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任江苏奥神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士华只因当初的一次心动,就一头扎入到了聚酰亚胺纤维国产化这一艰巨而光荣的事业中。从2009年至今,他把近10年的大好年华奉献给了祖国的高性能纤维事业,无论困难险阻,不曾有怨,也不曾有悔。
长久以来,聚酰亚胺纤维都是一种让我国材料学界既爱又恨的高性能纤维,爱它是因为它具有极好的性能:极限氧指数高达38%,属不燃材料,高温明火碳化不熔滴、离火自熄,零下 260度不脆断,280度可长期使用,尺寸稳定性极好,绝缘性能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非常适合在航空航天、高温过滤及工业隔热等苛刻环境中使用;恨它,是由于国外垄断和技术瓶颈,它的合成及后处理非常不易,因此价格昂贵,很难在下游中普及应用。于是,身披耀目金色、被国际化纤界称为“黄金丝”的聚酰亚胺纤维,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能取得产业化,让人唏嘘。
劳体肤苦心智 开先河者何等不易
那一年,机缘巧合。王士华在东华大学认识了张清华教授,对这位留学回国的博士的杰作——聚酰亚胺纤维小试成功的成果一见钟情。他深入了解到这种材料在尖端科技上的许多用途和优势,就被它的魅力所折服。而让他下定决心打破国际垄断、投入到国内聚酰亚胺纤维开发事业的契机,则是当他听说由于欧洲垄断,国内进口一吨聚酰亚胺纤维竟然要花费40万元,而我国商务部庞大代表团前去谈判的结果是只同意让价1欧元。自此,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王士华与东华大学签署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中试研究”的合作协议。
2009年,一个由张清华教授带领的基础研究团队,以及由奥神集团派出、王士华带队的化纤生产、工艺设备、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开始了干纺法聚酰亚胺纤维的研发工作。
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王士华和他的团队最有发言权。
中试成功是项目产业化的基础。尽管有聚酰亚胺纤维小试成功作为参考,但中试并非是把小试成功的东西简单拿来放大就可以的。可中试平台从何而来?资金不足、无可借鉴、保密限制等等难题接踵而至,让这支研发队伍举步维艰。在关键时刻,还是王士华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自主改造搭建中试平台的办法,充分利用集团原有化纤企业的公用工程设施、自主设计的聚合工艺和设备,筹建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的试验位,同时自行设计了一条中试纤维的后处理线,配备了相应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终于构建成一条完整的百吨级聚酰亚胺纤维中试生产线。之后的探索之路也满是辛酸与坎坷,直到2010年底中试成功,才获得了“黄金丝”生产工艺预备方案。
2011年,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设计建设第一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进程启动了。
在之后三年多的埋头苦干和咬牙坚持中,王士华带领团队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反应纺丝”新机理,攻克了前驱体纤维的稳定性问题,形成聚合物合成—纺丝—后处理等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装备成套化,拥有了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研发及全套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2014年,全球首创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年产1000吨级生产线终于在奥神新材调试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与国际水平相比,这条生产线生产的聚酰亚胺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20%,耐温稳定性提高了100℃!
“记得2012年试产后,工艺不成熟,产品经常断丝,工人招来的不如走的多,公司总经理陶明东整夜整夜和我坐在机器旁,绞尽脑汁想找出能产出好丝的办法。以致当黄金丝终于争气地出笼那天,一向持重的陶明东竟然激动得和孩子一样失态!”王士华回忆起来百感交集,因操劳而染霜的双鬓却熠熠生辉,“这五年来我们如痴如狂地摸索和研发,跌倒再爬起,历经多少磨难,把失败和打击当饭吃,终于等来成功的曙光!那一天奥神人是多么高兴,多么扬眉吐气,汗水没有白流、挫折没有白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而王士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止步。市场上量产的聚酰亚胺纤维只有金黄色,而特种防护领域及民用领域对色彩多样性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酰亚胺纤维的应用,因此王士华又找到东华大学开始对聚酰亚胺纤维的染色难题进行攻关。
原液着色技术近年来受到业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由于避免了传统印染技术造成的高耗能、水污染,有人极端地形容它是印染产业的“终结者”,有人称它的应用将在“十三五”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不管怎样,一切论断所释放的信息都是对原液着色纤维前景的无比看好。于是,2015年,王士华把目光落在了原液着色这一关键词上,开始了又一次锲而不舍的追求。
从实验室到小试,从小试到中試,再从中试到最后产业化,其中的每一步都满溢着自主创新的艰辛和研发团队的百折不挠,也让奥神新材笑到了最后——公司在原有生产线的技术基础上,单独设计改建了原液着色技术纺制聚酰亚胺纤维的试验位,自行设计了一条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后处理线,并配备了相应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最终开发出黑色、墨绿色等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纤维牢度高、能耗低、节约用水。
