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cientist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域,论述构建“四层次、一核心、双线并行”的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课程体系,同时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建立基础实践+专业实践、项目实训+综合历练、校内实践+校外实习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 民办本科院校 物流管理专业 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43-03
  如何系统性地衔接和管理物流各功能活动,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是物流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目前,企业对具备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具有物流系统性思维的物流管理人才需求持续旺盛。在此背景下,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人才培养应顺应现代物流企业需求特点,培养能适应经济全球化、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适应能力、竞争能力、创新精神,能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以及物流管理理论与方法,能熟练运用现代物流技术手段对运输、仓储、加工、配送、营销、信息服务等物流业务运作进行管理、规划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科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基于这一培养目标,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的课程体系及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民办本科院校一直以来秉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理念,物流管理专业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导向,课程内容的构建应在充分的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与训练,力求使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与此培养目标相适应,构建“四层次、一核心、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
  (一)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通识平台课,培养本科生应有的科学人文素养和通识基础知识,注重培养“基本实践能力”。由学校统一部署,涉及思政课、高数、英语、计算机、体育、素质类选修课等相关课程。通识教育平台课层面,采用“平台+个性化”的模式:大学英语实行分级教学,根据新生入院的英语水平,设置不同学习起点的大学英语教学班,分设6个级别以及若干外语拓展课程;高等数学课程采取分类型、分层次、分模块的教学模式,内容上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素质教育课程,可以选修自然科学类、人文科学类和社会科学类;增加思政课程、计算机的综合实践等,主要培养作为一名大学本科生应该具备的自然科学素养、逻辑思维能力、英语沟通能力以及办公自动化实践能力等。
  第二层次专业基础平台课程,注重拓宽学科大类知识基础,夯实“专业基础实践能力”。本课程群为经管学院各专业必修的经管基础平台课程和工商大类各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平台课程,包括物流学、管理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电子商务概论、统计学、经济学、管理学、会计学基础等理论课程及相应的实验实训课程,主要培养工商大类学生必须拥有的基本专业素养和基础实践能力。
  第三层次专业课程,突出以专业核心能力为培养宗旨的专业主干课,突出以复合型人才培养为导向的专业方向课。开设的专业主干课程包括运筹学、供应链管理、物流信息管理、运输与配送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国际物流、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在物流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物流管理的理论基础,形成专业核心能力。开设的专业方向课包括国际物流、电商物流、供应链物流、智慧物流四个专业方向模块,每一个模块都有相应课程体系,交叉互融专业大类,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
  第四层次集中实践课程,注重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包括专业实践环节、创新教育环节、素质实践环节和就业指导环节。专业实践环节开设了物流专业基础实训、物流专业综合实训、电子商务模拟实训、企业经营综合模拟实训、毕业论文、企业实习等实训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创新教育环节包括组织学生参加沙盘模拟大赛、“三创”大赛、物流系统仿真大赛、物流技能大赛等,以及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等,充分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能力;素质实践课程主要包括大学生暑期实践、社团活动、“三下乡”活动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就业指导课程包括职业生涯规划、求职与就业指导等,以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科学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通过这些课程的开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提升,而这种能力是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深度融合的体现,包括个人修养、学习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等,这类能力的培养通过学生参与校园社团活动、参与教师教研科研活动、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开展社会实践、参与第二课堂等来实现。
  (二)一个核心
  “一个核心”即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集物流实践操作能力、物流系统分析与规划能力、物流运营管理能力、物流信息管理能力、国际物流管理能力和物流成本管理能力为一体的应用创新能力。
  (三)双线并行
