抽取财务数据、统一发布政策标准、在线稽核、在线审批经济业务等重要功能。同时,以系统上线为契机,全面开展资产清查,进一步摸清了资产底数,确保了上线资产的“账、卡、物”相一致。在2010年11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SG186工程验收会上,财务模块获参评单位最高分,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跨越。
(四)规范会计政策,标准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需要,统一了公司系统会计科目,全面梳理了公司财务流程,制定实施了公司会计政策指引和ERP上线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调控成本总量、监控业务分项、严格标准体系、实现集约高效”的目标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推行状态检修等需求,采用作业成本法和动因分析法,细分成本项目,规范列支渠道,公司所属11类、1 900个设备检修子项目的标准定额消耗基本完善,其他运维成本标准同时得到细化,符合省公司管理实际、全省统一的标准成本体系基本形成。
(五)深化资金集中管理,降本增效取得新成绩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统筹考虑电网发展需求与公司投资能力,保证重点,合理安排,不断提升投入产出率,实现了财务收支的可控、在控。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实施集团账户直接划拨资金,母公司资金归集率达到98%。推进子公司集团账户建设,子公司银行账户减少67个,资金归集率同比提高19.5个百分点。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加大票据融资力度,合理调配资金,推行资金集中支付,节约利息支出近6 000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加强经济调度,推进发电权交易,优化购电结构,购电成本较预算下降6.82亿元。积极推动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建设、运营全过程的投资优化和成本控制,工程造价进一步降低。不断优化成本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公司系统管理费用同比降低1.61亿元,降低率9.19%,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
(六)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资产处置及整合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主多分离资产整合,完成了晋缘网络公司、化学清洗中心的资产并购,规范和信公司股权并顺利划转国网能源开发公司,推进晋能集团有关煤电资产及大同一电厂整体划转移交华电集团,公司资产重组及资本运营取得重大进展。不断优化产权结构,持续推进全资子公司18项对外投资的清理处置,管理链条进一步缩短,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结合资产重组,加大了对系统外担保的清理处置力度,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七)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依法治企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梳理近年来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规范整改。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加大重要事项稽核力度,强化监督评估,财务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公司先后迎接了电价检查、电监会检查、审计署延伸审计调查、财监办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税收检查,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配合,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地维护了公司利益。公司依法治企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
(八)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财会人员理财能力得到新提升
结合公司发展和财会队伍现状,系统制定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规划,科学预测财会人才需求,初步建立了优秀财会人才库,拓展了人才培养和成才的渠道。选派部分分公司总会计师参加国资委组织的高级财务管理培训班,总会计师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先后组织三期大规模集中培训和多次实用性培训,开展财会课题研究和交流,并对全体在岗财会人员进行了统考,摸清了财会人员整体状况,提升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深刻认识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变化,电价机制改革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良好,但基础还不牢固、发展还不平衡,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增大信贷政策对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转移方面的支持,这将给公司融资安排的灵活性和控制融资成本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国资委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央企的监管,把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划为国资委重点关注对象,高于85%的企业为重点监控对象,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81.13%,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结合电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研究推进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建设,重点推进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试点,推进输配电按成本加收益方式核价试点,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山西省工业结构处于产业链上游,工业产品多数靠全国需求拉动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尚未明显缓解,公司售电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难度较大,辅业、多经企业的生存发展、队伍稳定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财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和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强化财务管控,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二)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出发,提出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随着山西省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2010年全省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 