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秋的九月,丹桂飘香,在这个昂扬的季节里,新一批的高一学子满怀着希望踏进了人生的另一个起点――高中。“高中”这个的词语于他们来说既熟悉又是陌生。熟悉的是从小学开始他们的梦想就是考进高中,高中是他们前进的目标,行动的动力。陌生的是,高中是一个全新的知识结构体系,是能力质的提升的重要阶段。
高一是整个高中三年的起点,该教给他们哪些知识,培养他们哪些什么能力,当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我认为应该从高一开始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是丰富的,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变语文为大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首先,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我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进行文学积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每周看两篇课外的文章,并做好好词好句的积累。这一积累行为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有积累这一重要环节。
然而高中阶段不单单是积累,还有一项更重要也更难的就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摘抄好词句之后,写下自己阅读该文章后的感悟,自己的点滴感想,记录下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可以写写自己从文章中学习到的宝贵财富。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且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超出了我的意料,他们的思维已不单单是那个我们以为是稚嫩的,不成熟的。
刘翰泞在看了《妥协是中优雅》中写道:妥协是一种优雅,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学会妥协、变通更重要。物极必反,极端的坚持就是固执。固执己见就是砖,有朝一日,这个砖会把你圈死在固执的围墙里。学会妥协,并不是要你见风使舵、随风摇摆不定,它是一种谦卑,会让你在心理上多一些安宁和成就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列作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素养的培训。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一必修一中,第一个单元便是诗歌单元,诗歌单元,尤其是现代诗歌的学习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情意。因而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要求反复有感情地朗诵诗作。教学中,学生只顾大声朗读,却不注意自己情感的融入。于是,我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情感的流入,将自己身心融入到作品中,仿佛自己便是诗人,去感知诗歌的语言魅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从有感情地朗读开始便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第一步。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的目的。
2.对所学诗歌进行文学的再创造。现代诗歌中的语言是精炼的,因而在学习之余,要求学生对诗歌中的一部分内容扩写成散文诗。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上阕部分,由“看”字统领了七句描写湘江的秋景,于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境去创造,也可以跳出文章,自由发挥写出散文。结果他们的文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各个都可以成为散文家。陈灿同学的改写就令我惊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在《水龙吟》的伴随下,很快登上了顶峰。环顾四周,群峰冥迷,高低交错,令人一看方知道何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侧目向西而视,但见一轮红日倚山而息,似颓未颓,将歇未歇。橘红色的光芒四散开来,轻轻地点在那苍郁的林中,林子便立即发出了温和柔和的红光来,“晓来谁染霜林醉”原来是希望之所为。
再看湘水,满江的碧绿,自有中遮不住的灵动秀美。沉鱼竞跃,在江底细石中往来;金鹰展翅,在黄昏的云翳中纵情滑翔。连那宽阔的大舸,也不甘寂寞,在湘水中竞争上游。
绚丽的秋景,多彩的黄昏,明日将再次定格。
3.举办人人都是小诗人的活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大家对诗歌有些大致的了解。也了解了诗歌的意象,意境美等。于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做诗人,也来进行诗歌的的创造。有些同学诗性大发,写出了不错的诗篇,也有些同学苦思敏想但也有些句子很不错。班上语文成绩比较差的甘思鹏写出的一句很有意思:说来真是惭愧,通宵还是不会。我看了之后也觉得很不错,至少知道了诗歌的押韵的运用。另一个语文不是很好的同学也写出“让青春的心灵写满天真”的优美句子。
4.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单元结束后,在班上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由学生自主报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内诗歌也可以选择课外的篇目,甚至可以拿自己原创的作品朗诵。同时班上组建评分小组,给参赛学生进行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这一活动学生也积极参加,踊跃报名。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的审美力与有所提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经过近一个月的语文学习,由于是着眼于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训练,而且也有持续性的能力培养,现在他们对大语文更加有兴趣,敢于表达思想,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实践后,我相信在三年以后,他们的语文素养会全面地提升。