此后,奥神新材又接连在细旦聚酰亚胺纤维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单丝纤度最细可达0.5~0.8dtex,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扩展了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
在2017年年初那个难忘的时刻,王士华作为“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授予的荣誉——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为他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第一次研制成功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打破多年国外技术壁垒,开行业之先河,把最好的“黄金丝”带给了中国,带给了世界。
自担任奥神新材董事长以来,王士华主持了包括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11 篇,其中SCI 收录 3 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4 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技术型企业家。 “失败乃成功之母,因此不能畏惧失败,要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包容失败是一种境界,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广大科技人员能够在宽松的环境当中,没有其他杂念,一心用在钻研业务、克服难题这样的工作境界当中。”这是王士华在被问及成功秘诀时吐露的经验之谈。
疯子般抢市场 酒好也会怕巷子深
如今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的确,在当下,信息就是资本,速度就是金钱,“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语已不再适用了。王士华自然明白信息化社会的这一“潜规则”。
他清楚的知道,正是由于历来以昂贵著称,聚酰亚胺纤维可能已被大批潜在用户束之高阁,虽然公司技术国际首创,产品国际一流,价格也低于国外,但是客户也不会马上不请自来。为此,王士华一边苦心研究生产线的改进,一边筹划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然而市场开拓也并非易事。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奥神新材传为美谈的“抢市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15年7月。当时,公司得知国家武警森林指挥部正在寻找一款特种防护面料,可是对方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按要求把面料送去,但这时公司只有纤维,没有生产面料用的纱线。怎么办?在王士华的号召下,创新事业部的同事们决定背水一战,宁吃千般苦,也要把面料拿出来。于是在一个月后,奥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特种面料就此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诞生了!当这款高品质面料被送到部队时,原来使用过的面料即刻被比了下去,不论保暖性还是阻燃性均获得部队领导的认可。之后,奥神随即又提供面料進行300套试装。就是凭借这股能吃苦的“疯”劲儿,王士华和他的团队让公司的聚酰亚胺纤维踏破了一个又一个市场门槛,令人感佩。
如今,奥神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高温烟气除尘、特种防护、工业阻燃隔热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等领域。由公司产品做成的高温烟气过滤材料装备了水泥、钢铁冶金等生产线,有效降低了PM2.5的排放,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公司开发的特战头套面料还成功应用于15式武警特战头套;同时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应用于我国某型号战术导弹上。2016年,部分重要装备国家标准更新过程中更是直接引用了奥神新材公司产品的技术参数。
黄金丝强中国 初心不忘奋斗不止
聚酰亚胺纤维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材料和民用急需的高新技术纤维产品,原液着色又是绿色制造所积极倡导的工艺技术,可以说,已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并逐步市场化的奥神新材,站到了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前沿。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王士华独到的眼光和勇往直前,离不开奥神新材科研队伍的不离不弃和艰苦奋斗。
2017年,“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奥神新材在此次纺织之光奖励大会上收获满满。不仅公司的《一种工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牵伸方法》获得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而且董事长王士华也获得了2017年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2018年,他还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评为“第三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军人物”。
“我怀揣的梦想,就是加速推广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环保产业得到更多的应用,实现企业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美丽中国做出一份贡献!”这是王士华发自肺腑的获奖感言。
从2009年至今,近十载的寒来暑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迅猛的这近十年,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多少企业兴衰沉浮,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又有多少事物更新换代,消失在科技进步的车轮下,但奥神这家年轻的企业因王士华对“黄金丝”的无悔痴心坚持了下来,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大步走向未来!
