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多人之所以对心理自助类的技巧感兴趣,是因为它们能提供解决人生各种难题的简单快速的方法。遗憾的是,绝大多数心理学研究都无法解决这些难题,或者只能提供极为耗时与复杂的方法。在众多心理学研究中,是否隐藏着既经过了科学论证,又简单便捷、能帮人们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方法呢?在这本书里,相信你能找到自己需要的某个答案。
“买买买”的力量
购买体验还是商品?
当你抑郁的时候,脑海当中经常会突然闯入两个词,它们分别是“买买买”和“治疗”。几分钟后,你发现自己正朝最近的鞋店或是百货商场走去。在你买了一双新鞋或是一款新包之后,真的会感觉好一些吗?
心理学家利夫·万博文与托马斯·季洛维奇在购物是否能够增强快乐的问题上研究了一番,他们想知道人们花钱购买商品(比如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或购买体验(比如预订一个假期),谁给人的感觉更好。为此,他们展开了一次全球性的调查。首先,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参与者回忆一下他们购买商品和购买体验时的感受,然后对这些商品或体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程度打分。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他们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要求其中一组回忆最近购买的商品,另一组则回忆最近购买的体验,然后分别对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打分。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结果看,购买体验都比购买商品更能带给人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对经历的记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滤(比如,你会将乘坐飞机的糟糕过程剪切掉,只记住在海滩上放松的美好时光),而我们购买的商品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陈旧或过时,失去吸引力。同时,购买体验能与他人共度时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提升快乐指数的行为。社交本身就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或者说,当你后来与人分享这部分体验时,也能增进快乐。
然而,在花钱买快乐这个问题上,应该选择购买体验而不是商品,不过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现在我们做一个快速测验,给每句话打分,从1分(强烈反对)到5分(强烈认同)。
01 我很羡慕那些拥有豪车与豪宅的人。
02 我倾向于用拥有的财物来衡量人生是否成功。
03 我喜欢购买一些并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04 我喜欢被奢侈品包围。
05 要是我拥有更奢侈的东西,人生会更美好。
06 有时,我会为没能力买奢侈品而烦恼。
07 买奢侈品的过程会让我感觉良好。
08 我似乎把物质看得比家人和朋友都要 重。
09 我宁愿为名牌支付更多的钱。
10 我享受拥有让别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现在,你可以将自己的打分加总。低分段是10到20分,中等分段是21到39分,高分段是40到50分。
对于物质的态度
谁从交易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研究人员透过一份旨在测量人们对于物质的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得高分的人明显更看重物质的效用,常常把物质视为快乐的核心,并且习惯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与他人的成功指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低分的人更看重人生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得分在中间值的人常常对任何人都不太感兴趣。
研究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去找寻受访者的问卷得分与快乐之间的联系。结果恰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得分越高的人越不快乐,对生活也更不满意。当然,这一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质主义者,所以即使你得分很高,你也可能是最快乐、最幸运的人之一(但是,在给自己下结论之前,请记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当面对测验带来的消极结果时,我们都非常善于说服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例 外)。
那么,如何解释这样的一般性倾向呢?你也许认为这和物质主义者想获得最时髦、最昂贵的商品、永不满足相关,但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花钱本身,而在于怎么花钱—谁从金钱交易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物质主义者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研究表明,当物质主义者拥有4万美元的时候,他们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一般是花在别人身上的3倍左右。
同时,物质主义者讲述事情时(比如“我享受客人到我家做客的感觉”“我经常借东西给朋友”),都会给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描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邓恩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表现会严重影响人们获得快乐。
