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练达即文章

来源 :开心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zhiyong2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时下,农村许多中学生“提起作文直摇头,见到题目皱眉头,写起作文咬笔头,老师催交才开头”。造成这种局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试从学生和教师的角度,对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作一些肤浅的剖析。
  【关键词】作文教学 习作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体现,它反映着一个学生在这方面的素质,作文被称为语文考试的半壁江山,可见其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地位。那么怎样进行写作教学,让学生写好作文呢?在新课程背景下从事语文教学的实践中,笔者注意引导学生把生活中听到、看到、想到、感受到、体验到的事情写出来,并不断地加以训练,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收获了作文教学的喜悦。
  一、观察生活,积累习作素材
  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可见,只有真正热爱生活的人才能写出文采斐然的文章来,丰富学生的生活,培养学生获得并积累生活经验的能力是提高中学生习作的根本途径。让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挖掘生活中最熟悉的最能打动心灵的宝藏,不但要经常提醒,还应引导学生每天把观察都写成日记,及时记录自己的新发现,写出生活的新感受,写脑海中偶尔蹦出的灵感。具备了这样的观察意识,才能使那些对眼前事物熟视无睹的学生,慢慢对观察产生兴趣,渐渐形成观察的习惯,发现生活中其实有许多东西值得注意、值得写。
  二、融入生活,点燃习作激情
  生活是习作之源,学生生活越丰富,习作内容就越饱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竭。”由此可见,学生的习作应该是以多姿多彩的生活为基础,更不能离开学生真真切切的生活。我们作为老师只有细心地去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才会让学生有下笔如神之感觉,才会让学生倾吐真实动人的内心体验。因此,我们老师就要努力拓展学生的生活时空,激活他们的情感、点燃他们的习作激情。
  三、实践生活,激发习作欲望
  社会是个大熔炉,铸造了一个千姿百态的世界,虽然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但是现在大部分学生的生活却显得非常单调,极大地阻碍了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和习作水平的提高。这就要我们老师带领或者鼓励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广泛地参与社会实践,让学生用心去领略生活的真谛,感悟生活的美好。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能充满着生活的气息,跳动着时代的脉搏,折射出时代的光辉。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也认识社会的纷繁复杂,不仅拓展了作文实践的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还变被动写作为自主参与,尽显习作生命之原色。
  四、巧设题目,激发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生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索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浓厚的兴趣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启动其智力潜能并使之处于最活动的状态。带着孩提时代幼稚与童心的小学生刚一入中学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喜欢向老师敞开纯真的心扉,大胆热情,想象丰富多彩。这个时候的作文教学,应尽量适应他们纯真的感情需要。
  五、因人而异,彰显学生个性
  在引导学生追求人性美的同时,还要在作文课堂教学中展示学生个性,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我认为作文训练的纲要应是:写我自得之见,抒我的自然之情,用我的自由之笔,显我的自在之趣。《语文课程标准》在作文教学目标中也贯彻了这样的思想:作文教学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对写作的束缚,实现写作的个性化,使学生表达出自己的主观感受。因此我们鼓励学生表现个性的思想,各具特色的生活体验因此教师在适当的统一例题作文外,应善于引领学生自主作文,想什么就写什么。这样既尊重了学生又给学生留足了自由空间,又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
  个性化作文教学是以人本主义教育思想为出发点,结合多元智能理论提出的,通过个性化作文教学的特点和优势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必将成为中学作文教学的主要方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牢记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话“生活就是语文,语文就是生活”,用心、耐心地引导学生观察、体验、实践,并乐于思考、练笔,身边时时有素材,生活处处有文章!教师指导习作,评改习作,如同回味童心、童言、童趣,乐在其中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阜宁县东沟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和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已不再是主流模式,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改实施层面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高效课堂 低效性 模式 策略  一、低效性课堂的特征和成因  (1)低效性课堂的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效率低,教学效果差,即课堂教学目标达成度低。具体表现在:教师主动填鸭,学生被动接受。课堂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情景单调,教学设计不科学,过程缺少探
期刊
小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索。如何开掘学生的写作源泉,做到作文“言之有物”,这里浅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观察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  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文体、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社会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从义务教育培养目标出发,面向大多数学校和大多数学生,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从义务教育实际出发,较大幅度降低化学计算的要求,在适当拓宽元素化合物知识面的同时,加强了化学实验,把演示实验列入教学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关键词】实验教学 科学素质 兴趣 创新能力  新课标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
期刊
【摘 要】在高职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应努力改善实验教学条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更新实验内容,改革实验教学和考核方法,充分发挥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中的作用,为培养优秀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高职 无机化学实验 教学改革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化学科学的精髓,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手段。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化学相关
期刊
在数学课上,应该让学生积极地动起来。心理学家认为:智慧始于动作。我认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要变“坐中学”为“做中学”。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努力地动起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动手、动眼、动口,通过这些活动,促进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产生兴趣,主动发展,让学生成为问题的探索者和解决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发展的天地。 
期刊
我国教育法也明确提出了教师的根本任务:人民教师要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去教育学生,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把德放在首位可见德育的要性,它是人的灵魂,有德有才才是真正的人才所以教书必先育人。作为工作在教育事业第一线的教师就必须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把德育渗透到日常的政治教学中去,使学生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德才兼备的人才。德育教育是教师按一定
期刊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急需大批高素质高等技术应用型的人才。作为以培养应用型专门人才为主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快速发展。 高职院校教学中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生产问题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构建紧密围绕这一特色,这就要求加强高职高专院校实验室建设,以我从事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工作以来的经验,高职院校实验室建设是一个长期,困难的工作。  一、不断加大投入,改善实验室硬件条件 
期刊
调动学生对课的兴趣,使课堂教学活跃起来,大多数教师对于导课非常重视,我也是如此,总是绞尽脑汁的尽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煞费苦心。但是好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有丰富充实的展开,还要有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结尾。课堂结尾也很重要,是指教师在课堂任务终结时,引导学生对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从表面上看它是一堂课的结束,从本质上看它是
期刊
【摘 要】课堂教学是历史教学的基本形式,教材内容的不同,构成课堂类型和教学方法的不同。其德育渗透是通过教材、教法及教师的情感诸因素实现的。  【关键词】教学方法 情感 提高 觉悟  中国近现代史的学科德育功能十分突出,学生从中善于接受潜移默化、自我教育、提高觉悟,这当然是一项颇有创造性的历史思维能力。能够正确地潜移于现实,默化于自己经常性行为准则,此种能力相当宝贵,而且也是人人有余地,个个可
期刊
我们正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上,预言家说:“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学校现行的课程将成为越来越苍白无力的“形式课程”,对此,我们不应等待、回避,而应以积极的态度,不断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现行的初三政治教材增强了课程的时代感,淡化了学科体系,降低了理论难度,但最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