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患者女,50岁,因关节肿痛、面部红斑19年,蛋白尿13年就诊.患者于1991年开始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晨僵30 min左右,伴面部红斑、无光敏。
【机 构】
:
山东省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100032,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患者女,50岁,因关节肿痛、面部红斑19年,蛋白尿13年就诊.患者于1991年开始出现双手近端指间关节肿痛、晨僵30 min左右,伴面部红斑、无光敏。
其他文献
目的 多中心研究评价子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与CO2激光汽化治疗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Ⅱ级(CINⅡ)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 对因宫颈脱落细胞学异常行阴道镜检查及宫颈活检病理证实为CINⅡ患者338例,分别采用LEEP术(195例)和CO2激光汽化治疗(143例),术后进行3、6及12个月随访,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LEEP组195例患者,治愈174例(89.2%)、病变持续8例(4.1%)、复发7例
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群占总人口的0.65‰~1.00‰之间的疾病或病变。目前,我国尚没有罕见病的官方定义,在学术和政策制定的双重需求下,2010年5月17日,中华医学会医学遗传学分会在上海组织召开了我国罕见病定义专家研讨会,邀请了部分医学遗传学专家以及罕见病相关领域临床专家进行了交流、讨论。与会专家认为应当首先关注和定义罕见遗传病,并对罕见遗传病的定义进行了充分的讨论。
癌痛治疗的目的是缓解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命及最大限度地恢复功能.通过积极治疗原发病,系统地应用镇痛药物及其他辅助治疗,80%左右的癌症患者能满意地缓解疼痛,但仍有20%的癌症患者[1],特别是晚期肿瘤的患者,疼痛顽固难治,对镇痛药物不敏感,或产生难以耐受的副作用。
目的 采用细胞实验探讨幽门螺杆菌(Hp)、奥美拉唑与胃泌素之间是否具有相互作用.方法 奥美拉唑、Hp超声粉碎物及胃泌素分别处理不同组细胞后,依次采用MTS和流式羧基荧光素乙酰乙酸琥珀酰亚胺酯(CFSE)染色定量检测胃上皮细胞低分化AGS细胞和永生GES-1细胞增生的变化.另外,采用Hoechst33342染色定性分析细胞形态学的凋亡改变,并且再次运用流式膜联蛋白(Annexin)-Ⅴ/碘化丙啶(P
患者男,53岁,因体检发现肝内肿物10 d于2009年7月28日入院.既往慢性乙型肝炎史28年,无消化性溃疡病史,无特殊食物及药物过敏史.查体:未见阳性体征.腹部MRI:肝顶一不规则肿物,9.6 cm×6.5 cm×8.2 cm,门静脉左支瘤栓形成,门静脉主干直径12 mm,门脉期未见脾、胃侧支循环建立(图1).胃镜检查:食管、胃未见异常.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病理回报:胆管中分化腺癌。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轻度认知障碍(MCI)患者早晨(8:00am)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水平变化及与疾病的关系.方法 纳入2007年7月5日至2009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天河区红十字会医院门诊或内科住院AD、MCI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用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54例AD患者、41例MCI患者及42名健康对照者早晨(8:00am)血清ACTH、皮质醇水平.结果 早晨血清ACTH
目的 探讨Wistar大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对大鼠肾近曲小管上皮表达CD133和CD34抗原细胞的影响及抗原分布,为肾成体干细胞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手术夹闭大鼠双侧肾动脉约50 min后再次开放血流,形成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术后第3、5、7大取肾脏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在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中肾损伤因子(KIM)1、CD34、CD133、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抗原表达及其阳
高血压病已经是全球主要的疾病负担之一,目前全球高血压病的发病率约26%,随着人口老化,到2025年高血压发病率将超过29%.随着降压药物的研究进展,高血压相关的心血管死亡率自1994年逐年下降.根据临床试验结论,降压可使卒中发病减少35%~40%,心肌梗死发生减少20%~25%,心力衰竭发生减少50%以上.尽管如此,仍有许多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控制不满意,其中也包括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根据2008年美国
目的 探讨类风湿关节炎(RA)手关节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从而评价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对比及相关性分析的方法,分析符合2009年美国风湿病学会/欧洲抗风湿病联盟(ACR/EULAR)诊断标准的25例RA患者双手X线片、MRI及临床特点.结果 25例RA患者在MRI扫描中均显示异常征象,而其中16例患者的X线平片未见异常,18例早期RA患者中有12例未出现X线平
目的 分析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9年手术治疗的29例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男7例,女22例,发病年龄(52±9)岁.临床表现:头痛15例,视力减退9例,复视7例,眼睑下垂2例,面部感觉异常6例,轻偏瘫1例,月经稀少4例.MRI为主要诊断方法.29例患者经额颞开颅伴或不伴眶颧弓切断,全部经硬脑膜下入路.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48.3%),近全切除13例(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