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将班级公约引入幼儿教育中,能增强幼儿的独立意识,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文章分析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指出教师要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关键词:幼儿教育;班级公约;规则意识;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5-0026-02
从独立意识到自主管理,教师要依靠外部环境的隐性塑造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要充分注重幼儿自主性发展和规则意识的矛盾转化,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幼儿在主观心理需求基础上进行规则行为的学习,如玩游戏等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则,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时也要遵守规则。这样,能让规则意识的培养真正融入幼儿内心。本文主要对依托班级公约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良好的规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实现幼儿从自然化向社会化转变,让幼儿在规则意识中适应社会化的学习生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依托班级公约,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行为准则规范中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幼儿能够科学合理地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组织安排。幼儿并不能对规则产生直观的认知理解,需要教师将抽象的规则具化到实际的日常行为中,以班级公约为基础,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让幼儿将行为方式内化为规则意识。遵守纪律是抽象的规则,教师应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参与到规则行为之中,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建立形象的认知,使抽象变成具体。
例如,喝水要排队,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发言时要举手,这些直观的形象认知,能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管理。在规则意识的养成中,教师要避免生硬的行为说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进行规则的自主学习,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进行自主管理。
二、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游戏活动,将规则意识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相应的规则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走迷宫的团体游戏,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幼儿讲述相应的规则,让幼儿通过掷出相应的点数完成规定动作,并向前走出规定的步数,最终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在游戏规则中,教师设置了奖励和惩罚,并通过后退的惩罚方式,让幼儿理解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这样,能让幼儿以集体荣誉感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规则、玩法、实践结果中建立完善的游戏认知,对自身的游戏角色进行调整。而且在游戏的参与、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与生活体验建立直观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的认知学习,在规则意识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2.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模仿和表现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通过班级公约更好地规范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如教师可以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和动画内容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在模仿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幼儿教育重在引导和启发,让幼儿可以在自我感知、认知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自我的管理。因此,教师要选择更加贴近于幼儿真实生活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例如,教师可先让幼儿阅读《小熊宝宝》系列故事,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和生活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对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行为方式进行感知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认知,并与班级公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幼儿明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教师要强化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将规则意识的学习趣味化、直观化,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理解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固定的情境中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让幼儿进行生活角色的扮演,如警察、医生、军人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角色。例如,在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警察”角色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引导,将规则意识和个人责任意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情境教育,引导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与熟悉的生活進行相互联系,通过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幼儿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认知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让幼儿在情境教育中完善自身的思维认知,并根据自己的思维认知,自主制定规则,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约束自身的行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创造性有一定的认知,并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相应的自主管理。
例如,在午睡的特定情境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让幼儿能够按顺序脱衣服,能够整齐摆放,并且能够在休息结束之后起床整理自己的床铺。在这中间,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对自身的管理。如有的幼儿很难入睡,并且会打扰到其他幼儿的休息,就需要教师在情境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认知,让幼儿认识到外部的行为结果会给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进而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能对规则意识进行内化,并通过自主规则意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4.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从外部环境的行为约束到自主管理的行为规范,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幼儿进行巩固和强化,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管理,促进自身的自觉、自律意识的提升。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通过外显的结果对幼儿进行规范和指导。在评价中,教师要提升幼儿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并通过行为结果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强化和纠正。教师还要利用幼儿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正面的评价,引导幼儿在感知、理解、实践的基础上,巩固强化自身的规则意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在游戏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则意识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易,符芳.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协调发展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
[2]诸敏.养成良好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自主活动[J].家教世界,2013(04).
[3]仇婷婷.浅议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学校管理,2017(03).
[4]陈阿娟.善于观察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以角色游戏观察为例[J].家教世界,2016(15).
[5]杨晓云.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6]陈素珠.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2(11).
