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月飞天,2019中国航天的难忘瞬间

来源 :科学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cqinyu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实践二十号卫星……2019年,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更加轻快。回望过去的一年,中国航天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瞬间?在由中国航天报社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联合航天领域院士专家评选出的“空间杯”中国航天十大新闻中,不难感受到2019年中国航天带来的收获、喜悦和感动。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完成技术区相关工作后,垂直转运至发射区。

新華社记者郭文彬摄

1、嫦娥落月、长五飞天:重大航天工程成绩喜人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月球背面艾特肯盆地冯·卡门撞击坑的预选着陆区,并通过“鹊桥”中继星传回了世界第一张近距离拍摄的月背影像图。
  此次任务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和巡视勘察,首次月背与地球的中继通信,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新篇章。嫦娥四号探测器月背软着陆近一年来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玉兔二号月球车更成为人类在月面工作时间最长的月球车。
  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将我国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的首颗试验卫星实践二十号送入预定轨道。这是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第三次飞行,从失败到成功,中国航天打赢了“翻身仗”。
  未来,长征五号火箭将执行我国月球取样返回、火星探测等重大航天工程任务。实践二十号卫星将验证东方红五号新一代大型卫星平台关键技术,并实施多项新技术验证工作。
  “北斗组网、高分明眸”,一系列重大工程的进展也成为2019中国航天的高光时刻。
  2019年12月16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52、53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至此,北斗三号中圆地球轨道(MEO)卫星全部发射完毕,标志着北斗三号全球系统核心星座部署完成,为实现全球组网奠定坚实基础。
  2019年11月3日,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高分七号卫星。高分七号卫星突破了亚米级立体测绘相机技术,我国光学立体测绘卫星水平再上新台阶。
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新华社记者江宏景摄

2、海上发射、半天两发:进入空间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


  碧波万顷腾长龙,一箭七星海上来。2019年6月5日,我国在黄海海域用长征十一号海射运载火箭,将技术试验卫星捕风一号A、B星及五颗商业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试验取得成功,这是我国首次在海上实施运载火箭发射技术试验。探索了我国海上发射管理模式,验证了海上发射能力,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不同倾角卫星发射需求。
  一声惊雷响彻戈壁,一条捷龙腾空而起。2019年8月17日,捷龙一号遥一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顺利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执行的首次飞行任务,中国火箭“龙”系列横空出世,为中国商业航天的国家队开辟了新天地。
  同时,有“快响之舟”美誉的快舟运载火箭,也在不断刷新中国航天的纪录。
  2019年12月7日的6个小时内,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先后发射两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10时55分,快舟一号甲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16时52分,又一枚快舟一号甲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发射升空。在同一发射场6小时之内进行两次航天发射,创下了中国航天新纪录,也打破了同一发射场和同一型号火箭发射时间间隔最短纪录。今年,快舟火箭共进行了5次发射均获成功。
  2019年,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达到34次,继2018年之后再次独占世界第一,标志着我国进入空间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为我国加快推进航天强国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
1月3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降落过程(示意图)。