300万千瓦,这些都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快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投资很大。当前公司电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亟需进一步提高投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网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人财物管理体系,并要求全面推广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当前,公司财务管理链条长、层级多,管理模式粗放,财务集约化管理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融合能力有待加强,公司历史上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亟待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三)公司“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目标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山西省电力公司2010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上,张建坤总经理着眼于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为关键的集团化运作的深入推进,立足山西的事业、公司的发展和岗位的贡献,通过“思考过去、总结经验,思考现在、创新变革,思考未来、凝聚力量”,促进公司“晋级、晋段、晋生”的“三思三晋”工作方式指导公司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大家时刻都要以居安思危、履职思成的高度责任意识,化险思序、管控思效的坚定执行力,观念思新、创意思进的拼搏精神,围绕壮大公司综合实力、科学发展上台阶这个根本任务,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各级财务人员身处工作一线,大家责任心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绩效,直接影响到公司利益。近年来,公司系统广大财务人员在加快公司发展、加强经营管理、应对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克服经营困难和维护公司利益等方面,忠于职守,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但也要看到,与国家电网公司深化“两个转变”和省公司“三思三晋”的要求相比,仍有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执行公司政策不到位,没有始终围绕公司利益开展工作,不能很好地为公司理好财、管好账。个别单位在依法理财、依法治企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若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到公司的科学发展。因此,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执行力,学会思考、用心思考、勤于思考,瞄准“三晋”目标,以积极进取的求胜欲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把完成好本职工作作为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推动财务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支撑。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经营目标全面完成
做好公司财务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夯实管理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公司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三思三晋”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大力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扎实做好电价财税政策争取、预算管控、成本控制、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处置、依法治企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实现“两个转变”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条主线,加强三项建设,做好六篇文章”。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资源是公司的核心资源,是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升管理的现实需要,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财务集约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六统一”,就是要着力实现公司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业务流程、组织体系等六个方面政策标准、管理模式的统一规范。会计政策和成本标准,其背后反映的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是会计集中核算和预算集约调控的基础;会计科目和信息标准是财务信息生成、归集和加工的载体,是财务与业务信息集成的工具,是业务协同和横向融合的前提;统一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是明晰各层级管理职能,收紧决策权和增强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完善内控体系、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要严格按照“本部主导、分级落实”的原则执行好“六统一”。
