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片片雪白的真丝小方布在灵巧的双手的捏折修剪下,化身成一朵朵美丽灵动的花朵……端坐于工作台前的年轻人,一身中式改良长衫,长发飘飘,手指纤长,大大的眼睛认真地注视着指尖的手工花——活脱一位穿越而来的古代仕女。
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樱花制作完成。“这就是汉宫花。”
说话的人名叫胡玲,是目前国内汉宫花技法唯一的一位“80后”传承人。她一边制作着手中的汉宫花,一边将自己与汉宫花的故事娓娓道来。
几近消失的传统手工艺
1982年出生的胡玲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她做过十多年的服装高级定制工作,有着丰富的绘图和立体裁剪经验。
2015年,在一次“非遗手工课”上,胡玲偶然被一幅由真丝布料做成的《花卉图》吸引。“就觉得那花做得也太逼真了,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汉宫花。”后来,胡玲终于认识了这幅图的作者—林秀蓁。
曾在北京工艺美术厂工作了20多年的林秀蓁如今年已近古稀。她擅长景泰蓝掐丝工艺和宫廷堆绣技术。20世纪90年代,林秀蓁在工作中无意间听人提起了汉宫花,并由此结识了当时国内唯一会制作汉宫花的王福龄老人。王福龄老人也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师传于一位曾是清廷宫女的美术老师,是最接近汉宫花古老传统技艺的继承人。
王福齡在继承清折花工艺的基础上,还将绘画技法运用到作品中,把不宜用丝绫表现的东西用笔画出,如江中的小船、戴斗笠的渔翁、远景的垂柳等,近物则仍用折花方法表现,使作品有了国画的意境,这便是汉宫花折棉工艺画。她在用料上也有改革,除丝绫以外,辅以棉、麻、木、纸等材料。20世纪70年代,王福龄的作品被当时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研究所专家鉴定为:“此工艺为已经失传的古老艺术,文史资料有此品种,但建国以后从未出现过。”
20世纪90年代,全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军曾将此工艺命名为“帛雕”,使用几年后又恢复它的历史本名—汉宫花。
作为王福龄学生中唯一坚持没放弃的技艺传承人,林秀蓁在王福龄真传基础上,把自己擅长的景泰蓝和堆绣技法融入到汉宫花手艺中来,超越并丰富了此前的工艺,给古老的汉宫花手工艺赋予了大众审美的新鲜元素。
胡玲是林秀蓁的五位学生中最年轻的一位“。通过观察生活,融入作品,静下心来,创作好作品,别让这门老手艺失传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汉宫花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正是因为林秀蓁的这句叮嘱,胡玲立志要把汉宫花这千年手工技法发扬光大。
汉宫花的流传
汉宫花源自汉代女红,是以真丝织物为主,辅以棉、麻、布,集染、剪、折、捏、塑、拼等手法综合一体的手工艺。因其材料高贵、做工复杂,历史上只在宫廷中传续,历经不断发展演变,终以画品的形式固定沿袭至明清。但万变不离其宗,独特的捏折技艺是其魅力所在。
早在宋代,日本人就将此精巧技艺在江户时期大量推广,成为当时歌舞伎艺人的必备装饰物。
据胡玲介绍,经常有购买者将汉宫花与细工花混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和手工。汉宫花必须用每米不超过几克重的薄真丝手工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还原出花瓣轻盈飘逸之美,而细工花则一般采用“流水线作业”,缺少一些灵韵之美。此外,不像细工花的花蕊大都由标准合金配件制成,汉宫花则全部纯手工制成,细小到花蕊和花粉也是由真丝制成并用画笔把植物染料一层一层人工上色。“所以,汉宫花就和大自然中的花朵一样,没有两朵是完全一样的。”胡玲说。
