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好“七场攻坚战”扎实谋划“十三五”工作

来源 :共产党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dFWF19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红寺堡区集民族区、干旱区、移民区、贫困区于一身。为落实好十八届五中全会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谋划好“十三五”各项工作,加快追赶发展步伐,红寺堡区在“十三五”期间将突出打好“七场战役”。
  一是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红寺堡区作为宁夏扶贫攻坚的重点县,扶贫攻坚工作是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经济任务,最难啃的“硬骨头”。从扶贫成绩来看,作为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扶贫集中区,红寺堡区历时16年,将“苦甲天下”“贫困之冠”的西海固贫困带23万人迁移到红寺堡。以红寺堡为主战场的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的实施,使长期缺水受穷的宁南山区群众走出了祖辈居住的大山,离开望天田,告别苦咸水,种上水浇地,踏上致富路,逐步过上了幸福生活。经过16年矢志不渝的扶贫开发,红寺堡区的贫困人口比重从1999年的75%下降到2014年的23%,贫困发生率下降了55个百分点,先后有10.5万人稳定脱贫。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8年的不足500元增加到了2014年的5836元,增长11.6倍。地区生产总值从2003年的2.42亿元上升到了2014年的13.97亿元,成功实现了“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能致富”的喜人目标。国家扶持、军队援建、政策推动、社会参与,让红寺堡用短短十余年时间在亘古荒漠上谱写了一曲波澜壮阔的移民开发史诗。一个社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的移民新区已经在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傲然崛起。红寺堡区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国异地生态移民扶贫开发的成功范例。


  过去的成就来之不易,将来的攻坚之路依然艰辛,在脱贫攻坚进入冲刺阶段,红寺堡区必须精准施策,精准扶贫,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人口与全区、全国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
  二是打好生态建设攻坚战。红寺堡地处宁夏中部干旱带核心区,常年干旱少雨,生态环境脆弱,立地条件差,是宁夏中部荒漠化重点控制区。开发建设之前,人烟稀少、风起尘扬。开发建设以来,红寺堡区的广大干部群众通过平田整地、防沙治沙,历时16年,变一片沙丘为良田,累计开发整理水浇地60万亩,人工造林169.7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70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由过去的不到6%,达到了现在的11.8%,昔日宁夏中部的干旱带核心区的广袤荒原,变成了如今的千里粮仓。生态建设取得了突出成就。但是,红寺堡区的生态环境依旧脆弱,对“生态立区”战略,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必须把十八届五中全会的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红寺堡区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把天蓝、地绿、水净的良好生态环境保护好,为子孙后代留下发展空间。
  三是打好旅游产业升级战。红寺堡位于牛首山、烟筒山、罗山之间,紧靠富庶美丽的塞上江南发源地吴忠,集沙漠风光、森林景观、草原景观为一体,汇伊斯兰文化、黄河文化、游牧文化、诗旅文化、移民文化、民俗文化于一身,旅游资源体量庞大,潜力巨大。以宁夏移民博物馆、新庄集移民旧址所浓缩的移民文化景观,以云青寺、弘佛寺为代表的佛道文化景观,以罗山叠翠、西邻秋容、石关积雪为代表的罗山春、秋、冬三季的自然生态文化景观,以遍布新区、各具特色的清真寺建筑所展现的回乡文化景观,以黄河梯级扬水景观及区内众多引黄设施所代表的黄河文化景观,以弘德工业园区为代表的慈善文化景观、工业旅游景观,将红寺堡这片热土装点得多姿多彩,旅游景点的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升。2016年,要在现有的旅游景点开发基础上,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加大对“移民风情游”“罗山生态游”“航空航模游”“工业产业游”“宗教风情游”等产品的开发力度,用3~5年时间培育出红寺堡区叫得响的精品旅游线路及景点,使红寺堡区旅游品牌初步形成,旅游知名度逐步扩大,旅游产业初具规模,力争将红寺堡打造成宁夏中部的移民、慈善、航空、生态文化旅游名城。
