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医疗风险管理是指医院有组织有系统地消除或减少医疗风险的危害和经济损失,通过对医疗风险的分析,,寻求医疗风险的防范措施,尽可能地减少医疗风险的发生。护理风险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环节和过程中,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就会给患儿和家属带来痛苦。因此要有效地回避护理风险,防范和减少护理纠纷,为患儿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必须实施有效的护理风险管理。
小儿的生理解剖,免疫系统,代偿能力均与成人存在极大差异,患病后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这就决定了儿科患者治疗护理方面的特殊性和风险性。
一 不安全因素
(一)特殊性因素
1.高危儿新生儿喂养问题 从喂养时间,方式,浓度喂养量的增多或减少均与正常新生儿有极大差别。这一过程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在喂养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喂养不当(如婴儿仅有觅食反射,无吞咽反射时进行滴管喂养,喂养姿势不正确,二次喂奶间隔时间及量不正确)就会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或营养问题,甚至加重原发病或引发并发症。
2.高危新生儿保暖问题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特殊性,有效保暖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临床护理中保暖管理过程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如通气,电源,温度,湿度,病情及疗效的观察。温度过高可以起烫伤,诱发高热惊厥,温度过低时导致体温不升,新生儿硬肿症等问题。
3.儿科治疗的特殊性 其治疗措施复杂多样,用药量少而全,而临床上缺乏儿童用药剂型,护士必须根据药物浓度准确计算每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用药时间及方式,又要现用现配,如不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极易忙中出错。
4.基础护理的特殊性;新生儿皮肤薄嫩,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条件高,花费时间长,而且这些工作均在患儿家属注释下完成。其护理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期望值存在差异。
5.儿科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护士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医疗仪器操作技能,如温箱,小儿高压氧舱,肺炎治疗仪,监护仪等。若使用不当极易影响疗效,可诱发医疗纠纷。设备使用前后如不注意维护保养,故障不及时清除,不注意动态观察性能,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二)常见因素
1 护士因素:(1)缺少敬业精神: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查对不严;不按医嘱控制滴速;忽视巡回不及时导致输液渗漏,局部组织坏死进而引起头皮坏死或疤痕。(2)服务态度和意识差;患儿病情变化快,自制力差,缺乏表达,不合作,家长心切亲切,期望值高,而护士态度冷漠,对静脉穿刺失败习以为常,缺乏同情心,引起家长反感,愤怒。尤其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家属更是无端怀疑护士,吹毛求疵。(3)技术水平差;对病情观察缺乏准确性,预见性。如护士给患儿正在进行治疗护理或滴管喂奶过程中突发的病情变化常措手不及,抢救患儿惊慌失措。此时患儿家长就武断的认为护士操作不当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死亡的直接原因。
2.财.物因素:应急物资准备不充分,氧气及常用急救药品.物品准备不完善,抢救器材不及时检修,使用中出现故障,延误抢救。
3.时间因素:节假日中夜班值班人员,新上岗护士思想懈怠,最易出现治疗漏做,不记录,更改医嘱,观察病情不及时,基础护理不落实,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二 控制与防范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科医疗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医疗安全意识其护理安全管理必须坚持把握八大关坚持三不放过,抓住四大薄弱环节
培养护士具备多种能力,就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把住八大关:1 头皮静脉穿刺关 2 护理操作查对关 3 危重急诊患儿抢救护理关 4 危重患儿交接班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关 5 基础护理沟通技巧关 6 保暖.喂养.抗感染关 7 熟悉病史及诊断史 8 儿科各种仪器的使用效果及时评价。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理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仍不能免除护理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二)制定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在平常工作中,儿科管理者要抓住四个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查房 1 新急危重疑难病患儿 2 节假日,夜班时间 3 新工作三年以内的护士 4 思想素质差经常违规的护士。
儿科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还要着力培养护士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 照顾能力 2 沟通能力 3 正确的判断能力 4 敏锐的观察能力 5 熟练的护理技术与动手能力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自我管理及专业成长能力。
(三)明确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护士长负责具体护理风险管理,科室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科室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经常巡查监督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患者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患儿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四)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除外严格执行院里的规章制度,科室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失误坚持三不放过,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的护理纠纷与差错,其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发生差错与纠纷未吸取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必须组织科室人员及时深刻讨论和整改,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把医疗安全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五)规范护理药品.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由于仪器或护理用品的质量问题,也会引发护理问题的发生。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并挂于仪器旁,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的检查制和报告制。对于科室使用的药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有效期专人查对,专人管理。每周检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和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六)加强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使护士充分意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