关键词:幼儿教育;班级公约;规则意识;自主管理
中图分类号:G61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21)15-0026-02
从独立意识到自主管理,教师要依靠外部环境的隐性塑造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还要充分注重幼儿自主性发展和规则意识的矛盾转化,通过教学活动设计,让幼儿在主观心理需求基础上进行规则行为的学习,如玩游戏等需要遵照一定的规则,参与各项学习活动时也要遵守规则。这样,能让规则意识的培养真正融入幼儿内心。本文主要对依托班级公约促进幼儿规则意识养成的实践进行探讨。
一、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意义
规则意识,是指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良好的规则是幼儿健康发展的保障,能实现幼儿从自然化向社会化转变,让幼儿在规则意识中适应社会化的学习生活。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依托班级公约,有意识地培养幼儿的纪律意识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在行为准则规范中进一步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让幼儿能够科学合理地对自身的学习、生活进行组织安排。幼儿并不能对规则产生直观的认知理解,需要教师将抽象的规则具化到实际的日常行为中,以班级公约为基础,培养幼儿自主管理能力和规则意识,让幼儿将行为方式内化为规则意识。遵守纪律是抽象的规则,教师应通过活动设计,引导幼儿参与到规则行为之中,让幼儿在日常的生活小事中建立形象的认知,使抽象变成具体。
例如,喝水要排队,上课时间要认真听讲,发言时要举手,这些直观的形象认知,能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自主管理。在规则意识的养成中,教师要避免生硬的行为说教,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引导幼儿进行规则的自主学习,让幼儿在主动学习中进行自主管理。
二、依托班级公约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策略
1.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兴趣爱好,通过游戏活动,将规则意识渗透到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建立相应的规则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设置走迷宫的团体游戏,对幼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幼儿讲述相应的规则,让幼儿通过掷出相应的点数完成规定动作,并向前走出规定的步数,最终看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在游戏规则中,教师设置了奖励和惩罚,并通过后退的惩罚方式,让幼儿理解不遵守规则的后果。这样,能让幼儿以集体荣誉感作为衡量的标准,在规则、玩法、实践结果中建立完善的游戏认知,对自身的游戏角色进行调整。而且在游戏的参与、认知、实践的过程中,幼儿会逐渐与生活体验建立直观的联系,通过生活体验的认知学习,在规则意识中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规范。
2.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幼儿喜欢模仿和表现的心理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通过班级公约更好地规范幼儿的学习、生活行为。教师要为幼儿树立正确的榜样,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如教师可以幼儿感兴趣的绘本和动画内容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引导,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角色扮演,在模仿的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方式和行为习惯。幼儿教育重在引导和启发,让幼儿可以在自我感知、认知理解的基础上实现对自我的管理。因此,教师要选择更加贴近于幼儿真实生活的绘本,让幼儿阅读。
例如,教师可先让幼儿阅读《小熊宝宝》系列故事,使幼儿在阅读的过程中和生活产生真实的情感共鸣,对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行为方式进行感知学习。然后,教师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让幼儿在实践的过程中进行理解认知,并与班级公约进行有效的融合,让幼儿明白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怎样才是正确的行为方式。
教师要强化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将规则意识的学习趣味化、直观化,让幼儿通过亲身实践理解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文明礼仪。角色扮演的目的是让幼儿在固定的情境中形成相应的条件反射,提升他们的自主管理能力。教师要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让幼儿进行生活角色的扮演,如警察、医生、军人等,并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角色。例如,在过马路的生活情境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警察”角色对闯红灯的“行人”进行引导,将规则意识和个人责任意识延伸到现实生活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3.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加强对幼儿的情境教育,引导幼儿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与熟悉的生活進行相互联系,通过外部客观环境影响幼儿的内心情感,并通过认知活动促进幼儿的发展。这样,能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让幼儿在情境教育中完善自身的思维认知,并根据自己的思维认知,自主制定规则,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两个方面约束自身的行为。在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中,教师要让幼儿通过观察、分析、解决问题,对自己的创造性有一定的认知,并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相应的自主管理。
例如,在午睡的特定情境教育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自主管理意识,让幼儿能够按顺序脱衣服,能够整齐摆放,并且能够在休息结束之后起床整理自己的床铺。在这中间,教师要不断强化幼儿对自身的管理。如有的幼儿很难入睡,并且会打扰到其他幼儿的休息,就需要教师在情境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认知,让幼儿认识到外部的行为结果会给他人造成怎样的影响,进而让幼儿认识到自身的行为是错误的。这样,通过外部环境的影响,幼儿能对规则意识进行内化,并通过自主规则意识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
4.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培养并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良好的成效,从外部环境的行为约束到自主管理的行为规范,都需要教师不断地对幼儿进行巩固和强化,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管理,促进自身的自觉、自律意识的提升。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中,教师要重视幼儿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通过外显的结果对幼儿进行规范和指导。在评价中,教师要提升幼儿对行为结果的认知,并通过行为结果对幼儿进行正面的强化和纠正。教师还要利用幼儿渴望得到认同和肯定的心理特点,对幼儿进行针对性的正面的评价,引导幼儿在感知、理解、实践的基础上,巩固强化自身的规则意识,提升自主管理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在游戏化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在角色扮演活动中激发幼儿的模仿心理,在情境教育中鼓励幼儿自主制定规则,重视巩固强化幼儿的规则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规则意识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促进幼儿的思维和行为的发展,提升幼儿的自主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易,符芳.促进幼儿自主性与规则意识协调发展的教育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6(01).
[2]诸敏.养成良好规则意识 促进幼儿自主活动[J].家教世界,2013(04).
[3]仇婷婷.浅议小班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J].学校管理,2017(03).
[4]陈阿娟.善于观察理解幼儿的游戏行为——以角色游戏观察为例[J].家教世界,2016(15).
[5]杨晓云.在礼仪教育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J].基础教育研究,2017(11).
[6]陈素珠.幼小衔接阶段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教学策略研究[J].中小学德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