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MSCI公布了季度指数调整安排,进一步提高了A股纳入因子的比重。二次扩容提振激起了投资者特别是基民的一些遐想。
不过,从现存的MSCI主题基金来看,无论规模还是业绩,实际都不太理想。截至8月14日,存量23只产品年内平均上涨约20%,整体弱于沪深300,同时总体规模相比去年底缩水26.74%。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类产品,应该以多长时间段具体考核呢?
2018年开始,公募布局MSCI主题基金的力度开始加大,截至目前共成立了23只MSCI主题基金,其中年内新增了12只产品。从对标的指数来看,目前市场上跟踪较多的就有MSCI中国A股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
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因为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与“入摩”直接相关,跟踪该指数的基金多达8只。在去年集中成立时,这类指数基金的一大卖点就是长期表现略优于沪深300。不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国际通指数的相对表现却没能延续,今年以来逊色于沪深300和上证50的同期表现。此外,3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基金表现也未与国内众多的宽基指数产品拉开差距。
除了完全复制策略,也有基金公司成立了对应指数的增强型基金。但从今年表现看,指数增强的产品表现比较一般,其中富国MSCI中国A股国际通增强落后对应指数5.33%。
MSCI的指數体系庞大,相比以上两类基金,国内跟踪MSCI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例如MSCI中国质量指数、红利指数、低波指数的产品相对小众,今年以来策略指数基金的表现也出现分化。其中,质量、消费等策略表现较好:中金MSCI中国A股质量今年以来上涨36.99%,该指数构建时通过较高的ROE、稳定的收益增长和较低的财务杠杆3个指标筛选高质量增长的公司,具体个股中,海天味业、伊利股份、五粮液等消费龙头是基金的配置主力;而成立以来相对于沪深300,前海开源MSCI中国A股消费约有5.73%的超额收益,但个股和板块的高度暴露使基金在近期波动明显。
与之相反,价值、红利等策略表现不佳,其中中金MSCI中国A股价值今年以来仅上涨11.63%,中金MSCI中国A股红利今年收益率仅7.18%,重仓股近期波动较大。
今年以来,对标国内市场指数,多数MSCI主题基金的差距虽不明显,但却明显落后于部分绩优主动型基金。在此背景下,无论场内份额还是场外规模,MSCI主题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其中,场内交易的11只ETF基金场内份额年内平均缩水49.80%,新华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目前场内份额仅余0.1亿份,相比年初减少91.23%。场外的主题基金规模大都在3亿以内,多只基金已经进入迷你基金行列,中金基金旗下4只MSCI主题基金规模均未超过5000万。
MSCI本次季度调整是将大盘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至15%,新增了中国中铁、宁波港、上海建工等8只成份股;可以预见在11月中盘因子纳入前,多数主题基金的走势和沪深300并不会有明显差距。但是MSCI投资价值是体现在长期的:一方面MSCI的选股风格并不是长期一致的,MSCI看重成份股的可投资性,国际通指数的自由流通市值覆盖比例也会逐渐提升至85%,成份股以及风格变化最终会带来业绩的差距;另一方面,布局跟踪MSCI相关指数的基金可以分享外资流入带来的红利。
此外,布局跟踪MSCI相关指数的基金随着因子投资的普及,海外成熟的Smart beta在国内可能迎来大发展。目前中小型基金公司成立的低波、红利、价值、质量等Smart Beta指数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国际化以及差异化的指数编制方式反而可能产生超额收益或者减少风险,例如,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指数通过对个股进行ESG评级,在财务造假事件之前,就已下调了康美药业的ESG评级,成功避雷。
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大部分主题基金定位和国内宽基指数趋同。但未来随着国际资金持续流入A股,A股在MSCI新兴市场占比也会逐渐提高,MSCI主题基金具备长期投资机会。
不过,从现存的MSCI主题基金来看,无论规模还是业绩,实际都不太理想。截至8月14日,存量23只产品年内平均上涨约20%,整体弱于沪深300,同时总体规模相比去年底缩水26.74%。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这类产品,应该以多长时间段具体考核呢?
