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烦恼的上校
卡纳里斯上校最近很是烦恼。这正是一九四三年,二战正酣,同盟军节节胜利,德军却处处受挫,伤亡惨重。战局的失利没让这位德国谍报局长官忧心,他忧心的是手头的新任务——抓获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很纳闷,为什么元首最近会这么迷信间谍活动呢?
几个月以前,意大利发生政变,德国最高领袖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捕。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火冒三丈,命令卡纳里斯迅速查明墨索里尼的下落,并制定出营救方案。这点儿小事还是难不倒卡纳里斯的。九月中旬,他派出一支伞兵特遣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救出了被囚于撒丁岛的墨索里尼,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得知盟友被救,希特勒很是得意,又起了一个新的念头:“既然咱们能够从敌人眼皮底下把墨索里尼救出来,难道就不能把英国首相丘吉尔抓到柏林来吗?”
决定只需一拍脑门儿,可怜的却是卡纳里斯上校。命令下来了:“抓捕丘吉尔。为办成此事,你有权抽调任何你认为合适的人员,选用任何你认为合适的装备。”
这任务可太棘手了。
卡纳里斯闷闷不乐地回到办公室,大口大口吸起烟,吐出来的烟圈就像一个个问号,把卡纳里斯包了个严实。谁给元首出的馊主意?上哪儿去抓这个丘吉尔呢?
正发着愁,秘书踩着高跟鞋走了进来,递上一份特务发来的特急电报。特急?他凑到灯下一字一字地读起来:“丘吉尔将于十一月六日来斯坦尔皇家空军基地视察,并到附近的斯德坦尔村农场度过周末……”
卡纳里斯笑了,这不正是捉拿丘吉尔的天赐良机吗?
初组特遣队
卡纳里斯已经盘算好了,德军伪装成同盟军,就能不动声色地进入村落,可以派去一支小型特遣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谁当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合适呢?
“将军,派出去的人需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合适的人倒是有一个,可惜……”说到这里,秘书苦笑了一下。
“谁?你快说!”上将催促着。
“特种部队伞兵师的施坦因纳中校最合适。可惜他现在被关进了集中营。”
这个施坦因纳在战前是个很有才华的工程师,曾经在英国留学,英文很好。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被编入特种部队,由于胆识过人,很快晋升至中校。前不久军队行军时,党卫军调戏一个犹太姑娘,施坦因纳见了忍不住嘲笑几句,不想激怒了他们,被当场押送到了集中营。
“嗯,看来还挺有个性的。”卡纳里斯打算亲自到集中营见识见识这个中校。抵达集中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晨光中,身着囚服的施坦因纳身体魁伟,蓝眼睛,金頭发,典型的亚利安人种的气质,一眼就给将军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他听懂了将军的来意,却面露难色:“将军,一个犯人怎么去执行元首的特殊使命呢?”“这你不用担心。元首已经授权给我,从现在起你听我的命令,戴罪立功!”
队长已经找到,现在还缺一个接头人。卡纳里斯看中了戴夫林。他是英国人,在农场守门,却也是一名德国间谍,会在特遣队在英期间负责接应。
很快,三十多名士兵也挑选好,特遣队集结完毕了。他们在德国首都柏林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在十一月五日深夜,坐上了去往英国的飞机。这正是丘吉尔动身去村落视察的前一天。
施坦因纳上将深深呼出一口气,这次他们的行动会和上次一样顺利吗?