  围绕物流专业毕业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课程内容开设上知识和能力双线并行,互相促进,确保理论和实践的有机融合。既有高等数学、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自然科学类和人文科学类等通识知识培养的课程,又有计算机基础、就业创业指导、职业素养提升、关系数据库、工程技术类等通识能力培养课程。管理学、物流学、会计学、市场营销学等专业基础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掌握经管及工商管理基础知识,统计学、计算机网络、管理信息系统等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网络应用、数据库应用、信息系統开发和管理等能力,运筹学、供应链管理、仓储与库存管理、配送管理等专业课程旨在培养核心专业知识,物流信息管理、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战略管理、商务谈判、营销策划、财务管理等专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实务运作能力及战略决策、谈判、策划、财务管理等综合管理能力。知识和能力双线并行,以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素养和扎实的专业能力。   上述“四层次、一核心、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立体化、复合型、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四年学程中,围绕物流专业的核心能力,知识模块的有机融合,专业技能的拓展延伸,拓宽了本专业的办学内涵,从而较好地适应了行业动态变化的专业需求,充分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二、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环节。民办本科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应该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学习进度,配套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并不断更新内容使得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建立从课程基础实践、项目实训到综合历练的四年不断线、互促交融的实践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
  (一)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步步提升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基础实践环节由大一到大四应分别设置基础实践与专业实践。基础实践包括军训、健康标准测试、大学计算机基础与VFP程序设计、Office高级应用强化、英语强化等。专业实践则包括课程配套实践和集中环节实践两大部分。其中,课程配套实践有物流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等的实践部分;集中实践包括ERP实训、SCM供应链沙盘实训、物流专业综合实训、第三方物流软件、电子商务模拟实训等,能够提高学生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操作的业务水平,熟悉第三方物流及电子商务流程,掌握供应链管理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仓存管理、进出口管理等系统操作,同时SCM和ERP沙盘实训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讲师点评,使学生在虚拟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体验从采购、生产、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供应链上相关角色的管理决策,感悟正确的经营思路和管理理念,从而深刻理解供应链管理思想,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全局观和整体把握力。
  在实践教学的安排上,在大一与大二阶段设计基础实践,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英语等能力,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而到了大三与大四阶段,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经济学理论与专业知识,开展课程配套实践与集中环节实践的学习,以辅助学生的专业理论学习,并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因此,从基础实践到专业实践,从一般实践能力到专业实践能力,打造一个实践能力的上升台阶,步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项目实训+综合历练,聚焦应用
  为了培养应用型、创新性的物流管理人才,应该在课程基础实践基础上增设项目实训和综合历练。项目实训是学生自主建立团队,通过图书馆及网上相关资料库查阅资料确定合适的项目课题,在教师指导下,完成项目的申报、调查、实施到结题的全过程,包括跨专业协同项目和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其中,跨专业协同项目是本专业学生与计算机专业、艺术专业、电子电工专业等学生组建项目团队,发挥各专业优势,协力完成项目任务。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是在专业教师指导下,本专业学生组建的项目团队,选题一般与本专业相关。项目实训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综合历练是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包括学科竞赛、顶岗实习和毕业论文。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物流配送仿真模拟大赛、企业经营综合模拟创业大赛、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大赛(电子商务“三创”大赛)、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顶岗实习安排在大三下学期或者大四上学期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大部分专业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企业直接参与实习的过程。顶岗实习使学生完全履行其实习岗位的所有职责、独当一面,能够提高学生应对工作的各方面能力。毕业论文是对所学专业知识及实践能力的综合应用。项目实训和综合历练双管齐下,聚焦应用,学生的实践能力能得到全面的提升。
  (三)校内实践+校外实习,功能互补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环节设置应从大一贯穿到大四,一部分实践安排在校内,例如第三方物流软件实训、SCM供应链沙盘实训、ERP实训等,这些校内实践大多是利用学校的机房设施,采用软件进行模拟操作,通过让学生逐步完成各项实践任务,掌握物流管理流程,提高综合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校内实践是理论授课的有力补充,同时也是校外实习的有效过渡。校外实习包括大三的企业调查、大四的毕业实习、顶岗实习以及社会实践、创新实践等。学生通过校内实践已经基本具备了一些知识与实践能力,对真实经济活动也有所了解,因此可以较好地参与校外实习并取得成果。反过来,校外实习是校内实践的有效拓展。校内实践毕竟是在虚拟环境中进行,缺少一定的真实性,因此校外实习可以弥补校内实践的不足,同时拓展实践内容与提升实践能力。许多学生在校外实习报告中反映,参与校外实习、接触社会,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感受不同的企业文化、接触各色人群,从中锻炼胆量,促进沟通能力提升,拓宽社交面,获益颇多。甚至有不少学生通过校外实习找到學习动力,发现发展方向,获得就业机会。因此,校内实践与校外实习模式是功能互补。
  本文从市场对物流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提出民办本科院校物流专业应培养能够满足企业及市场的要求、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本科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构建“四层次、一核心、双线并行”的课程体系,体现立体化、复合型、开放式的教育理念。同时,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理论学习进度,配套设计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并不断更新内容使得实践教学与时俱进,建立从课程基础实践、项目实训到综合历练的四年不断线、互促交融的实践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林佳慧,余朋林.浅谈现代物流经济的发展[J].现代商业,2018(26).
  [2]林锦钊.高校物流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与分析[J].大学教育,2016(5).