  四是打好平安建设翻身战。针对2014年平安建设被列为重点管理县的实际,一年来,红寺堡区围绕自治区、吴忠市平安建设48项重点工作,逐项分解落实任务,制定整改方案,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以“大宣传”为载体,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以“大联防”为基础,健全治安防控体系,以“大走访”为纽带,全面摸清民情民意,以“大整治”为抓手,不断加强社会治理,以“大落实”为保障,扎实推进平安创建,确保了平安建设工作任务明确、措施有力、整改到位。当前,虽然平安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还大量存在,平安建设工作任务依然繁重。2016年,红寺堡区将继续采取“开处方”的方式,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平安红寺堡建设法治化;充分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管理技术,推动平安红寺堡建设信息化;切实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推动平安红寺堡建设网络化;紧盯考核细则,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全面完成平安建设目标任务,实现平安建设成功摘帽。
  五是打好文化建设加速战。历经16年的开发建设,23万不同宗教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移民汇聚红寺堡,锻造了兼容并蓄、独具特色的移民文化,使红寺堡移民区由开发之初的“文化荒漠”逐步发展为今天的“文化新区”,文化产业发展魅力初显。立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波澜壮阔的移民开发历史,红寺堡区先后组织编纂了《荒漠绿洲红寺堡》《红寺堡民间传奇故事集》等富有移民地方特色的文化书籍。区委政研刊物《慈善兴业红寺堡》,文联自办刊物《罗山文苑》成为移民区政策研究、文学创作的旗帜标杆,催生了一大批本土写作队伍。文化活区开花结果,出版发行了《红寺堡移民开发史》《旱塬播绿》《拓荒者》《红寺堡历史文化研究集》《罗山神韵》《见证—红寺堡开发建设之路》等系列书籍,累计字数超过350万字,全景记录了红寺堡这片古老的土地在党的富民政策支持下发生的巨大变迁,集中展示了党和政府为民谋福祉的鲜活实例,传达了移民新区百姓对党恩、党情的无限感激。2016年,红寺堡区将继续立足四省八县多元移民文化优势,加大移民文化的培育力度,着力打造移民精品文化力作,用文化富饶这片土地,滋养这片厚土。
  六是打好慈善产业提升战。红寺堡作为慈善产业发祥地、黄河善谷核心区,慈善是红寺堡最大的招牌,也是最大的旗帜,这面大旗只能高举,决不能放弃。2016年,红寺堡区将把慈善与工业紧密结合起来,以慈善产业发展推动工业经济迅速崛起,通过营造深厚的慈善文化,在全社会造成浓郁的“人文关怀”的氛围,让广大移民群众享受到党的移民政策、民族政策的光辉照耀,享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努力建成慈善红寺堡。
  七是打好葡萄产业促销战。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中国葡萄酒第一镇”品牌优势,壮大经营规模,提升特色品牌,加快葡萄销售走出去、产业化、市场化发展步伐,努力将红寺堡打造成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生产、加工、观光为一体的明星产区。
  (作者系红寺堡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谢 斌
其他文献
由宁夏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启动仪式暨“一带一路”上的语言系列丛书首发式在北京举行。中阿文化交流数据库项目是宁夏大学阿拉伯研究大数据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数据库依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学术研究实力和研究成果,整合国内外智库“一带一路”研究资源,成为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和窗口。数据库内容包含“一带一路”上的文化、中阿文化交流、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以及宁夏区域文化海外传播等相关
期刊