德国特务
飞机轰鸣而起,很快消失在夜幕中。它飞越英吉利海峡,向紧靠海岸的斯德坦尔村逼近。拂晓时分,施坦因纳领导的特遣队跳伞着陆了。
这已不是德国,而是英国的土地。
施坦因纳他们穿着波兰军装,掩埋好自己的降落伞,向亮着火光的地方靠拢。那是负责接应的戴夫林事先点好的定位火焰。戴夫林迎上前去,只跟施坦因纳交代了几句就悄悄回村去了。
在英国这片乡村,不止有他一个德国特务。他的另一个同伴,叫裘安娜,有台电报机,负责向柏林发报传递信息,戴夫林这边的情况,正是通过裘安娜发出去的。她自己经营农场,是村子里最富有,唯一家里有汽车的一位。要知道,因为做特务,她和戴夫林都偷偷地过得很滋润。
戴夫林匆匆走回村落。现在他要去找裘安娜发报,向柏林报告特遣队平安抵达的情况。这是一段不短的路。晨光中,前面隐隐有一个人影。那是谁?这么早怎么会有人?难道他们的事情被发现了吗?戴夫林紧张起来,手摸向裤兜,那里有一把应急枪。走近了,看清了,原来那是在农场里打工的毛莉。
戴夫林终于放心了。他知道,这姑娘一直对自己有意思,现在出现在这儿,大概是在等自己回村吧。他猜得没错,这姑娘太痴情了,整整一夜没合眼,天还没亮就在路上等着他。不过戴夫林哪有心思跟她纠缠呢,故意打了个哈欠:“我太困了,先睡一会儿,下午上你家找你。”毛莉满意了,快活地在戴夫林的脸上吻了吻,回身跑回了村里。
意外暴露
天开始放亮了。悠远的鸽哨传来,斯德坦尔村格外静谧。一队“波兰”伞兵出现在村头小道上,那正是施坦因纳率领的特遣队,他们已经做好了伪装。要知道,根据日内瓦协议,冒穿敌方服装是犯死罪的,他们只能外面穿波兰军装,里面穿德军军装,裹上厚厚的两层。
行动开始了。他们冲进村里,假装在教堂附近进行演习。口令声与皮靴声噼啪响起,声势着实不小,一些村民带着孩子好奇地围在旁边。很好,现在大家都相信他们只是一支波兰军队,就算丘吉尔的护卫队也不会发现。到时候……
可现实总不会像计划的那样完美。这不,村民们尖叫起来了,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跌进了磨坊旁边的小渠,眼看就要被冲走。一名“波兰”伞兵见义勇为跳进水中,双手把女孩托出了水面。女孩得救了,这个伞兵却被激流推到了磨坊的巨大涡轮底下,不等战友赶到救援,就陷入飞快转动的涡轮钢片中。那人的军服被撕破了,德国的军装露了出来,让挤在人群前面的毛莉一眼发现。
她尖叫起来:“他们是德国军队!”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乱成一片。 事情发生得太快了,还没等施坦因纳反应过来呢,身份就已然暴露了。他恼怒不已,立即下令封锁公路,占领教堂,还把全村大人小孩统统关了进去。他已经显示出了与本国国家领袖相同的品质:暴力专断。
斯特坦尔教堂的神甫是一位年过半百、德高望重的老人,多年来一直与妹妹帕米拉兢兢业业地管理教区事务。这时候他当然要挺身而出。他示意妹妹帕米拉和毛莉躲进教堂的厢房,而后向施坦因纳表示抗议。施坦因纳哪里在乎这些,一把将老人推倒在地,冲进藏人的房间,却发现两个姑娘已经奇迹般地消失了。
“那两个姑娘上哪里去了?”神甫缄口不言,他只等着吃耳光了。
神秘的地道
帕米拉和毛莉不是凭空消失的。
教堂里有一条通往村外的地道,神甫的妹妹帕米拉带着毛莉从地道里逃走了。村子已经进驻了德军,现在她们要赶快向美军驻英演习部队报警。
这里离驻地还很远,帕米拉要先去找一个人——裘安娜。她只知道裘安娜是村里唯一有车的人,却不知道她也是一名隐藏极深的德军特务。汽车正停在农场外面,帕米拉进了门,把村里的情况说了一遍,便接过钥匙,转身向门外奔去。她没想到,裘安娜已经在身后掏出了枪。
砰,砰,子弹入背了。不知道哪里来的毅力,中枪的帕米拉没有倒下,而是踉踉跄跄地走到汽车旁,插钥匙,发动。整个过程才十几秒钟。汽车就像一个醉汉,忽左忽右地向前驶去。等裘安娜追出去的时候,车已经开走了。她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多补几枪。
再说毛莉,她没有和帕米拉一起去借车。在她眼里,比一切都更重要的,是她的爱人戴夫林。毛莉冲进戴夫林家的时候,他正摊开一张小型的军用地图,仔细测算着去海边的路程,好为特遣队安排退路。
门口的毛莉喘着粗气:“快走!德国人占领了村里的教堂……我跟帕米拉是从教堂地道里逃出来的,这会儿她到美国演习军队报信去了!”
戴夫林的脸色变了。姑娘以为自己的爱人害怕了,便拉起他的手往外跑。
“地道在哪里?”
“就在东头柴垛的旁边!”
