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雍正规定,凡是发现赌博者,首先处理他们的上司,可谓大清版的反赌博“首问责任制”。他还规定了相关处置办法:“如果有赌窝或者引诱入局赌博的,输家可自首并检举同伙。”这成了大清最严管制赌博条例。
大清版的反赌博“首问责任制”
雍正四年(1726年)的除夕夜,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过年团聚时,雍正却在紧急地处理政务。就在当天,他针对社会上刮起的赌博之风下发了《禁止赌博谕》的通知。
在谕旨中,雍正痛斥赌博败坏人的品行,并说:“如果下等之人赌博,一定会聚集匪徒,作奸犯科多由此而起;如果读书人赌博,一定会不务正业。朕多次声明禁止赌博,可是,直到现在还不见效果,实在可恨!如果不禁止生产赌具,就不能除赌博之根。现在,朕命令京城及各省地方将纸牌、骰子全部封存销毁,不得再卖。违者重治其罪。”
此外,雍正还发现不少汉族军官为了躲避举报,竟然能很熟练地在马背上赌博,对外只说解闷消遣。雍正痛批:“你们身为军官,要做的事一定很多,时间一定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干这些无聊的事情?朕还听说有的上司和下属以斗牌为乐,这成何体统?”
此后发现官员斗牌的,雍正就来一个“倒查”,凡是发现赌博者,首先处理他们的上司,可谓大清版的反赌博“首问责任制”。
同时,雍正规定了相关处置办法:“如果有赌窝或者引诱入局赌博的,输家可自首并检举同伙。所输之钱可追回归还,并免其无罪。”这对防治赌博非常有效,成了大清最严管制赌博条例。
对于严禁赌博的谕旨,大臣们赞颂为“万世不易之美政”。其实,在刚登基不久,雍正就严禁斗鸡、斗鹌鹑、斗蟋蟀,认为这些都是让人消磨意志、陷入无聊之中的把戏。
雍正为何如此重视对官场赌博的打击
对于官员作风問题,雍正抓得非常严,下令礼部、兵部、刑部会同八旗大臣,详定旗人赌博其管辖的官员如何议处,并用系统的法律规定来追究各级官员失察赌博的责任。此后,雍正进一步加大对赌博和相关产业链的打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肃清社会风气。
之后,雍正还系统地对禁赌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增删,对参与赌博的官员最高可判死刑。他规定,“无论满汉文武官员,有以马吊牌为戏者,俱革职,照《例》杖一百,枷号(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两个月,不准折赎,永不叙用”。同时,他规定“上司有与属员赌博为戏者,亦俱革职,照《例》杖一百,枷号三个月,不准折赎,永不叙用”。
雍正对官场赌博的惩治,是长期性的。到了1729年,雍正制定“本地官员劝惩之法”,对地方大吏能否履行禁赌职责作出详细规定,次年颁布施行。
雍正为何如此重视对官场赌博的打击,并上升到零容忍的高度?
其实,最初雍正自己也觉得“赌牌掷骰虽为贪钱,然始初多以消遣而渐成者,原系适趣之戏具”。但是,当这种赌博成为风气后,对于整个官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危害。雍正对赌博的危害认识得十分深刻。赌博给家庭、人们的品行、官风,以及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危害,他都看在眼里。在雍正的严厉打击下,当时的赌博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
晚清,赌风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乾隆之后,为什么赌博之风再度刮起?这与乾隆吏治松懈和经济较为繁荣有着密切关系,加之赌博的隐蔽性和多样性都导致了二次赌博回流。到了乾隆时期,从西方传入彩票、赛马、赛狗、扑克和打子弹等赌博游戏,无疑大大增加了赌博的花样甚至是趣味性、刺激性。此后参赌人群更为广泛,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有的人因赌博倾家荡产,甚至卖儿卖女。
虽然,在乾隆时期,雍正遗留下来的赌博禁令还有效力,但却形同虚设。当初的连坐治罪形式加强了对赌具的查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官员害怕被牵连,所以,各地官员查获赌具后并不上报。禁赌法律的制定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脱节,导致法令难以执行,这是乾隆禁赌失败的首要原因。
随着吏治不断败坏,俨然形成积重难返之势,这种背景下的禁赌,在执行过程中势必大打折扣,甚至“猫鼠一家”。乾隆时期的一个地方官员在一个烧饼铺,看到十余人正在赌博,就问那些人:“你们这样大张旗鼓地赌博,就不怕被官府捉去处罚吗?”
那些人回答:“送他几百文钱,就可完事。”
官员又问:“地方乡约(乡中小史)出手,你们怎么办?”