小儿的生理解剖,免疫系统,代偿能力均与成人存在极大差异,患病后病情变化快,难以预料。这就决定了儿科患者治疗护理方面的特殊性和风险性。
一 不安全因素
(一)特殊性因素
1.高危儿新生儿喂养问题 从喂养时间,方式,浓度喂养量的增多或减少均与正常新生儿有极大差别。这一过程是否顺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护士的工作状态。同时要在喂养过程中会发现问题。喂养不当(如婴儿仅有觅食反射,无吞咽反射时进行滴管喂养,喂养姿势不正确,二次喂奶间隔时间及量不正确)就会引起窒息,吸入性肺炎或营养问题,甚至加重原发病或引发并发症。
2.高危新生儿保暖问题 新生儿皮下脂肪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体表面积相对较大等生理特点决定了新生儿体温易受环境因素影响的特殊性,有效保暖已成为挽救生命的重要措施。临床护理中保暖管理过程也存在着许多安全隐患;如通气,电源,温度,湿度,病情及疗效的观察。温度过高可以起烫伤,诱发高热惊厥,温度过低时导致体温不升,新生儿硬肿症等问题。
3.儿科治疗的特殊性 其治疗措施复杂多样,用药量少而全,而临床上缺乏儿童用药剂型,护士必须根据药物浓度准确计算每种药物的使用剂量,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用药时间及方式,又要现用现配,如不保持高度清醒的头脑,极易忙中出错。
4.基础护理的特殊性;新生儿皮肤薄嫩,口腔,脐部,臀部护理技术操作要求条件高,花费时间长,而且这些工作均在患儿家属注释下完成。其护理结果往往与家长的期望值存在差异。
5.儿科新技术的发展要求护士掌握新技术,新设备应用的基本原理并熟练掌握医疗仪器操作技能,如温箱,小儿高压氧舱,肺炎治疗仪,监护仪等。若使用不当极易影响疗效,可诱发医疗纠纷。设备使用前后如不注意维护保养,故障不及时清除,不注意动态观察性能,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发生意外。
(二)常见因素
1 护士因素:(1)缺少敬业精神:不按操作规程操作;查对不严;不按医嘱控制滴速;忽视巡回不及时导致输液渗漏,局部组织坏死进而引起头皮坏死或疤痕。(2)服务态度和意识差;患儿病情变化快,自制力差,缺乏表达,不合作,家长心切亲切,期望值高,而护士态度冷漠,对静脉穿刺失败习以为常,缺乏同情心,引起家长反感,愤怒。尤其当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家属更是无端怀疑护士,吹毛求疵。(3)技术水平差;对病情观察缺乏准确性,预见性。如护士给患儿正在进行治疗护理或滴管喂奶过程中突发的病情变化常措手不及,抢救患儿惊慌失措。此时患儿家长就武断的认为护士操作不当是导致患儿病情加重或死亡的直接原因。
2.财.物因素:应急物资准备不充分,氧气及常用急救药品.物品准备不完善,抢救器材不及时检修,使用中出现故障,延误抢救。
3.时间因素:节假日中夜班值班人员,新上岗护士思想懈怠,最易出现治疗漏做,不记录,更改医嘱,观察病情不及时,基础护理不落实,导致护理差错发生。
二 控制与防范
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儿科医疗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医疗安全意识其护理安全管理必须坚持把握八大关坚持三不放过,抓住四大薄弱环节
培养护士具备多种能力,就能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一)不断加强护理业务质量建设,工作中要坚持把住八大关:1 头皮静脉穿刺关 2 护理操作查对关 3 危重急诊患儿抢救护理关 4 危重患儿交接班病情观察预防并发症关 5 基础护理沟通技巧关 6 保暖.喂养.抗感染关 7 熟悉病史及诊断史 8 儿科各种仪器的使用效果及时评价。医疗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加之患者疾病的复杂性.特殊性.多变性,护理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来保障护理安全,但有时仍不能免除护理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抓好护理业务质量建设。
(二)制定儿科护理风险管理计划。首先识别护理风险,对照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配套文件,查找安全隐患,分析出现过的问题和教训。识别并确定目前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问题,制定护理风险管理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科室护理风险管理工作。在平常工作中,儿科管理者要抓住四个薄弱环节,进行重点查房 1 新急危重疑难病患儿 2 节假日,夜班时间 3 新工作三年以内的护士 4 思想素质差经常违规的护士。
儿科管理者在平时工作中还要着力培养护士具备以下几种能力:1 照顾能力 2 沟通能力 3 正确的判断能力 4 敏锐的观察能力 5 熟练的护理技术与动手能力 6 解决问题的能力 7 自我管理及专业成长能力。
(三)明确科室护理风险管理职责,加强护理风险监控。护士长负责具体护理风险管理,科室要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组长及时了解.掌握各种相关信息。科室定时召开护理安全管理会,不断找出安全隐患,提出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实施护理质量监控。护士长经常巡查监督护士工作与制度落实情况,检查危重患者护理完成情况,经常到病房调查护理服务态度,广泛征求患儿及家属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本科室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信息及隐患,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对策。
(四)制定护理安全管理制度。除外严格执行院里的规章制度,科室有自己的规章制度。重点强调假日期间要注意人员配备,急救药品设备是否处于备用状态。对护理工作中出现的差错失误坚持三不放过,一旦出现任何问题的护理纠纷与差错,其原因未查清不放过;发生差错与纠纷未吸取教训不放过;改进措施未落实不放过,必须组织科室人员及时深刻讨论和整改,做到事事,时时处处把医疗安全放在心上,落实在行动上。
(五)规范护理药品.物品.仪器的应用与管理,持续质量改进。由于仪器或护理用品的质量问题,也会引发护理问题的发生。制定各专科仪器操作程序并挂于仪器旁,实行科室护理物品质量问题的检查制和报告制。对于科室使用的药品,严格三查七对制度。对于药品的使用方法,保存方法,有效期专人查对,专人管理。每周检测护理风险管理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寻找护理安全隐患,寻找改进的机会和环节,制定预防措施和纠正措施。
(六)加强儿科护士风险防范意识。护理风险管理是一项长期.持续的工作,需要不断培训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断健全护理管理机制,有效地推进科学化.系统化.制度化的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真正为患者提供安全.有序.优质的护理。在健全护理管理制度的同时,从提高法律意识入手,全面培训护士,使护士充分意识到严格执行法律.法规.规章就是在履行法律职责,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感和诚信度,提高护士防范护理风险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