戴夫林甩开毛莉:“你去找帕米拉,我去农场报信。”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朝着相反方向飞奔而去。
交火
另一边,帕米拉终于赶到美军驻地。她支持不住昏迷过去,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驻地指挥官沙夫托上校想,这个姑娘中了两枪还能驾车过来,简直是奇迹。当然,更让他震惊的,是姑娘的报告。
今天清晨他刚得到消息,丘吉尔首相会前来村子视察,看来德军的突然到来一定与这件事有关。他命令少校凯恩驾车迎接首相车队,本人则挽起袖子,亲自带领机动部队前去消灭占领教堂的德寇。
很快地,沙夫托的機动部队赶到了。他们团团围住教堂,才发现,几乎整整一天了,村民们仍被德军困在里面。施坦因纳带人登上教堂的钟楼,居高临下进行扫射,美军伤亡惨重,却无法下令用迫击炮猛轰。教堂里妇女儿童的哭喊声阵阵传来,里面毕竟还有无辜的生命啊!沙夫托上校左右为难。幸好,凯恩少校回来了,他倒是想到一个主意。
教堂外,美军的枪火突然停了。德军正在纳闷,却看见一位美国军官驾驶插有白旗的吉普车向教堂大门开来,这人正是凯恩少校。施坦因纳见他只身一人,便命令停止射击,亲自打开教堂大门询问情由。
凯恩下车行了个军礼:“中校先生,你看是不是先把老百姓们放出来,我们再来个你守我攻,真正地比个高低?”施坦因纳还了个礼,点点头。村民们和神甫终于被释放了,人们扶老携幼,按着凯恩少校的指引向村外疏散。
最后挣扎
村民们刚疏散干净,枪声就响了。这下再无顾忌,教堂外的美军机枪、迫击炮齐齐发射,刹那间,教堂便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德国人的自步枪都成了哑巴,再无用武之地。
天色渐渐暗了,德军特遣队队员无力接火,接二连三地倒下,败局已定。施坦因纳心急如焚。他知道,再这么下去,所有的特遣队员包括自己都会死在这里,更别提抓获丘吉尔了。这时,火光里出现一个人影,正是德军特务戴夫林。他按照毛莉的话,沿地道进了教堂。“中校,快跟我来,这条秘道可以出去!”
几名负伤的特遣队员排成一行:“中校先生,您快突围吧,我们掩护您!”施坦因纳无可奈何,带上跟随自己多年、身负重伤的副官汉斯走了。地道里,枪炮声渐渐隐去,他们不知道,此刻的教堂就像一柄黑夜中的火炬……
村外的小河边上,停着一艘前来接应的气船。施坦因纳是不会上船的,他知道,身为军人,任务比性命更重要。他仔细听了听四周的动静,命令戴夫林和汉斯赶快上船闯出海湾,自己孤身一人踏上来路——他要趁乱去找丘吉尔。可这位首相此时又在哪儿呢?两军交火的事情估计早已泄露,丘吉尔应该正在某个地方避难。避难,在哪里避难呢?
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公路边上,一辆军用吉普车停着,里面喊话声和“滴滴嗒嗒”的发报声连成一片。他摸到车旁,砸昏了车上的美国军官,又剥下了他的军装。此时他已经有了目的地:美军演习部队驻地。他确信,丘吉尔这时准在那里躲避这场突然的袭击。
此时的美军驻地岗哨比平时增加了一倍。施坦因纳凭着车主的美军军服顺利地通过了一道道封锁,来到了别墅阳台旁边。一个肥胖的身影正在阳台上,从容地掏出火柴点燃口中衔着的雪茄,似乎在欣赏四周的夜景。借着月光,施坦因纳认出了,这个人正是丘吉尔。砰!砰!他接连开了两枪,阳台上的人当场倒在了血泊之中。别墅内外顿时乱作一团,四周的哨兵循声而来,持枪齐射,结果了这个顽强还击的刺客。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丘吉尔被刺身亡,理应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可是在世界史上却从未有过记载。人们仅能从史书上查到这件事: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丘吉尔首相准备动身前去参加德黑兰会议。”
原来,英国陆军情报部门对德国人的举动早有察觉,他们为保证首相的安全,故意放出消息,说首相要去斯德坦尔村视察。其实在当日,出现在美军驻地的是丘吉尔的替身——长相酷似他的电影演员乔治。
几日后,丘吉尔首相在德黑兰会议上露面,令希特勒大惊失色。因为手下分明告诉他,丘吉尔已被暗杀。
希特勒没有想到,不义之战,哪怕手段用尽也不会得到最后的胜利。
卡纳里斯上校最近很是烦恼。这正是一九四三年,二战正酣,同盟军节节胜利,德军却处处受挫,伤亡惨重。战局的失利没让这位德国谍报局长官忧心,他忧心的是手头的新任务——抓获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很纳闷,为什么元首最近会这么迷信间谍活动呢?
