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体育能力是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身心健康、享受运动乐趣、终身受益的重要条件。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围绕着高校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主要介绍了目前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以及培养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等问题。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
引言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搞好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是学校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体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身综合能力级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对体育能力的培养,是把学生从“摇篮”里解放出来,学会自我教育而终生受益的战略性措施。而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在相当的时间内,注重体能、崇尚运动,从而把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去发展,导致在把握教学目标时进入了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误区。它也仅能是“授之以鱼,只供一顿之炊”而难以终生受益。中国高校目前为在校的大学生开设体育课,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占8个学分,以每周一节90分钟的大课形式授课。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在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面临着逐渐被社会体育所代替的可能,而且我国前期的应试教育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存在着一种倾向:中小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体育教学,大学应当是应用和实践的场所,所以没有必要在大学建立必修课。因此,大学体育的危机愈发明显。
二、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唤起学生对体育的饥渴,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现代生活的需要。所以高校的体育教育将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将体育科学作为一门主要科学去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休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重点, 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互相促进,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随着现代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现代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就必须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作为物质基础,才有竞争的资本。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毕业后, 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健康状况,根据环境、气候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变化,科学的选择体育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方法。并在锻炼中及时测定评价自我的形态机能和健康水平, 调整锻炼计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享受运动乐趣,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身体锻练能力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二)、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育过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并把体育锻炼变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去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感受,从实践中学会并掌握锻炼方法,提高独立锻炼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术、技能形成 的实践过程即体育课教学; 二是运用知识、技术、技能的实践过程即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要真正使学生提高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本领,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六、培养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5.1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各项运动的基础知识,竞赛和裁判方法。 了解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种机能变化的规律和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与影响,并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所采用的有关方法和内容选择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设备,使理论课上的生动有趣. 近年来许多省市编制了普通高校学生用的体育理论教材,改变了长期体育课学生无书状态,这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5.2 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体育走终身化道路,增强全民体质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统一指挥和组织纪律性的教学格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创造更多的条件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堂教学,实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师生讨论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2) 贯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个别辅导,选择相宜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并提高、能力差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练习中享受到身心锻炼的乐趣。
(3) 教法和身体锻炼法相结合.。在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教学中,一定要介绍练习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在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以发展学生自我体育为主。在“教”和“学”双边结合的同时,以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练”为主的自觉性,使学生体力和智力并用,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
5.3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保证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为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不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而应靠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如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举办的体育知识系列讲座、训练班、表演、竞赛等活动。特别是在体育专项课中难以普遍开设的某些运动项目,都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满足,使之在不断地运动中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5.4 指导学生制定科学锻炼身体的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使其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时间等条件确定锻炼的目标,选择锻炼的项目,制定好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老师要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既增强了体质,又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自我锻炼的计划,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5.5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能自觉地将体育教育中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念、原则、信念、理想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作出的一些个性表现行为不要随意训斥、轻易否定,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掌握体育技能,要在课堂中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树立坚强的意志和经受挫折。
5.6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中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等多方面的形式内容,但要使学生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对这一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才可能持之以恒并最终养成习惯。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快感,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和对于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素质的体现。为使大学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老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而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责无旁贷。只有当教師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时,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就越大,终身体育的意识就会越牢固。
5.7改革考评方法
我国体育的考评主要包括理论考评、运动考评、达标成绩、出勤等方面。目前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的范围是存在着缺少科学量化的不足,同时这种考评形式忽略了学生在身体及运动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表面上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检验,实质上应是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考评,应当注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的活动过程。
六、结语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而体育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正确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的途径和手段,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理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启发和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体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终生体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茂柱.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刊,2007(14).
[2]祁海霞.等院校体育能力结构及其对策研究[J].学与社会,2007(8).
[3]王志亮.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教育[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
[4]宾映梅,宾金生.高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学校体育卫生研究, 2001(3).
