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进入21世纪,社会的发展大大加快,日趋激烈的竞争也日益突显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为此,人们的心理也在无时无刻地接受着考验。优胜劣汰,这是竞争的必然。对于强者来说,跌倒了,再爬起来;而对于弱小者一类,他们存在着自卑心理,一旦跌倒,就难以再站起来。面对这种现象,我们作为教师,不得不重视学生的自卑心理。
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自卑心理就逐渐形成。那么,什么是自卑?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不外乎是家庭经济不好、学习成绩不好、身体缺陷、性别差异等,它有着很强的消极作用。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了自己。为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是广大教师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理适当的方法,因人施教。一位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位好的“医生”,只有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一、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3岁到15、16岁之间,处于身心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他们可塑性很强,而且对教师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说:“这是我们老师讲的”。对于这种特殊心理,教师应珍惜它、利用好它、引导好它。在整个克服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1、学生的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学生自卑时,一般表现为:情绪比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课堂上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或者人在教室心在外,容易走神,平时也很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他们的内心活动常常表现在脸上。这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留心观察,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分析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爱的陶冶教育。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或者创设情景教育学生。有的学生因为某一动作不会做、某一提问回答不上来或者对某项任务完成不好而感到自卑。教师可以通过耐心指导和鼓励,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或问题让学生完成,一次不行鼓励继续做。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逐步消除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自卑心理就会得到彻底消除。还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教师可以经常对他们讲,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没有什么联系。家庭富裕那是父母的勤劳所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来的财富才真正属于自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逐步消除这方面的自卑。
3、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因为自己身体某一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教师要对她们进行审美观点的教育,讲清楚“人美在于心,山美在于林”的道理,可以列举一些身残志坚的女性的例子加以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针对性要强,有的放矢,持之以恒,正确地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扬长避短,消除自卑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证明,“扬长避短”这种方法对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也适用、易采用。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不过这种方法有利也有弊,容易出现帮助了这个学生的同时又打击了另外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爱劳动的的学生因自己的学科成绩差而自卑,教师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并且鼓励他在劳动方面要独当一面,带领同学们搞好班级劳动,为老师分担点责任;对于爱好体育但其他科目差而自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当体育委员,并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发挥专长。如果取得了成绩,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也许从此以后,他的学科学习也像劳动、体育一样出色。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总之,只要学生在一个方面有一定特长,就要让他们在这方面尽情发扬,让他们享受到“我能行”的快乐。
三、优化环境,渗透熏陶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学校、班级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其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园、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班级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文化有不小的冲击力。所以在选择、引进时要注意识别,选用素材要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确保校园、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和熏陶,从而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
3、最后教师还要注意由“男尊女卑”、“男强女弱”、“重男轻女”等旧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现象。
总之,要抵制一切对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不利的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曹灿杰,男,贵州水城人,政史教育专业大专文化,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课教学,兼任学校政教主任和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等课教师,负责德育、安全、禁毒等工作,系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心理教育学会理事。邮编:553026;电话:13595892627;信箱:598551574@qq.com)
学生在小学中高年级,自卑心理就逐渐形成。那么,什么是自卑?所谓自卑就是自己看不起自己,自己认为自己不如别人。学生自卑心理的产生不外乎是家庭经济不好、学习成绩不好、身体缺陷、性别差异等,它有着很强的消极作用。学生之所以产生自卑心理,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自己,害怕自己被伤害,却往往自己伤害了自己。为此,如何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是广大教师要共同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所以教师在平时工作中,一定要注意选择合理适当的方法,因人施教。一位好的老师,也应该是一位好的“医生”,只有因人而异,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
一、善于发现,善于引导
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3岁到15、16岁之间,处于身心发展的最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他们可塑性很强,而且对教师还有着很强的依赖心理,即使在家人面前也常说:“这是我们老师讲的”。对于这种特殊心理,教师应珍惜它、利用好它、引导好它。在整个克服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教师仍然起着主导作用。
1、学生的情感变化比较明显。学生自卑时,一般表现为:情绪比较低落,面部表情暗淡,课堂上注意力常常不集中,或者人在教室心在外,容易走神,平时也很不愿意与同学交往,独来独往,沉默寡言,他们的内心活动常常表现在脸上。这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留心观察,针对不同情况,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分析他们的心理,对他们进行爱的陶冶教育。
2、经常利用身边的小事或者创设情景教育学生。有的学生因为某一动作不会做、某一提问回答不上来或者对某项任务完成不好而感到自卑。教师可以通过耐心指导和鼓励,给一些难度适中的动作或问题让学生完成,一次不行鼓励继续做。只要学生取得一点进步,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信心,逐步消除自卑心理。久而久之,学生自卑心理就会得到彻底消除。还有的学生以自己的家庭经济条件不如别人而自卑。教师可以经常对他们讲,一个人要有所作为,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这与家庭经济条件好坏没有什么联系。家庭富裕那是父母的勤劳所得,只有通过自己的勤劳的双手创造来的财富才真正属于自己……通过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逐步消除这方面的自卑。
3、进行审美观的教育。有的学生(尤其是女生)因为自己身体某一方面的缺陷而自卑,教师要对她们进行审美观点的教育,讲清楚“人美在于心,山美在于林”的道理,可以列举一些身残志坚的女性的例子加以教育。
需要注意的是教师针对性要强,有的放矢,持之以恒,正确地引导学生,不可以给予学生错误的引导;要分清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认识到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
二、扬长避短,消除自卑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证明,“扬长避短”这种方法对那些有着自卑心理且容易满足的学生也适用、易采用。教师通过某一方面的比较,让他知道比自己差的人还有,自己不是没有希望的。不过这种方法有利也有弊,容易出现帮助了这个学生的同时又打击了另外的学生。也可以通过优点来纠正缺点。例如:一个爱劳动的的学生因自己的学科成绩差而自卑,教师可以让他做劳动委员,并且鼓励他在劳动方面要独当一面,带领同学们搞好班级劳动,为老师分担点责任;对于爱好体育但其他科目差而自卑的学生,也可以让他当体育委员,并鼓励他们在这方面发挥专长。如果取得了成绩,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育引导,也许从此以后,他的学科学习也像劳动、体育一样出色。成绩很快上升,自卑心理也自然消除了。总之,只要学生在一个方面有一定特长,就要让他们在这方面尽情发扬,让他们享受到“我能行”的快乐。
三、优化环境,渗透熏陶
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
1、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对学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学校、班级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班级文化活动,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在其建设过程中,既要重视校园、班级物质环境的建设,更要重视校园、班级精神环境的建设。学校良好的风气和师生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一种强大的感染人的力量,它是校园环境建设的核心内容。
2、需要注意的是校园、班级文化建设离不开社会大环境,必然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其中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特别是我国当前正处于变革时期,社会大环境中的不良影响对学校文化有不小的冲击力。所以在选择、引进时要注意识别,选用素材要适合学校实际,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确保校园、班级文化的健康发展,成为良好的育人环境。通过环境对学生进行渗透和熏陶,从而形成优秀品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最终达到学生克服自卑心理的目的。
3、最后教师还要注意由“男尊女卑”、“男强女弱”、“重男轻女”等旧的封建思想引起的自卑现象。
总之,要抵制一切对学生形成良好心理素质不利的因素,帮助他们克服自卑,为他们将来更好地立足于社会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曹灿杰,男,贵州水城人,政史教育专业大专文化,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南开中学中学一级教师,从事语文课教学,兼任学校政教主任和法制、心理健康等教育等课教师,负责德育、安全、禁毒等工作,系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心理教育学会理事。邮编:553026;电话:13595892627;信箱:59855157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