几个月以前,意大利发生政变,德国最高领袖希特勒的盟友墨索里尼被捕。消息传到柏林,希特勒火冒三丈,命令卡纳里斯迅速查明墨索里尼的下落,并制定出营救方案。这点儿小事还是难不倒卡纳里斯的。九月中旬,他派出一支伞兵特遣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救出了被囚于撒丁岛的墨索里尼,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得知盟友被救,希特勒很是得意,又起了一个新的念头:“既然咱们能够从敌人眼皮底下把墨索里尼救出来,难道就不能把英国首相丘吉尔抓到柏林来吗?”
决定只需一拍脑门儿,可怜的却是卡纳里斯上校。命令下来了:“抓捕丘吉尔。为办成此事,你有权抽调任何你认为合适的人员,选用任何你认为合适的装备。”
这任务可太棘手了。
卡纳里斯闷闷不乐地回到办公室,大口大口吸起烟,吐出来的烟圈就像一个个问号,把卡纳里斯包了个严实。谁给元首出的馊主意?上哪儿去抓这个丘吉尔呢?
正发着愁,秘书踩着高跟鞋走了进来,递上一份特务发来的特急电报。特急?他凑到灯下一字一字地读起来:“丘吉尔将于十一月六日来斯坦尔皇家空军基地视察,并到附近的斯德坦尔村农场度过周末……”
卡纳里斯笑了,这不正是捉拿丘吉尔的天赐良机吗?
初组特遣队
卡纳里斯已经盘算好了,德军伪装成同盟军,就能不动声色地进入村落,可以派去一支小型特遣队。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谁当这支队伍的指挥官合适呢?
“将军,派出去的人需要能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合适的人倒是有一个,可惜……”说到这里,秘书苦笑了一下。
“谁?你快说!”上将催促着。
“特种部队伞兵师的施坦因纳中校最合适。可惜他现在被关进了集中营。”
这个施坦因纳在战前是个很有才华的工程师,曾经在英国留学,英文很好。战争爆发后,他应征入伍,被编入特种部队,由于胆识过人,很快晋升至中校。前不久军队行军时,党卫军调戏一个犹太姑娘,施坦因纳见了忍不住嘲笑几句,不想激怒了他们,被当场押送到了集中营。
“嗯,看来还挺有个性的。”卡纳里斯打算亲自到集中营见识见识这个中校。抵达集中营时,已是第二天清晨,晨光中,身着囚服的施坦因纳身体魁伟,蓝眼睛,金頭发,典型的亚利安人种的气质,一眼就给将军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他听懂了将军的来意,却面露难色:“将军,一个犯人怎么去执行元首的特殊使命呢?”“这你不用担心。元首已经授权给我,从现在起你听我的命令,戴罪立功!”
队长已经找到,现在还缺一个接头人。卡纳里斯看中了戴夫林。他是英国人,在农场守门,却也是一名德国间谍,会在特遣队在英期间负责接应。
很快,三十多名士兵也挑选好,特遣队集结完毕了。他们在德国首都柏林经过几个月的强化训练,在十一月五日深夜,坐上了去往英国的飞机。这正是丘吉尔动身去村落视察的前一天。
施坦因纳上将深深呼出一口气,这次他们的行动会和上次一样顺利吗?