财务集约化的关键是“五集中”,就是要着力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核算反映一个平台,财务监管一张网”。会计集中核算,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级核算体系,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报表自主生成。资金集中管理,核心要义在于构建资金池管理体系,实现资金的统一归集、调度、运作、融通和支付。资本集中运作,核心要义在于控制投资层级、优化投资方向和资产结构,实现资本向上集中、向主营业务聚拢。预算集约调控,核心要义在于围绕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本部科学主导、项目动态储备、成本统一标准、执行可控在控、考评准确有力。风险在线监控,核心要义在于实施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实现风险自动过滤、网上查证、在线分析和跟踪监控。
要深刻认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实施细则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系统推进,确保取得实效。一要确保领导和机构到位,各单位要迅速成立财务集约化工作实施领导组和具体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积极协调,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要按照“简化会计主体、扁平管理级次”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优化职能界面,构建紧凑高效的组织体系。各单位要有序开展财务机构和会计主体撤并后的管理职能调整工作,为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机制保障。三要重视业务协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财务和业务部门要共同参与实施工作,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四要严格实施要求,制定的各项具体措施必须符合公司实施细则的精神,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降低标准、放宽要求。五要狠抓落实,根据“一年全面推广、一年深化应用”的总体进度计划,按季度、月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2011年初步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2012年基本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大幅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全面加强“三项建设”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要突出抓好这“三项建设”,以“三项建设”带动财务整体工作不断提升,确保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实现,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是“SG186”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要以财务应用推广为载体,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为重点,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一是财务应用推广基本完成。在目前母公司范围财务管控模块上线的基础上,完成子公司全面上线,实现“系统基本建成、单位全面应用、数据实时共享”的目标。二是会计集中核算初步实现。要全部实现账务体系的集中部署,通过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将账务数据集中到省公司数据中心,实现全公司会计报表“一键式”生成。三是财务在线稽核全面运行。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在线稽核功能,实施远程穿透稽核,确保经济业务“可视化”,实现财务监管“一张网”。围绕这三个目标,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制定里程碑计划,牢牢抓住需求、集成、标准三个关键节点,实现整体推进,切实取得实效。
2.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提高财务管理执行力的前提和保障。公司现有财务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四化”工作要求,依法治企水平不高,近年来各种检查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现有制度存在缺失。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电力企业依法经营社会关注度的增强,公司工作特别是财务工作必须要依法经营、依规办事。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财务工作的大事来抓,突出抓好关系公司改革发展,关系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关系夯实各项基础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要结合实际、持续创新、注重适应,通过全面梳理,废止一批、建立一批、完善一批,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在公司面临形势不断变化、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必须认真抓好财会队伍建设,优化财会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执行能力。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执行力为着力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培育“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公司财会干部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要加大业务培训和财务知识调考力度,完善准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为财会人员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视野开阔、综合素质好的财会领导人才队伍;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财会骨干人才队伍;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熟练、敬业爱岗、执行力强的财会技能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三)超前谋划,认真研究,积极争取电价财税政策