  [3]李定清,母小曼.应用本科实践教学体系研究[M].重庆: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注: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校级科研项目“广西区域物流空间演化特征及机制研究”(2020XJKY33)
  【作者简介】张秀珍(1985— ),女,广西人,硕士,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黄辉宁(1973— ),男,广西人,硕士,经济师,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物流管理、供应链管理。
  (责编 卢 雯)
其他文献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徐玉珍等学者把“校本课程开发”界定为在学校现场发生并展开的,以国家及地方制定的课程纲要的基本精神为指导,依据学校自身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由学校成员自愿、自主、独立或与校外团体或个人合作开展的,旨在满足本校学生学习需求的一切形式的课程开发活动。它是一个持续和动态的课程改进的过程。从中我们可看出其重点是:以学校为本位,利用学校和当地已有的课程资源进行开发。这关系到
期刊
文本细读是20世纪欧美新批评的基本方法,主要是对文本的语言、结构、象征、修辞、音韵、文体等因素进行仔细解读。文本细读,让学生能够仔细领会言语的内在精细微妙之处,细细品味文学作品语言的节奏和肌理,感悟其中的空白意义,进入言语的灵魂世界,借此奠定更多感悟的基础。当前,语文阅读教学正逐渐缺少“语文味”,常常使阅读处于浅显的对文本的架空的问答或缺少意义的合作探究讨论当中,学生的思维、想象、情感总是在文本的
期刊
听了南宁沛鸿民族中学邱蕾老师的七年级男女生《大象拔河》体育课后,很受启发,很受鼓舞,同时也有很多的感触。在这里,笔者以教学四要素切入课堂,阐述自己对该节课的一些不成熟的观点,与大家共同交流探讨。邱蕾老师的这堂体育课,能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体活动的基本规律,遵循体育教学原则,从教学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围绕体育学科身体活动的特性,努力达成本次课的教学目标,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是一堂成功的体育课
期刊
并不高大的身形,极富亲和力的微笑,活泼而健谈……第一次见到邱蕾老师的人,总是很难将她的外表与体育教师联系起来,然而,她在事业上所取得的成绩丝毫不逊于那些强健威猛的男性同行。邱老师投身体育教育已逾27载,至今她仍然保持了最初的那一份对体育的执着,为了让体育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绚烂,她不遗余力……    快乐体育的践行者    快乐体育,始终贯穿于邱老师的教学当中,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快乐、强健体魄、提
期刊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人们对教育功能的认识已有所改变。因此,当今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内容也正在逐渐扩展,开始注重音乐艺术对开发学生智力的潜在功能。那么,怎样在音乐教学中摸索新的音乐教学之路,发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呢?我认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现在的音乐课不仅仅只是教学生唱歌和欣赏古今中外的名曲,以前学生较少接触的音乐理论和一些乐器的学习都引进了课堂,教学方法也趋
期刊
【摘 要】本文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8届、2019届毕业生开展追踪调查及结果分析,针对高职园艺类毕业生对初次就业工作满意度不高,存在专业技能掌握不扎实、人际交往能力不强、创业意识弱等问题,提出学校把握园艺专业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教师提高社会实践技能、企业改进人员管理制度、毕业生主动了解和适应新企业及其文化等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园艺类毕业生 初次就业 就业质量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不健全、校内创新创业实践空间不足、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双向渗透、三方融通”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思路,并论述具体的构建路径:设置“通—专—选”三级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多链条演练”的创新创业实践体系;营造“思创融合、以文化人”的校园文化氛围;完善“校—院”两级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内修外引”提升创新创业团队师资水平。  
期刊
【摘 要】本文论述医学院校辅修毕业论文选题特点分析及质量提升路径,认为论文选题在研究创新性、理论支撑度、跨学科意识等方面还有所欠缺,可从课程设置、教师指导、学科融合等层面提升毕业论文选题质量,从而提高辅修毕业生学术素养,优化培养机制,实现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  【关键词】论文选题 医学院校 辅修 跨学科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07-003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中实践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实践教学场地及设备不足、实践资源缺乏合理整合利用、实践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实践教学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路径:合理设置实践整合课程,保证实践环节在时间上全程贯通;拓宽实践基地投入渠道,多途径建设实践资源共享平台;丰富实训内容和实践方式,全面合理整合利用资源;培养实践指
期刊
【摘 要】本文针对UI界面设计课程传统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时间有限、授课知识不够全面、教材缺乏实用性、相关教学资源缺乏等问题,分析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优势,并从课前学生自主学习、课中项目实训、课后教学考核评价等环节论述UI界面交互设计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关键词】互联网+ 线上线下 混合教学模式 UI界面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