【关键词】高校学生;体育能力;培养
引言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是整个国民体育的基础,搞好高校体育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不仅是学校的需要,同時也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在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改革的今天,体育能力的培养主要是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和自身综合能力级终身体育思想的形成。而先进的教学方法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措施,利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体育教学的质量,把学生的学习动机、兴趣、个性发展与体育能力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
在高校体育教学中重视对体育能力的培养,是把学生从“摇篮”里解放出来,学会自我教育而终生受益的战略性措施。而现行的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多以竞技运动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加以实施。由于高校体育教学在相当的时间内,注重体能、崇尚运动,从而把教学实践活动主要围绕提高身体素质与运动能力去发展,导致在把握教学目标时进入了以“运动技能的掌握”作为教学最终目标的误区。它也仅能是“授之以鱼,只供一顿之炊”而难以终生受益。中国高校目前为在校的大学生开设体育课,课程教学时间一般为两年,占8个学分,以每周一节90分钟的大课形式授课。一年级开设基础课,在二、三年级开设选修课。随着社会体育的发展,学校体育面临着逐渐被社会体育所代替的可能,而且我国前期的应试教育所遗留下来的问题也日益明显。存在着一种倾向:中小学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体育教学,大学应当是应用和实践的场所,所以没有必要在大学建立必修课。因此,大学体育的危机愈发明显。
二、高校学生体育能力的内涵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才能。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入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的运动能力等。体育能力是一种特殊能力,它是由知识、技术、技能和智力构成的一种个性身心品质的综合体。这一综合体,在体育运动中表现出来,就是能顺利地、成功地完成一系列体育活动的实践能力。大学生体育能力水平,集中反映了大学体育的质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位纯运动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体育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大学生的素质。学生从事的体育活动愈多样,掌握的知识愈丰富,体育能力发展就愈全面;体育技能的训练愈复杂,体育能力就越能提高。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培养体育能力的作用是在体育教学中培养终身锻炼意识, 唤起学生对体育的饥渴,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以适应终身体育和现代生活的需要。所以高校的体育教育将以全新的面目出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将体育科学作为一门主要科学去学习,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技能,培养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休育教师在教学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形式、手段和方法, 开发学生的智力,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 以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作为重点, 使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互相促进,全面发展。
四、培养学生体育能力的重要意义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人才。随着现代经济和高科技的发展,人才竞争日趋激烈,要适应现代高频率、快节奏的工作生活方式,就必须以健康的体魄和充沛的精力作为物质基础,才有竞争的资本。培养大学生的体育能力,使其毕业后, 在漫长的一生中,能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与职业特点,根据自己所处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和健康状况,根据环境、气候和其它客观条件的变化,科学的选择体育锻炼身体的内容与方法。并在锻炼中及时测定评价自我的形态机能和健康水平, 调整锻炼计划,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享受运动乐趣,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身体锻练能力
1、自学:培养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学习有关体育知识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法,能够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制定锻炼计划和方案,坚持经常持久地锻炼。并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自炼:即能把所学到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方法,综合运用到体育锻炼实践中去,使自炼活动成为日常生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3、自调:即学生在身体锻炼的活动中,能够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健康水平,掌握和合理安排运动负荷,运动强度及运动的时间、并能进行自我调节。
4、自控:指执行锻炼计划的自我控制能力,即在身体锻炼效果自我评价基础上不断修正并实施锻炼计划的能力。
(二)、培养开拓创新能力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学生开拓创新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的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大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频繁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
(三)、培养组织和管理能力
组织管理能力是指在组织群体活动时,能向一个共同目标奋斗,按照明确的计划,充分发挥每个人的积极性,协调地进行工作,并达到预期目的的能力。
有许多的运动项目是集体进行的,集体活动都有一定的组织形式,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学生在运动中与同伴协调合作,加强纪律观念,又要训练学生学会做体育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工作,要使学生有组织管理的知识和意识,还必须具备组织管理的能力。
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承担校办运动会的各项工作事务。对于系或年级所承办的运动会,应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在一旁指导,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学校体育要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关键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
五、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
所谓体育能力,是通过一系列的体育教育过程,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并把体育锻炼变成一种兴趣和习惯,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去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感受,从实践中学会并掌握锻炼方法,提高独立锻炼的能力,掌握自我评价锻炼效果的能力。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在整个体育教育过程中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知识、技术、技能形成 的实践过程即体育课教学; 二是运用知识、技术、技能的实践过程即课外体育活动。通过体育教学要真正使学生提高体育能力,掌握体育本领, 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成为祖国需要的新世纪合格人才。
