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家村窖藏

来源 :看历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iawquq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两个陶瓮和一件银罐中出土的珍宝,撑起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大唐遗宝”专题展。由此可见,这批文物何其珍贵。这其中,就有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和兽首玛瑙杯两件文物入选禁止出国(境)文物名单。
  这批珍宝统称西安何家村窖藏。1970年,西安市南郊何家村,某基建施工单位人员在挖掘地基时,发现了一个陶瓮和一个提梁银罐,里面装满了金银宝物。他们立即将这一发现报告了陕西省博物馆(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前身)。文物工作者迅速赶至现场,接收了这批珍宝,并对周围展开钻探调查。随后发现了第二个陶瓮,幸运的是里面同样装有各种珍宝。据统计,两瓮一罐收藏了金银器、宝玉珍饰、贵重药物、中外钱币等文物共计1000多件。
  据研究,这是一处唐代窖藏。这批宝物的主人是谁,因何埋藏于地下?目前学术界倾向于它的主人是唐代官位显赫的尚书租庸使刘震,他在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爆发的泾原兵变中,仓促将这批属于朝廷的珍宝埋入地下,却再也没有机会将它们取出。

兽首玛瑙杯


  唐代
  1970年,出土于西安市何家村
  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
  玛瑙杯高6.5厘米,长15.6厘米,口径5.9厘米,选用一整块带条纹状的红玛瑙雕刻而成,杯形模仿牛首,圆睁双目,炯炯有神,长长的双角呈螺旋状弯曲,双耳硕大,高高竖起;兽嘴镶金,同时也是作為此杯的塞子。这是目前发现的唐代玉器中制作工艺最精湛的一件。
  这种独特的角杯造型,实际上来源于中亚、西亚的“来通”(rhyton)酒具,因此,这件玛瑙杯很可能是由唐代工匠模仿西域传来的器物所制作的。它是唐代与西域各国文化交流的重要佐证。
  动脉影
  @动脉影,一个喜欢逛博物馆、拍博物馆的普通人。在微博上有超过150万粉丝天天欣赏他拍摄的博物馆展品。
其他文献
希思的画《布赖顿的美人鱼》  千百年来,欧洲的医生一直都承袭被尊为“医学之父”、古希腊医生希波克拉底(约公元前460年~前370年)的“体液”学说,认为人体是由血液、粘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的,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置,左右着人的健康或疾病,甚至影响到人的行为、性格和气质。而医生的工作便是设法调理患者的体液,使它们获得平衡,从而治好疾病,让人达到理想的健康和精神状态。  催吐、出汗和放血等手段,特
期刊
[摘要]本丈采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讨论现代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70年的时间里,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信息、预期与市场均衡之间关系的把握,逐步形成了深刻揭示宏观经济特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各种流派的理论均可以归结为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宏观经济如何实现动态一般均衡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业已成为关于宏观经济长期动态均衡的理论。  [关键词]信息 预期 均衡 宏观经济学  [中图分
期刊
世人眼里,秦始皇无疑是中国史上一位鼎鼎大名的皇帝。  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13岁即登上王位,39岁完成统一大业。踌躇满志的秦始皇自以为其功劳盖过三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始用“皇帝”称号,自称“始皇帝”。  始皇帝虽然在位仅仅15年,生前却五次巡游大江南北,巡游路上虽然屡次遭遇暗杀,但每次巡游还是大张旗鼓,豪华铺排。其要旨,不外乎宣示帝国无与伦比的强大,向四海之内炫
期刊
一生游幕五十余年,身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许思湄在其所著的《秋水轩尺牍》一书中,藉由两百多封书信,向后人讲述了绍兴师爷的辛酸、苦痛和公忠用事、勤勉清廉。  乾隆五十三年(1788),20岁的许思湄离开家乡绍兴前往北方,开始了自己近一个甲子的幕僚生涯。  在他走上幕府生涯之前,他的先辈在晚明就已入幕为僚,并渐渐赢得了显赫的声名。顾炎武《日知录》“吏胥”条里如是记录:今户部十三司胥算皆绍兴人。“绍兴
期刊
终于开启的大门  中國古代木构建筑,最古最美者皆在山西,三大唐代木构、100余座宋代木构以及1万多座明清古建筑都散布于山西各地。2019年夏天,我们来了一次纵贯山西自驾行,在规划路线时,参考了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林徽因的山西古建筑考察路线,又根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名录进行了选择,在地图上精心标出了了永乐宫、小西天、双林寺、晋祠、南禅寺、佛光寺和应县木塔这些大名鼎鼎的古建筑。至于其他,我们决定参考斯
期刊
古时由关中入巴蜀,历尽艰险翻过令人望而生畏的秦岭山脉之后,坦平如砥的汉中盆地,带来的欣喜只是短暂的。因为由此去巴蜀的主要三途荔枝道、金牛道、米仓道,同样是上负千仞绝壁、下临激流深渊。  “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为米仓道。”(《读史方舆纪要》)全长240多公里的米仓道,危峰峻壑,猿径鸟道,路眠野宿,杜绝人烟。它留下了无数抛妻别子的哀号、爱恨情仇的诗章、马革裹尸的绝唱。  米仓古道上
期刊
因为一封溜须拍马的自荐信而成为年羹尧的幕僚,又因为一篇劝谰的文章而被雍正皇帝砍了脑袋。汪景祺短短的幕僚生涯,可谓成也投机败也投机。这也算是投机不成反丢命的非典型案例。  雍正四年(1726)12月18日,北京城菜市口的城楼上,突然悬挂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城墙张贴的告示说明,这人头是汪景祺的,他曾经是刚刚被雍正赐死的年羹尧手下的一名幕僚。这颗人头在城楼上一挂就是十年。直到乾隆元年(1736),左都御
期刊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不在舞台中央,他们隐身帷幕之后,左右影响着时局以及更多人的命运;他们虽然不在封建官僚体系内,得不到书面肯定承认,但却能全面参与决策;他们深知底层思维,也能揣摩上層意志,以江湖的思维处理庙堂事务;他们操弄笔墨,也操弄权术,大多数时候,他们斯文敦厚如教书先生,关键时刻却能杀伐决断如在疆场;他们的出现和他们的消亡,都算不上轰轰烈烈,但漫长的历史还是留下了他们诡谲多变的
期刊
今天,人们常用山珍海味来形容高级宴席,但比起古人,这些可都是小意思啦。因为今人的炫富宴,只是在食材上做文章,只能算是炫富的初级阶段。用最普通的食材做出最新鲜的食物,那可就是一门艺术啦。只是这样的“高科技”也是有知识产权的,而且“维权”成本还很高。  雖说石崇因为自己的做菜食谱被泄露而动了杀心,但毕竟这种骗人的小伎俩为的仅仅是自己的面子。炫富终于还是惹出了人命,这又是何苦?
期刊
如果要選一种最能代表中原文化的水果,那一定非桃子莫属。早在《诗经》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肴”、“桃之天天”、“投我以木桃”等句子。《晏子春秋》载“二桃杀三士”故事。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桃》更云:“玉桃,服之长生不死,若不得早服,临终日服之,其尸毕天地不朽。”  不过这桃子,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吃到哦。在魏晋,要吃到好桃子,有钱、有地位、是谁的亲戚朋友什么的,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得“有德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