高一是整个高中三年的起点,该教给他们哪些知识,培养他们哪些什么能力,当然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而我认为应该从高一开始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的内容是丰富的,它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有机融合。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局限于课堂的语文教学,更应该变语文为大语文教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在语文课程总目标中提出 “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首先,在这个指导思想的引导下,运用课余时间对学生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我要求学生从高一开始进行文学积累,一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另一方面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要求学生每周看两篇课外的文章,并做好好词好句的积累。这一积累行为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因为从小学到初中的语文教学中都有积累这一重要环节。
然而高中阶段不单单是积累,还有一项更重要也更难的就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于是我要求学生在摘抄好词句之后,写下自己阅读该文章后的感悟,自己的点滴感想,记录下与作者的思维碰撞出的智慧火花,也可以写写自己从文章中学习到的宝贵财富。通过长期的训练,学生不仅在阅读理解能力上有所提升,而且他们的分析表达能力会有一个质的提高。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文素养超出了我的意料,他们的思维已不单单是那个我们以为是稚嫩的,不成熟的。
刘翰泞在看了《妥协是中优雅》中写道:妥协是一种优雅,的确在人生的道路上,坚定自己的信念固然重要,但学会妥协、变通更重要。物极必反,极端的坚持就是固执。固执己见就是砖,有朝一日,这个砖会把你圈死在固执的围墙里。学会妥协,并不是要你见风使舵、随风摇摆不定,它是一种谦卑,会让你在心理上多一些安宁和成就感。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素养的训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并把“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列作课程基本理念的第一条。因而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进行语文素养的培训。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一必修一中,第一个单元便是诗歌单元,诗歌单元,尤其是现代诗歌的学习可以陶冶性情,可以学习用精炼的语言和新颖的意象表达情意。因而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更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要求反复有感情地朗诵诗作。教学中,学生只顾大声朗读,却不注意自己情感的融入。于是,我在教学中,尤其注重学生情感的流入,将自己身心融入到作品中,仿佛自己便是诗人,去感知诗歌的语言魅力。“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根。”从有感情地朗读开始便是培养学生语言感知能力的第一步。同时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品的文质美、情感美,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的目的。
2.对所学诗歌进行文学的再创造。现代诗歌中的语言是精炼的,因而在学习之余,要求学生对诗歌中的一部分内容扩写成散文诗。这样不但丰富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沁园春·长沙》的教学中,上阕部分,由“看”字统领了七句描写湘江的秋景,于是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根据特定的语境去创造,也可以跳出文章,自由发挥写出散文。结果他们的文章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各个都可以成为散文家。陈灿同学的改写就令我惊讶: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在《水龙吟》的伴随下,很快登上了顶峰。环顾四周,群峰冥迷,高低交错,令人一看方知道何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侧目向西而视,但见一轮红日倚山而息,似颓未颓,将歇未歇。橘红色的光芒四散开来,轻轻地点在那苍郁的林中,林子便立即发出了温和柔和的红光来,“晓来谁染霜林醉”原来是希望之所为。
再看湘水,满江的碧绿,自有中遮不住的灵动秀美。沉鱼竞跃,在江底细石中往来;金鹰展翅,在黄昏的云翳中纵情滑翔。连那宽阔的大舸,也不甘寂寞,在湘水中竞争上游。
绚丽的秋景,多彩的黄昏,明日将再次定格。
3.举办人人都是小诗人的活动。必修一第一单元的教学结束后,大家对诗歌有些大致的了解。也了解了诗歌的意象,意境美等。于是我要求学生把自己当做诗人,也来进行诗歌的的创造。有些同学诗性大发,写出了不错的诗篇,也有些同学苦思敏想但也有些句子很不错。班上语文成绩比较差的甘思鹏写出的一句很有意思:说来真是惭愧,通宵还是不会。我看了之后也觉得很不错,至少知道了诗歌的押韵的运用。另一个语文不是很好的同学也写出“让青春的心灵写满天真”的优美句子。
4.举行诗歌朗诵比赛。诗歌单元结束后,在班上举行了诗歌朗诵比赛,由学生自主报名,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课内诗歌也可以选择课外的篇目,甚至可以拿自己原创的作品朗诵。同时班上组建评分小组,给参赛学生进行打分,评出一、二、三等奖,并给予精神上的鼓励。这一活动学生也积极参加,踊跃报名。通过这个活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语言的审美力与有所提升,素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
经过近一个月的语文学习,由于是着眼于着眼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进行语文教学实践,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次针对性的训练,而且也有持续性的能力培养,现在他们对大语文更加有兴趣,敢于表达思想,敢于展现自己的才华。随着时间的推移,长期有目的有计划地教学实践后,我相信在三年以后,他们的语文素养会全面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