当前,电价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电价矛盾还很多,争取电价政策仍面临较大困难。要针对电价工作特点,在落实好电价调整政策、确保公司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超前谋划,认真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电价改革研究工作,积极反映公司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电价矛盾疏导,切实维护好公司利益。要加强输配电价机制研究,结合“成本加收益”的输配电价核价方式,优化输配电成本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多边交易试点等电价问题,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送出、电铁配套供电工程等电价研究与政策争取工作。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各类财税检查所出现的问题,做好公司各项经济业务和财税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提升准则应用、税收筹划、风险研判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用好用足各项财税政策。
(四)科学主导,细化考核,进一步增强预算调控力和执行力
要将预算作为推进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开展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准确预测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努力消除不确定因素,增强预算管理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要着力构建和应用统一的预算编制平台,在推广应用预算编制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体系、预算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要不断做实项目预算,各业务部门的项目安排必须严格按规则进行评级,形成项目储备库,做到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来源于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协同性。要以标准成本体系为基础,实现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责任向一线班组和员工延伸,提高预算的精益化程度。要切实开展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细分现金流量项目及资金属性,强化预算收支过程控制,增强预算的执行力。要强化预算分析,动态分析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要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预算偏差纳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
(五)突出重点,加强控制,持续深化成本管理
要认真总结“三节约”活动经验,提炼在基本建设、生产运行、检修作业、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降本增效的新点子、好做法,形成成本控制的常态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发电权交易,最大限度地优化购电序位,大力控制购电成本。要抓好高损台区和线路的改造,加强综合线损管理,特别是在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后,要将原农维费补贴的低压线变损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公司降损目标。要继续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思想,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做好营销表计、科研开发、课题研究等专项成本支出的投入产出分析,严格控制非生产经营和小型基建支出,坚决避免无效支出。要减少资金沉淀,强化融资计划的审查与控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要突出抓好基建财务管理,改变过去基建财务会计以工程核算和资金拨付为主的“大出纳”角色,认真梳理基建项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明确关键控制点,加大财务管控力度,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全面参与投资论证,大力推行执行概算,按时保质完成决算转资,加强项目后评估,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六)明确目标,扎实推进,确保资金集中管理取得实效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是增强公司集团化运作能力的关键。要落实银行账户管控目标,搭建公司统一的资金池账户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资金归集路径,实现电费和经费资金在资金池内自动归集,资金集中比率从月末时点控制转变为按日平均余额控制,进一步提高资金归集效率。大力推进月度现金收支预算管理,严格按照现金流预算确定的项目、额度及时间安排资金支出,健全资金集中支付审批制度和流程,实行统一结算、集中支付,实现现金收支、融通、备付的闭环管理,不断提高资金运作效益。
(七)优化结构,规范处置,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要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推进公司设备资产一体化建设,通过ERP平台实现设备购建、维护、技改、转移、调拨、报废等业务的紧密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公司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实时联动。建立集团管控模式下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的资产分类管理。要结合电网整体规划,继续清理不良资产、低效资产和非主业投资,整合公司系统产权资源,提高主营业务资产比重,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本布局。要针对历次审计和检查披露的挂账经济事项多、时间跨度长的问题,下大力气清理各种往来账项,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完善制度,做到标本兼治。要巩固主多分离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地(市)层面多经企业调查摸底分析和“五分开”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晋能集团资产重组的后续工作。加强无形资产和财产保险的集约化管理,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八)堵塞漏洞,纠防并举,认真落实依法治企要求
