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让孩子爱上劳动

来源 :云南教育·小学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anai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劳动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家校共育是有效途径之一。
  一、以家庭生活为载体,让劳动教育常态化
  在家庭生活中,家长要转变“重学轻劳”的意识,营造浓厚的家庭劳动氛围,给孩子创设更多的劳动机会。
  首先,让家庭劳动成为孩子成长的必修课。家长与孩子签订“成长协议”,明确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进行家务劳动的责任和义务。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共同打扫房间、清洗衣物、种花养鱼、烹饪美食;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带孩子到田间地头走走看看,了解庄稼的生长,四季的变化;家长应该常常带着孩子一起到生产基地参观考察,了解日用商品包含的劳动程序……在家长手把手的示范中,让劳动成为亲子交流的纽带,让热爱劳动的种子在孩子心里生根发芽。
  其次,家长要为孩子定制一份“家务劳动清单”。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应当放手让他们独立做一些简单的事情,如整理自己的书包、文具,把要穿的衣服分类整理,饭后收拾碗筷、餐桌,学习垃圾分类等。三、四年级的学生,可以试着教他们正确使用简单的电器,学习使用电饭煲煮饭、安全使用微波炉、用洗衣机洗衣物、用吸尘器打扫卫生以及在家人的帮助下做简单的饭菜等。五、六年级的孩子,可以鼓励他们参与家庭计划的制定,准备采购清单,和爸妈一起策划出行路线,会做一两样特色菜,能帮助家人进行家庭大扫除等。
  最后,家长要利用一切条件,与孩子一起尝试多种多样的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和谐的家庭气氛,在劳动中培育孩子高尚的人格和品德。“贴身衣物洗一洗”讓孩子识别各种洗涤用品,养成卫生习惯;利用果皮“变废为宝,自制花肥”,从小培养环保理念;开辟“专属阳台”,打造居家的小菜园,学会健康饮食,珍惜粮食;利用苔藓、菌类、多肉等低矮植物搭配造景,设计家庭微景观,让孩子从小亲近自然,热爱自然……在劳动中,父母和孩子一起发现美、创造美。
  二、以学校体验为阵地,让劳动教育卓有成效
  学校是进行劳动教育的主阵地。学校要尽可能地创设环境、丰富资源、开发课程,为孩子们提供劳作、想象、创造的空间,利用一切条件创造适宜孩子们身心健康发展的内环境。
  学校应将劳动教育制度化,规定每周须完成的劳动时长,每学年需要获得的劳动学分等。可以划分班级的劳动责任区,安排相应的劳动任务。班主任可将班级劳动任务再次细化,让每个孩子都有劳动岗位,让每个孩子都承担相应的劳动工作。学校还应设立“红领巾监督岗”,对各班劳动情况进行督促,设置“红领巾奖章”等有意义的奖励机制,调动孩子们参与劳动的积极性。
  学校应该创设情境化的劳动教育,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农场”。如可建立箱体式的种植基地、搭建攀爬种植架、水培热带植物小暖棚、智能蘑菇房等,可将相关种植区分为班级创意区、蔬果菜园区、手工美食坊、中药百草园、云端小课堂等。在班级创意区,各班创设独具特色的“自然小天地”——攀藤植物的长势展示、各种肥硕多肉植物观赏、变废为宝的作品陈列等;在蔬果菜园区,孩子们春种秋收,在四季交替的劳作中享受快乐;在手工美食坊,孩子们可以变身“大厨”,在捏、搓、揉、掀、炒中感受中国的美食文化和厨艺魅力;在中药百草园,每一株植物挂牌,注明成分和药效,孩子们认识了许多中草药,学习制作酸甜的山楂丸、避暑的小香水、秘制的香囊,感受中医中药的奥妙;在云端小课堂组织孩子们围绕细菌、病虫害、嫁接、繁殖分类研究,拓展农学知识,培养探究精神……
  学校还应以课题为引领,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融知识、劳作、趣味于一体,构建综合性的劳动课程。课程可包括以校园保洁、岗位服务为主的校园小主人课程;以种植养殖、创意搭建为主的城市小农夫课程;以加工修理、职业体验为主的大国小工匠课程;以土壤与营养、遗传育种、病虫害诊治为主的农学小博士课程等等。课程是学校最主要、最重要的育人手段,构建综合性劳动课程才能让学校的劳动教育真正落地。
  除了在家庭、学校积极开展劳动教育外,家长和学校还可以积极创设一些社会实践,让社会生活成为孩子劳动教育的大课堂。如定期举办“秋收义卖”活动,将“课堂蔬果”运到市场售卖,并将赚到的钱做一些公益活动。利用节假日开展红领巾志愿者服务,组织孩子们到社区宣传垃圾分类,到大街小巷进行环卫服务,到敬老院帮助孤寡老人,在劳动实践中播下爱与善的种子。
  劳动是生命之光,劳动是幸福之源。让我们一起努力,家校共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其他文献
诗歌,是一种抒情言志的文学体裁,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诗歌,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了解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中外现代诗歌的特点,体会诗歌丰富的情感与作者的想象力,感悟诗歌语言精炼、形象、音调和谐、节奏鲜明等特点,提高学生撰写诗歌的能力,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描绘绿色,春回大地,充满生机  约翰逊说
期刊
提到复习课,老师们总觉得难上,为什么呢?通过对学生及教师的调查发现以下几个原因:枯燥乏味没兴趣;题太多,作业多;学生已经会了,教师还在翻来覆去地讲;学困生在复习课前后没有太大的变化;题目外在的情境、形式不吸引孩子,内在的思维对学生没有挑战等。如何上好复习课?如何通过复习既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查缺补漏,又能通过复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让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落地呢?下面将从笔者指