德国特务
飞机轰鸣而起,很快消失在夜幕中。它飞越英吉利海峡,向紧靠海岸的斯德坦尔村逼近。拂晓时分,施坦因纳领导的特遣队跳伞着陆了。
这已不是德国,而是英国的土地。
施坦因纳他们穿着波兰军装,掩埋好自己的降落伞,向亮着火光的地方靠拢。那是负责接应的戴夫林事先点好的定位火焰。戴夫林迎上前去,只跟施坦因纳交代了几句就悄悄回村去了。
在英国这片乡村,不止有他一个德国特务。他的另一个同伴,叫裘安娜,有台电报机,负责向柏林发报传递信息,戴夫林这边的情况,正是通过裘安娜发出去的。她自己经营农场,是村子里最富有,唯一家里有汽车的一位。要知道,因为做特务,她和戴夫林都偷偷地过得很滋润。
戴夫林匆匆走回村落。现在他要去找裘安娜发报,向柏林报告特遣队平安抵达的情况。这是一段不短的路。晨光中,前面隐隐有一个人影。那是谁?这么早怎么会有人?难道他们的事情被发现了吗?戴夫林紧张起来,手摸向裤兜,那里有一把应急枪。走近了,看清了,原来那是在农场里打工的毛莉。
戴夫林终于放心了。他知道,这姑娘一直对自己有意思,现在出现在这儿,大概是在等自己回村吧。他猜得没错,这姑娘太痴情了,整整一夜没合眼,天还没亮就在路上等着他。不过戴夫林哪有心思跟她纠缠呢,故意打了个哈欠:“我太困了,先睡一会儿,下午上你家找你。”毛莉满意了,快活地在戴夫林的脸上吻了吻,回身跑回了村里。
意外暴露
天开始放亮了。悠远的鸽哨传来,斯德坦尔村格外静谧。一队“波兰”伞兵出现在村头小道上,那正是施坦因纳率领的特遣队,他们已经做好了伪装。要知道,根据日内瓦协议,冒穿敌方服装是犯死罪的,他们只能外面穿波兰军装,里面穿德军军装,裹上厚厚的两层。
行动开始了。他们冲进村里,假装在教堂附近进行演习。口令声与皮靴声噼啪响起,声势着实不小,一些村民带着孩子好奇地围在旁边。很好,现在大家都相信他们只是一支波兰军队,就算丘吉尔的护卫队也不会发现。到时候……
可现实总不会像计划的那样完美。这不,村民们尖叫起来了,一个小女孩不小心跌进了磨坊旁边的小渠,眼看就要被冲走。一名“波兰”伞兵见义勇为跳进水中,双手把女孩托出了水面。女孩得救了,这个伞兵却被激流推到了磨坊的巨大涡轮底下,不等战友赶到救援,就陷入飞快转动的涡轮钢片中。那人的军服被撕破了,德国的军装露了出来,让挤在人群前面的毛莉一眼发现。
她尖叫起来:“他们是德国军队!”村民们顿时骚动起来,乱成一片。 事情发生得太快了,还没等施坦因纳反应过来呢,身份就已然暴露了。他恼怒不已,立即下令封锁公路,占领教堂,还把全村大人小孩统统关了进去。他已经显示出了与本国国家领袖相同的品质:暴力专断。
斯特坦尔教堂的神甫是一位年过半百、德高望重的老人,多年来一直与妹妹帕米拉兢兢业业地管理教区事务。这时候他当然要挺身而出。他示意妹妹帕米拉和毛莉躲进教堂的厢房,而后向施坦因纳表示抗议。施坦因纳哪里在乎这些,一把将老人推倒在地,冲进藏人的房间,却发现两个姑娘已经奇迹般地消失了。
“那两个姑娘上哪里去了?”神甫缄口不言,他只等着吃耳光了。
神秘的地道
帕米拉和毛莉不是凭空消失的。
教堂里有一条通往村外的地道,神甫的妹妹帕米拉带着毛莉从地道里逃走了。村子已经进驻了德军,现在她们要赶快向美军驻英演习部队报警。
这里离驻地还很远,帕米拉要先去找一个人——裘安娜。她只知道裘安娜是村里唯一有车的人,却不知道她也是一名隐藏极深的德军特务。汽车正停在农场外面,帕米拉进了门,把村里的情况说了一遍,便接过钥匙,转身向门外奔去。她没想到,裘安娜已经在身后掏出了枪。
砰,砰,子弹入背了。不知道哪里来的毅力,中枪的帕米拉没有倒下,而是踉踉跄跄地走到汽车旁,插钥匙,发动。整个过程才十几秒钟。汽车就像一个醉汉,忽左忽右地向前驶去。等裘安娜追出去的时候,车已经开走了。她很后悔,为什么没有多补几枪。
再说毛莉,她没有和帕米拉一起去借车。在她眼里,比一切都更重要的,是她的爱人戴夫林。毛莉冲进戴夫林家的时候,他正摊开一张小型的军用地图,仔细测算着去海边的路程,好为特遣队安排退路。
门口的毛莉喘着粗气:“快走!德国人占领了村里的教堂……我跟帕米拉是从教堂地道里逃出来的,这会儿她到美国演习军队报信去了!”
戴夫林的脸色变了。姑娘以为自己的爱人害怕了,便拉起他的手往外跑。
“地道在哪里?”
“就在东头柴垛的旁边!”
