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由景而发,景因文而灵。当我在写作中缺乏灵感时,就会拿起手中的相机,在咔嚓声间茅塞顿开。而文字所描述的故事和情感,又会给我拍摄的作品赋予更多视觉外的内容。所以摄影与文字,是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两位知己。
“好图抵万言”,一张感人的照片,让我这个搞文字的成了摄影迷
爱上摄影,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年我还是摄影的门外汉,手中握得最熟练的,是那杆跟了我多年的钢笔。作为一名新闻干事,我采写过大量稿件,所以在端起相机之前,文字就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
1990年的山东各地,正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好多工作队都被派到基层去跟老百姓密切接触。我作为新闻干事,自然就把目光锁定在这一事件上,全区驻村工作队都留下了我采访的身影,积累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尤其是派到青岛开发区柳花泊街道刘家庄工作队之后。那段日子里,大伙跟农民兄弟们同吃同住,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临走的时候谁都舍不得。这时,有个粗壮的农民汉子上来拉着我们队长的手痛哭不已,我随手拿出自己带的相机拍下了这个瞬间。这张名为《干群情》的照片后来获得了当地媒体组织的摄影大赛奖,也是我生平得的第一个摄影奖项。它让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好图抵万言”,也算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吧,从此我的摄影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
穆青老爷子说: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要用文字和摄影“两条腿走路”
刚学摄影那阵,网络还没普及,只能在各种报刊上搜集图片观摩。一开始就是模仿,看到好片子就把构图什么的牢记于心,然后照葫芦画瓢,后来渐渐才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特点。
因为工作关系,我先接触的是新闻摄影。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国家对外开放,外资涌入的时期,世界500强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日本松下、韩国SK等名企陆续入驻,我亲眼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写好稿件的同时,我的镜头也记录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尤其是第一批外商在中国生活的有趣故事,被我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出来,并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当然,做个既拍又写的记者肯定比其他人辛苦一些,但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经说过:做记者就要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用文字和摄影“两条腿走路”。确实,好的图文就如同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家一样,当人们阅读他的照片和作品时,同情、愤怒、悲伤、喜悦这些情绪就会由心而生,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观感。这些年我拍摄的那些新闻图片不单纯是一种记录。让人看得感动,让读的人了解真相才是精髓所在。
用好照片为辛苦买单,我甘愿承受这种甜蜜的“折腾”
新闻摄影日渐娴熟后,拍摄风光成为我摄影的第二个阶段。但第一次跟摄友们组团采风,我就闹了个大笑话。
那是从成都辗转到丽江的一次长途旅行,历时半个多月,同行的都是专业摄影师。我当时没经验,穿着皮鞋和单薄衣衫就出发了。过雪山的衣物可以沿途补充,但缺席的三角架却没辙,所以一路上痛失了不少好片,这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训:作为一名摄影人,必须要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行。
像其他摄友一样,我后来也经历过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拍摄辛苦。记得为了拍亚拉雪山,早上不到三点就从被窝爬出来,匆匆赶到最佳拍摄地点蹲点。一弯皎月还挂在夜空中,呵气成冰,寒气逼人。回来后,两手的手指上都是裂开的口子,冻得生疼;还有次去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采风,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头疼到夜不能寐,发誓以后再也不来了,但回家后看到自己拍的高原照片,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要回去继续拍那些绝美的风光。这或许是摄影人的通病吧,在跟大自然的较量中可劲地“折腾”自己,然后用一张张绝美的照片为这种辛苦“买单””,真是一种甜蜜的历练。
摄影也有周而复始,所以摄影人要善于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
在风光片拍多了后,我便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拍出不寻常的作品。写文章和新闻摄影都注重中心内容的表达,风光摄影是否也适用主题先行呢?