要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夯实财会基础工作,切实堵塞各环节漏洞,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监督不严、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加强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的财务稽核力度,强化过程跟踪和分析,适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开展风险评估辨识、财务诊断、风险预警等工作。开展内部控制及评价工作,综合发挥审计、监察、法律的监督作用,构筑坚强的风险防控体系。针对近年来各类审计和专项检查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隐患,要举一反三,深刻剖析,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规范整改,不断完善制度。严格控制任何形式的对外投资、借款和担保,防范经营风险。●
【关键词】 三思三晋; 强化预算控制; 两个转变; 集约化管理
在国家电网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山西省电力公司紧紧围绕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目标,着眼山西新型能源基地建设,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与应对金融危机紧密结合,全员提升责任意识、全面增强公司实力、全过程强化执行力,狠抓安全生产,加快电网发展,强化基础管理,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扎实推进“两个转变”,使公司各项工作取得新成绩。这其中,公司系统财务战线的广大干部员工紧紧围绕公司经营目标,积极应对各种困难,努力发挥财务的支撑保障作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为公司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公司财务工作取得的成绩
(一)强化预算管控,资源优化配置能力有了新提高
面对售电市场低迷和电价矛盾突出等严峻挑战,采取灵活审慎的财务策略,强化预算管控,按照年度预控目标,科学编制财务预算,合理调整投资规模,优化投资结构,全力保障了骨干电网、智能电网建设和科技、营销等重点投入。拓展财务管控的深度和广度,加强预算执行的常态化分析,确保了预算执行的刚性。经过不断努力,公司成本指标大幅调增,成本结构持续优化,电网检修运行维护费用全部实现标准成本管理,基本解决了各单位管理费用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向经营困难的施工企业注资5亿元,通过保理、保函担保等方式,为资金较为紧张的施工修造企业新增融资支持8 000万元,大大缓解了辅业单位的经营压力,促进了公司和谐发展。
(二)积极汇报沟通,电价财税政策取得新突破
密切跟踪经济形势变化,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向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电监会、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沟通,争取各方理解和支持,为疏导电网电价矛盾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取得了电价政策的重大突破。实现了城乡各类用电同价,有效解决了“8·20”上网电价单边调整因素疏导、新机脱硫加价补贴资金来源、电网一户一表改造、抽水蓄能电站租赁费等突出的电价矛盾,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保障。结合公司实际,主动与省国税局沟通协调,实现地市增值税预征率由3%降为2%,全年增抵增值税额3.5亿元;与省财政厅协调争取财政资金1.96亿元,增加了电网建设资本金来源。
(三)扎实推进财务集约化工作,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新跨越
以财务资源的集团化、集约化运作为中心,以“六统一”、“五集中”为主线,以关联业务纵向集约、横向融合、重点集中为基础,制定了省公司财务集约化管理实施细则,上报了财务机构、会计主体、人员及岗位设置调整建议方案,明确了财务集约化管理工作目标和实施步骤,为全面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成熟套装软件为主体,以财务管控模块为补充,有序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省公司ERP系统和母公司财务管控模块的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按任意层级、任意时间、任意会计主体等不同需求自动生成报表、实时抽取财务数据、统一发布政策标准、在线稽核、在线审批经济业务等重要功能。同时,以系统上线为契机,全面开展资产清查,进一步摸清了资产底数,确保了上线资产的“账、卡、物”相一致。在2010年11月25日国家电网公司组织的SG186工程验收会上,财务模块获参评单位最高分,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了新跨越。
(四)规范会计政策,标准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要求并结合公司实际需要,统一了公司系统会计科目,全面梳理了公司财务流程,制定实施了公司会计政策指引和ERP上线单位会计核算管理办法,会计核算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
按照“调控成本总量、监控业务分项、严格标准体系、实现集约高效”的目标要求,结合生产经营实际和推行状态检修等需求,采用作业成本法和动因分析法,细分成本项目,规范列支渠道,公司所属11类、1 900个设备检修子项目的标准定额消耗基本完善,其他运维成本标准同时得到细化,符合省公司管理实际、全省统一的标准成本体系基本形成。
(五)深化资金集中管理,降本增效取得新成绩
坚持“统筹兼顾、科学合理”的原则,统筹考虑电网发展需求与公司投资能力,保证重点,合理安排,不断提升投入产出率,实现了财务收支的可控、在控。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力度,实施集团账户直接划拨资金,母公司资金归集率达到98%。推进子公司集团账户建设,子公司银行账户减少67个,资金归集率同比提高19.5个百分点。积极创新融资方式,加大票据融资力度,合理调配资金,推行资金集中支付,节约利息支出近6 000万元。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关于厉行勤俭节约的要求,深入开展“三节约”活动。加强经济调度,推进发电权交易,优化购电结构,购电成本较预算下降6.82亿元。积极推动规划、设计、招标、采购、建设、运营全过程的投资优化和成本控制,工程造价进一步降低。不断优化成本支出结构,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和非生产经营性支出,公司系统管理费用同比降低1.61亿元,降低率9.19%,降本增效取得明显成效。
(六)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资产处置及整合取得新进展