邓恩与她的同事已经就收入、支出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启动了多项研究。在一次全国性的调查里,参与者要对他们的快乐程度打分,写明他们的收入情况,并提供一份他们给自己或他人买礼物以及捐钱给慈善机构的消费清单。在另一项调查里,邓恩在受访员工得到3000美元与8000美元分红奖励的前后,对他们的消费模式和快乐程度做了评估。结果表明,那些愿意将收入更多花在别人身上的人,要比那些将多数金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幸福。
当然,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物质主义者会说,研究人员将因果关系颠倒了,并不是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更快乐,而是一个本来就很快乐的人更愿意将钱花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邓恩与她的同事用一场聪明的实验解答了这个问题。
聪明的实验
施比受更快乐
在一次简单却充满创意的研究里,参与者获得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5美元或20美元的钞票,参与者要在下午5点前将这些钱花掉。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参与者要将钱花在自己身上(可以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另一组参与者则要将钱花在别人身上(比如为朋友或家人购买一份礼物)。结果,“本来就很快乐的人更愿意将钱花在别人身上”这个预言落空了。事实上,那些将钱花在朋友与家人身上的人,最后比那些将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得到了更多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藏在你的大脑里。俄勒冈大学的宏观经济学家威廉·哈博与他的同事从事了一项研究,他们给每一位参与者的虚拟银行账户里存入了100美元,然后要求参与者在脑部扫描仪下躺倒。参与者首先看到了他们的一些钱被强制性的税收征去,用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接着,研究人员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从剩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捐给慈善机构,还是自己留着。脑部扫描结果显示,大脑中两个从远古以来一直进化的区域—尾状核与伏隔核—在知道他们的一些钱被用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突然变得活跃起来,而当他们自愿捐钱时,这两个区域的活动变得异常活跃。当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品尝美食或受人尊重时,这两个区域会开始运转,这说明在帮助别人和获得快乐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你想摆脱忧郁,就通过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吧,因为这样做会对你的大脑产生直接影响,让你感觉更快乐。
当然,你也许会说,自己没那么多钱帮助别人,但善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施与的。几年前,快乐研究专家索尼娅·柳波莫斯基与她的同事安排一组参与者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每周都做5件与金钱无关的善事。这些善事都非常简单,比如写一张感谢信笺、献血或是看望一位朋友。
新书速递
造房子
作者:王澍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定价:78.00元
本书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
作者:[美]蒂姆·伯顿口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49.80元
根据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历时17年的访谈整理而成的导演自述,详述了《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人猿星球》《大鱼》等影片的幕后创作过程,以及与约翰尼·德普、薇诺娜·赖德、海伦娜·卡特的合作细节。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作者:[美]特奥·康普诺利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38.00元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多面快手”的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作者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
“买买买”的力量
购买体验还是商品?
当你抑郁的时候,脑海当中经常会突然闯入两个词,它们分别是“买买买”和“治疗”。几分钟后,你发现自己正朝最近的鞋店或是百货商场走去。在你买了一双新鞋或是一款新包之后,真的会感觉好一些吗?
心理学家利夫·万博文与托马斯·季洛维奇在购物是否能够增强快乐的问题上研究了一番,他们想知道人们花钱购买商品(比如一部功能齐全的智能手机),或购买体验(比如预订一个假期),谁给人的感觉更好。为此,他们展开了一次全球性的调查。首先,请来自世界各地的实验参与者回忆一下他们购买商品和购买体验时的感受,然后对这些商品或体验给他们带来的快乐程度打分。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他们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两组,要求其中一组回忆最近购买的商品,另一组则回忆最近购买的体验,然后分别对自己目前的情绪状态打分。实验的结果清楚地表明,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结果看,购买体验都比购买商品更能带给人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对经历的记忆很容易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滤(比如,你会将乘坐飞机的糟糕过程剪切掉,只记住在海滩上放松的美好时光),而我们购买的商品却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陈旧或过时,失去吸引力。同时,购买体验能与他人共度时光,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提升快乐指数的行为。社交本身就是人生体验的一部分,或者说,当你后来与人分享这部分体验时,也能增进快乐。