戴夫林甩开毛莉:“你去找帕米拉,我去农场报信。”说完,他便头也不回地朝着相反方向飞奔而去。
交火
另一边,帕米拉终于赶到美军驻地。她支持不住昏迷过去,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驻地指挥官沙夫托上校想,这个姑娘中了两枪还能驾车过来,简直是奇迹。当然,更让他震惊的,是姑娘的报告。
今天清晨他刚得到消息,丘吉尔首相会前来村子视察,看来德军的突然到来一定与这件事有关。他命令少校凯恩驾车迎接首相车队,本人则挽起袖子,亲自带领机动部队前去消灭占领教堂的德寇。
很快地,沙夫托的機动部队赶到了。他们团团围住教堂,才发现,几乎整整一天了,村民们仍被德军困在里面。施坦因纳带人登上教堂的钟楼,居高临下进行扫射,美军伤亡惨重,却无法下令用迫击炮猛轰。教堂里妇女儿童的哭喊声阵阵传来,里面毕竟还有无辜的生命啊!沙夫托上校左右为难。幸好,凯恩少校回来了,他倒是想到一个主意。
教堂外,美军的枪火突然停了。德军正在纳闷,却看见一位美国军官驾驶插有白旗的吉普车向教堂大门开来,这人正是凯恩少校。施坦因纳见他只身一人,便命令停止射击,亲自打开教堂大门询问情由。
凯恩下车行了个军礼:“中校先生,你看是不是先把老百姓们放出来,我们再来个你守我攻,真正地比个高低?”施坦因纳还了个礼,点点头。村民们和神甫终于被释放了,人们扶老携幼,按着凯恩少校的指引向村外疏散。
最后挣扎
村民们刚疏散干净,枪声就响了。这下再无顾忌,教堂外的美军机枪、迫击炮齐齐发射,刹那间,教堂便浓烟滚滚,火光冲天,德国人的自步枪都成了哑巴,再无用武之地。
天色渐渐暗了,德军特遣队队员无力接火,接二连三地倒下,败局已定。施坦因纳心急如焚。他知道,再这么下去,所有的特遣队员包括自己都会死在这里,更别提抓获丘吉尔了。这时,火光里出现一个人影,正是德军特务戴夫林。他按照毛莉的话,沿地道进了教堂。“中校,快跟我来,这条秘道可以出去!”
几名负伤的特遣队员排成一行:“中校先生,您快突围吧,我们掩护您!”施坦因纳无可奈何,带上跟随自己多年、身负重伤的副官汉斯走了。地道里,枪炮声渐渐隐去,他们不知道,此刻的教堂就像一柄黑夜中的火炬……
村外的小河边上,停着一艘前来接应的气船。施坦因纳是不会上船的,他知道,身为军人,任务比性命更重要。他仔细听了听四周的动静,命令戴夫林和汉斯赶快上船闯出海湾,自己孤身一人踏上来路——他要趁乱去找丘吉尔。可这位首相此时又在哪儿呢?两军交火的事情估计早已泄露,丘吉尔应该正在某个地方避难。避难,在哪里避难呢?
他想到了一个地方。
公路边上,一辆军用吉普车停着,里面喊话声和“滴滴嗒嗒”的发报声连成一片。他摸到车旁,砸昏了车上的美国军官,又剥下了他的军装。此时他已经有了目的地:美军演习部队驻地。他确信,丘吉尔这时准在那里躲避这场突然的袭击。
此时的美军驻地岗哨比平时增加了一倍。施坦因纳凭着车主的美军军服顺利地通过了一道道封锁,来到了别墅阳台旁边。一个肥胖的身影正在阳台上,从容地掏出火柴点燃口中衔着的雪茄,似乎在欣赏四周的夜景。借着月光,施坦因纳认出了,这个人正是丘吉尔。砰!砰!他接连开了两枪,阳台上的人当场倒在了血泊之中。别墅内外顿时乱作一团,四周的哨兵循声而来,持枪齐射,结果了这个顽强还击的刺客。
事情就这样结束了。
丘吉尔被刺身亡,理应是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可是在世界史上却从未有过记载。人们仅能从史书上查到这件事: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六日,丘吉尔首相准备动身前去参加德黑兰会议。”
原来,英国陆军情报部门对德国人的举动早有察觉,他们为保证首相的安全,故意放出消息,说首相要去斯德坦尔村视察。其实在当日,出现在美军驻地的是丘吉尔的替身——长相酷似他的电影演员乔治。
几日后,丘吉尔首相在德黑兰会议上露面,令希特勒大惊失色。因为手下分明告诉他,丘吉尔已被暗杀。
希特勒没有想到,不义之战,哪怕手段用尽也不会得到最后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