“2015绿色发展与创建生态文明新标杆发布会暨第二届城市发展与生态文明高层论坛”日前在北京举行,泾源县成为宁夏唯一被授予全国“首批绿色发展优秀县”荣誉称号的县(区)。近年来,泾源县按照“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战略部署,以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县为目标,大力实施城乡生态一体化和林业“六大”建设工程,良好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宁夏南大门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截至目前,全县完成退耕还林工程68.3万亩,实施主干道路大整
期刊
中民新能投资有限公司捐赠年产500万只EPS泡沫保鲜箱项目资金签约仪式日前在利通区举行,该项目将落户利通区板桥乡李闸渠村,进一步解决当地被征地农民的扶贫和就业等问题。EPS泡沫保鲜箱项目是中民新能结合李闸渠村被征地农民掌握的技能偏少、就业的路子不宽、就业渠道狭窄,群众增收路子不宽、增收速度缓慢、生活水平提高不够明显,村集体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捐赠的一项企业精准扶贫项目。项目总投资1701.57万元
期刊
12月14日,在第八届中国政府创新最佳实践交流对话活动上,银川市获得“2015年度中国政府创新优秀实践奖”。2014年以来,银川市行政审批改革将发改、环保、交通等26个部门的153项行政审批权剥离、整合、划转至行政审批服务局7个业务处室直接办理,封存59枚行政审批专用章,推出“审管分离一局一章”管审批的新机制。从源头上解决了行政部门职能分散、互为前置、互为牵制的问题。凭借强有力的改革创新模式,银川
期刊
张贤亮纪念馆近日在镇北堡西部影城正式开馆。据了解,张贤亮纪念馆位于影城一座四合院内,张贤亮先生早年曾在此居住过一段时间。纪念馆分6个展室,按照时间顺序分布,通过丰富的文字、图片、视频、实物等形式展示了他的人生经历,还原了张贤亮先生生前工作部分生活的环境。  (房名名 张 涛)
期刊
日前,吴忠市政府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签署富硒产业战略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旨在开发富硒产品,制定富硒标准,加快富硒食品良种工程建设,共同推进吴忠富硒产业发展,打造“塞上硒都”。近年来,吴忠市引进和培育富硒产业龙头企业,结合粮食、枸杞、奶产业、牛羊肉、中药材等优势特色产业,着力开发富硒农产品,打造了一批富硒品牌,使其“物以硒为贵”。2015年9月,该市制定印发《吴忠市加快推动健康产业发展,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期刊
近年来,区直机关各部门和中央驻宁各单位紧紧围绕中心业务工作,按照思想道德建设好、党的组织建设好、作风廉政建设好、环境秩序建设好、机关文化建设好、业务工作成效好标准,积极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主动唱响时代主旋律,努力提升道德感召力,推动科学管理,促进作风转变,弘扬文明风尚,凝聚传播了社会正能量,机关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逐年提升,创建工作结出累累硕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聚集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截至目前,
期刊
智慧石嘴山移动平台日前正式上线。该平台以手机APP的形式,提供全市各类公共、生活服务信息,开启了石嘴山市智慧生活“一点通”,成为全区首家以移动互联网为载体的政府级移动便民平台。据了解,智慧石嘴山移动平台2015年4月开始建设,由石嘴山市网信办牵头组织多家单位对全市信息化便民服务进行了调研梳理,并进行了前期规划设计和系统开发。平台集成了基础资源共享平台、政务公开、政务服务、人民议政、便民服务、新闻动
期刊
12月18日,宁夏区直机关工委召开了部分区直部门及中央驻宁单位机关党委书记述职会。  2015年以来,区直机关各部门(单位)紧紧围绕“服务中心、建设队伍”两大任务,以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引领,着力在十项任务上创新举措,务求实效,有力地推进机关党建工作“走在前、作表率”,呈现出了思想更加重视、力度不断加大、作风持续改进、创新推动发展的良好势头。目前,各部门(单位)落实管党治党意识,把机关党建工
期刊
提起马义这个人,在平罗县通伏乡没有人不叹服,没有人不称赞。作为村党支部书记,他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通城村的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在担任村干部的30多年时间里,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争取项目,努力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农村要发展,农民要增收,兴修水利和改良农田是村干部的第一要务。多少年来,马义跑乡走县,争取项目支持,以项目扶持带动群众改田治水,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