积极推进主多分离资产整合,完成了晋缘网络公司、化学清洗中心的资产并购,规范和信公司股权并顺利划转国网能源开发公司,推进晋能集团有关煤电资产及大同一电厂整体划转移交华电集团,公司资产重组及资本运营取得重大进展。不断优化产权结构,持续推进全资子公司18项对外投资的清理处置,管理链条进一步缩短,资本结构更加合理。同时结合资产重组,加大了对系统外担保的清理处置力度,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
(七)夯实财务管理基础,依法治企取得新成效
积极推进全面风险管理,梳理近年来内外部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举一反三,规范整改。加强内控体系建设,加大重要事项稽核力度,强化监督评估,财务管理基础进一步夯实。公司先后迎接了电价检查、电监会检查、审计署延伸审计调查、财监办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和税收检查,各单位加强组织领导,积极协调配合,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相关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效地维护了公司利益。公司依法治企水平和能力得以提升。
(八)加强财会队伍建设,财会人员理财能力得到新提升
结合公司发展和财会队伍现状,系统制定了公司财会队伍建设规划,科学预测财会人才需求,初步建立了优秀财会人才库,拓展了人才培养和成才的渠道。选派部分分公司总会计师参加国资委组织的高级财务管理培训班,总会计师的业务知识和理论水平得到更新和提高。先后组织三期大规模集中培训和多次实用性培训,开展财会课题研究和交流,并对全体在岗财会人员进行了统考,摸清了财会人员整体状况,提升了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二、深刻认识财务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一)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变化,电价机制改革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仍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良好,但基础还不牢固、发展还不平衡,通胀预期有所抬头。中央经济工作会上明确指出要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同时,把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节奏和重点,把握好货币信贷增长速度,增大信贷政策对社会薄弱环节、就业、战略新兴产业和产业转移方面的支持,这将给公司融资安排的灵活性和控制融资成本带来一定压力。同时,国资委也将进一步加强对央企的监管,把资产负债率超过70%的企业划为国资委重点关注对象,高于85%的企业为重点监控对象,目前公司资产负债率已达81.13%,面临较大的债务风险。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结合电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研究推进电价改革和电力市场化建设,重点推进发电企业直接交易、双边交易试点,推进输配电按成本加收益方式核价试点,这些政策的调整和变化,对公司的管理体制、运作模式等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由于山西省工业结构处于产业链上游,工业产品多数靠全国需求拉动和出口带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显不足,企业经营困难尚未明显缓解,公司售电市场的进一步开拓难度较大,辅业、多经企业的生存发展、队伍稳定仍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财务人员一定要切实提高认识,密切跟踪经济走势和相关政策,加快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强化财务管控,努力优化资源配置,不断提升公司经营效益。
(二)国家电网公司深入推进“两个转变”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国家电网公司从保障能源安全、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出发,提出了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随着山西省新型能源基地建设的深入推进,2010年全省总装机容量将达到4 300万千瓦,这些都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快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各级电网协调发展,任务艰巨、投资很大。当前公司电网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不强、投入产出比不高的矛盾还比较突出,亟需进一步提高投融资能力和资源配置能力,保障电网建设的资金需求。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加快推进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构建集中、统一、精益、高效的人财物管理体系,并要求全面推广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当前,公司财务管理链条长、层级多,管理模式粗放,财务集约化管理刚刚起步,信息化建设融合能力有待加强,公司历史上长期积累的一些矛盾和问题尚未彻底解决,财务工作面临的挑战和考验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严峻,任务十分艰巨,亟待转变思想观念、改变体制机制、创新管理模式,为深入推进“两个转变”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
(三)公司“三思三晋”工作方式和发展目标对财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山西省电力公司2010年第四季度工作会议上,张建坤总经理着眼于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的全面展开、以人财物集约化管理为关键的集团化运作的深入推进,立足山西的事业、公司的发展和岗位的贡献,通过“思考过去、总结经验,思考现在、创新变革,思考未来、凝聚力量”,促进公司“晋级、晋段、晋生”的“三思三晋”工作方式指导公司发展的战略部署,要求大家时刻都要以居安思危、履职思成的高度责任意识,化险思序、管控思效的坚定执行力,观念思新、创意思进的拼搏精神,围绕壮大公司综合实力、科学发展上台阶这个根本任务,团结协作,奋发有为。各级财务人员身处工作一线,大家责任心的高低、工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司的经营绩效,直接影响到公司利益。近年来,公司系统广大财务人员在加快公司发展、加强经营管理、应对金融危机、防范经营风险、克服经营困难和维护公司利益等方面,忠于职守,埋头苦干,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充分展现了“特别负责任、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良好精神风貌,以实际行动推动了公司的健康发展。但也要看到,与国家电网公司深化“两个转变”和省公司“三思三晋”的要求相比,仍有部分财务工作人员工作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执行公司政策不到位,没有始终围绕公司利益开展工作,不能很好地为公司理好财、管好账。个别单位在依法理财、依法治企等方面存在问题较多,有些问题甚至很严重,若不尽快解决,势必影响到公司的科学发展。因此,一定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执行力,学会思考、用心思考、勤于思考,瞄准“三晋”目标,以积极进取的求胜欲望和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发挥聪明才智,不断提高工作标准,努力做好每一件事,把完成好本职工作作为对公司最大的贡献,推动财务工作取得新的更大成绩,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坚强的财力支撑。