六、培养体育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5.1 加强体育理论教学
通过系统的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基本掌握各项运动的基础知识,竞赛和裁判方法。 了解人体在体育活动中,各种机能变化的规律和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作用与影响,并使学生懂得锻炼身体所采用的有关方法和内容选择等等.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电化教学设备,使理论课上的生动有趣. 近年来许多省市编制了普通高校学生用的体育理论教材,改变了长期体育课学生无书状态,这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体育习惯的形成,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5.2 深化教学改革改进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体育走终身化道路,增强全民体质的重要保证在教学中,教师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应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打破统一指挥和组织纪律性的教学格局,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同时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内在动机,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自主的要求.。创造更多的条件来锻炼他们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 课堂教学,实行教师讲授学生练习,师生讨论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钻研精神。
(2) 贯彻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加强个别辅导,选择相宜的练习手段和方法,努力培养并提高、能力差的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在练习中享受到身心锻炼的乐趣。
(3) 教法和身体锻炼法相结合.。在专项技术和身体素质教学中,一定要介绍练习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在多种练习方法和手段中,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灵活应用.在教学方式上,以发展学生自我体育为主。在“教”和“学”双边结合的同时,以提高和调动学生的“学”、“练”为主的自觉性,使学生体力和智力并用,做到课内和课外相结合,引导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身体锻炼。
5.3 加强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
课外体育活动是保证完成学校体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因为学校体育任务的完成,不仅靠每周2节体育课,而应靠丰富多彩的课余体育活动。如各种体育协会、俱乐部举办的体育知识系列讲座、训练班、表演、竞赛等活动。特别是在体育专项课中难以普遍开设的某些运动项目,都能在课外体育活动中,使学生得到满足,使之在不断地运动中培养自我锻炼的习惯和能力。
5.4 指导学生制定科学锻炼身体的计划
指导学生制定课外锻炼计划并付诸实施,是培养学生体育能力和使其养成锻炼身体习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做好此项工作,在实践中指导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身体状况、兴趣、爱好、时间等条件确定锻炼的目标,选择锻炼的项目,制定好适合自己的锻炼计划。老师要实施过程中不断地指导、帮助学生调整计划,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使学生在锻炼过程中既增强了体质,又学会了根据具体情况来制定自我锻炼的计划,使他们成为终身体育的实践者和传播者。
5.5创造良好的体育教育环境
大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发展到一定程度,他们能自觉地将体育教育中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充分运用自己的观念、原则、信念、理想调节自己的行为。因此,要保护好学生的好奇心,对学生作出的一些个性表现行为不要随意训斥、轻易否定,要多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掌握体育技能,要在课堂中引导鼓励学生,充分认识自我,敢于迎接挑战的勇气,树立坚强的意志和经受挫折。
5.6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高校体育中对学生终身体育的教育有一过程,这一过程包括了对学生体育兴趣和能力的培养以及方法的掌握等多方面的形式内容,但要使学生真正接受终身体育的观念并转化为行动,首要的任务还是要加强对这一意识的教育和培养,有目的、有意识的行为才可能持之以恒并最终养成习惯。高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既要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体育观,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体育的功能和作用,又要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体育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乐趣与快感,同时还应当意识到坚持终身体育锻炼对于国家,对于民族和对于自己都是大有裨益的。把参与体育锻炼和各种体育娱乐活动作为生活方式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现代社会文明的象征,又是现代人素质的体现。为使大学在校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高校体育老师必须要更新观念,从根本上认识到终身体育教育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且也是个人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求,而作为大学体育教师,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行为习惯责无旁贷。只有当教師真正理解其重要性时,才能够切实地提高学生的认识程度。学生的认识水平越高,对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和热情就越大,终身体育的意识就会越牢固。
5.7改革考评方法
我国体育的考评主要包括理论考评、运动考评、达标成绩、出勤等方面。目前的考评制度在一定的范围是存在着缺少科学量化的不足,同时这种考评形式忽略了学生在身体及运动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努力程度和理解及运用的能力,教学的考核与评价,表面上是对教学效果的客观检验,实质上应是为更好地引导和促进教学。对学生的考评,应当注重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的过程才是真正体现出学生个性的活动过程。
六、结语
体育能力的培养是学校体育教学主要内容,而体育能力又是一种综合能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合理应用正确教学方法,通过多种教学的途径和手段,结合体育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不断提高和改进教学方法,在现代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教育理念,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启发和鼓励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体验,逐步培养起学生的体育能力,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以达到终生体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付茂柱.大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J].中国教育刊,2007(14).
[2]祁海霞.等院校体育能力结构及其对策研究[J].学与社会,2007(8).
[3]王志亮.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与终身体育教育[M].北京: 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年.
[4]宾映梅,宾金生.高校素质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J].学校体育卫生研究, 20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