2008年10月中旬,正是黑龙江抚远县黑瞎子岛部分回归祖国的时刻,我有幸在现场见证。黑瞎子岛是中国的边境之地,已经神秘了很多年。围绕着“边地风景线”这个点,我开始了命题作文式的拍摄,从美丽的乌苏里江和肥沃的黑土地开篇,捕捉当地赫哲族驾船捕鱼的画面,用一系列的风情组图让观者重新认识了这片梦幻的边境之地。
去西藏也是,当地的景点景观早就被人拍过了,如何才能另辟蹊径?于是我将镜头对准了在高原上辛勤耕作的藏族同胞。为了能拍到最真实的藏民,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一起收青稞,一起转经塔,一起参加望果节……通过相机镜头,藏族同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真实记录了下来,这也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他们。
前阵子我看到世界著名摄影家李元博士著的《稻城风光》,心中特别钦佩。那地方我和摄友们也都拍过。同样是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视野品出来的味道却截然不同。我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必须一手持相机,一手握笔杆,积极与文学艺术领域的名家大家们交流,将对生命的崇拜和自然的赞美信手摄入形色光影之中,这才是摄影水平能更上层楼的秘诀。
朋友们都说我活得太勤奋——在摄影之余,我还保持着每天1000字以上的创作量。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到底为何而摄影?有的人为了名,有的人为了利,而我纯粹是个人爱好。每回出去拍了好片,或者别人需要用我哪张片子时,我都会无偿地送给他们。比起让照片孤独地躺在电脑里,不如让它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出自己该有的功效来得更有价值。
韩加君
生于黑龙江,现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预备役军官。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大量文章和图片,获奖新闻作品500多件。现已出版作品集《北中国的风》、《背着唐诗走西欧》、《新疆艳遇》、《伏尔加河笔记》、《最后的捕鱼族》、《这里汇聚世界的目光》等。摄影画册出版有《触摸新疆》、《韩加君摄影艺术》、《为了亿万少年的嘱托》、《光彩耀京华》、《中国摄影家韩加君》、《边地,边地》等。现为人民网、中国网、东方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
“好图抵万言”,一张感人的照片,让我这个搞文字的成了摄影迷
爱上摄影,还得从20年前说起。当年我还是摄影的门外汉,手中握得最熟练的,是那杆跟了我多年的钢笔。作为一名新闻干事,我采写过大量稿件,所以在端起相机之前,文字就是我最好的良师益友。
1990年的山东各地,正在开展农村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好多工作队都被派到基层去跟老百姓密切接触。我作为新闻干事,自然就把目光锁定在这一事件上,全区驻村工作队都留下了我采访的身影,积累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尤其是派到青岛开发区柳花泊街道刘家庄工作队之后。那段日子里,大伙跟农民兄弟们同吃同住,就像一家人一样,所以临走的时候谁都舍不得。这时,有个粗壮的农民汉子上来拉着我们队长的手痛哭不已,我随手拿出自己带的相机拍下了这个瞬间。这张名为《干群情》的照片后来获得了当地媒体组织的摄影大赛奖,也是我生平得的第一个摄影奖项。它让我领悟到了什么叫做“好图抵万言”,也算是一种极大的鼓舞吧,从此我的摄影之路就一发不可收拾。
穆青老爷子说:图文并茂,两翼齐飞,要用文字和摄影“两条腿走路”
刚学摄影那阵,网络还没普及,只能在各种报刊上搜集图片观摩。一开始就是模仿,看到好片子就把构图什么的牢记于心,然后照葫芦画瓢,后来渐渐才有了自己的想法和特点。