“宽基”与国内指数趋同
策略指数分化明显
2018年开始,公募布局MSCI主题基金的力度开始加大,截至目前共成立了23只MSCI主题基金,其中年内新增了12只产品。从对标的指数来看,目前市场上跟踪较多的就有MSCI中国A股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指数、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
当然,数量最多的还是被动指数型基金,因为MSCI中国A股国际通指数与“入摩”直接相关,跟踪该指数的基金多达8只。在去年集中成立时,这类指数基金的一大卖点就是长期表现略优于沪深300。不过,在运行了一段时间后,国际通指数的相对表现却没能延续,今年以来逊色于沪深300和上证50的同期表现。此外,3只跟踪MSCI中国A股指数的基金表现也未与国内众多的宽基指数产品拉开差距。
除了完全复制策略,也有基金公司成立了对应指数的增强型基金。但从今年表现看,指数增强的产品表现比较一般,其中富国MSCI中国A股国际通增强落后对应指数5.33%。
MSCI的指數体系庞大,相比以上两类基金,国内跟踪MSCI的Smart Beta策略指数,例如MSCI中国质量指数、红利指数、低波指数的产品相对小众,今年以来策略指数基金的表现也出现分化。其中,质量、消费等策略表现较好:中金MSCI中国A股质量今年以来上涨36.99%,该指数构建时通过较高的ROE、稳定的收益增长和较低的财务杠杆3个指标筛选高质量增长的公司,具体个股中,海天味业、伊利股份、五粮液等消费龙头是基金的配置主力;而成立以来相对于沪深300,前海开源MSCI中国A股消费约有5.73%的超额收益,但个股和板块的高度暴露使基金在近期波动明显。
与之相反,价值、红利等策略表现不佳,其中中金MSCI中国A股价值今年以来仅上涨11.63%,中金MSCI中国A股红利今年收益率仅7.18%,重仓股近期波动较大。
因子扩容体现长期价值
今年以来,对标国内市场指数,多数MSCI主题基金的差距虽不明显,但却明显落后于部分绩优主动型基金。在此背景下,无论场内份额还是场外规模,MSCI主题基金都出现不同程度缩水。
其中,场内交易的11只ETF基金场内份额年内平均缩水49.80%,新华MSCI中国A股国际通ETF目前场内份额仅余0.1亿份,相比年初减少91.23%。场外的主题基金规模大都在3亿以内,多只基金已经进入迷你基金行列,中金基金旗下4只MSCI主题基金规模均未超过5000万。
MSCI本次季度调整是将大盘股纳入因子从10%提升至15%,新增了中国中铁、宁波港、上海建工等8只成份股;可以预见在11月中盘因子纳入前,多数主题基金的走势和沪深300并不会有明显差距。但是MSCI投资价值是体现在长期的:一方面MSCI的选股风格并不是长期一致的,MSCI看重成份股的可投资性,国际通指数的自由流通市值覆盖比例也会逐渐提升至85%,成份股以及风格变化最终会带来业绩的差距;另一方面,布局跟踪MSCI相关指数的基金可以分享外资流入带来的红利。
此外,布局跟踪MSCI相关指数的基金随着因子投资的普及,海外成熟的Smart beta在国内可能迎来大发展。目前中小型基金公司成立的低波、红利、价值、质量等Smart Beta指数基金,虽然规模不大,但是其国际化以及差异化的指数编制方式反而可能产生超额收益或者减少风险,例如,MSCI中国A股国际通ESG指数通过对个股进行ESG评级,在财务造假事件之前,就已下调了康美药业的ESG评级,成功避雷。
不可否认的是,短期大部分主题基金定位和国内宽基指数趋同。但未来随着国际资金持续流入A股,A股在MSCI新兴市场占比也会逐渐提高,MSCI主题基金具备长期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