胡玲至今还记得林秀蓁老师在给她们上课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汉宫花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折花的技艺永远不变。”中国丝绸特有的光泽、柔软,加之独具特色的制作方法,形成汉宫花制作出的花卉生动活泼、禽鸟细腻逼真的画面,如同一幅浮雕式的丝质工笔画,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享受。
以梦为马 不负芳华
从2015年正式学习汉宫花至今,胡玲在这项技艺的研究上也加入了自己的突破与创新。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研究,胡玲发现在汉宫花作品中,传统花卉题材大多寓意吉祥,如莲花表示纯洁、牡丹表示富贵、松鹤延年表示长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当时装饰图案的主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流传至今,说明了这些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于是,胡玲专门买来一只大公鸡,放在家里的阳台每天观察。通过观察,她发现公鸡的羽毛也有着丝绸织物的光泽感和轻盈性,以汉宫花的方式创作一幅禽鸟题材的作品应该不是问题。于是,经过7个多月的创意创作,她带着汉宫花作品《秋晓》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了 2018年“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
胡玲回忆道:“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真的就是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准备‘一日游’的。”
《秋晓》这幅作品以鸡为主题设计创作,构图采用了秋天盛开的小菊花(北京市市花之一),雄鸡高昂鸣叫,象征着忠诚与真挚,母鸡神态祥和,象征着体贴与慈爱,几只小鸡活泼可爱,整体构成一副吉祥和谐的温馨画面。
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胡玲获悉自己的作品居然获奖了,虽然只是优秀奖,但她觉得这对汉宫花这门工艺来说,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我们坚持重现这门快被人们遗忘的技艺,把它独特的美展示在当代世人面前,如今还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这让我觉得守护和弘扬这门古老技艺的意义重大。”
说到未来的打算,胡玲说:“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能看着汉宫花申遗成功吧,目前老师和我们几个学生一直在收集整理这方面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多做一些精品出来,争取两年内能办个汉宫花精品展,扩大汉宫花的影响力。”
不一会儿,一朵栩栩如生的樱花制作完成。“这就是汉宫花。”
说话的人名叫胡玲,是目前国内汉宫花技法唯一的一位“80后”传承人。她一边制作着手中的汉宫花,一边将自己与汉宫花的故事娓娓道来。
几近消失的传统手工艺
1982年出生的胡玲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出身的她做过十多年的服装高级定制工作,有着丰富的绘图和立体裁剪经验。
2015年,在一次“非遗手工课”上,胡玲偶然被一幅由真丝布料做成的《花卉图》吸引。“就觉得那花做得也太逼真了,当时还不知道这就是汉宫花。”后来,胡玲终于认识了这幅图的作者—林秀蓁。
曾在北京工艺美术厂工作了20多年的林秀蓁如今年已近古稀。她擅长景泰蓝掐丝工艺和宫廷堆绣技术。20世纪90年代,林秀蓁在工作中无意间听人提起了汉宫花,并由此结识了当时国内唯一会制作汉宫花的王福龄老人。王福龄老人也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师传于一位曾是清廷宫女的美术老师,是最接近汉宫花古老传统技艺的继承人。