长久以来,聚酰亚胺纤维都是一种让我国材料学界既爱又恨的高性能纤维,爱它是因为它具有极好的性能:极限氧指数高达38%,属不燃材料,高温明火碳化不熔滴、离火自熄,零下 260度不脆断,280度可长期使用,尺寸稳定性极好,绝缘性能优异,耐化学腐蚀性能优良,非常适合在航空航天、高温过滤及工业隔热等苛刻环境中使用;恨它,是由于国外垄断和技术瓶颈,它的合成及后处理非常不易,因此价格昂贵,很难在下游中普及应用。于是,身披耀目金色、被国际化纤界称为“黄金丝”的聚酰亚胺纤维,在很长一段时期都没能取得产业化,让人唏嘘。
劳体肤苦心智 开先河者何等不易
那一年,机缘巧合。王士华在东华大学认识了张清华教授,对这位留学回国的博士的杰作——聚酰亚胺纤维小试成功的成果一见钟情。他深入了解到这种材料在尖端科技上的许多用途和优势,就被它的魅力所折服。而让他下定决心打破国际垄断、投入到国内聚酰亚胺纤维开发事业的契机,则是当他听说由于欧洲垄断,国内进口一吨聚酰亚胺纤维竟然要花费40万元,而我国商务部庞大代表团前去谈判的结果是只同意让价1欧元。自此,在上级领导的支持下,王士华与东华大学签署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中试研究”的合作协议。
2009年,一个由张清华教授带领的基础研究团队,以及由奥神集团派出、王士华带队的化纤生产、工艺设备、信息技术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研发队伍开始了干纺法聚酰亚胺纤维的研发工作。
创新之路从来都不是坦途。王士华和他的团队最有发言权。
中试成功是项目产业化的基础。尽管有聚酰亚胺纤维小试成功作为参考,但中试并非是把小试成功的东西简单拿来放大就可以的。可中试平台从何而来?资金不足、无可借鉴、保密限制等等难题接踵而至,让这支研发队伍举步维艰。在关键时刻,还是王士华急中生智,想出了一个自主改造搭建中试平台的办法,充分利用集团原有化纤企业的公用工程设施、自主设计的聚合工艺和设备,筹建了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的试验位,同时自行设计了一条中试纤维的后处理线,配备了相应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终于构建成一条完整的百吨级聚酰亚胺纤维中试生产线。之后的探索之路也满是辛酸与坎坷,直到2010年底中试成功,才获得了“黄金丝”生产工艺预备方案。
2011年,江苏奥神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设计建设第一条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真正意义上的国产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进程启动了。
在之后三年多的埋头苦干和咬牙坚持中,王士华带领团队首次提出并建立了“反应纺丝”新机理,攻克了前驱体纤维的稳定性问题,形成聚合物合成—纺丝—后处理等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并实现了装备成套化,拥有了聚酰亚胺纤维技术研发及全套装备的自主知识产权。2014年,全球首创的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年产1000吨级生产线终于在奥神新材调试成功,并通过国家级鉴定。与国际水平相比,这条生产线生产的聚酰亚胺纤维断裂强度提高了20%,耐温稳定性提高了100℃!
“记得2012年试产后,工艺不成熟,产品经常断丝,工人招来的不如走的多,公司总经理陶明东整夜整夜和我坐在机器旁,绞尽脑汁想找出能产出好丝的办法。以致当黄金丝终于争气地出笼那天,一向持重的陶明东竟然激动得和孩子一样失态!”王士华回忆起来百感交集,因操劳而染霜的双鬓却熠熠生辉,“这五年来我们如痴如狂地摸索和研发,跌倒再爬起,历经多少磨难,把失败和打击当饭吃,终于等来成功的曙光!那一天奥神人是多么高兴,多么扬眉吐气,汗水没有白流、挫折没有白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而王士华和他的团队并没有止步。市场上量产的聚酰亚胺纤维只有金黄色,而特种防护领域及民用领域对色彩多样性要求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聚酰亚胺纤维的应用,因此王士华又找到东华大学开始对聚酰亚胺纤维的染色难题进行攻关。
原液着色技术近年来受到业界的持续关注和研究,由于避免了传统印染技术造成的高耗能、水污染,有人极端地形容它是印染产业的“终结者”,有人称它的应用将在“十三五”开辟一片新的“蓝海”。不管怎样,一切论断所释放的信息都是对原液着色纤维前景的无比看好。于是,2015年,王士华把目光落在了原液着色这一关键词上,开始了又一次锲而不舍的追求。
从实验室到小试,从小试到中試,再从中试到最后产业化,其中的每一步都满溢着自主创新的艰辛和研发团队的百折不挠,也让奥神新材笑到了最后——公司在原有生产线的技术基础上,单独设计改建了原液着色技术纺制聚酰亚胺纤维的试验位,自行设计了一条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后处理线,并配备了相应的检测分析仪器设备,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生产线,最终开发出黑色、墨绿色等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纤维牢度高、能耗低、节约用水。
此后,奥神新材又接连在细旦聚酰亚胺纤维开发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单丝纤度最细可达0.5~0.8dtex,并已实现规模化量产,扩展了产品种类和应用领域。