新华社记者金立旺摄

3、“双曲线一号”火箭成功发射:民营航天实现突破


  商业航天的探索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项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的事业。我国民营航天企业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迅猛。
  2019年7月25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气球卫星和BP-1B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此次发射成功入轨标志着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实现了零的突破。
  双曲线一号遥一运载火箭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采用三固一液的四级串联构型,是目前我国民营航天起飞规模最大、运载能力最强的运载火箭。
  航天发展,动力先行。2019年5月17日,国内首台80吨液氧甲烷发动机——“天鹊”(TQ-12)试车成功。试验过程中,该发动机开关平稳迅速,工作参数稳定正常,各项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
  “天鹊”发动机由蓝箭航天自主研发,是世界上第三型大推力液氧甲烷发动机,也是我国目前推力最大的双低温液体火箭发动机。该发动机试车的成功,意味着中国民营航天力量首次掌握了百吨级液体火箭发动机关键技术并具备发动机研制所需的保障能力。
  太空探索无止境,伟大梦想不止步。展望未来,中国航天必将在浩瀚星海写下更多更辉煌的新篇章。
其他文献
①依图AI测温系统同时进行多人测温。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AI机器人“小白”弛援武汉。  从病毒分析、疫苗开发、药物研发,到诊断辅助、智能测温、AI消毒……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AI技术前所未有地被应用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不少“黑科技”出自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就在3月9日,科技部发函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四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加上此前批复的北京、上海
期刊
普渡大学的VR眼镜 ■ 资料图  近日,美国普渡大学全球教育分校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毕业典礼,学院允许部分毕业生通过虚拟现实的方式来参加2020年的毕业典礼。大约75名学生获得了类似Google Cardboard风格VR小工具,以便领略360°的全景典礼。  该项目是在普渡大学研究计算展望中心的帮助下构思而成的,该中心致力于研究VR培训模拟相关项目。普渡大学全球教育分校的帕蒂·佩尔蒂埃表示:“当毕业
期刊
担心新冠肺炎病毒感染,不敢摘口罩?现在,戴着口罩也能“刷脸”。近日,全国不少工厂、企业、社区出现这样的场景,用户戴着口罩刷脸打卡,短短几秒就完成了身份识别、体温检测,大大降低了人员密集场所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   为保障全国复工复产,以百度、商汤科技、云从科技等为代表的企业开发出诸多戴口罩人脸识别产品。这些产品近日已陆续投入使用。实际上,2月下旬,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印发
期刊
每年辞旧迎新之际,为增加节日气氛,各类菊展可谓争奇斗艳。2019年12月30日,《科学导报》记者来到太原市晋祠公园,见识到了造型艺菊青蒿嫁接串接这一神奇技艺。  据了解,造型艺菊青蒿嫁接串接技术主要用于艺菊造型。嫁接技术本身是一项常规技术,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菊花在经过工作人员一年的精心构思、嫁接、修剪、绑扎、搭架设计出各种景观造型,但在养护管理过程中,由于一株或多株青蒿生长出现
期刊
1月10日的人民大会堂,格外星光璀璨,一年一度的科技界盛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如约而至。   此次获奖的“大明星”,有的解决了世界性难题,有的填补了国内空白,有的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它们服务于国计民生,将颠覆和超越进行到底,用智慧点缀我们的生活,让我们把目光投向这些智慧与汗水的结晶,一同感受科技带来的魅力之光。2019北京世园会演艺中心景观照明工程新型制浆技术砍更少的树造更多的纸   “与
期刊
岁月真的就这么叩响了2020年的大门。   曾经以为遥远的目标,达成竟在眼前;前人擘画的美好蓝图,即将由我们亲手实现。   第七次聆听习近平主席的新年贺词,感触尤深。   “我们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这既是2019年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写照,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   贺词开篇一个数据亮了——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将接近100万亿元人民币、人均将迈上1万美元的台阶。
期刊
三年前,当新年的阳光打在你我的脸上,我们谈的是“温暖的科学”;今天,坐在2020时代高速列车上向窗外的未来远眺,我们相信新科技的力量。如果说,科学是我们头顶的星辰,那么新科技是光,将照亮未来的路。   刚过去的2019年,很多行业据说进入了冬天,但从世界范围看,新科技的春天从未远去,5G、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新技术带来的新世界日新月异。   2019年,对中国来说,5G元年、北斗开启全球
期刊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应对大考,必须团结协作。让各学科联合起来,形成合力,才能让科技成為战胜新冠病毒的杀手锏。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在病毒溯源、药物研发、疫苗研发、检测试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有助于我们加深对
期刊
如今“小V脸”成为了众多女性追求的目标,所以很多人采取医美手段,为的就是拥有“明星”“网红”的同款脸型。据坊间流传,拔几颗牙就能轻松瘦脸,免去磨骨之苦,甚至有明星亲自说过自己拔了几颗牙之后脸就小了,不少女性听后蠢蠢欲动纷纷想要效仿,可事实真的如此吗?中日友好医院口腔医学中心主任的徐宝华教授对此持否定态度,也就是说,拔牙并不能瘦脸!   事实上,拔牙对于成年人的面形影响是非常小的,因为支持我们面部轮
期刊
每一粒熬过冬天的种子,都有一个关于春天的梦想。   中国人要圆“中国梦”,科技当仁不让地成为引擎。   2019年最后一天,国家主席习近平的新年贺词一经发表,广大科技工作者倍感温暖振奋。   新年贺词中,习近平主席历数了过去这一年科技创新的重大成就:嫦娥四号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登陆月球背面,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雪龙2号首航南极,北斗导航全球组网进入冲刺期,5G商用加速推出,北京大兴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