然而,在花钱买快乐这个问题上,应该选择购买体验而不是商品,不过是故事的一部分而已。现在我们做一个快速测验,给每句话打分,从1分(强烈反对)到5分(强烈认同)。
01 我很羡慕那些拥有豪车与豪宅的人。
02 我倾向于用拥有的财物来衡量人生是否成功。
03 我喜欢购买一些并不是我真正需要的东西。
04 我喜欢被奢侈品包围。
05 要是我拥有更奢侈的东西,人生会更美好。
06 有时,我会为没能力买奢侈品而烦恼。
07 买奢侈品的过程会让我感觉良好。
08 我似乎把物质看得比家人和朋友都要 重。
09 我宁愿为名牌支付更多的钱。
10 我享受拥有让别人印象深刻的东西。
现在,你可以将自己的打分加总。低分段是10到20分,中等分段是21到39分,高分段是40到50分。
对于物质的态度
谁从交易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研究人员透过一份旨在测量人们对于物质的态度的调查问卷,结果发现,得高分的人明显更看重物质的效用,常常把物质视为快乐的核心,并且习惯于用物质来衡量自己与他人的成功指数。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得低分的人更看重人生体验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得分在中间值的人常常对任何人都不太感兴趣。
研究人员耗费大量时间去找寻受访者的问卷得分与快乐之间的联系。结果恰如他们所担心的那样—得分越高的人越不快乐,对生活也更不满意。当然,这一结果并不适用于所有的物质主义者,所以即使你得分很高,你也可能是最快乐、最幸运的人之一(但是,在给自己下结论之前,请记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当面对测验带来的消极结果时,我们都非常善于说服自己,觉得自己是一个例 外)。
那么,如何解释这样的一般性倾向呢?你也许认为这和物质主义者想获得最时髦、最昂贵的商品、永不满足相关,但事实上,问题并不在于花钱本身,而在于怎么花钱—谁从金钱交易中得到了真正的好处。
物质主义者一般都以自我为中心。研究表明,当物质主义者拥有4万美元的时候,他们花在自己身上的钱一般是花在别人身上的3倍左右。
同时,物质主义者讲述事情时(比如“我享受客人到我家做客的感觉”“我经常借东西给朋友”),都会给出一些以自我为中心的描述。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心理学家伊丽莎白·邓恩的一项研究表明,这种表现会严重影响人们获得快乐。
邓恩与她的同事已经就收入、支出与快乐之间的关系启动了多项研究。在一次全国性的调查里,参与者要对他们的快乐程度打分,写明他们的收入情况,并提供一份他们给自己或他人买礼物以及捐钱给慈善机构的消费清单。在另一项调查里,邓恩在受访员工得到3000美元与8000美元分红奖励的前后,对他们的消费模式和快乐程度做了评估。结果表明,那些愿意将收入更多花在别人身上的人,要比那些将多数金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更幸福。
当然,一些持怀疑态度的物质主义者会说,研究人员将因果关系颠倒了,并不是花更多的钱在别人身上更快乐,而是一个本来就很快乐的人更愿意将钱花在别人身上。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观点,邓恩与她的同事用一场聪明的实验解答了这个问题。
聪明的实验
施比受更快乐
在一次简单却充满创意的研究里,参与者获得了一个信封,信封里装着5美元或20美元的钞票,参与者要在下午5点前将这些钱花掉。研究人员将参与者随机分成两个组。一组参与者要将钱花在自己身上(可以给自己买一个小礼物),另一组参与者则要将钱花在别人身上(比如为朋友或家人购买一份礼物)。结果,“本来就很快乐的人更愿意将钱花在别人身上”这个预言落空了。事实上,那些将钱花在朋友与家人身上的人,最后比那些将钱花在自己身上的人得到了更多快乐。
为什么会这样呢?答案就藏在你的大脑里。俄勒冈大学的宏观经济学家威廉·哈博与他的同事从事了一项研究,他们给每一位参与者的虚拟银行账户里存入了100美元,然后要求参与者在脑部扫描仪下躺倒。参与者首先看到了他们的一些钱被强制性的税收征去,用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接着,研究人员询问他们,是否愿意从剩下的钱里拿出一部分捐给慈善机构,还是自己留着。脑部扫描结果显示,大脑中两个从远古以来一直进化的区域—尾状核与伏隔核—在知道他们的一些钱被用于救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时突然变得活跃起来,而当他们自愿捐钱时,这两个区域的活动变得异常活跃。当我们最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比如品尝美食或受人尊重时,这两个区域会开始运转,这说明在帮助别人和获得快乐之间存在直接关联。
因此,从科学的角度来讲,如果你想摆脱忧郁,就通过帮助别人来成就自己吧,因为这样做会对你的大脑产生直接影响,让你感觉更快乐。
当然,你也许会说,自己没那么多钱帮助别人,但善行是随时随地都可以施与的。几年前,快乐研究专家索尼娅·柳波莫斯基与她的同事安排一组参与者在长达6周的时间里,每周都做5件与金钱无关的善事。这些善事都非常简单,比如写一张感谢信笺、献血或是看望一位朋友。
新书速递
造房子
作者:王澍
出版社:浦睿文化/湖南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6年8月
定价:78.00元
本书是普利兹克奖得主、建筑大师王澍的建筑文化随笔集。从建筑出发,却不止于建筑,更是一本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当代性的著作。传统文化的当代性一直是这些年学界反复思索和讨论的重要课题。
在好莱坞图谋不轨
作者:[美]蒂姆·伯顿口述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49.80元
根据鬼才导演蒂姆·伯顿历时17年的访谈整理而成的导演自述,详述了《剪刀手爱德华》《蝙蝠侠》《人猿星球》《大鱼》等影片的幕后创作过程,以及与约翰尼·德普、薇诺娜·赖德、海伦娜·卡特的合作细节。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
作者:[美]特奥·康普诺利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阳光博客
出版日期:2016年9月
定价:38.00元
在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充当着“多面快手”的角色,急不可耐地同时应对多种任务。作者从大脑的工作机制入手,分析了摧毁大脑智力表现的“四条锁链”,帮助我们把重要的时间放在创意构思和正确决策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