因为工作关系,我先接触的是新闻摄影。上世纪90年代初,正是国家对外开放,外资涌入的时期,世界500强项目纷纷落户开发区,日本松下、韩国SK等名企陆续入驻,我亲眼见证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在写好稿件的同时,我的镜头也记录了大量的新闻素材。尤其是第一批外商在中国生活的有趣故事,被我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发表出来,并得到了《人民日报》的关注。
当然,做个既拍又写的记者肯定比其他人辛苦一些,但原新华社社长穆青曾经说过:做记者就要图文并茂,两翼齐飞,用文字和摄影“两条腿走路”。确实,好的图文就如同优秀的纪实文学作家一样,当人们阅读他的照片和作品时,同情、愤怒、悲伤、喜悦这些情绪就会由心而生,直接影响到对事物的观感。这些年我拍摄的那些新闻图片不单纯是一种记录。让人看得感动,让读的人了解真相才是精髓所在。
用好照片为辛苦买单,我甘愿承受这种甜蜜的“折腾”
新闻摄影日渐娴熟后,拍摄风光成为我摄影的第二个阶段。但第一次跟摄友们组团采风,我就闹了个大笑话。
那是从成都辗转到丽江的一次长途旅行,历时半个多月,同行的都是专业摄影师。我当时没经验,穿着皮鞋和单薄衣衫就出发了。过雪山的衣物可以沿途补充,但缺席的三角架却没辙,所以一路上痛失了不少好片,这也给了我很深的教训:作为一名摄影人,必须要先把自己武装起来才行。
像其他摄友一样,我后来也经历过披星戴月、跋山涉水的拍摄辛苦。记得为了拍亚拉雪山,早上不到三点就从被窝爬出来,匆匆赶到最佳拍摄地点蹲点。一弯皎月还挂在夜空中,呵气成冰,寒气逼人。回来后,两手的手指上都是裂开的口子,冻得生疼;还有次去海拔5000多米的高原采风,强烈的高原反应让我头疼到夜不能寐,发誓以后再也不来了,但回家后看到自己拍的高原照片,就“好了伤疤忘了疼”,要回去继续拍那些绝美的风光。这或许是摄影人的通病吧,在跟大自然的较量中可劲地“折腾”自己,然后用一张张绝美的照片为这种辛苦“买单””,真是一种甜蜜的历练。
摄影也有周而复始,所以摄影人要善于在寻常中发现不寻常
在风光片拍多了后,我便开始琢磨如何才能拍出不寻常的作品。写文章和新闻摄影都注重中心内容的表达,风光摄影是否也适用主题先行呢?
2008年10月中旬,正是黑龙江抚远县黑瞎子岛部分回归祖国的时刻,我有幸在现场见证。黑瞎子岛是中国的边境之地,已经神秘了很多年。围绕着“边地风景线”这个点,我开始了命题作文式的拍摄,从美丽的乌苏里江和肥沃的黑土地开篇,捕捉当地赫哲族驾船捕鱼的画面,用一系列的风情组图让观者重新认识了这片梦幻的边境之地。
去西藏也是,当地的景点景观早就被人拍过了,如何才能另辟蹊径?于是我将镜头对准了在高原上辛勤耕作的藏族同胞。为了能拍到最真实的藏民,我和他们朝夕相处,一起收青稞,一起转经塔,一起参加望果节……通过相机镜头,藏族同胞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真实记录了下来,这也让更多的人可以了解和关注他们。
前阵子我看到世界著名摄影家李元博士著的《稻城风光》,心中特别钦佩。那地方我和摄友们也都拍过。同样是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视野品出来的味道却截然不同。我知道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摄影家,必须一手持相机,一手握笔杆,积极与文学艺术领域的名家大家们交流,将对生命的崇拜和自然的赞美信手摄入形色光影之中,这才是摄影水平能更上层楼的秘诀。
朋友们都说我活得太勤奋——在摄影之余,我还保持着每天1000字以上的创作量。回顾这些年走过的路,到底为何而摄影?有的人为了名,有的人为了利,而我纯粹是个人爱好。每回出去拍了好片,或者别人需要用我哪张片子时,我都会无偿地送给他们。比起让照片孤独地躺在电脑里,不如让它在合适的地方发挥出自己该有的功效来得更有价值。
韩加君
生于黑龙江,现任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体育中心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预备役军官。在国内外媒体发表大量文章和图片,获奖新闻作品500多件。现已出版作品集《北中国的风》、《背着唐诗走西欧》、《新疆艳遇》、《伏尔加河笔记》、《最后的捕鱼族》、《这里汇聚世界的目光》等。摄影画册出版有《触摸新疆》、《韩加君摄影艺术》、《为了亿万少年的嘱托》、《光彩耀京华》、《中国摄影家韩加君》、《边地,边地》等。现为人民网、中国网、东方网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协会会员,多家报刊特约撰稿人。