三、明确目标,把握重点,确保经营目标全面完成
做好公司财务工作,对于进一步有效应对金融危机、夯实管理基础、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创造良好条件至关重要。公司财务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三思三晋”的工作方式,全面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大力加强财务信息化建设、制度建设和队伍建设,扎实做好电价财税政策争取、预算管控、成本控制、资金集中管理、资产处置、依法治企等各项重点工作,持续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为加快推进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建设和实现“两个转变”提供坚强的财务保障。概括起来讲,就是“围绕一条主线,加强三项建设,做好六篇文章”。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深入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
财务资源是公司的核心资源,是公司发展和电网发展的物质基础。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是进一步深化“四化”工作、推进“两个转变”的必然选择,是当前应对危机、克服困难、提升管理的现实需要,是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公司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
财务集约化的前提和基础是“六统一”,就是要着力实现公司会计政策、会计科目、信息标准、成本标准、业务流程、组织体系等六个方面政策标准、管理模式的统一规范。会计政策和成本标准,其背后反映的都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政策,是会计集中核算和预算集约调控的基础;会计科目和信息标准是财务信息生成、归集和加工的载体,是财务与业务信息集成的工具,是业务协同和横向融合的前提;统一组织体系和业务流程,是明晰各层级管理职能,收紧决策权和增强执行力的关键,也是完善内控体系、防范经营风险的重要保障。要严格按照“本部主导、分级落实”的原则执行好“六统一”。
财务集约化的关键是“五集中”,就是要着力实现“会计核算一本账,资金管理一个池,核算反映一个平台,财务监管一张网”。会计集中核算,核心要义在于构建一级核算体系,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报表自主生成。资金集中管理,核心要义在于构建资金池管理体系,实现资金的统一归集、调度、运作、融通和支付。资本集中运作,核心要义在于控制投资层级、优化投资方向和资产结构,实现资本向上集中、向主营业务聚拢。预算集约调控,核心要义在于围绕预算管理全过程,实现本部科学主导、项目动态储备、成本统一标准、执行可控在控、考评准确有力。风险在线监控,核心要义在于实施常态化的在线稽核,实现风险自动过滤、网上查证、在线分析和跟踪监控。
要深刻认识财务集约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按照省公司财务集约化实施细则的要求,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系统推进,确保取得实效。一要确保领导和机构到位,各单位要迅速成立财务集约化工作实施领导组和具体工作机构,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积极协调,分管领导要靠前指挥、抓好落实,确保工作有序推进。二要按照“简化会计主体、扁平管理级次”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优化职能界面,构建紧凑高效的组织体系。各单位要有序开展财务机构和会计主体撤并后的管理职能调整工作,为会计集中核算提供机制保障。三要重视业务协同,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责任,财务和业务部门要共同参与实施工作,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各项工作。四要严格实施要求,制定的各项具体措施必须符合公司实施细则的精神,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降低标准、放宽要求。五要狠抓落实,根据“一年全面推广、一年深化应用”的总体进度计划,按季度、月度细化分解目标任务,确保2011年初步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系,2012年基本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大幅提升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二)加大力度,创新机制,全面加强“三项建设”
实施财务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建设是关键,制度建设是基础,队伍建设是根本。要突出抓好这“三项建设”,以“三项建设”带动财务整体工作不断提升,确保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实现,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
1.加强信息化建设。财务信息化建设是“SG186”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财务集约化管理目标的重要手段。要以财务应用推广为载体,以推行会计集中核算为重点,加快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在三个方面实现新的跨越。一是财务应用推广基本完成。在目前母公司范围财务管控模块上线的基础上,完成子公司全面上线,实现“系统基本建成、单位全面应用、数据实时共享”的目标。二是会计集中核算初步实现。要全部实现账务体系的集中部署,通过一体化信息集成平台,将账务数据集中到省公司数据中心,实现全公司会计报表“一键式”生成。三是财务在线稽核全面运行。基于一体化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在线稽核功能,实施远程穿透稽核,确保经济业务“可视化”,实现财务监管“一张网”。围绕这三个目标,财务信息化建设要制定里程碑计划,牢牢抓住需求、集成、标准三个关键节点,实现整体推进,切实取得实效。