在2017年年初那个难忘的时刻,王士华作为“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科研团队的领军人物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授予的荣誉——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为他率领的团队在世界上第一次研制成功干法纺聚酰亚胺纤维,打破多年国外技术壁垒,开行业之先河,把最好的“黄金丝”带给了中国,带给了世界。
自担任奥神新材董事长以来,王士华主持了包括国家发改委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科技部 863 计划、国家发改委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等在内的20余项国家、省市级科研项目,发表论文 11 篇,其中SCI 收录 3 篇、中文核心期刊收录 4 篇,是一位地地道道的技术型企业家。 “失败乃成功之母,因此不能畏惧失败,要允许失败、包容失败。包容失败是一种境界,是创造一种环境,让广大科技人员能够在宽松的环境当中,没有其他杂念,一心用在钻研业务、克服难题这样的工作境界当中。”这是王士华在被问及成功秘诀时吐露的经验之谈。
疯子般抢市场 酒好也会怕巷子深
如今坊间流传这样一句话:“在信息时代,我们不能消极等待一个偶然过客的发现。”的确,在当下,信息就是资本,速度就是金钱,“酒好不怕巷子深”的古语已不再适用了。王士华自然明白信息化社会的这一“潜规则”。
他清楚的知道,正是由于历来以昂贵著称,聚酰亚胺纤维可能已被大批潜在用户束之高阁,虽然公司技术国际首创,产品国际一流,价格也低于国外,但是客户也不会马上不请自来。为此,王士华一边苦心研究生产线的改进,一边筹划产品的市场营销策略,然而市场开拓也并非易事。在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奥神新材传为美谈的“抢市场”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15年7月。当时,公司得知国家武警森林指挥部正在寻找一款特种防护面料,可是对方要求必须在一个月内按要求把面料送去,但这时公司只有纤维,没有生产面料用的纱线。怎么办?在王士华的号召下,创新事业部的同事们决定背水一战,宁吃千般苦,也要把面料拿出来。于是在一个月后,奥神发展史上的第一块特种面料就此以不可思议的速度诞生了!当这款高品质面料被送到部队时,原来使用过的面料即刻被比了下去,不论保暖性还是阻燃性均获得部队领导的认可。之后,奥神随即又提供面料進行300套试装。就是凭借这股能吃苦的“疯”劲儿,王士华和他的团队让公司的聚酰亚胺纤维踏破了一个又一个市场门槛,令人感佩。
如今,奥神的产品已成功应用于高温烟气除尘、特种防护、工业阻燃隔热和功能性复合材料等领域。由公司产品做成的高温烟气过滤材料装备了水泥、钢铁冶金等生产线,有效降低了PM2.5的排放,为大气治理提供了有效解决方案;公司开发的特战头套面料还成功应用于15式武警特战头套;同时聚酰亚胺短切纤维应用于我国某型号战术导弹上。2016年,部分重要装备国家标准更新过程中更是直接引用了奥神新材公司产品的技术参数。
黄金丝强中国 初心不忘奋斗不止
聚酰亚胺纤维是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期间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材料和民用急需的高新技术纤维产品,原液着色又是绿色制造所积极倡导的工艺技术,可以说,已将原液着色聚酰亚胺纤维产业化并逐步市场化的奥神新材,站到了我国高性能纤维行业的前沿。这样的成绩,离不开王士华独到的眼光和勇往直前,离不开奥神新材科研队伍的不离不弃和艰苦奋斗。
2017年,“纺织之光”2017年度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教育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奥神新材在此次纺织之光奖励大会上收获满满。不仅公司的《一种工业化的聚酰亚胺纤维牵伸方法》获得了首届中国纺织行业专利奖金奖,而且董事长王士华也获得了2017年全国纺织科技创新领军人才荣誉。2018年,他还被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评为“第三届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领军人物”。
“我怀揣的梦想,就是加速推广我们国家自主研发生产的材料在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环保产业得到更多的应用,实现企业自身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为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美丽中国做出一份贡献!”这是王士华发自肺腑的获奖感言。
从2009年至今,近十载的寒来暑往,也是我国改革开放最迅猛的这近十年,社会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多少企业兴衰沉浮,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又有多少事物更新换代,消失在科技进步的车轮下,但奥神这家年轻的企业因王士华对“黄金丝”的无悔痴心坚持了下来,闯出了一条光明大道,大步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