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掌握数学知识的一项重要技能,同时也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循序渐进,运用适当的策略,让计算成为学生提高数学素养的工具而不是绊脚石。
一、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1.操作演示法
在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时,我想让学生根据情境“一共有36棵树,分给3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列出算式:36÷3 在计算时,我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演示“分一分”的过程。即把3捆小棒先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得到1捆,然后把6根小棒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到2根,所以每个班一共分到1捆+2根小棒,即为12根。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亲身经历借助学具进行“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更清晰、深刻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算理学生模棱两可,难以真正理解,如果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于直观的图形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启示,从而透彻地加以理解算理。
由于之前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根据两条数学信息就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而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买新书》这课内容“有200本书,分给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却有3条数学信息,导致大部分学生手足无措。因此我采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學生理解数量关系。
巧妙地渗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既能为孩子数学学习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又能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构建模型——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有余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时,把余数概念、余数要比除数小、试商这三个知识点穿起来,把程式化的教材返璞归真,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出相应的数学规律。有了表象操作的铺垫,比直接让学生对数字进行纯计算的作用和影响力更大。
三、多重练习——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1.在估算中体验
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如:在学习“商是几位数”时,例题中“从北京到西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小时,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在进行精确的计算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进行估商,888÷6被除数的百位8÷6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是1,所以商是三位数。由于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事先对除法算式进行估商,有助于帮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在比较中体验
新课标指出: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习题“96÷8○96÷6,120÷4○240÷8”,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型,都是马上进行计算,然而这并不是最准确、快捷的方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例如:96÷8○96÷6,要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要判断商的大小,根据被除数、除数和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判断出96÷8的结果小。“120÷4○240÷8”这题,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120和240是2倍的关系,除数4和8的关系也是2倍,所以商的结果是相等。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很多学生理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但是学习习惯不够好,导致成绩平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①让学生学会用草稿本,因为学生通过低段学习,有了较强的口算能力,在后续学习两三位数加减法、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时,部分学生会偷懒,出错率很高,所以在刚学习竖式计算时,我让孩子坚持用好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我坚信,学生竖式计算习惯的养成必定会对口算准确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用好错题本,错题本的运用不仅仅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期末复习的时候就有目的、有针对性,既省时间,又能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手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估算、口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这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理解算理——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1.操作演示法
在教学时可利用教具演示、学具操作等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例如:在进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教学时,我想让学生根据情境“一共有36棵树,分给3个班,平均每班分到多少棵树?”列出算式:36÷3 在计算时,我让学生借助小棒进行演示“分一分”的过程。即把3捆小棒先平均分给3个班,每个班得到1捆,然后把6根小棒分给3个班,每个班分到2根,所以每个班一共分到1捆+2根小棒,即为12根。俗话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亲身经历借助学具进行“分一分”的操作活动,能帮助学生更清晰、深刻地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2.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算理学生模棱两可,难以真正理解,如果运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借助于直观的图形可以将许多抽象的数量关系形象化、简单化,给人以启示,从而透彻地加以理解算理。
由于之前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是根据两条数学信息就可以解决数学问题,而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买新书》这课内容“有200本书,分给2个书架,每个书架有4层,平均每层放多少本书?”却有3条数学信息,导致大部分学生手足无措。因此我采用画图的方法,来帮助學生理解数量关系。
巧妙地渗透、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既能为孩子数学学习开辟一片广阔的天地,又能为孩子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二、构建模型——提高计算能力的手段
“有余数除法”是在整数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在教学时,把余数概念、余数要比除数小、试商这三个知识点穿起来,把程式化的教材返璞归真,体现数学建模的思想。在学生建立了一定的表象后,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出相应的数学规律。有了表象操作的铺垫,比直接让学生对数字进行纯计算的作用和影响力更大。
三、多重练习——提高计算能力的方法
1.在估算中体验
新课标指出,“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估算教学,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记住一种估算的方法,应当是通过估算的教学来培养学生的近似意识,让学生逐步地去理解估算的意义,不断地丰富估算的经验。
如:在学习“商是几位数”时,例题中“从北京到西平的铁路全长888千米,动车运行时间约6小时,平均每小时运行多少千米?”在进行精确的计算之前,我先引导学生进行估商,888÷6被除数的百位8÷6够商1,所以商的百位是1,所以商是三位数。由于刚学习除法的竖式计算,学生的计算能力较弱,事先对除法算式进行估商,有助于帮助学生检验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2.在比较中体验
新课标指出: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
在练习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习题“96÷8○96÷6,120÷4○240÷8”,学生看到这样的题型,都是马上进行计算,然而这并不是最准确、快捷的方式,而是要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例如:96÷8○96÷6,要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被除数相同,除数不同,要判断商的大小,根据被除数、除数和商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判断出96÷8的结果小。“120÷4○240÷8”这题,引导学生观察被除数120和240是2倍的关系,除数4和8的关系也是2倍,所以商的结果是相等。
四、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的保障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走向成功的阶梯”,很多学生理解能力强、动手能力强,但是学习习惯不够好,导致成绩平平。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采用了以下的方法:①让学生学会用草稿本,因为学生通过低段学习,有了较强的口算能力,在后续学习两三位数加减法、乘除法的竖式计算时,部分学生会偷懒,出错率很高,所以在刚学习竖式计算时,我让孩子坚持用好草稿本进行竖式计算,我坚信,学生竖式计算习惯的养成必定会对口算准确率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②用好错题本,错题本的运用不仅仅适合于小学阶段的学习,对后续的学习都起着很大的作用,对于学生出错率较高的题目,我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记录,期末复习的时候就有目的、有针对性,既省时间,又能提高复习效率。
总之,计算是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也是重要手段,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处理好估算、口算、笔算三者之间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计算习惯,这也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保障。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材施教。”因此,针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采取不同的策略,以帮助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