王福齡在继承清折花工艺的基础上,还将绘画技法运用到作品中,把不宜用丝绫表现的东西用笔画出,如江中的小船、戴斗笠的渔翁、远景的垂柳等,近物则仍用折花方法表现,使作品有了国画的意境,这便是汉宫花折棉工艺画。她在用料上也有改革,除丝绫以外,辅以棉、麻、木、纸等材料。20世纪70年代,王福龄的作品被当时国家轻工业部工艺美术研究所专家鉴定为:“此工艺为已经失传的古老艺术,文史资料有此品种,但建国以后从未出现过。”
20世纪90年代,全国工艺美术大师霍铁军曾将此工艺命名为“帛雕”,使用几年后又恢复它的历史本名—汉宫花。
作为王福龄学生中唯一坚持没放弃的技艺传承人,林秀蓁在王福龄真传基础上,把自己擅长的景泰蓝和堆绣技法融入到汉宫花手艺中来,超越并丰富了此前的工艺,给古老的汉宫花手工艺赋予了大众审美的新鲜元素。
胡玲是林秀蓁的五位学生中最年轻的一位“。通过观察生活,融入作品,静下心来,创作好作品,别让这门老手艺失传了,让更多的人知道汉宫花是中国的传统工艺。”正是因为林秀蓁的这句叮嘱,胡玲立志要把汉宫花这千年手工技法发扬光大。
汉宫花的流传
汉宫花源自汉代女红,是以真丝织物为主,辅以棉、麻、布,集染、剪、折、捏、塑、拼等手法综合一体的手工艺。因其材料高贵、做工复杂,历史上只在宫廷中传续,历经不断发展演变,终以画品的形式固定沿袭至明清。但万变不离其宗,独特的捏折技艺是其魅力所在。
早在宋代,日本人就将此精巧技艺在江户时期大量推广,成为当时歌舞伎艺人的必备装饰物。
据胡玲介绍,经常有购买者将汉宫花与细工花混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用料和手工。汉宫花必须用每米不超过几克重的薄真丝手工制作,这样才能更好地还原出花瓣轻盈飘逸之美,而细工花则一般采用“流水线作业”,缺少一些灵韵之美。此外,不像细工花的花蕊大都由标准合金配件制成,汉宫花则全部纯手工制成,细小到花蕊和花粉也是由真丝制成并用画笔把植物染料一层一层人工上色。“所以,汉宫花就和大自然中的花朵一样,没有两朵是完全一样的。”胡玲说。
胡玲至今还记得林秀蓁老师在给她们上课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汉宫花历经数千年的演变,折花的技艺永远不变。”中国丝绸特有的光泽、柔软,加之独具特色的制作方法,形成汉宫花制作出的花卉生动活泼、禽鸟细腻逼真的画面,如同一幅浮雕式的丝质工笔画,带给人们全新的艺术享受。
以梦为马 不负芳华
从2015年正式学习汉宫花至今,胡玲在这项技艺的研究上也加入了自己的突破与创新。
通过大量的阅读与研究,胡玲发现在汉宫花作品中,传统花卉题材大多寓意吉祥,如莲花表示纯洁、牡丹表示富贵、松鹤延年表示长寿……“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是当时装饰图案的主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流传至今,说明了这些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生命力。于是,胡玲专门买来一只大公鸡,放在家里的阳台每天观察。通过观察,她发现公鸡的羽毛也有着丝绸织物的光泽感和轻盈性,以汉宫花的方式创作一幅禽鸟题材的作品应该不是问题。于是,经过7个多月的创意创作,她带着汉宫花作品《秋晓》第一次走出家门,参加了 2018年“工美杯”北京传统工艺美术大赛。
胡玲回忆道:“当时自己心里也没底,真的就是抱着学习交流的目的准备‘一日游’的。”
《秋晓》这幅作品以鸡为主题设计创作,构图采用了秋天盛开的小菊花(北京市市花之一),雄鸡高昂鸣叫,象征着忠诚与真挚,母鸡神态祥和,象征着体贴与慈爱,几只小鸡活泼可爱,整体构成一副吉祥和谐的温馨画面。
没想到的是,两个月后,胡玲获悉自己的作品居然获奖了,虽然只是优秀奖,但她觉得这对汉宫花这门工艺来说,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情。
“我们坚持重现这门快被人们遗忘的技艺,把它独特的美展示在当代世人面前,如今还得到了专业人士的肯定,这让我觉得守护和弘扬这门古老技艺的意义重大。”
说到未来的打算,胡玲说:“这辈子最大的梦想可能就是能看着汉宫花申遗成功吧,目前老师和我们几个学生一直在收集整理这方面的各种资料。希望能多做一些精品出来,争取两年内能办个汉宫花精品展,扩大汉宫花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