他们回答:“同在一块地方居住,他们怎么好意思抓我们?”此后,禁赌已经形同虚设,查禁赌博的官员与胥吏,以得到“保护费”为目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晚清,赌风愈加泛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高级官僚甚至主张打开赌博禁令,开征赌捐。至此,整个清朝风气陷入沉沦,而更为严重的鸦片则将这种社会病推入万丈深渊。 (人民网2021.7.10)
大清版的反赌博“首问责任制”
雍正四年(1726年)的除夕夜,当所有人都沉浸在过年团聚时,雍正却在紧急地处理政务。就在当天,他针对社会上刮起的赌博之风下发了《禁止赌博谕》的通知。
在谕旨中,雍正痛斥赌博败坏人的品行,并说:“如果下等之人赌博,一定会聚集匪徒,作奸犯科多由此而起;如果读书人赌博,一定会不务正业。朕多次声明禁止赌博,可是,直到现在还不见效果,实在可恨!如果不禁止生产赌具,就不能除赌博之根。现在,朕命令京城及各省地方将纸牌、骰子全部封存销毁,不得再卖。违者重治其罪。”
此外,雍正还发现不少汉族军官为了躲避举报,竟然能很熟练地在马背上赌博,对外只说解闷消遣。雍正痛批:“你们身为军官,要做的事一定很多,时间一定不够用,哪还有时间干这些无聊的事情?朕还听说有的上司和下属以斗牌为乐,这成何体统?”
此后发现官员斗牌的,雍正就来一个“倒查”,凡是发现赌博者,首先处理他们的上司,可谓大清版的反赌博“首问责任制”。
同时,雍正规定了相关处置办法:“如果有赌窝或者引诱入局赌博的,输家可自首并检举同伙。所输之钱可追回归还,并免其无罪。”这对防治赌博非常有效,成了大清最严管制赌博条例。
对于严禁赌博的谕旨,大臣们赞颂为“万世不易之美政”。其实,在刚登基不久,雍正就严禁斗鸡、斗鹌鹑、斗蟋蟀,认为这些都是让人消磨意志、陷入无聊之中的把戏。
雍正为何如此重视对官场赌博的打击
对于官员作风問题,雍正抓得非常严,下令礼部、兵部、刑部会同八旗大臣,详定旗人赌博其管辖的官员如何议处,并用系统的法律规定来追究各级官员失察赌博的责任。此后,雍正进一步加大对赌博和相关产业链的打击力度,以零容忍的态度肃清社会风气。
之后,雍正还系统地对禁赌条例进行了修订和增删,对参与赌博的官员最高可判死刑。他规定,“无论满汉文武官员,有以马吊牌为戏者,俱革职,照《例》杖一百,枷号(旧时将犯人上枷标明罪状示众)两个月,不准折赎,永不叙用”。同时,他规定“上司有与属员赌博为戏者,亦俱革职,照《例》杖一百,枷号三个月,不准折赎,永不叙用”。
雍正对官场赌博的惩治,是长期性的。到了1729年,雍正制定“本地官员劝惩之法”,对地方大吏能否履行禁赌职责作出详细规定,次年颁布施行。
雍正为何如此重视对官场赌博的打击,并上升到零容忍的高度?
其实,最初雍正自己也觉得“赌牌掷骰虽为贪钱,然始初多以消遣而渐成者,原系适趣之戏具”。但是,当这种赌博成为风气后,对于整个官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危害。雍正对赌博的危害认识得十分深刻。赌博给家庭、人们的品行、官风,以及社会治安等各个方面造成的危害,他都看在眼里。在雍正的严厉打击下,当时的赌博风气得到了有效遏制。
晚清,赌风泛滥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乾隆之后,为什么赌博之风再度刮起?这与乾隆吏治松懈和经济较为繁荣有着密切关系,加之赌博的隐蔽性和多样性都导致了二次赌博回流。到了乾隆时期,从西方传入彩票、赛马、赛狗、扑克和打子弹等赌博游戏,无疑大大增加了赌博的花样甚至是趣味性、刺激性。此后参赌人群更为广泛,遍及社会各个阶层。有的人因赌博倾家荡产,甚至卖儿卖女。
虽然,在乾隆时期,雍正遗留下来的赌博禁令还有效力,但却形同虚设。当初的连坐治罪形式加强了对赌具的查禁,但在实际操作中却非常困难。因为大部分官员害怕被牵连,所以,各地官员查获赌具后并不上报。禁赌法律的制定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脱节,导致法令难以执行,这是乾隆禁赌失败的首要原因。
随着吏治不断败坏,俨然形成积重难返之势,这种背景下的禁赌,在执行过程中势必大打折扣,甚至“猫鼠一家”。乾隆时期的一个地方官员在一个烧饼铺,看到十余人正在赌博,就问那些人:“你们这样大张旗鼓地赌博,就不怕被官府捉去处罚吗?”
那些人回答:“送他几百文钱,就可完事。”
官员又问:“地方乡约(乡中小史)出手,你们怎么办?”
他们回答:“同在一块地方居住,他们怎么好意思抓我们?”此后,禁赌已经形同虚设,查禁赌博的官员与胥吏,以得到“保护费”为目的,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到了晚清,赌风愈加泛滥,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一些高级官僚甚至主张打开赌博禁令,开征赌捐。至此,整个清朝风气陷入沉沦,而更为严重的鸦片则将这种社会病推入万丈深渊。 (人民网202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