期刊
《我的“生长果”》(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一文叙述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以及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在作者笔下,书是她享受生活、享受作文、享受成长的“长生果”。古往今来,名人对书的比喻数不胜数,这些比喻是名人读书故事的浓缩和读书感受的概括,是他们关于书的个性化解读。几乎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读书故事和对书的个性化解读,怎样借助独特的比喻来表达自己对书的理解,本篇课文是很好的范例。教师在教学时可引领学生走
期刊
教材简析:  《陀螺》(统编语文四年级上册)是当代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高洪波以陀螺为主线,叙述了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不但表达出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也凸显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话中蕴含的深刻道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中了解同龄人
期刊
小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不断转化的过程,任何新知识总是由旧知识转化而来的。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总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教师要对学生的错误引起高度重视,并分析错因,反思教学中有何缺失,从而进行纠错和弥补,化解错误,培养学生用转化的思想方法去学习新知识、分析新问题,从而提高学生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出错”引起重视  在学习求组合图形的面积后,学生能通过在图中分割面积求和(图外添补面积求差)等方法来计
期刊
教学内容: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73、74页的内容。  教材分析:  本课时教学例题1和例题2。例1通过让学生数出10根小棒捆成一捆,再接着数到20根,也就是数出另外10根小棒,把这10根小棒再捆成一捆;突出把十作为一个计数单位,使学生不仅能在10的基础上一个一个地数到20,并且直观地了解11~20各数都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接着教学数的读法,教师应注意让学生通过学具的操作,并在数的组成的
期刊
面容坚毅、自信,着装简约、干练,和其他老师一起讨论、安排学校事务时,沉稳自信、言简意赅,说起自己近40年的教育经历,说起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近20年发展壮大的历程,她柔情流露,那种对教学的喜欢、对教育的执着、对自己事业的热爱与自豪,以及工作、生活给予她的快乐溢于言表——这是楚雄开发区实验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王静给人的第一印象。  走进楚雄市开发区实验小学的本部和古镇校区,绿植蓬勃,花色缤纷。操场上,
期刊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的组织中,应同时兼顾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这四方面目标的整体实现,这才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因此,教师也应这样去理解和认识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数学学习不应只是单纯的知识技能的学习,而应是通过知识的建构,充分展开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让四方面目标附着在典型的知识和问题上,落实在这展开了的过程中。为此,教师可以
期刊
【导读】  “图形放大或缩小”的教学内容是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图形变换和位置确定”的内容,是在学习了比的意义之后,学习比例和比例尺之前的一个内容。而人教版则安排在六年级下册,学习了比和比例知识后。两个版本的“图形放大或缩小”编排顺序不同,学生学习的着眼点也理应有所不同,但是图形放大与缩小的本质应该是一样的。怎样在学生还没有学习比例尺和比例的情况下去深刻理解图形缩放的本质?这是本节课
期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要发展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挖掘教材中的思维训练点,将语言训练和思维训练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  一、巧妙设疑,唤醒思维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苏格拉底说过:“最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是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向学生提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设疑,以疑激趣,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