2.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是开展工作的依据和准绳,是提高财务管理执行力的前提和保障。公司现有财务制度不能完全适应“四化”工作要求,依法治企水平不高,近年来各种检查暴露出的问题也反映了现有制度存在缺失。随着国家监管力度的加大和电力企业依法经营社会关注度的增强,公司工作特别是财务工作必须要依法经营、依规办事。要把制度建设作为财务工作的大事来抓,突出抓好关系公司改革发展,关系集约化、标准化、信息化,关系夯实各项基础和提升风险防控能力等方面的制度建设和完善。要结合实际、持续创新、注重适应,通过全面梳理,废止一批、建立一批、完善一批,为公司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制度保障。
3.加强队伍建设。在公司面临形势不断变化、管理要求日益提高、经营环境日趋复杂的形势下,必须认真抓好财会队伍建设,优化财会队伍知识结构,提高队伍执行能力。要切实坚持以人为本,以提升财会队伍素质和执行力为着力点,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加快培育“诚信、责任、创新、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公司财会干部贯彻落实公司党组决策部署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定性。要加大业务培训和财务知识调考力度,完善准入机制和激励机制,为财会人员的发展创造条件,搭建舞台,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强、作风优良、视野开阔、综合素质好的财会领导人才队伍;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财会骨干人才队伍;一支纪律严明、业务熟练、敬业爱岗、执行力强的财会技能人才队伍,更好地适应和服务公司的改革与发展。
(三)超前谋划,认真研究,积极争取电价财税政策
当前,电价改革正处于关键时期,亟待解决的电价矛盾还很多,争取电价政策仍面临较大困难。要针对电价工作特点,在落实好电价调整政策、确保公司经营成果的基础上,密切关注国家政策动态,超前谋划,认真配合价格主管部门做好电价改革研究工作,积极反映公司意见和建议,推动相关电价矛盾疏导,切实维护好公司利益。要加强输配电价机制研究,结合“成本加收益”的输配电价核价方式,优化输配电成本结构。进一步研究发电企业竞价上网、大用户直供电试点、多边交易试点等电价问题,积极推进大型风电基地送出、电铁配套供电工程等电价研究与政策争取工作。要认真梳理近年来各类财税检查所出现的问题,做好公司各项经济业务和财税政策的衔接,进一步提升准则应用、税收筹划、风险研判的能力和水平,确保用好用足各项财税政策。
(四)科学主导,细化考核,进一步增强预算调控力和执行力
要将预算作为推进公司“四化”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组织开展年度预算编制工作,准确预测各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努力消除不确定因素,增强预算管理的预见性和准确性,提高预算的调控力和执行力。要着力构建和应用统一的预算编制平台,在推广应用预算编制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成本体系、预算科目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要不断做实项目预算,各业务部门的项目安排必须严格按规则进行评级,形成项目储备库,做到预算安排的所有项目来源于项目储备库,进一步加强财务预算与业务预算的协同性。要以标准成本体系为基础,实现零基预算和弹性预算相结合的管理模式,扎实推进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责任向一线班组和员工延伸,提高预算的精益化程度。要切实开展现金流量预算管理,细分现金流量项目及资金属性,强化预算收支过程控制,增强预算的执行力。要强化预算分析,动态分析预算执行与预算目标的差异,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管理的措施和建议。要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建立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将预算偏差纳入业绩考核评价体系,确保预算执行的刚性。
(五)突出重点,加强控制,持续深化成本管理
要认真总结“三节约”活动经验,提炼在基本建设、生产运行、检修作业、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降本增效的新点子、好做法,形成成本控制的常态机制。要进一步推进发电权交易,最大限度地优化购电序位,大力控制购电成本。要抓好高损台区和线路的改造,加强综合线损管理,特别是在城乡各类用电同价后,要将原农维费补贴的低压线变损纳入考核体系,实现公司降损目标。要继续坚持勤俭办企业的思想,严格资金审批程序,做好营销表计、科研开发、课题研究等专项成本支出的投入产出分析,严格控制非生产经营和小型基建支出,坚决避免无效支出。要减少资金沉淀,强化融资计划的审查与控制,进一步降低融资成本。要突出抓好基建财务管理,改变过去基建财务会计以工程核算和资金拨付为主的“大出纳”角色,认真梳理基建项目各环节的管理要求,明确关键控制点,加大财务管控力度,强化资产全寿命周期成本管理,全面参与投资论证,大力推行执行概算,按时保质完成决算转资,加强项目后评估,有效控制建设成本,努力降低工程造价。
(六)明确目标,扎实推进,确保资金集中管理取得实效
资金是企业运营的血液,强化资金集中管理是增强公司集团化运作能力的关键。要落实银行账户管控目标,搭建公司统一的资金池账户管理体系,进一步优化资金归集路径,实现电费和经费资金在资金池内自动归集,资金集中比率从月末时点控制转变为按日平均余额控制,进一步提高资金归集效率。大力推进月度现金收支预算管理,严格按照现金流预算确定的项目、额度及时间安排资金支出,健全资金集中支付审批制度和流程,实行统一结算、集中支付,实现现金收支、融通、备付的闭环管理,不断提高资金运作效益。
(七)优化结构,规范处置,切实提高资产质量
要进一步夯实资产管理基础,推进公司设备资产一体化建设,通过ERP平台实现设备购建、维护、技改、转移、调拨、报废等业务的紧密集成和数据共享,实现公司固定资产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实时联动。建立集团管控模式下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系统,进行统一的资产分类管理。要结合电网整体规划,继续清理不良资产、低效资产和非主业投资,整合公司系统产权资源,提高主营业务资产比重,优化资产结构和资本布局。要针对历次审计和检查披露的挂账经济事项多、时间跨度长的问题,下大力气清理各种往来账项,落实责任,强化考核,完善制度,做到标本兼治。要巩固主多分离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地(市)层面多经企业调查摸底分析和“五分开”相关工作,继续推进晋能集团资产重组的后续工作。加强无形资产和财产保险的集约化管理,促进资产管理水平持续提升。
(八)堵塞漏洞,纠防并举,认真落实依法治企要求
要全面梳理业务流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不断夯实财会基础工作,切实堵塞各环节漏洞,着力解决有法不依、有章不循、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监督不严、执行不力等突出问题。加强对重要事项、关键环节的财务稽核力度,强化过程跟踪和分析,适时推进全面风险管理,开展风险评估辨识、财务诊断、风险预警等工作。开展内部控制及评价工作,综合发挥审计、监察、法律的监督作用,构筑坚强的风险防控体系。针对近年来各类审计和专项检查所暴露出的问题和隐患,要举一反三,深刻剖析,按照“四不放过”原则认真规范整改,不断完善制度。严格控制任何形式的对外投资、借款和担保,防范经营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